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百丈山记朱熹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叠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循磴而东,既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百丈山记
朱熹
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叠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
循磴而东,既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门内跨池又为石梁。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庵才老屋数间,卑痹[1]迫隘,无足观。独其西阁为胜。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乃壁其后,无所睹。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2]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往来,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余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游之,既皆赋诗以纪其胜,余又叙次其详如此。而最其可观者:石磴、     、      、      、西阁、瀑布也。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年月日记。
【注释】 [1]卑庳(bì):低矮。庳:原作“痺”,误。迫隘(ài):狭窄。[2]瀵(fèn)涌:水从源头喷出。这句是说,看见瀑布由前方岩石洞穴中喷涌而出。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1)右俯绝壑,左控垂崖
    (2)控垂蛮荆而引瓯越
B.(1)山之胜盖自此始
    (2)亦谪居之胜概也
C.(1)虽盛夏亭午无暑气
    (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D.(1)于林薄间东南望
    (2)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B.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D.既皆赋诗以纪其胜 /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
小题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游记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方式,引导人们去游览百丈山的胜景。
B.文章第二段以“涧”为中心,贯串着水的描写,详写涧水美的形貌和作者由此而萌生的审美情趣。
C.第三段主要写瀑布凌空而泻,气势磅礴,水珠在阳光照射下,璀璨夺目,五彩缤纷,煞是壮观。
D.本文详略得宜,可观处详写,反之则从略。略写处一笔带过,详写处细描深绘,多层次,多方位地显现百丈山的美姿。

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C
解析

小题1:A 控:控扼,引接;B前为名词,美景;后为形容词,美好的C前为炎热、旺盛;后为盛大D前为草木丛生的地方,后为接近
小题2:B “之”是定语的标志,结构助词;A“而”前是修饰连词,后为转折连词C“于”是介词,前为“在”;后为“对于”D前为连词,来;后为介词,在
小题3:C(第三段还有较大篇幅以重彩浓墨描写了山峰的美姿美态)
参考译文
登上百丈山约三里多路,右边俯临深险的山谷,左边连接着陡峭悬崖;重叠的石块形成台阶,走了十多级台阶方才越过。百丈山的优美景色大概就从这里开始了。
沿着石阶向东走,就能看到一个小涧,有一座石桥横跨在它上面。涧里长满苍翠的藤蔓和参天的古木,这里即使在盛夏中午最炎热的时候,也感觉不到逼人的暑气;涧中水流清澈,从高处急速流下,发出淙淙的声音。越过石桥,沿着两边山崖曲折小路而上,可以发现一座寺庙,寺庙大致有三间小屋,都不能容纳十来个人。但这里前面可以俯瞰清澈的涧水,后面临近一泓小池,习习清风从两边山峡间吹来,整日不停。门内横跨小池的又是一座石桥,越过石桥向北走,踏着数级石梯能够进入一座庵中。庵里只有几间老屋,低矮而又狭窄,没有什么值得观赏的。只有庵中的西阁楼风景优美。溪流从西边山谷中顺着石头缝隙奔射而出于西阁之下,南边和东边溪水一同注入小池中,从小池中泻出,形成前面所说的小涧。西阁位居小涧的上游,正对着湍急的水流和峻峭的山石相撞搏击之处,最值得观赏。然而在西阁后面,却是石壁,没有什么风景可看的。唯独在夜里睡在西阁楼上,枕席下面就整宿都响着潺潺的流水声,听久了,更感到悲凉,这种情境令人觉得可爱罢了。
出了山门向东,走十多步,可以看到一座石台,其下面临悬崖峭壁,深暗险峻。在草木丛杂的地方向东南眺望,可以看见一挂瀑布由前方岩石洞穴中喷涌而出,凌空而下长达几十尺。瀑布的飞沫就像飞散的珍珠喷洒着雾气,在日光照射之下,光彩鲜明,晃人眼目,让人不敢正视。石台正对着山西南的缺口,对着芦山,此山独立挺拔而出,周围其它几百里间的高低山峰,也都历历在目,十分分明。太阳迫近西山,余晖横斜照耀之下,群山或紫或翠,重叠相映,数也数不尽。早晨起床向山下探视,满山遍野白云飘荡,像大海波涛起伏;而远近各座山峰隐现于其中,就像时而在飞奔,时而在漂浮,来来往往,有的涌现,有的隐没,顷刻之间,变化万千。石台东面,小路断绝,乡里的人在山壁上凿出石级为路,用以行走,因而在它的东面修造祭神的祠堂,天旱或水涝时在这里向神佛祈祷。那些畏惧险途的人不敢走,但百丈山值得观赏的景物到此也就穷尽了。
我和刘允父、平父、吕淑敬、表弟徐周宾一起游览了百丈山, 大家都赋诗记述百丈山的胜景,我详细叙述了一行人游览的经过。百丈山最值得观赏的地方,要数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几处景点了。因此每一处另外写了首小诗来记述这里的景致,献给同游的朋友,并且借此告诉想前往(游览)却没能成行的人。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百丈山记朱熹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叠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循磴而东,既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吴起者,卫人也。魏文侯以为将,文侯既卒,事其子武侯。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不敢东向,韩赵宾从,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公叔曰:“奈何?”其仆曰:“吴起为人节廉而自喜名也。君因先与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而侯之国小,又与强秦攘界,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武侯即曰:‘奈何?’君因谓武侯曰:‘试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焉。以此卜之。’君因召吴起而与归,即令公主怒而轻君。吴起见公主之贱君也,则必辞。”于是吴起见公主之贱魏相,果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太子立,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而害吴起害:***害
B.以此卜之卜:猜测、推算
C.试延以公主延:延请
D.捐不急之官捐:捐献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B.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C.起有留心则必受之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抗秦。
D.吴起见公主之贱君也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小题3:下列叙述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吴起在魏国任西河守,在楚国任相。无论在魏国还是楚国,吴起都表现出了自己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
B.魏国让田文为相,吴起认为自己功大,应居相位。但当他与田文论功后,认为自己不如田文,说明吴起还有自知之明。
C.至公叔为相,而害吴起。公叔的仆人利用吴起“节廉而自喜名”的性格,向公叔献计,挑拨武侯与吴起的关系,武侯也中了他们的奸计,他们的阴谋得逞了。
D.吴起到楚国后,进行了政治改革,壮大了军事力量,但也招来了楚宗室大臣的嫉恨,悼王死后,他们作乱***了吴起。太子即位,又坐着用箭射吴起的尸体,并***死吴起宗族七十多家。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蔓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壁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壁,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壁,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表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巨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壁。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矣1”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互乃其丛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庭,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日:“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壁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日:“今***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相如奉璧奏秦王       奏:上奏
B.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严厉
C.引赵使者蔺相如       引:引见
D.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
小题2: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蔺相如有智谋的一组是
①璧有瑕,请指示王 ②倚柱,怒发上冲冠 ③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 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⑤乃使其从者农褐,怀其璧,从径道亡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蔺相如料到秦王只是用欺诈的手段假装给赵国城池,赵国实际上不能得到。
B.蔺相如指出秦国自秦穆公以来二十多位国君,没有一个人坚守契约。
C.秦王召有司察看地图,指明从此以后十五座城划归赵国。
D.蔺相如请求受汤镬之刑,秦王自知理亏,权衡再三,没有***他。、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郅都者,杨人也。以郎事孝文帝。孝景时,都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尝从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曰:“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上还,彘亦去。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由此重郅都。
济南瞷氏宗人三百余家,豪猾,二千石莫能制,于是景帝乃拜都为济南太守。至则族灭瞷氏首恶,余皆股栗。居岁余,郡中不拾遗。旁十余郡守畏都如大府。
都为人勇,有气力,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常自称曰:“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郅都迁为中尉。丞相条侯至贵倨也,而都揖丞相。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独先严酷,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面而视,号曰“苍鹰”。
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魏其侯使人以间与临江王。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自***。窦太后闻之,怒,以危法中都,都免归家。孝景帝乃使使持节拜都为雁门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尝为偶人像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见惮如此。匈奴患之。窦太后乃竟中都以汉法。景帝曰:“都忠臣。”欲释之。窦太后曰:“临江王独非忠臣邪?”于是遂斩郅都。
(节选自《史记•郅都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目都,都不行目:用眼睛示意
B.问遗无所受遗:赠送
C.魏其侯使人以间与临江王间:离间
D.见惮如此惮:害怕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郅都奉公尽职的一组是
①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
②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
③丞相条侯至贵倨也,而都揖丞相
④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
⑤至则族灭瞷氏首恶,余皆股栗
⑥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
A.①④⑥B.②③⑤C.③④⑥D.①②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贾姬遇到危难的时候,郅都不但自己没有去救贾姬,还劝阻皇上以国家大局为重。此事深得窦太后赏识。
B.郅都深得景帝的信任。窦太后因临江王自***而想降罪郅都时,景帝还称他是忠臣来为他求情。
C.郅都能严格执法。任济南太守时敢于诛***头号恶人,震慑了其他坏人。一年后,社会风气大为好转。
D.匈奴人制做了郅都的木偶像,让骑兵在马上用箭去射,但骑兵都惧怕郅都,无人敢执行命令。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8分)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节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迨诸父异爨迨:等到
B.墙往往而是往往:到处
C.先妣抚之甚厚厚:亲切
D.何竟日默默在此竟日:整天
小题2:对“庭中通南北为一”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庭中通南北为一
B.庭中通南北为一
C.庭中通南北为一
D.庭中通南北为一
小题3:能够表现祖母对孙子关怀期望的一组句子是        
①某所,尔母立于兹。   
②儿寒乎?欲食乎?
③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④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⑤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而朝,他日汝当用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④⑤
小题4: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前,院子的南北是一个整体,后来分了家,院子内外开了许多小门。
B.老妪是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常与作者一起回忆往事。
C.作者和老妪对祖母的感情深厚,回忆祖母的话时,都落下了眼泪。
D.祖母希望作者将来能考取功名,走上仕途,把祖上留下的象笏交给了他。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小题2分)
(1)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译文:                                                    
(2)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王观字伟台,东郡廪丘人也。少孤贫励志。太祖召为丞相文学掾。出为高唐、阳泉、邯、任令,所在称治。文帝践阼①,入为尚书郎、廷尉监,出为南阳、涿郡太守。
涿北接鲜卑,数有寇盗,观令边民十家已上,屯居,筑京候②。时或有不愿者,观乃假遣朝吏,使归助子弟,不与期会,但敕事讫各还。于是吏民相率不督自劝,旬日之中,一时俱成。守御有备,寇钞以息。明帝即位,下诏书使郡县条为剧、中、平者。主者欲言郡为中平,观教曰:“此郡滨近外虏,数有寇害,云何不为剧邪?”主者曰:“若郡为外剧,恐于明府有任子③。”观曰:“夫君者,所以为民也。今郡在外剧,则于役条当有降差。岂可为太守之私而负一郡之民乎?”遂言为外剧郡,后送任子诣邺。时观但有一子而又幼弱。其公心如此。观治身清素。帅下以俭,僚属承风,莫不自励。   
明帝幸许昌,召观为治书侍御史,典行台狱。时多有仓卒喜怒,而观不阿意顺指。太尉司马宣王请观为从事中郎,迁为尚书,出为河南尹,徙少府。大将军曹爽使材官张达祈家屋精。及诸私用之物,观闻知,皆录夺以没官。少府统三尚方御府内藏玩弄之宝,爽等奢放,多有干求,惮观守法,乃徙为太仆。司马宣王诛爽,使观行中领军,据爽弟羲营,赐爵关内侯,复为尚书,加驸马都尉。高贵乡公即位,封中乡亭侯。顷之,加光禄大夫,转为右仆射。常道乡公即位。进封阳乡侯,增邑千户,并前二千五百户。迁司空,固辞,不许,遣使即第拜授。就官数日,上送印绶,辄自舆归里舍。薨于家,遗令藏足容棺,不设明器,不封④不树。谥日肃侯。子悝嗣。,成熙中。开建五等,以观著勋前朝,改封悭胶东子。
(选自《魏书卷二十四》)
[注]①践阼:gp位,登基。②京候:隙望台。③明府:指王观。任子:把孩子作为人质。④封:聚土筑坟。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观令边民十家已上,屯居       屯:聚集
B.但敕事讫各还   讫:完成
C.后送任子诣邶   诣:去,到
D.不封不树          树:树木
9.下列各组句子中,能直接表现王观正直的品格的一组是        (   )
①令边民十家已上,屯居,筑京候。
②乃假遣朝吏,使归助子弟,不与期会,但敕事讫各还。
③岂可为太守之私而负一郡之民乎?
④遂言为外剧郡。后送任子诣邺。
⑤惮观守法,乃徙为太仆。   
⑥观闻知,皆录夺以没官。
A.③④⑥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太祖征召王观为丞相文学掾,出任为高唐、阳泉、都、任等地的官员,在任职的地:疗都有善于治理的称誉。
B.涿郡北边连接着鲜卑,多次有贼寇侵扰,王观命令边境百姓十户以上,聚合居住在一起,修筑了嘹望台。
C.主管官员为了自己的利益想说涿郡是中等安宁,但王观坚决反对,他的做法为百姓减轻了徭役。
D.王观为官正直,并且功勋卓著,多次得到提升。他的儿子王悝也因此受到恩惠,被封为胶东子。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郡滨近外虏,数有寇害,云何不为剧邪?(5分)
翻译:
(2)观治身清素,帅下以俭,僚属承风。莫不自励。(5分)
翻译: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