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追和陶渊明诗引苏 辙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薯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追和陶渊明诗引
苏 辙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薯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平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儿,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处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孔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区区之迹,盖未足以论士也。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李太白、杜子美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而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丁丑十二月海康城南东斋引。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癯而实腴癯:清瘦    B.与物多忤忤:抵触
C.终不能悛悛:悔改D.其出处进退处:处所
小题2:下列句子中,对苏轼追和陶诗的理由解释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A.① 未有追和古人者     ② 少而穷苦
B.① 诗有古人之风② 其学日进
C.① 其诗质而实绮② 如其为人,实有感焉
D.① 平生出仕,以犯世患 ② 自托于渊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苏轼垂暮之年,远谪天涯,生活非常艰难,其他读书写作活动大都终止了,惟喜写诗,尤喜读陶渊明的诗歌,追和陶诗。
B.文章第一段虽不是直接论苏轼和陶诗,却谈了苏轼和陶诗的写作背景,暗示苏轼和陶诗与他当时的处境和心境有关。
C.文中对陶渊明其诗其人的评价全用苏轼来信的原文来表现,引文占全文的三分之一,这样更贴近苏轼的本意,也含蓄地表达了苏辙对陶诗不作评论的态度。
D.本文是苏辙应苏轼要求为其和陶诗写的序言,文章充分肯定了苏诗的成就,对苏轼追和陶诗的心迹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相信后人自有公论。

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C
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追和陶渊明诗引苏 辙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薯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衡少善属文。属:连缀B.连辟公府不就。辟:召
C.安帝雅闻衡善术学。雅:素常D.施关发机。发:发射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B.十年乃成
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乃使其从者衣褐
C.验之以事D.出为河间相
少以父任                         为武置酒设乐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人物传记,以翔实的文笔全面记述了张衡的一生,描述了他在科学、政治、文学等领域的诸多才能,其间贯穿了作者对张衡品德的由衷景仰之情。
B.文中介绍地动仪虽不足二百字,但详尽记述制造时间、质地、大小、形状、内外结构、装饰、功用等,文字精简平实。并附述了生动有趣的事件验证其功效,使文章于平实中透出情致。
C.介绍张衡在政治上的才干,“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表现其卓然政绩,“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表现其政治智慧。这样,笔墨寥寥却写出一位真实可感、形神丰满的廉吏。
D.作者写作时绝少用形容词,尽量抓住史实,描绘时惜墨如金,无一句赘言,但平实精谨中有精彩之处,繁简得体,伸缩自如。
小题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译文:                                                                        
②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陬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与郈昭伯以斗鸡故得罪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于齐,齐处昭公干侯。其后顷之,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景公说,将欲以尼溪田封孔子。晏婴进曰:“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自大贤之息,周室既衰,礼乐缺有闲。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后景公敬见孔子,不问其礼。异日,景公止孔子曰:“奉子以季氏,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母讳之也(讳:隐瞒)B.陬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诲:教诲)
C.请与孔子适周(适:到)D.累世不能殚其学(殚:穷尽)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乃殡五父之衢②良乃入,具告沛公
B.①孔子贫且贱②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
C.①季平子与郈昭伯以斗鸡故得罪鲁昭公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①与齐太师语乐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小题3: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不全是晏子反对重用孔子原因的一组是(3分)
①政在节财   ②滑稽而不可轨法    ③倨傲自顺    ④崇丧遂哀,***厚葬    ⑤游说乞贷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小时做游戏,常摆起各种祭器,学着大人的礼仪动作。长大成人后又向老子“问礼”,说明孔子后来倡导“礼治”决非偶然。
B.鲁国南宫敬叔不仅为孔子“适周问礼”争取到了必要的条件,而且亲自陪他去请教老子,是以为难得的仁人。
C.孔子在鲁国局势混乱不堪之时来到齐国,希望得到齐景公的重用,虽然一度很受景公看重,最终却未能如愿而无功而返。
D.孔子在齐国曾专心学习《韶》乐,竟然3个月吃饭时,连肉味都尝不出来,这件事情很受齐国人称赞。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下列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B.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号,吾从而师。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常无贱,元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小题1:下列由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孰能无惑徐公来,孰视之
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C.吾师道也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D.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吾从而师之
小题2:与例句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惑而不从师
A.人非生而知之也B.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C.而耻学于师D.废王道而立私爱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罢弈文
清·俞长城
二客弈于庭,息机子从旁观焉。其始也局既布,二客悠然,喜怒不形。未几争数子皆瞪目凝视惟恐失若强敌在前誓不返顾也已而胜负分胜者喜败者怒。如是者再三,局乃竟。于是计其子而较多寡焉。喜者恬然,怒者释然。
明日闲暇,客复来,局布若畴昔。息机子乃谓客日:“畴昔之局,其始也,有不患其败而冀其胜者欤?”曰:“然。”“至于今,岂非胜负已过而喜怒俱忘者也?”曰:“然。”“当其争也,有不嫉之如仇雠①者欤?”曰:“然。”“当其不争也,有不相让而不自矜者耶?”曰:“然。”“夫弈,小数也。其胜何益?其败何损?何为始而患?何为终而忘?何为始而争?何为终而让?子能识其所以然乎?”曰:“不知也。”
“呜呼!吾告子以故:夫天地,弈局也;万物,弈子也。在事前则患,在事后则忘;在事中则争,在事外则让。人以事后之见处事前,则患心泯;人以事外之见处事中,则争心熄。庶人弈于财,士大夫弈于富贵,帝王弈于天下,皆弈也。今子不以数子视天下,而以天下视数子,扰扰者将安所底②乎?语云:‘工画者寿,工棋者夭。画者生机,棋者***机。废其局,敛其子,全生远***之术也。”   
二客闻之,貛然③深省,视局若虚,视子若弃,于是遂罢弈。
注:①雠:同“仇”。②底(zhǐ)至,到达。③貛(jué)然:猛然。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如是者再三,局乃竟竟:终了
B.有不患其败而冀其胜者欤冀:希望
C.夫弈,小数也数:技艺
D.工画者寿,工棋者夭夭:灾祸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①如是者再三,局乃竟                   ①于是计其子而较多寡焉
②息机子乃谓客日                       ②今子不以数子视天下,而以天下视数子
①废其局,敛其子,全生远***之术也        ①二客弈于庭
②人以事后之见处事前                    ②帝王弈于天下
小题3: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2分)
例句:吾告予以故
A.废其局,敛其子,全生远***之术也。
B.其胜何益?其败何损?
C.二客弈于庭,息机子从旁观焉。
D.在事前则患,在事后则忘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息机子旁观二人下棋,看到他们彼此仇视,互相瞪眼动怒,感到很不理解。
B.息机子循循善诱,耐心询问二人下棋时的心态,引导二人倾吐内心的想法。
C.息机子拿二人下棋时的争夺与平民、士大夫、帝王类比,告诫二人要远离***机保全生命。
D.作者假托息机子的名义,多方劝导,促使二人调整心态,止息机巧之心,从此与棋绝缘。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