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①予每读书史,追悼古昔,未尝不掩卷而叹。(3分)②方去唐未百年,而故宫殿已如此,殆于《黍离》之咏矣。(4...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予每读书史,追悼古昔,未尝不掩卷而叹。(3分)
②方去唐未百年,而故宫殿已如此,殆于《黍离》之咏矣。(4分)
③《飞燕别传》以为伶玄所作,又有玄自叙。予窃有疑焉。(3分)
答案
①每当我阅读古代史书,追思悲悼古代的人事,(我)没有一次不合上书卷而感叹。(“每”可译为“常常”)
②刚刚距离唐朝灭亡不到一百年,但是原来的宫殿就已经像这样,几乎(或“大概”)和《黍离》歌咏的差不多吧。
③《飞燕别传》被认为是伶玄所写,并且还有伶玄的自叙。我私下里对此有怀疑(或“我私下里有怀疑”)。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①予每读书史,追悼古昔,未尝不掩卷而叹。(3分)②方去唐未百年,而故宫殿已如此,殆于《黍离》之咏矣。(4】;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也!祖父经,为郡县狱吏,案法平允,务存宽恕。
诩年十二,能通鬣尚书》.早孤,孝养祖母.后祖母终,服阕,辟太尉李惰府,拜郎永初四年,羌胡反乱,残破并、凉,大将军邓骘以军役方费,事不相赡,欲弃凉州,并力北边,公卿议者成同.诩闻之,乃说李惰曰:“窃闻公卿定策当弃凉州,求之愚心,未见其便:凉州既弃,即以三辅为塞;,三辅为塞,则园陵单外.此不可之甚者也。谚曰:关西出将,关东出相。”观其习兵壮勇,实过余州。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据三辅,为心腹之害者,以凉州在后故也。其土人所以推锋执锐,无反顾之心者,为臣属于汉故也。若弃其境域,徙其人庶,安土重迁,必生异志。如使豪雄相聚,席卷而东,虽贲、育①为卒,太公为将,犹恐不足当御.弃之非计。”惰曰:“吾意不及此.微子之言,几败国事。然则计当安出?一诩曰:“今凉土扰动,人情不安,窃忧卒然有非常之变.诚宜令四府九卿②,各辟彼州数人,其牧守令长子弟皆除为冗官③,外以劝厉,答其功勤,内以拘致,防其邪计。”惰善其言,更集四府,皆从诩议。于是辟凉州豪桀为掾属,拜牧守长吏子弟为郎,以安慰之。
后朝歌贼宁季等数千人攻***长吏,屯聚连年,州郡不能絷,乃以诩为朝歌长。及到官,设令三科以募求壮士,自掾史以下各举所知,其攻劫者为上,伤人偷盗者次之,带丧服而不事家业为下.收得百余人,诩为飨会,悉贳其罪,使入贼中,诱令劫掠,乃伏兵以待之,逆***贼数百人。又潜遣贫人能缝者,佣作贼衣,以采埏④缝其裾为帜,有出市里者,吏辄禽之。贼由是骇散,成称神明。
后羌寇武都,诩迁武都太守.羌乃率众数千,遮词于陈仓、崤谷。诩即停军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当发。羌闻之,乃分抄傍县。诩因其兵散,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令吏士各作两灶,日增倍之,羌不敢逼.诩曰:“虏众多,吾兵少.徐行则易为所及,速进则彼所不测。虏见吾灶日增,必谓郡兵来迎.众多行速,必惮追我.”
……
诩好刺举,无所回容,数以此忤权威,遂九见谴考,三遭刑罚,而刚正之性,终老不屈。永和初,迁尚书令,以公事去官.朝廷思其忠,复征之,会卒。
临终,谓其子恭日:。吾事君直道,行己无愧,所悔者为朝歌长时***贼数百人,其中何能不有冤者.自此二十余年,家门不增一口,斯获罪于天也。”
(节选自《后汉书•虞傅盖臧列传》)
注:①贲、育:贲,孟贲;育,夏育。二人都是秦武王时的壮士。
②四府,四大官府;九卿:九类官员。③冗官:无固定职事的散官。④采艇:通“彩线”。小题1:下面各旬对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辟太尉李惰府辟:征召
B.微子之言,几败国事微:如果没有
C.窃忧卒然有非常之变卒:突然
D.诩为飨会,悉贳其罪贳:惩治
小题2:下列各句能具体表现出虞诩的“将才”的一组是       (   )
①案法平允,务存宽恕   
②诩年十二,能通《尚书》早孤,孝养祖母
③于是辟凉州豪桀为掾属,拜牧守长吏子弟为郎,以安慰之
④乃伏兵以待之,遂***贼数百人
⑤又潜遣贫人能缝者,佣作贼衣,以采埏缝其裾为帜
⑥令吏士各作两灶,日增倍之
A.①③⑤B.②④⑥C.④⑤⑥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   )
A.大将军邓骘因为怕耗费军饷想要放弃凉州,虞诩知道后,劝他不要这样做。因为放弃凉州后三辅将妻成为边塞,一则皇室园陵也将暴露在外了,二则尚有守城之勇的凉州百姓被弃置不用,将使局势发生动荡。
B.虞诩到朝歌县做长官,能够因势利导,招募游手好闲之人做壮士,并派遣会缝纫的贫民为反贼作标有记号的衣裳,反贼出入市里的时候便捕捉。反贼害怕,认为有神灵相助。
C.羌人入俊,虞诩以武都太守的身份率兵抵挡,因敌众我寡,于是审时度势,采用增灶法成功地抑制住了敌人的追兵。
D.虞诩一生刚正不屈,忠心于国,所以在朝歌长任上***掉数百名叛贼,也是忠于职守的行为,问心无愧。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珍国,字德重,沛国相人也。珍国起家冠军行参军,累迁虎贲中郎将、南谯太守,治有能名。时郡境苦饥,乃发米散财,以拯穷乏。齐高帝手敕云:“卿爱人治国,甚副吾意也。”永明初,迁桂阳内史,讨捕盗贼,境内肃清。罢任还都,路经江州,刺史柳世隆临渚饯别,见珍国还装轻素,乃叹曰:“此真可谓良二千石也!”还为大司马中兵参军。武帝雅相知赏,每叹曰:“晚代将家子弟,有如珍国者少矣。”复出为安成内史。迁巴东、建平二郡太守。还为游击将军,以父忧去职。
建武末,魏军围司州,明帝使徐州刺史裴叔业攻拔涡阳,以为声援,起珍国为辅国将军,率兵助焉。魏将杨大眼大众奄至,叔业惧,弃军走,珍国率其众殿,故不至大败。永泰元年,会稽太守王敬则反,珍国又率众距之。敬则平,迁宁朔将军、青、冀二州刺史,将军如故。
义师起,东昏①召珍国以众还京师,入顿建康城。义师至,使珍国出屯硃雀门,为王茂军所败,乃入城。仍密遣郄纂奉明镜献诚于高祖,高祖断金以报之。时城中咸思从义,莫敢先发,侍中、卫尉张稷都督众军,珍国潜结稷腹心张齐要稷,稷许之。十二月丙寅旦,珍国引稷于卫尉府,勒兵入自云龙门,即东昏于内殿斩之,与稷会尚书仆射王亮等于西钟下,使中书舍人裴长穆等奉东昏首归高祖。以功授右卫将军,辞不拜;又授徐州刺史,固乞留京师。复赐金帛,珍国又固让。敕答曰:“昔田子泰固辞绢谷。卿体国情深,良在可嘉。”后因侍宴,帝问曰:“卿明镜尚存,昔金何在?”珍国答曰:“黄金谨在臣肘,不敢失坠。”
五年,魏任城王元澄寇钟离,高祖遣珍国,因问讨贼方略。珍国对曰:臣常患魏众少,不苦其多。高祖壮其言,乃假节,与众军同讨焉。十四年,卒。      
(选自《梁书》,有删节。)
〖注〗①东昏:萧宝卷,齐明帝萧鸾第二子,南齐的第六代皇帝,在位4年,被***,谥号“东昏侯”。萧宝卷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荒唐皇帝。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累迁虎贲中郎将累:多次,屡次
B.罢任还都,路经江州罢:停止,完成
C.珍国又率众距之距:通“拒”,抵挡
D.珍国潜结稷腹心张齐要稷要:要挟,挟制
小题2:下列各组中,全都能表现王珍国“治有能”或有“为将才略”的一项是(  )(3分)
①发米散财,以拯穷乏                    ②讨捕盗贼,境内肃清
③柳世隆临渚饯别,见珍国还装轻素        ④珍国率其众殿,故不至大败
⑤珍国潜结稷腹心张齐                    ⑥授徐州刺史,固乞留京师
A.①②⑥B.②④⑤C.①③④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在治理政事方面王珍国颇有才能名声。当时郡内苦于饥荒,于是发派米粮财物,来救济穷困缺乏的人,因此齐高帝亲为下令,表示鼓励。
B.王珍国不仅体恤百姓,而且治政严明。永明初年,他任桂阳内史的时候,派人四处抓捕盗贼,于是境内被整顿得非常清明。
C.建武末年,魏军围困司州,明帝派刺史裴叔业迎战,派王珍国助战。魏将杨大眼率军来到,裴叔业丢下军队逃跑,导致军队惨败。
D.因功高王珍国被授予右卫将军,没有接受;又授予徐州刺史,他请求留在京师,后来又赐予金帛,又推让。皇帝下诏,用田子泰推辞绢谷财物之事,表彰他。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义师至,使珍国出屯硃雀门,为王茂军所败,乃入城。(5分)
(2)珍国对曰:“臣常患魏众少,不苦其多。”高祖壮其言,乃假节,与众军同讨焉。(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徂徕先生姓石氏,名介,字守道,兖州奉符人也。徂徕鲁东山,而先生非隐者也,其仕尝位于朝矣,鲁之人不称其官而称其德,以为徂徕鲁之望,先生鲁人之所尊,故因其所居山以配其有德之称,曰徂徕先生者,鲁人之志也。
先生貌厚而气完,学笃而志大,虽在畎亩,不忘天下忧。以谓时无不可为,为之无不至,不在其位,则行其言。吾言用,功利施于天下,不必出乎己;吾言不用,虽获祸咎,至死而不悔。其遇事发愤,作为文章,极陈古今治乱成败,以指切当世,贤愚善恶,是是非非,无所讳忌。世俗颇骇其言,由是谤议喧然,而小人尤嫉恶之,相与出力必挤之死。先生安然,不惑不变。
先生自闲居租徕,后官于南京,常以经术教授。及在太常,益以师道自居,门人弟子从之者甚众,太学之兴,自先生始。其所为文章,曰某集者若干卷。其辞博辩雄伟,而忧思深远。其为言曰:“学者,学为仁义也。仁急于利物,义果于有为。惟忠能忘其身,惟笃于自信者,乃可以力行也。”
以庆历五年七月某日卒于家,享年四十有一。友人庐陵欧阳修哭之以诗,以谓待彼谤焰熄,然后先生之道明矣。先生既没,妻子冻馁不自胜,今丞相韩公与河阳富公分俸买田以活之。后二十一年,其家始克葬先生于某所。将葬,其子师讷与其门人姜潜、杜默、徐遁等来告曰:“谤焰熄矣,可以发先生之光矣,敢请铭。”某曰:“吾诗不云乎‘子道自能久’也,何必吾铭?”遁等曰:“虽然,鲁人之欲也。”乃为之铭曰:
徂徕之岩岩,与子之德兮,鲁人之所瞻;汶水之汤汤,与子之道兮,逾远而弥长。道之难行兮,孔孟遑遑。一世之屯兮,万世之光。曰吾不有命兮,安在夫桓魋与臧仓?自古圣贤皆然兮,噫子虽毁其何伤!
(节选自宋•欧阳修《徂徕石先生墓志铭》,有删改)
注:石介( 1005~1045),北宋儒家学者,经学家、文学家,与胡瑗、孙复一起被后人合称为“宋初三先生”.
小题1:下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故因其所居山以配其有德之称配:媲美
B.不惑不变惑:烦恼
C.义果于二爵为果:果真
D.惟笃于自信者笃:厚,满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组是       (   )
A.则行其言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而小人尤嫉恶之而卒莫消长电
C.乃可以力行电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友人庐陵欧阳修哭之以诗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表现石介“有德”的一组是           (   )
①其仕尝位于朝矣         ②虽在畎亩,不忘天下之忧
③常以经术教授          ④其辞博辩雄伟,而忧思深远
⑤以是行于己,亦以是教于人      ⑥子道自能久也
A.①②⑤B.③④⑤C.①③⑥D.②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鲁地之人之所以称石介为“徂徕先生”,这是因为他们认为徂徕山是当地的名望所在,而石介又受当地人所尊仰,以山名称呼石介,正是当地人的心愿。
B.石介敢于表达意见,对一些事常表达愤慨之情,写作一些文章来尽力陈述古今治乱成败的事情,用来揭露批评当世的弊端。
C.石介的文章语言丰富生动,宏大壮美,并且所流露的忧思意义深长,他说,在学术上有造诣的人,学习的是仁义,所做应该对外物有利,应该有所作为。
D.为石介下葬前,为彰扬他的荣光,他的儿子和弟子请欧阳修写篇铭文,欧阳修因为在石介死后曾经写诗痛悼并高度赞扬过石介,所以一开始井没有应允。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每题3分,共计12分)  
国渊字子尼,乐安盖人也。太祖辟为司空掾属。每于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太祖欲广置屯田,使渊典其事。渊屡陈捐益,相土处民,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五年中仓廪丰实,百姓竞劝乐业。太祖征关中,以渊为居府长史。田银、苏伯反河间,银等既破,后有余党,皆应伏法。源以为非首恶,请不行刑。太祖从之,赖渊得生者千余人。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乃渊上首级,如其实数。太祖问其故,渊曰:“夫征讨外寇,多其斩获之数者,欲以大武工,且示民听也。河间在封域之内,银等叛逆,虽克捷有功,渊窃耻之。”太祖大悦,迁魏郡太守。  
时有投书诽谤者,太祖疾之,欲必知其主。渊请留其本书,而不宣露。其书多引《二京赋》,渊敕功曹曰:“此郡既大,今在都辇,而少学问者。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功曹差三人,临遣引见,训以“所学未及,《二京赋》,博物主书也,世人忽略,少有其师,可求能读者从受之。”又密喻旨。旬日得能读者,遂往受业,吏因使作笺,比方其书,与投书人同手。收摄案问,具得情理。迁太守仆,居列卿位,布衣蔬菜,禄赐散之旧故宗族。恭俭自守,卒官。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使渊典其事典:主管  
B.渊屡陈捐益捐:舍弃  
C.百姓竞劝乐业劝:劝勉  
D.其简开解年少简:简朴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B.多其斩获之数者,欲以大武功  
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C.渊请留其本书,而不宣露  
既其出,则或咎欲出者  
D.今在都辇,而少学问者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小题3: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说明国渊“恭俭自守”的一组是(    ) (3分)  
①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             ②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  
③及渊上首级,如其实数             ④渊请留其本书,而不宣露  
⑤收摄案问,具得情理               ⑥居列卿位,布衣蔬食  
A.①②④B.①⑧⑥C.②③⑤D.④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国渊为太祖兴办屯田,从屯田项目的确定,民众、官吏的安置,到官员政绩的评定等,都恪尽职守。仅五年,就成绩斐然,颇受百姓欢迎。  
B.国渊决狱断刑公平宽恕。在处理田银、苏伯等反贼的余党时,国渊劝谏太祖因人量刑,对其余党从轻发落,终使一千多人得以活命。  
C.国渊据实上报斩***捕获贼兵的数量。他认为,过去的奏报常常“以一为 十” ,夸太战绩,这是弄虚作假的做法。对此,他感到十分羞耻。  
D.国渊在审理匿名信案件时,机智缜密。他并不太张旗鼓,而是先暗中寻找能读解《二京赋》的人,然后套取笔迹,最后根据笔迹捕获写信人。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六一居士传
欧阳修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①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②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客复笑曰:“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不足较也。”
  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又更号六一居士更:更改
B.庶几偿其夙愿焉庶几:差不多
C.聊以志吾之乐尔志:记述
D.累于此者既佚矣通“逸”安逸、安闲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则又更号六一居士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心未老而先衰是何异于刺人而***之
C.累于彼者已劳矣月出于东山之上
D.此吾之所以志也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
小题3: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吾其何择哉”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  )
A.微斯人,吾谁与归B.王问:“何以知之”
C.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D.余是以记之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反映了欧阳修晚年厌倦官场生活,想归隐的思想,有其豁达开朗、淡泊明志的一面,也有明哲保身、远身以避祸的一面。
B.本文题目虽然是“传”,其实不是一篇记叙性的传文,而是一篇借议论以抒情的散文,作者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便于逐层推进作者思想感情。
C.文中之“客”指出作者企图“逃名”,并引《庄子•渔父篇》的话,讥诮他这样做是“畏影而走乎日中”,终将“疾走大喘渴死”,而名终不可逃。这实际上是从侧面反映了欧阳修辞官归田的愿望。
D.欧阳修与陶渊明有着共同之处:不管是爱好琴、棋、书、酒、金石,还是爱好柳树,都从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一种高雅的艺术情趣,也表现了他们对于功名利禄的淡薄。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