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3分) (三明市高三期末试卷)孟子见齐宣王,曰: “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斫而小之,则...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3分) (三明市高三期末试卷)
孟子见齐宣王,曰: “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如?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①,必使玉人雕琢之.至于治国家,则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以异于教玉人雕琢玉哉?”  《孟子•梁惠王下》)
注:①“镒”,也作“溢”,二十两为一镒.“万镒”言其贵重。
小题1:这段话体现了孟子的什么主张?
答:
答案

小题:主张给人才以自由,反对钳制人才;治国不可束缚贤人的手脚,而当信任他们,让贤人发挥各自的本领.(3分)
解析

小题:孟子见到齐宣王时说:“您要建造大房巨屋,就一定要派工师去寻求大木料,工师得到大木料,则大王高兴,以为这人能胜任工作。一旦工匠把木料砍削小了,大王您就会生气发怒,以为这人不能胜任工作。而人自幼学习,长大了就要行为于所学到的东西;大王说:‘暂且舍去你所学的,听我的吩咐去做’,那会怎么样呢?
“现在这里有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即使价值很昂贵,必然要使玉匠雕琢加工。至于治理国家,还在说:‘暂且舍去你所学的,听我的吩咐去做。’那跟要玉匠按照您的吩咐去雕刻玉石有什么区别呢?”
说明孟子针对齐宣王不能用贤图治的弊病,借用两个比喻来告诫齐宣王应该依靠专家,让他们学以致用,而不要依着自己的好恶爱憎,不要依着自己的个性来治理国家。第一个比喻是木材的利用问题,大木料有大木料的用处,但建造房屋,不能都用大木料;工匠根据修建房屋的需要,将大木料改制成小木料来利用,是因为修建房屋也需要小木料。大小配合,才能有一幢完整的房屋。治理国家同样也是这个道理,大臣有大臣的用处,小吏有小吏的用处,而齐宣王却说:“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就是要抹***每个人的个性和自幼所学的东西,就是否认贤才治理国家的才能,这正应了老子所说的,用愚蠢的智慧来治理人民。究其实,齐宣王本人又能懂得多少呢?工、农、兵、学、商、农、林、渔、牧、副,让他管理什么呢?必须先要确定其管理范围和职责,他才能名正言顺地管理这一方面的事。如果一个君子所学的是文,让他去管理农林渔牧副,或者是他明明管理着文化方面的事,却要他去过问农林渔牧副方面的事,则是名不正;名份不正,则他管理这方面的事就说不上话,或者是说话没有说服力,这事也就干不成了。这事干不成,那么这方面的礼乐也就兴不起来,也就是说,这方面的社会行为规范建立不起来;这方面的社会行为规范建立不起来,刑罚就会不得当;刑罚不得当,那么老百姓就会无所适从,不知道奖惩,手足无措。这是孔子根据“正名”原则进行的的一套推论,这个推论是“为政”的重要理论,也是“为政”的思想指导方针,也是我们生活中的思想指导方针。根据这个思想指导方针,统治者在处理国家事务上,必须先要确定事务的范畴,才能确定立个什么官,才能确定这个官职的职权和责任。而这个官员才能根据职权和责任干好他的事。生活中也是这样,做儿女的责任就是要听父母的教导,不到时候,他是不能承担父母亲的责任的。即使是他生儿育女以后,他有了作父母的责任,但在他的父母亲面前,他仍然是父母亲的儿女,还是要承担作儿女的责任。
孟子的第二个比喻是说,雕琢璞玉需要专家,如果玉匠按照您的吩咐去雕琢璞玉,那么很可能这块非常昂贵的玉石也就没有价值了。这就是说,专家在治理国家时,有他的一套办法,如果事事都要按照某个人的旨意和好恶爱憎来办理,那就象外行冒充玉匠雕琢玉石一样了。既然知道雕琢玉石需要请玉匠,同理,治理国家就需要贤才。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可是一旦掌了权,说话有人听了,就会忘乎所以,到处视察,到处指手划脚,恨不得所有人都听自己的话,都按自己的意愿办事。这种情景不但古代有,现代更有,而且是愈演愈烈。尤其在中下层官员和很多企业中,往往形成了一言堂,一个人说了算,而这种人往往很快就倒台了。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3分) (三明市高三期末试卷)孟子见齐宣王,曰: “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斫而小之,则】;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福建师大附中2009届高三模拟)
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孟子曰:“禹、稷、颜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由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  (《孟子·离娄下》)
小题1:
这段文字说明了孟子怎样的观点?(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齐人伐燕。或问曰:“劝齐伐燕,有诸?”曰:“未也。沈同①问‘燕可伐与’,吾应之曰:‘可’。彼然而伐之也。彼如曰:‘孰可以伐之?’则将应之曰:‘为天吏②,则可以伐之。’今有***人者,或问之曰:‘人可***与?’则将应之曰:‘可’。彼如曰:‘孰可以***之?’则将应之曰:‘为士师,则可以***之。’今以燕伐燕,何为劝之哉?”(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注释①沈同:齐国大臣。②为天吏:奉行天命的天子。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齐国讨伐燕国,是战国中期的一项重大事件。孟子认为,燕国的国政败坏,民众因此遭受苦难,所以是可以讨伐的。
B.孟子指出,讨伐燕国者必须施行优于燕国的政治措施,否则,伐燕是没有意义的,而且也不可能得到民众的支持。
C.孟子认为,燕国的国政败坏,齐人身为天吏,替天行道,可以讨伐燕国。但如果让燕国人讨伐燕国人,则不值得鼓励。D.孟子认为,礼乐征伐这样的大事,不是谁都有权力去做的,因此他明确反对让像燕国一样暴虐的同为诸侯国的齐国去讨伐燕国。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①,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勿听;诸大夫皆曰可***,勿听;国人皆曰可***,然后察之,见可***焉,然后***之。故曰国人***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