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李文定公迪罢陕西都转运使还朝,是时真宗方议东封西祀,修太平事业。知秦州曾玮奏羌人潜谋入寇,请大益兵为备。上大怒,以为玮虚张虏势,恐惧朝廷...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文定公迪罢陕西都转运使还朝,是时真宗方议东封西祀,修太平事业。知秦州曾玮奏羌人潜谋入寇,请大益兵为备。上大怒,以为玮虚张虏势,恐惧朝廷,以求益兵。以迪新自陕西还,召见,示以玮奏,问其虚实,欲斩玮以戒妄言者。文定从容奏曰:“玮武人,远在边鄙,不知朝廷事体,辄有奏陈,不足深罪。臣前任陕西,观边将才略,无能出玮之右者,他日必能为国家建功立事。若以此加罪,臣为陛下惜之。”上意稍解,迪因奏曰:“玮良将,必不妄言,所请之兵,亦不可不少副其请。臣观陛下意,但不欲从郑州门出兵耳。秦之旁郡兵数为小册,常置囊囊中以自随,今未敢以进。”上曰:“趣取之。”迪取于橐囊以进,上指曰:“以某州某州兵若干戍秦州,卿即传诏于枢密院发之。”既而虏果大入寇,玮迎击大破之,遂开山外之地。奏到,上喜谓迪曰:“山外之捷,卿之功也。”及上将立章献后,迪为翰林学士,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由是章献深衔之。周怀政之诛,上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为参知政事,候上怒稍息,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悟,由是独诛怀政等,而东官不动摇,迪之力也。及为相,时真宗已不豫,丁谓与迪同奏事退,既下殿,谓矫书圣语,欲为林特迁官,迪不胜仇,与谓争辩,引手板欲击谓,谓走获免。因更相论奏,诏:人俱罢相,迪知郓州。明日,谓复留为相。迪至郓且半岁,真宗晏驾,迪贬衡州团练副使,谓使侍禁王仲宣押迪如衡州,仲宣至郓州,见通判以下而不见迪,迪皇恐以刃自刎,人救得免。仲宣凌侮迫胁无不至,人往见迪者,辄籍其名;或馈之食,留至臭腐,弃哿不与。迪客邓余怒曰:“竖子欲***我公以媚丁谓邪?邓余不畏死,汝***我公,我必***汝!”从迪至衡州,不离左右。仲宣颇惮之,迪由是得全。至衡州岁馀,除秘书监、知舒州。章献太后上仙,时迪以尚书左右丞知河阳。上即位,召诣京师,加资政殿大学士,数日,复为相。迪自以受不世之遏,尽。辅佐,知无不为。吕夷简忌之,潜短之于上。岁余,罢相出知菜州。迪谓人曰:“迪不自量,恃圣主之知,自以为宋   碌而以吕为姚崇,而不知其待我乃如是也!”
(选自欧阳修《归田录》)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辄有奏陈,不足深罪 罪:责怪,怪罪
B.由是章献深衔之 衔:记住
C.谓矫书圣语,欲为林特迁官 矫:伪造,假托
D.竖子欲***我公以媚丁谓邪 媚:献媚,讨好
小题2:下列句子中,表现李迪“忠直善谏”的一组是(3分)
①若以此加罪,臣为陛下惜之
②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
③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④迪不胜仇,与谓争辩,引手板欲击谓,谓走获免
⑤迪皇恐以刃自刎,人救得免
⑥迪不自量,恃圣主之知,自以为宋璟而以吕为姚崇,而不知其待我乃如是也
A.①②③B.①②⑥C.①③⑤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州知州曹玮上奏说羌人暗中谋划入侵内地,请求朝廷增派军队,预作防备。宋真宗非常生气,李迪当即指出曹玮不会谎报军情,劝皇帝满足曹玮的要求。
B.宋真宗想要立章献皇后,担任翰林学士的李迪多次上书劝阻,理由是章献皇后出身于一个社会地位低下的人家,不能够母仪天下。
C.丁谓派为王仲宣押送李迪到衡州去,仲宣想置李迪于死地,李迪的门客邓余非常气愤,一路跟随李迪前往衡州,李迪因此得以保全。
D.李迪重新为相后,尽心辅佐皇帝。但是后来又被罢免了相位,贬出了京城。他对别人说起这件事,感叹自己缺少知人之明。

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A
解析

小题1:(衔:心里怀恨。)
小题2:(D项表现李迪嫉恶如仇;E项写李迪临祸惊惶;F项是李迪的自我反思。)
小题3:A(在皇帝召见后,李迪先是肯定了曹玮的才干,然后再指出他不会谎报军情。)
文言文翻译
李迪(谥文定)停止了陕西都转运使的职务回到朝廷,这时真宗正商议到东方封禅泰山,到西方祭祀华山,治理这天下太平的事业。秦州知州曹玮上奏说羌人暗中谋划入侵内地,请求朝廷大规模增加军队作为防备。皇帝非常生气,认为曹玮虚夸敌人的声势,使得朝廷恐惧,用这个方法来求得增加军队。因为李迪刚从陕西回来,皇帝就召见他,把曹玮的奏章拿给李迪看,询问他事情的真实情况,想要***掉曹玮来警戒那些胡乱说话的人。李迪从容回奏说:“曹玮是个军人,远在边疆,不知道朝廷的施政方略,就上奏一些事情,不值得过分责备。我先前在陕西任职,观察边关将领的才干谋略,没有人能在曹玮之上的,将来他一定能够为国家建功立业。如果因为这件事加以责备,我很为陛下惋惜这个人。”皇帝的心里稍有缓解,李迪趁机上奏说:“曹玮是个优秀的将领,一定不会胡乱说话,他请求增派的军队,也不可不稍稍满足他的请求。我看陛下的心意,只是不想从郑州们出动军队罢了。秦州旁边郡县的军队数量我记住小册子上,我常常放在行囊里随身带着,今天没敢带来给您。”皇帝说:“快点把它拿来。”李迪从行囊中取出来进献给皇帝,皇帝指着它说:“拍某州某州军队若干人到秦州戍守,你就到枢密院传达命令派出军队。”不久敌寇果然大举入侵,曹玮带兵迎头攻击,大败敌军,于是开辟了山外的地域。奏章报到朝廷,皇帝高兴地对李迪说:“山外这场胜利,是你的功劳啊.”等到皇帝将要立章献皇后的时候,李迪担任翰林学士,多次上奏章劝阻,认为章献皇后出身于地位低下的人家,不可以母仪天下。因此章献皇后心里非常怀恨。诛***周怀政党时候,皇帝非常生气,想要处罚涉及到太子,大臣们没有敢说话的。李迪担任参知政事,等到皇帝怒气稍微平息,找到机会上奏说:“陛下您有几个儿子,竟然想要作这个打算?”皇帝彻底醒悟,因此只诛***了周怀政等人,而太子的地位没有动摇,这是李迪的功劳。等到李迪担任宰相,当世真宗已经身体状况不佳,丁谓和李迪一起上奏事情退出,下殿之后,丁谓伪造书写皇帝的话,想要为林特升迁官职,李迪不能忍受怒气,和丁谓争辩,拿起手板要极大丁谓,丁谓跑走才免于被打。于是互相上奏弹劾对方,皇帝下诏书两人一起罢免宰相职位,李迪担任郓州知州。第二天,丁谓又被留下担任宰相。李迪到郓州将近半年,真宗去世了,李迪被贬为衡州团练副使,丁谓派侍禁王仲宣押送李迪前往衡州,王仲宣到了郓州,接见了通判以下的官员但是不见李迪,李迪惶恐不安,用刀自***,有人救下他才免于死去。王仲宣对李迪欺凌侮辱逼迫威胁,没有什么手段不用,有人去见李迪,就把他的名字登记下来;有人馈赠李迪食物,王仲宣留下来到了发臭腐烂,扔掉也不给李迪。李迪的门客邓余发怒说:“这小子想要***掉李迪来讨好丁谓吗?我不怕死,你要***死李迪,我一定***死你!”他跟随李迪到了衡州,从不离开李迪的身边。王仲宣非常畏惧他,李迪因此得以保全。到了衡州一年多,朝廷授予他秘书监、舒州知州的职务。章献太后去世,当世李迪凭着尚书左右丞的官职担任河阳知州。皇帝即位后,召见他到京城去,加封为资政殿大学士,几天后,又担任宰相。李迪自己认为受到了当世没有的恩遇,竭尽心智辅佐皇帝,凡是知道的没有不去做的。吕夷简嫉妒他,暗中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一年多后,李迪又被罢免了宰相出京某个州的知州。李迪对别人说:“我自不量力,倚仗皇帝的知遇之恩,自己把自己看作宋璟而把吕夷简看作姚崇,却不知道他对待我竟然像这样!”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李文定公迪罢陕西都转运使还朝,是时真宗方议东封西祀,修太平事业。知秦州曾玮奏羌人潜谋入寇,请大益兵为备。上大怒,以为玮虚张虏势,恐惧朝廷】;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庄子•德充符(节选)
鲁哀公问于仲尼曰:“卫有恶人焉,曰哀骀它。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十数而未止也。未尝有闻其唱者也,常和人而已矣。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无聚禄以望人之腹。又以恶骇天下,和而不唱,知不出乎四域,且而雌雄合乎前。是必有异乎人者也。寡人召而观之,果以恶骇天下。与寡人处,不至以月数,而寡人有意乎其为人也;不至乎期年,而寡人信之。国无宰,寡人传国焉。闷然而后应,泛然而若辞。寡人丑乎,卒授之国。无几何也,去寡人而行,寡人恤焉若有亡也,若无与乐是国也。是何人者也?”
仲尼曰:“丘也尝使于楚矣,适见豚子食于其死母者,少焉眴若,皆弃之而走。不见己焉尔,不得类焉尔。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战而死者,其人之葬也不以翣资;刖者之屦,无为爱之:皆无其本矣。为天子之诸御,不爪剪,不穿耳;取妻者止于外,不得复使。形全犹足以为尔,而况全德之人乎!今哀骀它未言而信,无功而亲,使人授己国,唯恐其不受也,是必才全而德不形者也。”
哀公曰:“何谓才全?”仲尼曰:“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于灵府。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使日夜无郤而与物为春,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是之谓才全。”“何为德不形?”曰:“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为法也,内保之而外不荡也。德者,成和之脩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
哀公异日以告闵子曰:“始也,吾以南面而君天下,执民之纪而忧其死,吾自以为至通矣。今吾闻至人之言,恐吾无其实,轻用吾身而亡其国。吾与孔丘,非君臣也,德友而已矣。
小题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寡人召而观之,果以恶骇天下。
B.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
C.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
D.使日夜无郤而与物为春。
小题2: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国无宰,寡人传国焉。焉:句尾语气助词。
B.寡人丑乎,卒授之国。丑:惭愧。
C.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是:这。
D.卫有恶人焉,曰哀骀它。恶:丑。
小题3:翻译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句是(  )
A.未尝有闻其唱者也,常和人而矣。
不曾听到他倡导过什么,只见他对人表现得很谦和罢了。
B.今哀骀它未言而信,无功而亲,使人授己国。
现在哀骀它没有说什么就取得人们的信任,没有什么功业就赢得他人的亲敬,能使别人把国家政事委托给他。
C.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于灵府。
所以不足以让这些变化扰乱内心的平和,不能把这些变化挂在心中。
D.恐吾无其实,轻用吾身而亡其国。
恐怕我没有实绩,(只是)轻用我的躯体,以致使我的国家陷于危亡。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宝璐。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朝发枉陼兮,夕宿辰阳。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
入溆浦余儃徊(chanhui)兮,迷不知吾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猿狖之所居。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接舆髡(kūn)首兮,桑扈裸行。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zūhǎi一种酷刑)。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乱曰: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露申辛夷,死林薄(bó)兮。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阴阳易位,时不当兮。怀信侘傺(chàchì惆怅失意的样子),忽乎吾将行兮。
注:①长铗:长剑。陆离:长长的样子。②切云:冠名。崔嵬:高高的样子。③重华:舜的名字④接舆:楚国狂人。髡首,剃去顶部头发。相传接舆曾自伤发肤,避世不做官。⑤桑扈:古代隐士;裸行:裸体走路,以表示不与统治者合作。⑥伍子:即伍子胥,忠于吴国,被吴王夫差错***。⑦董道:正道。⑧乱:乐章的尾声。辞赋里用在篇末,总括全篇思想内容的文字也叫乱。⑨露申辛夷:瑞香花和木兰花。⑩林薄:草木丛杂之地。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邸余车兮方林邸:通“抵”,使停止
B.船容与而不进兮容与:犹豫不进
C.巢堂坛兮巢:巢穴
D.芳不得薄兮薄:靠近
小题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被明月兮佩宝璐。被发行吟泽畔
B.迷不知吾所如臣请往如楚
C.下幽晦以多雨其后楚日以削
D.与前世而皆然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小题3:下面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用服饰的奇特、高洁,比喻德行的高洁和志向的远大。采用了比兴的手法。
B.“登昆仑兮食玉英”义同《离***》中“夕餐秋菊之落英”,承接上文的被奇服,驾青虬,结重华,游瑶圃等,不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崇高的艺术形象,而且创造了一个美好的理想世界。
C.诗歌第三段进入溆浦之后的深山老林的描写,衬托出了诗人寂寞、悲愤的心情,情景交融,令读者不禁扼腕叹绝。
D.“接舆”六句是通过两种不同类型的四个事例说明所有贤士均是如此,从而表明自己仍将正道直行,毫不犹豫,并准备在黑暗中奋斗终身。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
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
曰:“天与之”
“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
曰:“否。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以行与事示之者,如之何?”
曰:“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诸侯能荐人于天子,不能使天子与之诸侯;大夫能荐人于诸侯,不能使诸侯与之大夫。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敢问:‘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
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候进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泰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选自《孟子·万章上》)
1.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谆谆然命之乎                  命:命令
B.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示:显示
C.践天子位焉                    践:登上
D.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  受:接受
2.下面的句子,加点的字在意义及用法上相同的一项是(     )
A “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       此之谓也
B 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              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              
C 谆谆然命之乎                    夫然后之中国
D 尧以天下与舜,有诸              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3.与“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
B.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
C.此之谓也
D.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近奉违,亟辱问讯,具审起居佳胜,感慰深矣。轼受性刚简,学迂材下,坐废累年,不敢复齿缙绅。自还海北,见平生亲旧,惘然如隔世人,况与左右无一日之雅,而敢求交乎!数赐见临,倾盖如故,幸甚过望,不可言也。
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又曰:“辞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扬雄好为艰深之辞,以文浅易之说,若正言之,则人人知之矣。此正所谓雕虫篆刻者,其《太玄》、《法言》,皆是类也。而独悔于赋,何哉?终身雕篆,而独变其音节,便谓之经,可乎?屈原作《离***经》,盖《风》、《雅》之再变者,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可以其似赋而谓之雕虫乎?使贾谊见孔子,升堂有馀矣;而乃以赋鄙之,至与司马相如同科。雄之陋如此比者甚众,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因论文偶及之耳。欧阳文忠公言:“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贱也。”纷纷多言,岂能有益于左右,愧悚不已。
所须惠力法雨堂字,轼本不善作大字,强作终不佳,又舟中局迫难写,未能如教。然轼方过临江,当往游焉。或僧有所欲记录,当为作数句留院中,慰左右念亲之意。今日至峡山寺,少留即去。愈远,惟万万以时自爱。
——苏轼《答谢民师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具审起居佳胜审:清楚,明白
B.坐废累年废:废黜,放逐
C.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了:完结
D.而乃以赋鄙之鄙:轻视,看不起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扬雄好为艰深之辞,以文浅易之说B.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C.终身雕篆,而独变其音节D.使贾谊见孔子
清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小题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是说文章要根据内容的要求,自由表达,摆脱形式限制,使之恰到好处,以取得自然流畅,波澜起伏的艺术效果。
B.在苏轼看来,《离***》的突出价值在于具有“风雅”的讥刺作用。
C.从“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中,我们可以看到苏轼更多地关注着灵感思维的直觉性与短暂性。
D.从最后一段看,苏轼不愿意答应谢民师给惠力法雨堂题字。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是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学者。儒家之传统经典包括:《易》、《书》、《诗》、《礼》、《乐》、《春秋》,称六经或六艺。
B.孟子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的又一位重要学者。他的思想有三个鲜明的要点:一是主张性恶说;二是宣扬民本思想;三是提倡仁政。
C.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立者,《老子》又称《道德经》。庄子是道家学派的另一个巨擘,其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于春秋晚期。
D.荀子、墨子、韩非子他们都继承了儒家学派的传统,是战国时期很重要的思想家。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