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小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使人遗赵王书遗:送
B.窃计欲亡走燕窃:谦词,私下
C.其势必不敢留君势必:一定
D.有智谋,宜可使宜:应该
小题2:下面关于特殊句式的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定语后置句)
B.君何以知燕王(宾语前置句)
C.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定语后置句)
D.而君幸于赵王(被动句)
小题3:简要分析上面两段文字对刻画蔺相如的形象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两段文字起到了反衬和侧面烘托的作用。写找不到可以回复秦国的人,反衬了蔺相如敢于赴秦的超人才智(1分);缪贤的介绍属于人物的侧面描写,突出了蔺相如的为人性格和智勇双全,为下文张本(1分)。
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逸字大隐,郑州荥阳人。进士及第,知襄州邓城县,有能名。知州谢泌将荐逸,先设几案,置章其上,望阙再拜曰:“老臣为朝廷得一良吏。”乃奏之。他日引对,真宗问所欲何官,逸对曰:“母老在家,愿得近乡一幕职官,归奉甘旨足矣。”授澶州观察推官,数日,以母丧去。服除引对帝又固问之对曰愿得京官。特改大理寺丞。帝雅贤泌,再召问逸者,用泌荐也。知长水县,时王嗣宗留守西京,厚遇之,及徙青神县,贫不自给,嗣宗假奉半年使办装。既至县,兴学校,教生徒。后邑人陈希亮、杨异相继登科,逸改其居曰桂枝里。累迁尚书兵部郎中,知开封府。有僧求内降免田税,而逸固执不许。仁宗曰:“有司能守法,朕何忧也。”以枢密直学士知益州。逸凡四至蜀,谙其民风。华阳驺长***人,诬道旁行者,县吏受财,狱既具,乃使***人者守囚。逸曰:“囚色冤,守者气不直,岂守者***人乎?”囚始敢言,而守者果服,立诛之,蜀人以为神。会岁旱,逸使作堰壅江水,溉民田,自出公租减价以振民。初,民饥多***耕牛食之,犯者皆配关中。逸奏:“民***牛以活将死之命,与盗***者异,若不禁之,又将废穑事。今岁少稔,请一切放还,复其业。”报可。未几,卒于官。
                    (《宋史·张逸传》)
小题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2分)
服除引对帝又固问之对曰愿得京官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授澶州观察推官,数日,以母丧去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B.狱既具,乃使***人者守囚
见犯乃死,重负国
C.而守者果服,立诛之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D.未几,卒于官
故燕王欲结于君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谢泌向朝廷推荐张逸,皇帝两次问张逸想做什么官,并按其意愿授官。
B.在青神县任官很重视教育,使得当地出了陈希亮、杨异这样的人才。
C.张逸知开封府,某僧人请求由皇帝下令免田税,张逸报告皇帝处理此事,因此皇帝称赞他能严明执法。
D.张逸知益州,曾上书朝廷放还因饥饿***耕牛食肉而犯罪发配的人。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亲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之归之。至于行动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几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①,举进。见楚使,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②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史记•陈丞相世家》)
[注]①太牢具:牛羊豕三牲皆备的饭食,待客的最高礼数。②恶草具:粗劣的饭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宰:治理
B.久之,汉王患之患:担忧
C.行功爵邑,重之爵:封爵
D.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捐:捐献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陈平的离间奇谋的一组是(   )
①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②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
④宣言……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
⑤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⑥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A.①②④B.①⑤⑥C.②③④D.③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存在的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
B.刘邦能够用贤不疑,不吝重金。他接受了陈平的反间计,让陈平便宜从事;又依计而行,故意降低规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项羽的疑心。
C.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这样的性格弱点,使得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
D.范增颇有谋略、性情刚直。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任气使性,面对项羽的生疑,他忿而离去,最终使敌方的计谋得逞。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圣俞尝谓予曰:“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
余曰:“语之工者固如是。状难写之景,含不尽之意,何诗为然?”圣俞曰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殆难指陈以言也虽然亦可略道其仿佛若严维‘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则天容时态,融和骀荡,岂不如在目前乎?又若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贾岛‘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则道路辛苦,羁愁旅思,岂不见于言外乎?”                        
(节选自《六一诗话》)
小题1:用斜线(/)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六处)。(6分)
圣俞曰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殆难指陈以言也虽然亦可略道其仿佛若严维“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
小题2:《六一诗话》的作者是                     ,号                   。(2分)
小题3:这段文字提出了诗歌创作和鉴赏方面的哪两条观点?(用自己的话表述,不超过20个字)(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适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道同体。虽一豫一游,亦思为天下后世法。
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想。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下上,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外内之所及也。”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推,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阅夫长江而已哉!
彼临春、结绮,非弗华矣;齐云、落星【注】,非不高矣。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
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切者,勒诸贞珉。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选自宋濂《阅江楼记》)
【注】临春、结绮皆为陈后主所建的楼阁,隋兵攻入金陵,焚于火;齐云楼为唐代曹恭王所建,落星楼于吴嘉禾元年建造,在南京落星山。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类皆偏据一方大抵B.逮我皇帝定鼎于兹等到
C.此朕德绥威服安抚D.臣不敏敏感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上以其地雄胜以俟大一统之君
B.与民同游观之乐见江汉之朝宗
C.必悠然而动遐想蛮琛联肩而入贡
D.蟠绕其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登上阅江楼,看到长江、汉水滔滔东去,各地的官员纷纷前来述职,城高池深,关隘险固,于是感慨地说:“这是士兵们栉风沐雨,征战攻取才得到的啊!中华土地这样广阔,更感到要想办法来保住它。”
B.作者认为,那临春楼、结绮楼,不是不华美;齐云楼、落星楼不是不高大。但它们只不过是用来演奏放荡的乐曲,收藏燕赵的美女。都是腐化的象征,当今帝王也不例外。
C.六朝的时候,常常凭借阅江楼作为防御敌人的天然屏障。现在则已南北一家,把长江看作一条和平的江水,无须用来进行战争了。
D.读书人有登上这座楼而观赏这长江风景的,应当想到皇上的圣德如青天一样,浩荡宏伟,难以称说,与神禹开山引水的功业同样是无边无际的。忠于君王、报答皇上的心情就会油然而生。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
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集,武王有疾,不豫,群臣惧,太公、召公乃缪卜。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周公于是乃自以为质,设三坛,周公北面立,戴璧秉圭,告于太王、王季、文王。卜人皆曰吉,发书视之,信吉。周公喜,开钥,乃见书遇吉。周公入贺武王曰:“王其无害。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兹道能念予一人。”周公藏其策金縢匮中,诫守者勿敢言。明日,武王有瘳。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成王长,能听政。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成王临朝。周公之代成王治,南面倍依以朝诸侯。及七年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
初,成王少时,病,周公乃自揃其蚤沉之河,以祝于神曰:“王少未有识,奸神命者乃旦也。”亦藏其策于府。成王病有瘳。及成王用事,人或谮周公,周公奔楚。成王发府,见周公祷书,乃泣,反周公。
成王在丰,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于是周公作周官,官别其宜,作立政,以便百姓。百姓说。
周公卒,子伯禽固已前受封,是为鲁公。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下未集集:安定
B.召公乃缪卜缪:假装
C.于是卒相成王相:辅助
D.人或谮周公谮:诬陷
小题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周公乃自揃其蚤沉之河
B.王其无害亦藏其策于府
C.未可以戚我先王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D.亦藏其策于府周公将不利于成王
小题3: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表述周公“笃仁”的一组是(3分)
①乃自以为质              ②维长终是图        ③诫守者勿敢言 
④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    ⑤自揃其蚤沉之河    ⑥作立政,以便百姓
A.①④⑤B.②③⑤C.①②⑥D.②③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武王灭了殷纣之后,由于过于劳心劳力,身体有病,虽然周公向祖先祷告说愿意以身相代,可还是没能挽救武王的性命。
B.周武王平定天下之后,封周公旦到鲁国,可是周公没到他的封地鲁国去,因为天下初定的周朝实在是离不开他。
C.武王死的时候,成王还在襁褓之中,根本没有办法处理朝政。周公为了稳定江山,面对谣言,毅然挑起了千斤重担,代成王行天子之职。
D.成王长大了,周公将朝政大权归还了成王。可是那些小人们还是说周公的坏话,周公于是只好逃到了楚国。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