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王昙首,太保弘之弟也。幼有素尚,兄弟分财,昙首唯取图书而已。辟琅邪王大司马属。从府公修复洛阳园陵,与从弟球俱诣宋武帝,帝曰:“并膏粱世德...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昙首,太保弘之弟也。幼有素尚,兄弟分财,昙首唯取图书而已。辟琅邪王大司马属。从府公修复洛阳园陵,与从弟球俱诣宋武帝,帝曰:“并膏粱世德,乃能屈志戎旅?”昙首答曰:“既从神武,自使懦夫立志。”时谢晦在坐曰:“仁者果有勇。”帝悦。及至彭城,大会戏马台,赋诗,昙首文先成。帝问弘曰:“卿弟何如卿?”答曰:“若但如下官,门户何寄?”帝大笑。昙首有智局,喜愠不见于色,闺门内雍雍如也。自非禄赐,一毫不受于人。为文帝镇西长史,武帝谓文帝曰:“昙首辅相才也,汝可每事谘之。”及文帝被迎,入奉大统,议者皆致疑,昙首与到彦之、从兄华并劝上行,上犹未许。昙首固陈,并言天人符应。上乃下,率府州文武严兵自卫,台所遣百官众力不得近部伍。中兵参军朱容子抱刀在平乘户外,不解带者累旬。及即位,以昙首为侍中,领骁骑将军,容子为右军将军。诛徐羡之等及平谢晦,皆昙首及华力也。自谢晦平后,上欲封昙首等,会集,举酒劝之,因拊御床曰:“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出诏以示之。昙首曰:“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陛下虽欲私臣,当如直史何?”封事遂寝。时弘录尚书事,又为扬州刺史。昙首为上所亲委,任兼两宫。彭城王义康与弘并录,意常怏怏,又欲得扬州。以昙首居中分其权任,愈不悦。昙首固乞吴郡,文帝曰:“岂有欲建大厦而遣其栋梁?贤兄比屡称疾,固辞州任,将来若相申许,此处非卿而谁?”时弘久疾,屡逊位,不许。义康谓宾客曰:“王公久疾不起,神州讵合卧临?”昙首劝弘减府兵力之半,以配义康,乃悦。七年卒,时年三十七。子僧绰嗣。论曰:王昙首之才器,王僧绰之忠直,其世禄不替也,岂徒然哉!
(节选自《南史•列传二十二》)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A①喜愠不见于色              B①昙首为上所亲委
  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②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
C①昙首固乞吴郡           D①以配义康,乃悦
②固一世之雄也             ②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王昙首“才器”的一组是
①大会戏马台,赋诗,昙首文先成  ②昙首有智局,喜愠不见于色
③自非禄赐,一毫不受于人     ④昙首辅相才也,汝可每事谘之
⑤岂有欲建大厦而遣其栋梁     ⑥昙首劝弘减府兵力之半,以配义康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⑥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昙首幼年就有素淡的志趣,兄弟分财物,他只要图书;虽是富贵世家,却能屈志从军,充分体现了“仁者必有勇”的儒家修养。
B.王昙首与其堂兄王华一方面积极劝说宋文帝继承皇位,并昼夜保护文帝的安全;另一方面竭力铲除徐羡之等人,并平定谢晦之乱。
C.王昙首“建功”却不“自傲”,虽然文帝称自己仰仗王昙首兄弟之力才得登基,但王昙首认为不能借国家的灾祸,作为自身的幸运。
D.皇上非常重用王昙首,打算让王昙首接任王弘之位,但王昙首顾全大局,不仅自己坚持请求到吴郡任职,还劝说王弘分兵给义康。

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解析

小题1:D(两个加点词都表示两事顺承相同。“才”A.①显现,出现②加在动词前表示对他人动作行为的承受,译为“自己”、“我” B.①介词“被”②动词,“叫做”、“称为” C.①“坚定”、“坚决”,副词②副词“本来”)
小题2:C(①表明王昙首的“文才”;②表明王昙首的“才器(智局:才智度量)”;⑥表明王昙首的“度量”,三句都是直接描写;③表明王昙首的“清廉”;④⑤虽然表明王昙首的“才能”,但不是直接描写,而是间接描写。
小题3:B(根据原文,“昼夜保护文帝安全”的不是“王昙首与王华”,而是“朱容子”)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王昙首,是太保王弘的弟弟。幼年就有素淡的志趣,兄弟分财物,王昙首只要图书。被征召为琅邪王大司马的下属官员。跟随府公修复洛阳陵园,和堂弟王球一起到宋武帝那里去,武帝问:“你们都是富贵之家,竟然能屈志从军?”王昙首回答说:“既然参加了神武之师,自然会使懦夫立志。”当时谢晦在座,说:“仁者果然有勇。”武帝很高兴。等到了彭城,在戏马台举行盛大集会,共同赋诗,王昙首文章最先完成。武帝问王弘说:“你的弟弟比你怎么样?”王弘回答说:“如果只像我,家门还寄托谁呢?”武帝大笑。王昙首有才智度量,喜怨不表现在脸色上,家门之内十分和谐。如果不是俸禄赏赐,一毫也不从别人那里接受。担任文帝镇西长史,武帝对文帝说:“王昙首是宰相之才,你可以每件事向他咨询。”等到文帝被迎准备入京继承皇位,议论的人都表示怀疑,王昙首与到彦之、堂兄王华都劝说皇上登基,皇上还没答应。王昙首坚持请求,并且说天降的祥瑞与人事相应。皇上才行动,率领府州文武紧急陈兵自卫,各台所派的百官兵众不得接近部队。中兵参军朱容子抱着刀在平时所乘的车子门外,几十天不解带。等到即位,任命王昙首担任侍中,兼任骁骑将军,朱容子担任右军将军。铲除徐羡之等人以及平定谢晦,都是王昙首以及王华的力量。自从谢晦平定以后,皇上想加封王昙首等人,正好举行宴会,举酒相劝,于是拍着御床说:“这个位置不是你们兄弟,就不会有今天。”便拿出诏书来给他看。王昙首说:“怎么能借着国家的灾祸,作为自身的幸运。陛下虽然想偏爱我,将会怎么面对正直的史官呢?”加封的事于是停止。当时王弘总领尚书事,又担任扬州刺史。王昙首被皇上亲近重用,兼任两宫职务。彭城王刘义康与王弘一起总领,心中常常不乐,又想得到扬州。因王昙首为中枢,分了他的职权,更加不高兴。王昙首坚持请求到吴郡任职,文帝说:“难道有想建大厦却舍弃栋梁的吗?你的贤兄接连称病,坚持辞去扬州的职务,将来如果答应他的请求,这个位置除了你还能让谁担任呢?”当时王弘久病不起,多次请求让位,但皇上没有答应。刘义康对门客说:“王公久病不起,国家难道应当卧床管理?”王昙首劝王弘减少府中兵力的一半,来分配给刘义康,刘义康才高兴。元嘉七年,王昙首去世,时年三十七。他的儿子王僧绰承袭爵位。史官评论说:王昙首的才能度量,王僧绰的忠诚正直,家族世代享受的俸禄没有衰落,难道是平白无故是这样吗?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王昙首,太保弘之弟也。幼有素尚,兄弟分财,昙首唯取图书而已。辟琅邪王大司马属。从府公修复洛阳园陵,与从弟球俱诣宋武帝,帝曰:“并膏粱世德】;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庞安时,字安常,蕲州蕲水人。儿时能读书,过目辄记。父,世医也,授以《脉诀》。安时曰:“是不足为也。”独取黄帝、扁鹊之脉书治之,未久,已能通其说,时出新意,辨诘不可屈,父大惊,时年犹未冠。已而病聩,乃益读《灵枢》、《太素》、《甲乙》诸秘书,凡经传百家之涉其道者,靡不通贯。尝曰:“世所谓医书,予皆见之,惟扁鹊之言深矣。盖所谓《难经》者,扁鹊寓术于其书,而言之不祥,意者使后人自求之欤!予之术盖出于此。以之视浅深,决死生,若合符节。且察脉之要,莫急于人迎、寸口。是二脉阴阳相应,如两引绳,阴阳均,则绳之大小等,此皆扁鹊略开其端,而予参以《内经》诸书,考究而得其说。审而用之,顺而治之,病不得逃矣。”又欲以术告后世,故著《难经辨》数万言。药有后出,古所未知,今不能辨,尝试有功,不可遗也。作《本草补遗》。  
为人治病,率十愈八九。踵门求诊者,为辟邸舍居之,亲视、药物,必愈而后遣;其不可为者,必实告之,不复为治。活人无数。病家持金帛来谢,不尽取也。  
尝诣舒之桐城,有民家妇孕将产,七日而子不下,百术无所效。安时之弟子李百全适在傍舍,邀安时往视之。才见,即连呼不死,令其家人以汤温其腰腹,自为上下拊摩。孕者觉肠胃微痛,***间生一男子。其家惊喜,而不知所以然。安时曰:“儿已出胞,而一手误执母肠不复能脱,故非符药所能为。吾隔腹扪儿手所在,针其虎口,既痛即缩手,所以遽生,无他术也。”取儿视之,右手虎口针痕存焉。其妙如此。  
有问以华佗之事者,曰:“术若是,非人所能为也。其史之妄乎!”年五十八而疾作,门人请自视脉,笑曰:“吾察之审矣。且出入息亦脉也,今胃气已绝。死矣。”遂屏却药饵。后数日,与客坐语而卒。
(选自《宋史•庞安时传》)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   )
A.是二脉阴阳相应,如两引绳控蛮荆而引瓯越
B.辩诘不可屈辩乎荣辱之境
C.凡经传百家之涉其道者,靡不通贯试与他虫斗,虫尽靡
D.吾察之审矣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为辟邸舍居之B.术若是,非人所能为也
毅深为之戚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C.其史之妄乎D.既痛即缩手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即冈峦之体势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庞安时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在医学方面的天赋,成年后在医学理论上发表的独到见解,更让他的父亲惊讶不已。
B.在所读的医书中,庞安时感到收获最大的是扁鹊的《难经》,后来他严密性试验了一本《难经辨》,这本书是对于《难经》中阐释的医不原理的进一步开掘。
C.庞安时认为在诊断疾病时呼吸如同脉搏一样具有诊断疾病的作用,同时他对待死亡态度非常达观,在很平和的情况下告别了人世。
D.庞安时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每当医好的病人持金帛前来感谢时,他从来也不把病人的礼品全部收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寇彦卿字俊臣,开封人也。世事宣武军为牙将。太祖①初就镇,以为通引官,累迁右长直都指挥使,领洺州刺史。罗绍威将诛牙军,太祖遣彦卿之魏计事,彦卿阴为绍威计画,乃悉诛牙军。
彦卿身长八尺,隆准方面,语音如钟,工骑射,好书史,善伺太祖意,动作皆如旨。太祖尝曰:“寇彦卿天为我生之。”其爱之如此。赐以所乘爱马“一丈乌”。太祖围凤翔,以彦卿为都排阵使,彦卿乘乌驰突阵前,太祖目之曰:“真神将也!”
初,太祖与崔胤谋,欲迁都洛阳,而昭宗②不许。其后昭宗奔于凤翔,太祖以兵围之,昭宗既出,明年,太祖以兵至河中,遣彦卿奉表迫请迁都。彦卿因悉驱徙长安居人以东,皆拆屋为筏,浮渭而下,道路号哭,仰天大骂曰:“国贼崔胤、朱温使我至此!”昭宗亦顾瞻陵庙,彷徨不忍去,谓其左右为俚语云:“纥干山头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相与泣下沾襟。昭宗行至华州,遣人告太祖以何皇后有娠,愿留华州待冬而行。太祖大怒,顾彦卿曰:“汝往趣官家来,不可一日留也。”彦卿复驰至华州,即日迫昭宗上道。
太祖即位,拜彦卿感化军节度使。岁余,召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充金吾衙仗使。彦卿晨朝至天津桥,民梁现不避道,前驱捽(zuó揪)现投桥上石栏以死。彦卿见太祖自首,太祖惜之,诏彦卿以钱偿现家以赎罪。御史司宪崔沂劾奏彦卿,请论如法,太祖不得已,责授彦卿左卫中郎将。复拜相州防御使,迁河阳节度使。
太祖遇弑,彦卿出太祖画像事之如生,尝对客语先朝,必涕泗交下。末帝即位,徙镇威胜。彦卿明敏善事人,而怙宠作威,好诛***,多猜忌。卒于镇,年五十七。
(《新五代史?梁臣传第九》) 
【注】①太祖:指唐之后五代时的后梁太朱晃,又名朱温。
②昭宗:指唐代唐昭宗李晔。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累迁右长直都指挥使迁:调动官职升官
B.彦卿阴为绍威计画阴:暗中暗地里
C.太祖目之曰:“真神将也!”目:使眼色
D.即日迫昭宗上道即日:当天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寇彦卿“明敏善事人”的一组是( )
①彦卿乘乌驰突阵前              ②彦卿阴为绍威计画,乃悉诛牙军。
③世事宣武军为牙将              ④善伺太祖意,动作皆如旨
⑤彦卿复驰至华,即日迫昭宗上道   ⑥尝对客语先朝,必涕泗交下
A.②④⑤B.②④⑥C.①③④D.①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寇彦卿深得太祖的喜爱,除了他善于揣度太祖的想法外,与他的文武全才也十分不开的。
B.太祖看到寇彦卿冲锋陷阵,勇猛异常,大加赞许,并赐爱马“一丈乌”给寇彦卿,以兹奖励。
C.寇彦卿虽然有勇有谋,对太祖忠心耿耿。但也表现出了他“怙宠作威”,为人不十分仁厚的一方面。
D.作者主要以写实为主,很少发表议论。给人以是非功过由后人评说的感觉。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马雚,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扶辇下除除,殿阶
B.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亡,死亡。
C.今得***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诚,的确。
D.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决,同“诀”,辞别。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效死于前游于三辅
B.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C.为武置酒设乐何以汝为见
D.因谓武曰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小题3:下列句子的句式,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皆为陛下所成就
A.见犯乃死,重负国B.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C.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D.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百丈山记
朱熹
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叠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
循磴而东,既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门内跨池又为石梁。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庵才老屋数间,卑痹[1]迫隘,无足观。独其西阁为胜。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乃壁其后,无所睹。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2]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往来,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余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游之,既皆赋诗以纪其胜,余又叙次其详如此。而最其可观者:石磴、     、      、      、西阁、瀑布也。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年月日记。
【注释】 [1]卑庳(bì):低矮。庳:原作“痺”,误。迫隘(ài):狭窄。[2]瀵(fèn)涌:水从源头喷出。这句是说,看见瀑布由前方岩石洞穴中喷涌而出。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1)右俯绝壑,左控垂崖
    (2)控垂蛮荆而引瓯越
B.(1)山之胜盖自此始
    (2)亦谪居之胜概也
C.(1)虽盛夏亭午无暑气
    (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D.(1)于林薄间东南望
    (2)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B.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D.既皆赋诗以纪其胜 /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
小题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游记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方式,引导人们去游览百丈山的胜景。
B.文章第二段以“涧”为中心,贯串着水的描写,详写涧水美的形貌和作者由此而萌生的审美情趣。
C.第三段主要写瀑布凌空而泻,气势磅礴,水珠在阳光照射下,璀璨夺目,五彩缤纷,煞是壮观。
D.本文详略得宜,可观处详写,反之则从略。略写处一笔带过,详写处细描深绘,多层次,多方位地显现百丈山的美姿。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吴起者,卫人也。魏文侯以为将,文侯既卒,事其子武侯。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不敢东向,韩赵宾从,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公叔曰:“奈何?”其仆曰:“吴起为人节廉而自喜名也。君因先与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而侯之国小,又与强秦攘界,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武侯即曰:‘奈何?’君因谓武侯曰:‘试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焉。以此卜之。’君因召吴起而与归,即令公主怒而轻君。吴起见公主之贱君也,则必辞。”于是吴起见公主之贱魏相,果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太子立,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而害吴起害:***害
B.以此卜之卜:猜测、推算
C.试延以公主延:延请
D.捐不急之官捐:捐献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B.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C.起有留心则必受之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抗秦。
D.吴起见公主之贱君也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小题3:下列叙述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吴起在魏国任西河守,在楚国任相。无论在魏国还是楚国,吴起都表现出了自己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
B.魏国让田文为相,吴起认为自己功大,应居相位。但当他与田文论功后,认为自己不如田文,说明吴起还有自知之明。
C.至公叔为相,而害吴起。公叔的仆人利用吴起“节廉而自喜名”的性格,向公叔献计,挑拨武侯与吴起的关系,武侯也中了他们的奸计,他们的阴谋得逞了。
D.吴起到楚国后,进行了政治改革,壮大了军事力量,但也招来了楚宗室大臣的嫉恨,悼王死后,他们作乱***了吴起。太子即位,又坐着用箭射吴起的尸体,并***死吴起宗族七十多家。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