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鲁仲连者,齐人也。好奇伟俶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游于赵。赵孝成王时,秦王使白起破赵长平之军前后四十余万,秦兵遂东围邯郸。赵...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鲁仲连者,齐人也。好奇伟俶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游于赵。赵孝成王时,秦王使白起破赵长平之军前后四十余万,秦兵遂东围邯郸。赵王恐,诸侯之救兵莫敢击秦军。魏安釐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止于荡阴不进。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秦所为急围赵者,前与齐湣王争强为帝,已而复归帝;今齐已益弱,方今唯秦雄天下,此非必贪邯郸,其意欲复求为帝。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
此时鲁仲连适游赵,闻魏将欲令赵尊秦为帝,乃因平原君得见新垣衍,曰:“彼秦者,弃礼仪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即肆然而为帝,过而为政于天下,则仲连有蹈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所为见将军者,欲以助赵也。”新垣衍曰:“先生助之将奈何?”鲁仲连曰:“吾将使梁及燕助之,齐、楚则固助之矣。”新垣衍曰:“燕则吾请以从矣;若乃梁者,则吾乃梁人也,先生恶能使梁助之?”鲁仲连曰:“梁未睹秦称帝之害故耳。使梁睹秦称帝之害,则必助赵矣。”新垣衍曰:“秦称帝之害何如?”鲁仲连曰:“昔者齐威王尝为仁义矣,率天下诸侯而朝周。周贫且微,诸侯莫朝,而齐独朝之。居岁余,周烈王崩,齐后往,周怒,赴于齐曰:‘天崩地坼,天子下席。东藩之臣因齐后至,则斮。’齐威王勃然怒曰:‘叱嗟,而母婢也!’卒为天下笑。故生则朝周,死则叱之,诚不忍其求也。彼天子固然,其无足怪。”
于是新垣衍起,再拜谢曰:“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吾请出,不敢复言帝秦。”秦将闻之,却军五十里。适会魏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军,秦军遂引而去。
于是平原君欲封鲁仲连,仲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仲连寿。仲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仲连不肯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选自《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好奇伟俶傥之画策画策:绘画的方法。
B.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间入邯郸间:从隐蔽的小路。
C.弃礼仪而上首功之国也上:通“尚”,崇尚。
D.虏使其民虏:像对待奴隶一样。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吾不忍为之民也B.叱嗟,而母婢也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彼天子固然,其无足怪D.始以先生为庸人
方其破荆州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仲连本是齐国人,游赵国时,遇到魏国想要让赵国尊奉秦昭王称帝,在平原君的请求下,仲连见新垣衍,并说服他不再谈秦王称帝的事。
B.新垣衍认为,秦国这次围城并不是贪图邯郸,是因为以前和齐湣王争强称帝,后又取消了帝号;现在齐国力量衰弱了,秦王想要重新称帝。
C.鲁仲连举了齐威王在周天子活着的时候去朝见,在周天子死后因忍受不了新天子的苛刻要求而破口大骂的历史,意在说明秦王称帝后的害处。
D.鲁仲连拒绝了平原君的千金封赏,他认为高节之人之所以被天下人尊重,是因为他们能替人排除祸患解决纠纷而不收取报酬,否则就成生意人了。

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A
解析

小题1:画策:谋略。
小题2:A.代词,取独;B.你,而且;C.语气助词,代词
小题3:并非是因为平原君的请求,而是主动要求去见的
文言文翻译:
鲁仲连是齐国人。长于阐发奇特宏伟卓异不凡的谋略,却不肯作官任职,愿意保持高风亮节。他曾客游赵国。赵孝成王时,秦王派白起在长平,先后击溃赵国四十万军队,于是,秦国的军队向东挺进,围困了邯郸。赵王很害怕,各国的救兵也没有谁敢攻击秦军。魏安釐王派出将军晋鄙营救赵国,因为畏惧秦军,驻扎在汤阴不敢前进。魏王派客籍将军新垣衍,从隐蔽的小路进入邯郸,通过平原君的关系见赵王说:“秦军所以急于围攻赵国,是因为以前和齐湣王争强称帝,不久又取消了帝号;如今齐国已然更加削弱,当今只有秦国称雄天下,这次围城并不是贪图邯郸,他的意图是要重新称帝。赵国果真能派遣使臣尊奉秦昭王为帝,秦王一定很高兴,就会撤兵离去。”平原君犹豫不能决断。
这时,鲁仲连客游赵国,听说魏国想要让赵国尊奉秦昭王称帝,于是通过平原君见到新垣衍,说:“那秦国,是个抛弃礼仪而只崇尚战功的国家,用权诈之术对待士卒,像对待奴隶一样役使百姓。如果让它无所忌惮地恣意称帝,进而统治天下,那么,我只有跳进东海去死,我不忍心作它的顺民,我所以来见将军,是打算帮助赵国啊。”新垣衍说:“先生怎么帮助赵国呢?”鲁仲连说:“我要请魏国和燕国帮助它,齐、楚两国本来就帮助赵国了。”新垣衍说:“燕国嘛,我相信会听从您的;至于魏国,我就是魏国人,先生怎么能让魏国帮助赵国呢?”鲁仲连说:“魏国是因为没看清秦国称帝的祸患,才没帮助赵国。让魏国看清秦国称帝的祸患后,就一定会帮助赵国。”新垣衍说:“秦国称帝后会有什么祸患呢?”鲁仲连说:“从前,齐威王曾经奉行仁义,率领天下诸侯而朝拜周天子。当时,周天子贫困又弱小,诸侯们没有谁去朝拜,唯有齐国去朝拜。过了一年多,周烈王逝世,齐王奔丧去迟了,新继位的周显王很生气,派人到齐国报丧说:“天子逝世,如同天崩地裂般的大事,新继位的天子也得离开宫殿居丧守孝,睡在草席上,东方属国之臣田婴齐居然敢迟到,当斩。”齐威王听了,勃然大怒,骂道:“呀呸!您母亲原先还是个婢女呢!”最终被天下传为笑柄。齐威王所以在周天子活着的时候去朝见,死了就破口大骂,实在是忍受不了新天子的苛求啊。那些作天子的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也没什么值得奇怪的。”
于是,新垣衍站起来,向鲁仲连连拜两次谢罪说:“当初认为先生是个普通的人,我今天才知道先生是天下杰出的高士。我将离开赵国,再不敢谈秦王称帝的事了。”秦军主将听到这个消息,为此把军队后撤了五十里。恰好魏公子无忌夺得了晋鄙的军权率领军队来援救赵国,攻击秦军,秦军也就撤离邯郸回去了。
于是平原君要封赏鲁仲连,鲁仲连再三辞让,最终也不肯接受。平原君就设宴招待他,喝到酒酣耳热时,平原君起身向前,献上千金酬谢鲁仲连。鲁仲连笑着说:“杰出之士所以被天下人崇尚,是因为他们能替人排除祸患,消释灾难,解决纠纷而不取报酬。如果收取酬劳,那就成了生意人的行为,我鲁仲连是不忍心那样做的。”于是辞别平原君走了,终身不再相见。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鲁仲连者,齐人也。好奇伟俶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游于赵。赵孝成王时,秦王使白起破赵长平之军前后四十余万,秦兵遂东围邯郸。赵】;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顾成,字景韶,其先湘潭人。祖父业操舟,往来江、淮间,遂家江都。成少魁岸,膂力绝人,善马槊,文其身以自异。太祖渡江,来归,以勇选为帐前亲兵,擎盖出入。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从攻镇江,与勇士十人转斗入城,被执,十人皆死。成跃起断缚,仆持刀者,脱归。导众攻城,克之,授百户。大小数十战,皆有功,进坚城卫指挥佥事。从伐蜀,攻罗江,擒元帅以下二十余人,进降汉州。蜀平,改成都后卫。洪武六年,擒重庆妖贼王元保。
八年调守贵州。时群蛮叛服不常,成连岁出兵,悉平之。已,从颍川侯傅友德征云南,为前锋,首克普定,留成列栅以守。蛮数万来攻,成出栅,手***数十百人,贼退走。余贼犹在南城,成斩所俘而纵其一,曰:“吾夜二鼓来***汝。”夜二鼓,吹角鸣砲,贼闻悉走,获器甲无算。进指挥使。诸蛮隶普定者悉平。十七年,平阿黑、螺蛳等十余寨。明年奏罢普定府,析其地为三州、六长官司。进贵州都指挥同知。有告其受赇及僭用玉器等物者,帝以久劳不问。
建文元年,为左军都督,从耿炳文御燕师,战真定,被执。燕王解其缚曰:“此天以尔授我也!”送北平,辅世子居守。南军围城,防御、调度一听于成。燕王即位,论功,封镇远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命仍镇贵州。
成性忠谨,涉猎书史。始居北平,多效谋画,然终不肯将兵,赐兵器亦不受。再镇贵州,屡平播州、都匀诸叛蛮,威镇南中,土人立生祠祀焉。其被召至京也,命辅太子监国。成顿首言:“太子仁明,廷臣皆贤,辅导之事非愚臣所及,请归备蛮。”
时群小谋夺嫡太子不自安成入辞文华殿因曰殿下但当竭诚孝敬孳孳恤民万事在天小人不足措意
十二年五月卒,年八十有五。赠夏国公,谥武毅。
(节自《明史•顾成传》,共676字)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时群蛮叛服不常常:长久
B.成跃起断缚,仆持刀者,脱归仆:倒下
C.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胶:搁浅
D.明年奏罢普定府,析其地为三州罢:废除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其被召至京也燕王解其缚曰
B.诸蛮隶普定者悉平仆持刀者,脱归
C.留成列栅以守文其身以自异
D.成负舟而行成斩所俘而纵其一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顾成长相魁梧,力大无穷,擅长骑马使长枪,但却始终不肯带兵。
B.顾成抵御燕师,被俘后投降了燕王,被重用。燕王即位后,封其为镇远侯。
C.顾成被召到京城,皇帝命他辅佐太子监国,顾成却婉言谢绝。
D.在贵州时,有人告发顾成受贿并逾越使用只有皇室才能使用的玉器等物。但皇帝念其劳苦功高,未加追究。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子龙
今上①丁亥、戊子间,江西虔州龙南县王子龙者,以妖贼起,寻为官军所擒磔死。报功将士及虔抚秦中丞舜峰等,俱蒙叙赉,阅三岁矣。
继而广东惠州府有少年亦名王子龙,幼奉寡母居家。一日樵于深山,遇异人谓曰:“吾怜汝孝,且有道骨,授汝一法,立变百物为黄白。然仅许养母,他日度汝登仙籍,慎勿妄用,且滥传一人。苟违吾戒,收入泥犁②矣,,”王拜受。归试之,信然,因日以烧炼为事。事渐传播,有豪有力者胁之不与,以至道流辈百端诱之不从,上官亦有艳之者,但不敢宣。时刘节斋以督府总两广,独心慕之,潜遣材官③说之曰:“吾能一旦富贵汝,亦能奴戮汝,二端惟所自择。”王曰:“吾守仙师戒,戮即戮耳,断不敢轻泄。”再三譬晓不从。督府大怒,示意部吏使人告之,云此即虔州叛贼王子龙,向日膏斧者伪也。遣兵卒捕系之,至则一弱冠牧竖耳。尚冀其可威制,问曰:“且未治汝叛逆大罪,闻汝能为黄金,吾面验始信。”以阶前瓦砾授之,一呵成紫磨④矣。刘益心动,姑系之外舍,传语云:“得方立赦汝,不尔,旦夕诛死矣。”王坚守师约不听。刘愈恚,下之惠州郡守孙区吴,令如律按辟。孙久悉其诬,具回檄,悉言其地里不相蒙,年貌不相对,万万不可行。刘念事状重大,当奏请于朝。时秦中丞已改抚楚雄,亦移檄诘前事甚晰。刘既见人情不协,而业已轻举,悔形于色,密以手书谕太守:“君言亦不谬,今事已尔,姑毙之杖下可也。”孙心知不可,遂谢病,不待报竞归。惠州通判署和平县事蒋杞者,独欣然承其旨,潜缢之狱,因得荐擢去。
夫谓仙者,以点化授人,且许以升举,弟子能誓死守戒,当以神术脱之,奈何任其非命不顾也!此皆不可晓。
(节选自明•沈德符《万虏野获编》)
[注]①上:明神宗朱翊钧。   ②泥犁:梵语,地狱。   ③材官:官名,管理工匠土木之事。④紫磨:上等的黄金。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官亦有艳之者艳:羡慕。
B.潜遣材官说之曰潜:秘密地。
C.亦移檄诘前事甚晰晰:明确。
D.悔形于色形:脸色。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广东惠州王子龙“坚守师约”的一组是
①王拜受   ②有豪有力者胁之不与
③因日以烧炼为事   ④再三譬晓不从
⑤戮即戮耳,断不敢轻泄 ⑥一呵成紫磨矣
A.②③④B.②④⑤C.①⑤⑥D.①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西虔州的王子龙因造反而受磔刑后,有功将士全都受到了按功劳大小给予奖励的赏赐,其中包括后来调任楚雄巡抚的中丞秦舜峰。
B.贪婪和狠毒的刘节斋为了得到能变百物为金银的方法,指使下属派人诬告广东惠州王子龙就是三年前造反的江西虔州龙南县王子龙。
C.秦舜峰来信追问和孙区吴的反对,并没有便刘节斋因深感后悔而痛改前非,反而私下写信给孙区吴的属官蒋杞,指使他***人灭口。
D.虽然《万历野获编》属于私家著的“野史”,但其作者敢于大胆揭露官吏滥***无辜罪恶,大胆表明对“仙者”行为的“皆不可晓”,很耐人导味。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郑兴字少赣,河南开封人也。少学《公羊春秋》。晚善《左氏传》,通达其旨,同学者皆师之。
更始立,……兴为长史,奉迎迁都。更始诸将皆山东人,成劝留洛阳。兴说更始日:“陛下起自荆楚,权政未施,一朝建号,而山西雄杰争诛王莽,开关郊迎者,何也?此天下同苦王氏①虐政,而思高祖之旧德也。今久不抚之,臣恐百姓离心,盗贼复起矣。……今议者欲先定赤眉而后入关,是不识其本而争其末。恐国家之守转在函谷,虽卧洛阳,庸得安枕乎?”更始日:“朕西决矣。” 拜兴为谏议大夫。…… 会天水有反者,攻***郡守,兴坐免。
时赤眉入关,东道不通,兴乃西归隗嚣。(嚣)虚心礼请。而兴耻为之屈,称疾不起。嚣矜己自饰,常以为西伯复作,乃与诸将议自立为王。兴闻而说嚣日:“《春秋传》云‘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嚣②,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问者诸将集会,无乃不道忠信之言;大将军之听,无乃阿而不察乎?昔文王承积德之绪,加之以睿圣,尚服事殷。……高祖征伐累年,犹以沛公行师。今令德虽明,世无宗周之祚;威略虽振,未有高祖之功,而欲举未可之事,昭速祸患,无乃不可乎?惟将军察之。”嚣竞不称王。 后遂广置职位,以自尊高。兴复止之曰:“夫中郎将、太中大夫、使持节官皆王者之器,非人臣所当制也。孔子日:‘惟器与名,不可以假人。’不可以假人者,亦不可以假于人也。无益于实,有损于名,非尊上之意也。……”嚣病之而止。……
侍御史杜林荐之日:“窃见河南郑兴,执义坚固,……宜侍帷幄,典职机密。……”乃征为太中大夫。兴好古学,尤明《左氏》《周官》。世言《左氏》者多祖于兴……。
  (选自《后汉书•郑范陈贾张列传》)
【注释】①王氏:王莽,这里指王莽暴政。②嚣:(xiāo),奸诈。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攻***郡守,兴坐免坐:坐视
B.嚣矜己自饰矜:夸耀
C.常以为西伯复作作:发作
D.嚣病之而止病:患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同学者皆师②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B.①兴闻而谓嚣日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①后遂广置职位,以自尊高②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D.①无益于实,有损于名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郑兴有政治远见,在众将领都不愿迁都的情况下,指出先平定赤眉然后迁都是本末
倒置,并劝说更始帝认清形势,安抚百姓,西进入关,稳定政权。
B.郑兴在赤眉军人关、东面的道路不通的情况下,往西归附了隗嚣,隗嚣很虚心,以
礼相请,而郑兴却认为屈就于他是耻辱的,就推说有病不起来。
C.郑兴善于引经据典,他巧妙地引用《春秋传》有关言论来指出隗嚣身边将领心怀异
志,并引用孔子的话,批评隗嚣大量设置官职来提高自己地位的做法。
D.郑兴喜好古文经学,他钻研《公羊春秋》,精通《左氏传》,造诣高深,与他一起学
习的人都以他为师。人们说起《左氏传》时,大多采用他的说法。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郦食其
郦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然县中贤豪不敢役,县中皆谓之狂生。
及陈胜、项梁等起,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郦生闻其将皆握龊好苛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郦生乃深自藏匿。后闻沛公将兵略地陈留郊,沛公麾下骑士适郦生里中子也,沛公时时问邑中贤士豪俊。骑士归,郦生见谓之曰:“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余,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骑士曰:“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郦生曰:“弟言之。”骑士从容言如郦生所诫者。
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骂曰:“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郦生因言六国从横时。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郦生曰:“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积粟。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于是遣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号郦食其为广野君。
后,使郦生说齐王。淮阴侯闻郦生伏轼下齐七十余城,乃夜度兵平原袭齐。齐王田广闻汉兵至,以为郦生卖己,乃曰:“汝能止汉军,我活汝;不然,我将亨(通“烹”) 汝!”郦生曰:“举大事不细谨,盛德不辞让。而公不为若更言!”齐王遂亨郦生,引兵东走。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有删改)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郦生至,入谒             谒:拜见
B.延郦生上坐,谢之         谢:道歉
C足下起纠合之众             起: 出身
D.齐王遂亨郦生,引兵东走   走:逃跑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郦食其是“狂生”的一组是(3分)  (    )
①然县中贤豪不敢役 ②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 ③郦生人,则长揖不拜④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 ⑤欲以径人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 ⑥而公不为若更言
A.①②⑥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3分)
(2)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3分)
(3)举大事不细谨,盛德不辞让。(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渎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孟子曰:“中①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②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离娄下》)
[注] ①中:无过不及,中庸,无偏激。②不肖:不贤,品行低下。
(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其实质是呼唤人们的社会责任感,这一点在当今社会犹为重要。
B.不仅父兄、师长,任何有正确生活态度、社会责任感的人,都有帮助或匡正别人的义务。
C.孟子这一主张可以使无知者有知、有知者更有知,可以使愚昧者文明、文明者更文明。
D.“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认寸。”孟子进一步阐明:如果有积极生活态度和社会责任感的人不去承担匡正别人的义务,他们就与不肖之人没有区别,甚至赶不上他们了。
(2)孟子认为怎样去做才能使愚昧者文明,文明者再文明?(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