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小题。    欧阳守道字公权,一字迂父,吉州人。初名巽,自以更名应举非是,当祭必称巽。少孤贫,无师,自力于学。里人聘为子弟师,主人瞷...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小题。  
  欧阳守道字公权,一字迂父,吉州人。初名巽,自以更名应举非是,当祭必称巽。少孤贫,无师,自力于学。里人聘为子弟师,主人瞷其每食舍肉,密归遗母,为设二器驰送,乃肯肉食,邻媪儿无不叹息感动。年未三十,翕然以德行为乡郡儒宗。江万里守吉州,守道适贡于乡,万里独异视之。
  淳祐元年举进士,廷对,言:“国事成败在宰相,人才消长在台谏。昔者当国恶箴规,言者疑触迕,及其去位,共谓非才。或有迎合时宰,自效殷勤,亦有疾恶乖方,苟求玼颣,以致忠邪不辨,黜陟无章。”唱名,徐俨夫为第一,俨夫握守道起曰:“吾愧出君上矣,君文未尝不在我上也。”授雩都主簿。
  丁母忧,服除,调赣州司户,其次在十年,后万里作白鹭洲书院,首致守道为诸生讲说。湖南转运副使吴子良聘守道为岳麓书院副山长。守道初升讲,发明孟氏正人心、承三圣之说,学者悦服。宗人新及子必泰先寓居长沙,闻守道至,往访之。初犹未识也,晤语相契,守道即请于子良,礼新为岳麓书院讲书。新讲《礼记》“天降时雨、山川出云”一章,守道起曰:“长沙自有仲齐,吾何为至此。”仲齐,新之字也。逾年,新卒,守道哭之恸,自铭其墓,又荐其子必泰于当道。子良代,守道复还吉州。
  里有张某丧其父小祥而舅氏讼以事系之狱使不得祭邀其售己地以葬守道闻之叹曰吾惟痛斯子之不得一哭其父也且其痛奈何?明日告之邑令曰:“此非人心,滨祭而薄之,挠葬而夺之,舅如此,是自食其肉也。请任斯子出,祭而复狱。”令亟出之。其舅丑诬守道,守道亦不自辨。转运使包恢为请祠于朝。万里入为国子祭酒,荐为史馆检阅,召试馆职,授秘书省正字。
                                 (选自《宋史·欧阳守道传》)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
  A. 自以更名应举非是不对
  B. 邻媪儿无不叹息感动老人、孩子
  C. 唱名,徐俨夫为第一点名
  D. 又荐其子必泰于当道路中间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翕然以德行为乡郡儒宗
  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
  B. 及其去位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 守道哭之恸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D. 请任斯子出,祭而复狱
  郦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3.下列各句,与“吾何为至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组是
  A. 大王来何操B. 籍何以至此
  C. 沛公安在 D. 姜氏何厌之有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欧阳守道是吉州人,字公权,但他遇到祭祀一定自称欧阳巽。很小的时候因为失去父亲,所以家里很穷,没有老师,只好自己努力学习。
  B. 乡人聘请给子弟做老师,主人窥见他每次吃饭都不吃肉,暗地送回家给母亲,便准备两碗马上送去,这才肯吃肉。
  C. 欧阳守道担任狱麓书院副山长,第一次登席讲学,发明了孟子端正民心、继承三圣的学说,求学的人都很乐意接受。
  D. 欧阳守道为乡里一个因受其舅的告发而入狱的张姓的人讲情,让他能够暂时出狱为其父祭祀,并为此而受到张姓的舅舅诬告。
  
答案
  1.A
  2. D
  3. B
  4. B    
解析
1.B媪:妇女/儿:孩子;C唱名:公布姓名;D当道:当权的人。
  2. A凭,介词/把,介词;B他,代词/自己,代词;C他,代词/的,助词;D然后,连词。
  3. ACD均属疑问句宾语前置,B为介词宾语前置。
  4. A“少孤贫,无师”并未有明确的因果关系;C“发明了”错,应为“阐明了”;D“并为此而受到张姓的舅舅诬告”表述错。
  参考译文
  欧阳守道字公权,一字迂父,吉州人。起初名巽,自认为改名应科举不对,遇到祭祀一定自称欧阳巽。幼年失去父亲很穷,没有老师,自己努力学习。乡人聘请给子弟做老师,主人窥见他每次不吃肉,暗地送回家给母亲,便准备两碗马上送去,才肯吃肉,邻居孩子没有不叹息感动的。年未三十,众人趋附因道德品行成为乡州儒者宗师。江万里为吉州知州,欧阳守道正好被乡里举荐,江万里特别看重他。
  淳祐元年考中进士,上殿对策,说:“国事成败在于宰相,人才盛衰在于御史谏官。过去掌权的厌恶规谏,谏官怀疑冒犯,等到他离职,一起说他不是相才。有的逢迎当时的宰相,效劳卖力,也有的痛恨疾恶如仇而反常,苛责缺点,以致忠邪不辨,贬升没有章法。”宣布姓名,徐俨夫是第一名,徐俨夫拉着欧阳守道说:“我惭愧高出你之上,你的文章未必不在我之上。”任雩都主簿。
  遭母丧,服丧期满,调任赣州司户,留任十年,后来江万里建白鹭洲书院,第一个请欧阳守道来给学生讲学。湖南转运副使吴子良聘请欧阳守道担任岳麓书院副山长,欧阳守道第一次登席讲学,阐明孟子端正民心、继承三圣的学说,求学的人高兴地接受。族人欧阳新以及儿子欧阳必泰起先寄住长沙,听说欧阳守道到,去拜访他,开始还不认识,见面交谈很契合,欧阳守道向吴子良请示,聘请欧阳新任岳麓书院讲书。欧阳新讲解《礼记》“天降时雨、山川出云”一章,欧阳守道说:“长沙自有欧阳仲齐,我为何到这儿来。”仲齐,是欧阳新的字。过了一年,欧阳新去世,欧阳守道为他哭得很伤心,亲自给他的墓葬题铭,又向当权的人推荐他的儿子欧阳必泰。吴子良卸任,欧阳守道又回到吉州。
  乡里有张某死了父亲,一周年祭时,舅父用其他事告他,关进监狱,使得他不能祭奠,强求他卖给自己地才能安葬。欧阳守道听说后,叹道:“我痛心这儿子不能够哭他的父亲,对这痛怎么办?”明天告诉县令说:“这不是人心,临祭逼迫他,阻挠安葬,像这样的舅父,是自己吃他的肉。请放这个儿子出来,祭奠之后再入狱。”县令马上放了他。舅父毁谤欧阳守道,欧阳守道也不解释。转运使包恢为他向朝廷请求宫观官。江万里进京任国子祭酒,推荐他为史馆检阅,征召应试馆职,授秘书省正字。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小题。    欧阳守道字公权,一字迂父,吉州人。初名巽,自以更名应举非是,当祭必称巽。少孤贫,无师,自力于学。里人聘为子弟师,主人瞷】;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小题。
  
  豁然堂记
  〔明〕徐渭
  越中山之大者,若禹穴、香炉、蛾眉、秦望之属,以十数,而小者至不可计。至于湖,则总之称鉴湖,而支流之别出者,益不可胜计矣。郡城隍祠,在卧龙山之臂,其西有堂,当湖山环会处。语其似,大约缭青萦白,髻峙带澄,而近俯雉堞,远问村落。其间林莽田隰之布错,人禽宫室之亏蔽,稻黍菱蒲莲芡之产,耕渔犁楫之具,纷披于坻洼;烟云雪月之变,倏忽于昏旦。数十百里间,巨丽纤华,无不毕集人衿带上。或至游舫治尊,歌笑互答,若当时龟龄所称“莲女”“渔郎”者,时亦点缀其中。于是,登斯堂,不问其人,即有外感中攻,抑郁无聊之事,每一流瞩,烦虑顿消。而官斯土者,每当宴集过客,亦往往寓庖于此。独规制无法,四蒙以辟,西面凿牖,仅容两躯。客主座必东,而既背湖山,起座一观,还则随失。是为坐斥旷明,而自取晦塞。予病其然,悉取西南牖之,直辟其东一面,令客座东而西向,倚几以临即湖山,终席不去。而后向之所云诸景,若舍塞而就旷,却晦而即明。工既讫,拟其名,以为莫“豁然”宜。
  既名矣,复思其义曰:“嗟乎人之心一耳当其为私所障时仅仅知我有七尺躯即同室之亲痛痒当前而盲然若一无所见者不犹向之湖山虽近在目前而蒙以辟者耶?及其所障既彻,即四海之疏,痛痒未必当吾前也,而灿然若无一而不婴于吾之见者,不犹今之湖山,虽远在百里,而通以牖者耶?由此观之,其豁与不豁,一间耳。而私一己、公万物之几系焉。此名斯堂者与登斯堂者,不可不交相勉者也,而直为一湖山也哉?”
  既以名于是义,将以共于人也,次而为之记。
  (选自《明代散文选译》)
  [注]龟龄:指宋代学者王十朋,字龟龄,曾任绍兴府判,作有《会稽风俗赋》,写及鉴湖中莲女、渔郎往来的风光。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若禹穴、香炉、蛾眉、秦望之属连接
  B. 或至游舫治尊,歌笑互答官长
  C. 予病其然,悉取西南牖之遗憾
  D. 灿然若无一而不婴于吾之见者约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烟云雪月之变,倏忽于昏旦/由此观之,其豁与不豁,一间耳
  B. 至于湖,则总之称鉴湖/起座一观,还则随失
  C. 若舍塞而就旷,却晦而即明/灿然若无一而不婴于吾之见者
  D. 而直为一湖山也哉/将以共于人也,次而为之记
  3. 下列句子中,与“而官斯土者,每当宴集过客,亦往往寓庖于此”一句中“官”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B. 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C.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D.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4. 下列对原文的鉴赏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先描述了“豁然堂”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周围的山水等人间风物,突出景致的优美,然后写“豁然堂”的改造和名字的由来。
  B.“豁然堂”命名的原因是:改建后,该堂视野豁然开阔,从而能够饱览方圆百里之内的山光水色。
  C. 文章最后由“豁然堂”所带来的人的视野的改变,自然地联系到“人心的豁达与不豁达”的关系,这是一种由事及理、借物说理的写法。
  D. 作品层次清晰,描绘景物细致入微,语言以长句为主,杂以短句,错落有致,表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力。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23-27题
南方号桂海,秦取百粤,号曰桂林。桂之所产,古以名地。今桂产於钦、宾二州,於宾者,行商陆运致之北方;於钦者,舶商海运致之东方。蜀亦有桂,天其以为西方所资欤?桂之用於药,尚矣,枝能发散,肉能补益,二用不同。桂性酷烈,易以发生,古圣人其知之矣。桂枝者,发达之气也,质薄而味稍轻,故伤寒汤饮,必用桂枝发散,救里最良。肉桂者,温厚之气也,质厚而味沉芳,故补益圆散,多用肉桂。今医家谓桂年深则皮愈薄,必以薄桂为良,是大不然,桂木年深愈厚耳,未见其薄也。以医家薄桂之谬,考於古方桂枝肉桂之分,斯大异矣。又有桂心者,峻补药所用也。始剥厚桂,以利竹棬曲,刮取贴木多液之处,状如绖带,味最沉烈,於补益尤有功。桂开花如海棠,色淡而葩小,结子如小橡子,取未放之蘂乾之,是为桂花,宛类茱萸,药物之所缓,而食品之所须也。种桂五年乃可剥,春二月、秋八月,木液所剥之时也。桂叶比木樨叶稍大,背有直脉三道,如古圭制然,因知古人制字为不苟云。
选自《岭外代答》卷八《花木门·桂》,《岭外代答》为南宋周去非在淳熙五年(1178年)任桂林县尉时所撰写的笔记。《岭外代答》只有钞本流传,收入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后有《知不足斋丛书》钞本。
小题1:写出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⑴取未放之蕊干之 (    ) ⑵固知古人制字为不苟云 (    )
小题2:与“桂之所产,古以名地”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2分)
A.因是桂的产地,自古以来就有名了。
B.因是桂的产地,古时就把桂作地名。
C.桂出产的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地名。
D.桂出产的地方,古时候就是个名胜。
小题3:画浪线部分介绍桂叶运用了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4:联系全文,概括桂的功用。(不超过12字)(2分)
小题5:以画横线的句子为例,简要说明本文科学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
阎宝,字琼美,郓州人。父佐,海州刺史。宝少事朱瑾为牙将,瑾之失守于兖也,宝与瑾将胡规、康怀英归汴梁,皆擢任之。自梁太祖陈师河朔,争霸关西,宝与葛从周、丁会、贺德伦、李思安各为大将,统兵四出,所至立功,历洺、随、宿、郑四州刺史。天祐六年,梁太祖以宝为邢洺节度使、检校太傅。庄宗定魏博,十三年,攻相、卫、洺、磁,下之,宝独保邢州,城孤援绝。八月,宝以邢州降,庄宗嘉之,进位检校太尉、同平章事,遥领天平国节度使、东南面招讨使,待以宾礼,位在诸将上,每有谋画,与之参决。
契丹之寇幽州也,周德威危急,宝与李存审从明宗击契丹于幽州西北,解围而还。胡柳之役,诸军逗挠①,汴军登无石山,其势甚盛。庄宗望之,畏其不敌,且欲保营。宝进曰:“王深入敌境,偏师不利,王彦章骑军已入濮州,山下唯列步兵,向晚皆有归志,我尽锐击之,败走必矣。今若引退,必为所乘,我军未集,更闻贼胜,即不战而自溃也。凡决胜料势,决战料情,情势已得,断在不疑。今王之成败,在此一战,若不决胜,设使余众渡河,河朔非王有也,王其勉之!”庄宗闻之耸听,曰:“微公几失计。”即引骑大噪,奋槊登山,大败汴人。
十八年,张文礼***王镕叛,宝帅师进讨。八月,收赵州,进渡滹水,擒贼党张友顺以献。九月,进逼真定,结营西南隅。掘堑栅以环之,决大悲寺漕渠以浸其郛②。十九年正月,契丹三十万来援镇州,前锋至新乐,众心忧之。宝见庄宗,指陈方略,军情乃安。敌退,加检校侍中。三月,城中饥,王处瑾之众出城求食,宝纵其出,伏兵截击之。饥贼大至,诸军未集,为贼年乘;宝乃收军退保赵州,因惭愤成疾,疽发背而卒,时年六十。同光初,追赠太师;晋天福中,追封太原郡王。
(节选自《旧五代史·唐书》)
[注]①逗挠:军事用语,曲行避敌以观望。②郛:外城。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梁太祖陈师河朔             陈:部署
B.契丹之寇幽州也               寇:盗贼
C.向晚皆有归志                 向:迫近
D.王其勉之                     勉:努力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正面表明阎宝“善谋略”的一组是(  )
①宝独保邢州,城孤援绝           ②每有谋画,与之参决
③我尽锐击之,败走必矣           ④引骑大噪,奋槊登山,大败汴人
⑤指陈方略,军情乃安             ⑥凡决胜料势,决战料情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②④⑤                         D.①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阎宝为梁邢洺节度使,后来庄宗进攻邢洺,连下诸城,只有阎宝守住了邢州,但孤城独守,无后援,最后阎宝率邢州部众归顺了庄宗。
B.庄宗很欣赏阎宝,对他礼遇有加。阎宝身兼数职,地位在诸将领之上,常常参与国事的谋划与决断。
C.契丹入侵幽州,占据无石山,攻势强盛,庄宗担心不能抵御,想要退守。阎宝分析军情,  陈说利害,庄宗很受震动,后来率军奋力攻山,大败契丹军。
D.阎宝有谋略,胡柳之战,庄宗听其言,大败汴军。契丹兵援镇州时,阎宝又在众心忧虑的情况下陈说方略,稳定了军心。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若引退,必为所乘,我军未集,更闻贼胜,即不战而自溃也。
(2)庄宗闻之耸听,曰:“微公几失计。”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任  峻
任峻字伯达,河南中牟人也。汉末扰乱,关东皆震。中牟令杨原愁恐,欲弃官走。峻说原曰:“董卓首乱,天下莫不侧目,然而未有先发者,非无其心也,势未敢耳。明府若能唱之,必有和者。”原曰:“为之奈何?”峻曰:“今关东有十余县,能胜兵者不减万人,若权行河南尹事,总而用之,无不济矣。”原从其计,以峻为主簿。峻乃为原表行河南尹事,使诸县坚守,遂发兵。会太祖①起关东,入中牟界,众不知所从,峻独与同郡张奋议,举郡以归太祖。峻又别收宗族及宾客家兵数百人,愿从太祖。太祖大悦,表峻为骑都尉,妻以从妹②。甚见亲信。太祖每征伐,峻常居守以给军。是时岁饥旱,军食不足,羽林监颖川枣祗③建置屯田。太祖以峻为典农中郎将,募百姓屯田于许下,得谷百万斛。郡国列置田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官渡之战,太祖使峻典军器粮运。贼数寇抄绝粮道,乃使千乘为一部,十道方行,为复阵以营卫之,贼不敢近。军国之饶,起于枣祗而成于峻。太祖以峻功高,乃表封为都亭侯,邑三百户,迁长水校尉。峻宽厚有度而见事理,每有所陈,太祖多善之。于饥荒之际,收恤朋友孤遗,中外贫宗,周急继乏,信义见称。建安九年薨,太祖流涕者久之。
(节选自《三国志》卷十六)
【注】:①太祖:曹操。②从妹:堂妹。③枣祗zhī:陈留太守。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能胜兵者不减万人胜:战胜,超过。
B.明府若能唱之唱:倡导。
C.若权行河南尹事     行:代理。
D.太祖使峻典军器粮运   典:掌管、负责。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同的一组是
A.众不知所从若属皆且为所虏
B.太祖以峻功高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C.起于枣诋而成于峻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太祖流涕者久之不嗜***人者能一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峻在东汉末年军阀纷争的局面中,说服中牟县令杨原首先起事讨伐董卓,后来他又带人跟随曹操,应该说是一个有胆有谋的俊杰。
B.任峻很得曹操信任,担任典农中郎将时,向曹操建议在许下用屯田制来筹集军粮,于是得谷百万斛,使仓廪皆满,对地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起了积极的作用。
C.官渡之战中,为把粮食运到前线,任峻让一千辆马车组成一队,分十路并进,组成双层军阵来环绕保卫运粮车队。这样一来,敌人就不敢接近运粮的队伍。
D.任峻为人宽厚有度量,又通晓事理,每有上陈的建议,曹操很赞成。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设渔者对智伯     
柳宗元
智氏既灭范、中行,志益大,合韩、魏围赵,水晋阳。智伯瑶乘舟以临赵,且又往来观水之所自,务速取焉。
 群渔者有一人坐渔,智伯怪之,问焉,曰:“若渔几何?”曰:“臣始渔于河,中渔于海,今主大兹水,臣是以来。”曰:“若之渔何如?”曰:“臣幼而好渔,始臣之渔于河,有魦、鱮、鱣、鰋①者,不能自食,以好臣之饵,日收者百焉。臣以为小,去而之龙门之下,伺大鲔②焉。夫鲔之来也,从鲂鲤数万,垂涎流沫,后者得食焉。然其饥也,亦反吞其后。愈肆其力,逆流而上,慕为螭龙③。及夫抵大石,乱飞涛,折鳍秃翼,颠倒顿踣,顺流而下,宛委冒懵,环坻溆而不能出。向之从鱼之大者,幸而啄食之,臣亦徒手得焉,犹以为小。闻古之渔有任公子者,其得益大。于是去而之海上,北浮于碣石,求大鲸焉。臣之具未及施,见大鲸驱群鲛逐肥鱼于渤澥之尾,震动大海,簸掉巨岛,一啜而食若舟者数十,勇而未已,贪而不能止,北蹙于碣石,槁焉。向之以为食者,反相与食之,臣亦徒手得焉,犹以为小。闻古之渔有太公者,其得益大,钓而得文王,于是舍而来。”
智伯曰:“今若遇我也如何?”渔者曰:“向者臣已言其端矣。始晋之侈家,若栾氏、祁氏、卻氏、羊舌氏以十数,不能自保,以贪晋国之利,而不见其害。主之家与五卿,尝裂而食之矣,是无异魦鱮鱣鰋也。脑流骨腐于主之故鼎,可以惩矣,然而犹不肯寤。又有大者焉,若范氏、中行氏,贪人之土田,侵人之势力,慕为诸侯,而不见其害。主与三卿又裂而食之矣脱其鳞鲙其肉刳其肠断其首而弃之鲲鲕遗胤④莫不备俎豆是无异夫大鲔也。可以惩矣,然而犹不肯寤。又有大者焉,吞范、中行以益其肥,犹以为不足。力愈大而求食愈无厌,驱韩、魏以为群鲛,以逐赵之肥鱼,而不见其害。贪肥之势,将不止于赵。臣见韩、魏惧其将及也,亦幸主之蹙于晋阳。其目动矣,而主乃慠然,以为咸在机俎之上,方磨其舌。抑臣有恐焉,今辅果⑤舍族而退,不肯同祸;段规⑥深怨而造谋,主之不寤,臣恐主为大鲸,首解于邯郸,鬣摧于安邑,胸披于上党,尾断于中山之外,而肠流于大陆,为鱻薧⑦,以充三家子孙之腹。臣所以大惧。不然,主之勇力强大,于文王何有?”
 智伯不悦,然终以不寤。于是韩、魏与赵合灭智氏,其地三分。
注释:①魦鱮鱣鰋:即小鱼、鲢鱼、鳝鱼、鲇鱼    ②鲔:鲟鱼和鳇鱼的古称。   ③螭龙: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   ④胤:后嗣,后代   ⑤辅果:人名,原为智伯瑶同族,认为智伯必导致智姓灭亡,因而声明脱离智姓,改姓辅。  ⑥段规:韩康子的大臣,曾受智伯瑶的侮辱,深怀怨恨。后来智伯瑶久攻晋阳不下,段规首先发难,***了智伯瑶。     ⑦鱻:鲜食。薧:干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折鳍秃翼,颠倒顿踣踣:跌倒
B.去而之龙门之下,伺大鲔焉伺:窥探
C.北蹙于碣石,槁焉槁:干枯
D.鬣摧于安邑摧:折断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向之从鱼之大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闻古之渔有太公者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C.其目动矣,而主乃慠然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D.若之渔何如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小题3: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点明背景,作为春秋末年晋国四卿之一的智伯,灭了范氏、中行氏之后,又向赵襄子索地,遭拒绝,于是他胁迫韩、魏共围晋阳。结尾与开头呼应,智伯被韩、魏、赵灭亡。
B.魦鱮鱣鰋因“好臣饵”被捕获,大鲔因“慕为螭龙”最终只能绕着暗礁浅滩转动,大鲸在一口吞掉了几十条大鱼后仍不免枯死,文章前半部分说鱼是为下文喻理作铺垫。
C.文章第三段将栾氏、祁氏、卻氏、羊舌氏与魦鱮鱣鰋,范氏、中行氏与大鲸,晋伯与大鲔类比,以鱼之贪而得死,喻人之贪而取败,于描写、议论中蕴含深刻哲理。
D.文章借渔者之口,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对贪鄙之徒作了十分形象的描写,意在说贪得无厌不知满足者,就如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样,自己也免不了被人吞并或消灭。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