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2009年曲靖一中高考冲刺卷语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武昌九曲亭记苏辙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②蔓延,涧谷...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2009年曲靖一中高考冲刺卷语文(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②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释】①子瞻:苏轼。齐安,黄州。当时苏轼贬谪黄州,苏辙贬谪筠。②陁(tuó)山
冈。③褰(qiān)裳:提起衣服。
8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  适:到
B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 席: 坐
C扫叶席草,浊酒相劳 劳:劳动
D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   胜:美景
9 下面全都表现苏轼“适意而乐”的一项是( )
①穷山之深,力极而息。
②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③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
④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
⑤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
⑥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A 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②④⑤  D②④⑤⑥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始叙述苏轼谪居齐安,好游武昌诸山,看似与九曲亭无关,实则介绍曲亭周边的独特环境,同时写苏轼黄州三年“不知其久”的原因,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
B第二段叙写扩建九曲亭的过程,突出苏轼之“最乐”;第三段宕开一层,以往事印证苏轼“适意忘反”的性情,以点缀之笔走出“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的主旨
C本文语言明净,条理清晰,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为一炉,情景相融,浑然一体。全文围绕着“乐”字展开,旷达超然,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流露出相知相慰的手足深情。
D 文章表面写自己与兄长游乐山水的洒脱快乐,实际是记录他们共同的坎坷人生,以乐景写哀情,抒发谪贬后愤怒感伤得情绪。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11 把第I卷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 (4分)
(2)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3分)
(3)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3分)
答案

8.C
9.C
10.D
11.(1)一天,刮大风下雷雨,拔掉了一棵古树,把那长树的地方开辟出来,亭子的地基便扩大了。
(2)采摘树林中的山花野草,拾取落在山沟中的果子,从溪中舀水来唱,看到他这样子的人把他当成神仙一般的人物。
(3)只要心中不觉得惭愧,外面不受到人家的指责,就姑且把心思寄托在这山林之间。
解析
 
8.C(劳:慰劳)
9.C(③⑥句不属于)
10.D(并非以乐景写哀情,也并非抒发谪贬后愤怒感伤的意绪,而是表现旷达超然心境)
11.(1)“旦、大风雷雨、所据”各1分,句意1分,斥:扩展。
(2) “撷、以为”各1分,句意1分。
(3)中:内心。1分;寓;寄托,1分,句意1分。
【译文】
子瞻被贬到齐安(今黄冈),在长江边上建庐居住。齐安没有出名的山,而长江南岸武昌(今鄂州)的群山,高低起伏,连绵不断,山谷幽深寂静,里面有佛塔寺庙僧舍,西边的叫西山寺,东边的叫寒溪寺。它们背靠山梁,面对山沟,隐蔽在茂密的松树枥(同“栎”)树丛中,寂漠清静,与世隔绝,见不到车马的喧嚣和来人的足迹。每当风停了,太阳出来,江面波平浪静的时候,子瞻就拄着拐杖,带着美酒,乘坐渔船,横渡长江,直奔南山而来。山中有几个人,热情好客,喜游山水,听说子瞻到来,都裹着头巾,欢笑着迎上来,然后携手同行,逍遥自在地拾级而上,一直走到深山尽处,大家都筋疲力尽了,方才停下歇息,扫去落叶,坐在草地上,彼此举起酒杯,互相问候,玩到心情舒适时,竟至忘记了回去,就往往留在山上夜宿。因为过着这样惬意的生活,子瞻在齐安住了三年,都不觉得时间过得很久。
  然而将往西山去时,就要从青松翠柏之间经过,走过弯弯曲曲的羊肠山路,才会见到稍微平坦的地方,游览者一定会在此休息。人们倚靠在嶙峋怪石上玩赏,躲在茂密林荫下小憩,向下可俯视滚滚大江,向上可仰望巍巍高山,旁边可扫视小溪幽谷,风云变化和树林山脚正面、反面的种种景象,都在人们身边呈现出来。平地上有一座破旧的亭子,它的遗址非常狭小,不能够坐下许多游客。亭子旁有几十棵古木,似都有百围之大、千尺之高,不能够用刀斧来砍伐。子瞻每次一到树下,就整天(无可奈何地)斜视着它们。一天,来了一阵暴风雷雨,其中一棵古木被连根拔倒,子瞻趁机将那倒下老树的地方收拾平整,亭子的地基才得以扩大。
子瞻与朋友们进山看了看,相视而笑,说道:“这大概是(老天爷)想成全我们重修亭台的事情吧?”于是大家一起重修了一座新亭子。亭子建成后,西山的胜景才算完备了。子瞻对这件事极为高兴。
  从前我年轻时,跟随着子瞻游览各地。遇山就登山,遇水就泛舟,子瞻都未尝不是带头提起衣服卷起裤脚走在我的前面。有不能到达的地方,子瞻就总是为这事成天不愉快。有时他一个人飘然独游,悠闲自在地在泉石上漫游,采摘着树林中的山花野草,拾取着落在山沟中的果子,从溪中舀取水来喝,看到他这样子的人往往把他当成神仙一般的人物。其实天下的乐事无穷无尽,而以使人心情畅快的事最叫人喜爱。而当他称心如意的时候,(觉得)万事万物都不能换取这种快乐;到了他兴尽的时候,又没有不感到吃惊,自我嘲笑的。好比喝酒吃饭,五花八门的菜肴摆在面前,总之是为了一饱肚腹,而吃下去后,那些事物(无论好的还是不好的食物)同样变成了腐臭的东西,有谁还会去管哪道菜对人有益,又哪道菜对人有害呢?只要心中不觉得惭愧,外面不受到人家的指责,就不妨把心思寄托在这山林之间(尽情享受它)。这就是子瞻在这里感到快乐的原因。
核心考点
试题【2009年曲靖一中高考冲刺卷语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武昌九曲亭记苏辙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②蔓延,涧谷】;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云南省2009届高三第一次复习统一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山涛,字巨源,河内怀人也。涛早孤,居贫,少有器量,介然不群。与嵇康.吕安善,后遇阮籍,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康后坐事,临诛,谓子绍曰:“巨源在,汝不孤矣。”
涛年四十,始为郡主簿。久之,拜赵国相,迁尚书吏部郎。与钟会.裴秀并申款呢。以二人居势争权,涛平心处中,各得其所,而俱无恨焉。时帝以涛乡闾宿望,命太子拜之
及羊祜执政,时人欲危裴秀,涛正色保持之。由是失权臣意,出为冀州刺史,加宁远将军。冀州俗薄,无相推毂。涛甄拔隐屈,搜访贤才,旌命三十余人,皆显名当时。人怀慕尚,风俗颇革。入为侍中,迁尚书。以母老辞职,帝未之许。涛心求退,表疏数十上。除议郎,帝以涛清俭无以供养,特给日契,加赐床帐茵褥。礼秩崇重,时莫为比。
后除太常卿,以疾不变,会遭母丧,归乡里。涛年逾耳顺,居丧过礼,负土成坟,手植松柏。以涛为吏部尚书。前后选举,周遍内外,而并得其才。
咸宁初,涛再居选职十有余年,每一官缺,辄启拟数人,诏旨有所向,然后显奏,随帝意所欲为先。故帝之所用,或非举首,众情不察,以涛轻重任意。涛所奏甄拔人物,各为题目,时称《山公启事》。
太康初,迁右仆射,加光禄大夫,侍中.掌选如故。涛以老疾固辞,手诏曰:“君以道德为世模表,况自先帝识君远意。吾将倚君以穆风俗,何乃欲舍远朝政,独高其志耶!吾之至怀故不足以喻乎,何来言至恳切也。且当以时自力,深副至望。君不降志,朕不安席。”涛又上表固让。
以太康四年薨,时年七十九,诏赐甚厚,谥曰康。左长史范晷等上言:“涛旧第屋十间,子孙不相容。”帝为之立室。
初,涛布衣家贫,谓妻韩氏曰:“忍饥寒,我后当作三公,但不知卿堪公夫人不耳!”及居荣贵,贞慎俭约,虽爵同千乘,而无嫔媵。禄赐俸秩,散之亲故。
初,陈郡袁毅尝为鬲令,贪浊而赂遗公卿,以求虚誉,亦遗涛丝百斤,涛不欲异于时,受而藏于阁上。后毅事露,槛车送廷尉,凡所以赂,皆见推检。涛乃取丝付吏,积年尘埃,印封如初。
(节选自《晋书·卷四十三,列传第十三》)
  【注释】推毂:推荐,推举。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俱无恨焉恨:怨恨
B.居丧过礼过:超过
C.独高其志耶高:使……高
D.子孙不相容容:包容
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山涛“贞慎”和“俭约”的一组是()
A.涛平心处中,各得其所
  虽爵同千乘,而无嫔媵
B.积年尘埃,印封如初
  涛旧第屋十间,子孙不相容
C.受而藏于阁上
  负土成坟,手植松柏
D.诏旨有所向,然后显奏,随帝意所欲为先
  禄赐俸秩,散之亲故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涛深得朋友信任,嵇康因为有山涛这样的朋友而不担心自己死后儿子无人照顾。
B.山涛长期执掌吏部要职,搜访贤才,遍及朝野,选拔任用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
C.山涛多次要求辞官,均未获晋武帝司马炎的批准,可见武帝对他的信任与倚重。
D.面对袁毅的贿赂,山涛觉得拒绝不合时宜,才勉强接受,又担心事发而藏之于阁上。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帝之所用,或非举首,众情不察,以涛轻重任意。
  (2)忍饥寒,我后当作三公,但不知卿堪公夫人不耳!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河南省示范性高中罗山高中09届毕业班二轮复习4月综合测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宋世景,广平人,河南尹翻之第三弟也。少自修立,事亲以孝闻。与弟道玙下帷诵读,博览群言,尤精经义。族兄弁甚重之。举秀才,对策上第,拜国子助教,迁彭城王勰开府法曹行参军。勰爱其才学,雅相器敬。高祖亦嘉之。迁司徒法曹行参军。
世景明刑理,著律令,裁决疑狱,剖判如流。转尚书祠部郎。彭城王勰每称之曰:“宋世景精识,尚书仆射才也。”台中疑事,右仆射高肇常以委之。世景既才长从政,加之夙勤不怠,兼领数曹,深著称绩。频为左仆射源怀引为行台郎。巡察州镇十有余所,黜陟赏罚莫不咸允。迁徒七镇,别置诸戍,明设亭候,以备北虏。怀大相委重。还而荐之于世宗曰:’宋世景文武才略,当今寡俦,清平忠直,亦少其比。陛下若任之以机要,终不减李冲也。”世宗曰:“朕亦闻之。”尚书令、广阳王嘉,右仆射高肇,吏部尚书、中山王英共荐世景为国子博士,寻荐为尚书右丞。王显与宋弁有隙,毁之于世宗,故事寝不报。
寻加伏波将军。行荥阳太守。郑氏豪横,号为难治。济州刺史郑尚弟远庆先为苑陵令,多所受纳,百姓患之。世景下车,召而谓之曰:“与卿亲,宜假借。吾未至之前,一不相问,今日之后,终不相舍。”而远庆行意自若。世景绳之以法,远庆惧,弃官亡走。于是僚属畏威,莫不改肃。终日坐于厅事,未尝寝息。县史、三正及诸细民,至即见之,无早晚之节。来者无不尽其情抱,皆假之恩颜,屏人密语。民间之事,巨细必知,发奸摘伏,有若神明。尝有一吏,休满还郡,食人鸡豚;又有一干,受人一帽,又食二鸡。世景叱之曰:汝何敢食甲乙鸡豚,取丙丁之帽!吏干叩头伏罪。于是上下震悚,莫敢犯禁。坐弟道玙事除名。
世景友于之性,过绝于人,及道玙死。哭之哀切,酸感行路,形容毁悴,见者莫不叹愍。岁余,母丧,遂不胜哀而卒。世景尝撰《晋书》,竟未得就。
(选自《魏书》 有删改)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雅相器敬  雅:文雅
B.裁决疑狱  狱:案件
C.与卿亲,宜假借 假借:宽容
D.坐弟道与事除名 坐:因为
9.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宋世景“清平忠直”的一项是
①裁决疑狱,剖判如流②黜陟赏罚莫不咸允③世景绳之以法④僚属畏威,莫不改肃⑤终日坐于厅事,未尝寝息⑥民间之事,巨细必知,发奸摘伏,有若神明
A. ①④⑥ B. ①②④ C. ②③⑤D. ③⑤⑥
10.下列对原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世景自幼就注重品德修养,以孝闻名,又广泛涉猎,精通儒家经书,所以很被族兄宋弁推重。
B.宋世景才华出众,勤勉有加,得到左仆射高肇、中山王英的赏识推荐,先后担任行台朗、国子博士和尚书右丞。
C.宋世景任荥阳太守时,打击豪强,惩治奸邪,重视吏治,威震一方。
D.宋世景关爱百姓,平易近人,接待来访,热情坦诚。
11.把第Ⅰ卷文言文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王显与宋弁有隙,毁之于世宗,故事寝不报。
译文:
 
(2)来者无不尽其情抱,皆假之恩颜,屏人密语。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2009年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3月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杨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与越杂处十三岁。佗,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闻陈胜等作乱,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项羽、刘季、陈胜、吴广等州郡各共兴军聚众,虎争天下,中国扰乱,未知所安,豪杰畔秦相立。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故召公告之。”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湟溪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
假①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
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与剖符②通使,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与长沙接境。
高后时,有司请禁南越关市铁器。佗曰:“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也。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并王之,自为功也。”于是佗乃自尊号为南越武帝,发兵攻长沙边邑。败数县而去焉。高后遣将军隆虑侯周灶往击之。会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逾岭。岁余,高后崩,即罢兵。佗因此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阁越、西瓯、骆,役属焉,东西万余里。乃乘黄屋左纛,称制③,与中国侔④。 (《史记·南越列传》)
注:①假:代理。②剖符:皇帝分封诸侯用的符信。③称制:自称皇帝。④侔:相等。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足:值得
B.秦为无道,天下苦之苦:痛苦
C.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 稍:逐渐,渐渐
D.败数县而去焉 去:离开,离去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5分)
译文:
②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5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郑州市2009年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预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凌策字子奇,宣州泾人。世给事州县。策幼孤,独厉志好学,宗族初不加礼,因决意渡江,与姚铉同学于庐州。雍熙二年举进士,起家广安军判官。改西川节度推官,以强干闻。淳化三年,就命为签书两使判官。后拜定州通判。李顺之乱,川陕选官多惮行,策自陈三莅
蜀境,谙其民俗,即命知蜀州。还朝,命为广南西路转运使。又入为户部判官。先是,岭南输香药,以邮置卒万人,分铺二百,负檐抵京师,且以烦役为患。诏策规制之,策请陆运至南安,泛舟而北,止役卒八百,大省转送之费。卢之翰任广州,无廉称,以策有干名,命代之,赐金紫。广、英路自吉河趣板步二百里,当盛夏时瘴起,行旅死者十八九。策请由英州大源洞伐山开道,直抵曲江,人以为便。后知青州。东封,以供亿之勤,入判三司三勾院,出知扬州。属江、淮岁俭,颇有盗贼,以策领淮南东路安抚使。进秩司封。时洪州水,知州李玄病,上与宰相历选朝士,将徙策代之。上曰:“南昌水潦艰殆,长吏当便宜从事,不必禀于外计也。”王旦言:“策莅事和平,可寄方面,望即以江南转运使授之。”饶州产金,尝禁商市鬻,或有论告,逮系满狱。策请纵民贩市,官责其算,人甚便之。五年,召拜右谏议大夫、知益州。初,策登第,梦人以六印加剑上遗之,其后往剑外凡六任,时以为异。策勤吏职,处事精审,所至有治迹。九年,自蜀代还。真宗尝对王旦言:“策有才用,治蜀敏而有断。”旦曰:“策性淳质和,临事强济。”上深然之。是秋,拜给事中、权御史中丞。时榷茶之法弊甚,诏与翰林学士李迪、知杂御史吕夷简同议经制,稍宽其旧。明年疾甚,不能朝谒,累遣中使挟医存问,赐名药。天禧二年卒,年六十二。
(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六》,有删改)
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凌策“有才用”和“性淳质和”的一组是
A.策自陈三莅蜀境,谙其民俗B.策请陆运至南安,泛舟而北,止役卒八百
策幼孤,独厉志好学策莅事和平,可寄方面
策请纵民贩市,官责其算与翰林学士李迪……同议经制,稍宽其旧
C.D.
以供亿之勤,入判三司三勾院策劲吏职,处事精审
10.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译文:
(2)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项王令壮士出挑战。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之。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汉王使人间问之,乃项王也。汉王大惊。于是项王乃即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汉王数之,项王怒,欲一战。汉王不听。项王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走入成皋。
项王闻淮阴侯已举河北,破齐、赵,且欲击楚,乃使龙且往击之。淮阴侯与战,骑将灌婴击之,大破楚军,***龙且。韩信因自立为齐王。项王闻龙且军破,则恐,使盱台人武涉往说淮侯。淮阴侯弗听。是时,彭越复反,下梁地,绝楚粮。项王乃谓海春侯大司马曹咎等曰:“谨守成皋,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毋令得东而已。我十五日必诛彭越,定梁地,复从将军。”乃东,行击陈留、外黄。
外黄不下。数日,已降,项王怒,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坑之。外黄令舍人儿年十三,往说项王曰:“彭越强劫外黄,外黄恐,故且降,待大王。大王至,又皆坑之,百姓岂有归心?从此以东,梁地十余城皆恐,莫肯下矣。”项王然其言,乃赦外黄当坑者。东至睢阳,闻之皆争下项王。
是时,汉兵盛食多,项王兵罢食绝。汉遣陆贾说项王,请太公,项王弗听。汉王复使侯公往说项王,项王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王许之。即归汉王父母妻子。军皆呼万岁。汉王乃封侯公为平国君,匿弗肯复见。曰:“此天下辩士,所居倾国,故号为平国君。”项王已约,乃引兵解而东归。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弱罢转漕罢:通“疲”,疲劳
B.项王闻淮阴侯已举河北举:攻克
C.使盱台人武涉往说淮侯说:告诉
D.闻之皆争下项王下:归顺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从正面直接表现项羽英勇而鲁莽个性的一组是
①项王令壮士出挑战               ②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  
③项王嗔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  ④汉王数之,项王怒,欲一战  
⑤项王伏弩射中汉王               ⑥项王然其言,乃赦外黄当坑者
A.①②⑥B.②③④C.③⑤⑥D.①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汉相争,胜负未分,项王要与汉王一决雌雄,汉王回绝了项王,两人临广武涧对话,汉王一一列举了项王的罪状。
B.因为韩信自立为齐王,彭越又造反,***了龙且,项王决定攻打陈留、外黄,先诛灭彭越,平定梁地,再灭韩信。
C.外黄久攻不下,惹怒了项王,外黄令门客的十三岁的儿子前去劝说,才平息了项王的怒气,睢阳人纷纷归附项王。
D.汉军军力日益强大,粮食充足,汉王连续派人游说项王,终于说动项王,放回太公,楚汉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