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仲尼为政于鲁,道不拾遗,齐景公患之。黎且谓景公曰:“去仲尼犹吹毛耳。君何不迎之以重禄高位,遗哀公女乐以骄荣其意?哀公新乐之,必怠...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仲尼为政于鲁,道不拾遗,齐景公患之。黎且谓景公曰:“去仲尼犹吹毛耳。君何不迎之以重禄高位,遗哀公女乐以骄荣其意?哀公新乐之,必怠于政,仲尼必谏;谏,必轻绝于鲁。”景公曰善乃令黎且以女乐二八遗哀公哀公乐之果怠于政仲尼谏不听去而之楚
(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下》)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2分)
(1)齐景公患之      患:            
(2)谏,必轻绝于鲁  轻:            
小题2:小题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景公曰善乃令黎且以女乐二八遗哀公哀公乐之果怠于政仲尼谏不听去而之楚。
答案

小题1:(1)对……感到担忧 (2)轻易
小题2:景公曰 / 善 / 乃令梨且以女乐二八遗哀公 / 哀公乐之 / 果怠于政 / 仲尼谏 / 不听 / 去而之楚。
解析

小题1:略
小题2:对两处给1分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仲尼为政于鲁,道不拾遗,齐景公患之。黎且谓景公曰:“去仲尼犹吹毛耳。君何不迎之以重禄高位,遗哀公女乐以骄荣其意?哀公新乐之,必怠】;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课内文言文阅读(18分,3+3+3+3+4)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而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活用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愚昧)
A.不耻相师(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耻)
B.养生丧死无憾(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为……办丧事)
C.谨庠序之教(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认真从事)
D.项伯杀人,臣活之(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活)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在用法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蚓无爪牙之利(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义)
B.南取百越之地(的)
C.极视听之娱(的)
D.今者有小人之言(的)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可靠)低眉信手续续弹(随便)
B.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
C.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锋利的)蚓无爪牙之利(锋利的)
D.收天下之兵(兵器)行军用兵之道(士兵)
小题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长乐王回深父(通“甫”)
B.举酒属客(通“嘱”)
C.悟言一室之内(通“晤”)
D.振长策而御宇内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百越的君王都愿意服从、投降,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司法官吏(审讯)
(2)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可靠的大臣和精锐的士兵,摆开锋利的兵器来缉查盘问(或“呵问来者是谁”)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对相关课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烛之武退秦师》记述了烛之武在国家危亡的紧要关头不避个人安危,毅然前往秦国,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秦晋矛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服秦王的过程。
B.《荆轲刺秦王》选自刘向编订的《战国策》,记述了荆轲急公好义,誓死抗暴的英雄壮举,故事波澜壮阔,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C.《鸿门宴》作为我国第一部记载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史记》中的杰出名篇,叙述项羽、刘邦之间激烈的矛盾冲突,起伏跌宕,刻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个性鲜明。
D.《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它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各国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主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何远字义方,东海郯城人,武帝践阼,为后军鄱阳王恢录事参军。远与恢素善,在府尽其志力,知无不为,恢亦推心仗之,恩寄①甚密。迁武昌太守,远本倜傥,尚轻侠。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遭秋毫无所受。武昌俗皆汲江水,盛夏,远患水温,每以钱买民井寒水。不取钱者,则摙②水还之。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车服尤弊素,器物无铜漆。江左水族甚贱,远每食不过干鱼数片而已。然性刚严,吏民多以细事受鞭罚,遂为人所讼,征下廷尉,被劾十数条。后为武康令,愈厉廉节,除淫祀,正身率职,民甚称之。太守王彬巡属县,诸县皆盛供帐以待焉。至武康,远独设糗③水而已。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自县为近畿④大郡,近代未有之也。郡经寇抄,远尽心绥理,复著名迹。期年,迁树功将军、始兴内史。时泉陵侯朗为桂州,缘道多剽掠,入始兴界,草木无所犯。远在官好开途巷,修葺墙屋,民居市里,城隍厮库,所过若营家焉。田秩奉钱,并无所取,岁暮择民尤穷者充其租调,以此为常。而性果断,民畏而惜之,所至皆生为立祠堂,表言政状,帝每优诏答焉。迁东阳太守。远处职,疾强富如仇雠,视贫细如子弟,特为豪右所畏惮。在东阳岁余,复为受罚者所谤,坐免归。远性耿介,无私曲,居人间绝请竭,不造诣。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是以多为俗士所疾恶。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其轻财好义,周人之急,言不虚妄,盖天性也。每戏语人云:“卿能得我一妄语,则谢卿以一缣。”众共伺之,不能记也。 (节选自《南史·何远传》) 
[注]①恩寄:对下级信任托付。②摙(liǎn):担运。③糗(qiǔ):干粮。④近畿(jī):京城附近地区。
小题1:以下各组句子分别表明何远“生性耿介”和“为官清廉“的一组是(   )
A.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
不取钱者,则摙水还之。
B.正身率职,民甚称之。
岁暮择民尤穷者充其租调。
C.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
田秩奉钱,并无所取。
D.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
尽心绥理,复著名迹。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远任录事参军时尽心尽力,很受上级信任倚重;但性情刚正严厉,任武昌太守时常因小事鞭罚吏民,因而被检举审理的罪状有十数条之多。
B.何远坚守节操,不逢迎上司,太守王彬巡察属县,何远仅给他提供干粮、饮水;为官有才干,任始兴内史时,未再发生过界内盗匪抢掠侵犯的事。
C.何远在任时,像经营家业一样整治辖境,百姓为他建造生祠,皇帝也下诏予以表彰;但在东阳太守任上,由于遭到受罚者的诬告,而被免职还家。
D.何远品行正派,不循私情,与人交往不受请托,也不拜访他人;为人轻财好义,能周人之急,说话从无虚妄,大家始终无法找到他说谎话的证据。
小题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3分,共12分)
(1)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遭秋毫无所受。
                                                               
(2)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有之也。 
                                                               
(3)在东阳岁余,复为受罚者所谤,坐免归。
                                                               
(4)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王肃之为豫州,以永为平南长史。齐将鲁康祖、赵公政侵豫州之太仓口,肃令永击之。永量吴、楚兵好以斫营为事,又贼若夜来,必于渡淮之所以火记其浅处。永既设伏,仍密令人以瓠盛火,渡南岸,当深处置之,教云:“若有火起,即亦燃之。”其夜,康祖、公政等果亲率领来斫营。东西二伏夹击之,康祖等奔趋淮水。火既竞起,不能记其本济,遂望永所置火争渡。水深溺死,斩首者数千级,生禽公政。康祖人马坠淮,晓而获其尸,斩首并公政送京师。
裴叔业又围涡阳,时帝在豫州,遣永为统军,与高聪、刘藻、成道益、任莫问等救之。永日:“深沟固垒,然后图之。”聪等不从,一战而败。聪等弃甲奔悬瓠,永独收散卒徐还。贼追至,又设伏击之,挫其锐。藻徙边,永免官爵而已。不经旬,诏永为汝阴镇将,带汝阴太守。
中山王英之征义阳,永为宁朔将军、统军,当长围遏其南门。齐将马仙碑连营稍进,规解城围。永乃分兵付长史贾思祖,令守营垒,自将马步千人,南逆仙碑。贼俯射永,洞其左股,永出箭复入,遂大破之。仙碑烧营卷甲而遁。英日:“公伤矣!且还营。”永日:“昔汉祖扪足,不欲人知。下官虽微,国家一帅,奈何使虏有伤将之名!”遂与诸军追之,极夜而返。时年七十余矣,三军莫不壮之。
后除恒农太守,非心所乐。时英东征钟离,表请永,求以为将,朝廷不听。永每言曰:“马援、充国,竟何人哉?吾独白首见拘此郡!”然于御人非其所长,故在任无多声称。后为南衮州刺史。年逾八十,犹能驰射,盘马奋槊,常讳言老。每自称六十九。                                       (《北史•傅永传》,有删节)
小题1:以下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寻复南奔不久
B.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责备
C.自将马步千人,南逆仙碑 背对
D.表请永,求以为将,朝廷不听允许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永乃发愤读书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
B永量吴、楚兵好以斫营为事    引以为流觞曲水
C深沟固垒,然后图之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公伤矣!且还营       彼且奚适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永年少时就武艺超群,但20多岁时却不能答对朋友在一篇文章中提出的问题,后来通过发愤读书,终于兼具文武之才。
B.傅永足智多谋,料事如神,他摸准了南齐入侵之敌的心理,巧置疑标,妙施伏兵之计,一战而大获全胜。
C.解涡阳之围时,在高聪等人不听从作战意见而导致战败后,傅永没有气馁,而是收拾残兵,利用伏击转败为胜。
D.傅永临阵勇猛过人,70多岁了还独自率领千余人与前来解围之敌决战,且不顾腿伤冲入敌阵,把敌人打得大败而逃。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又贼若夜来,必于渡淮之所以火记其浅处。(4分)
                                                          
(2)下官虽微,国家一帅,奈何使虏有伤将之名!(3分)
                                                             
(3)然于御人非其所长,故在任无多声称。(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梦亦同趣趣:同“趋”,往,赴
B.始指异之异:感到……奇怪
C.外与天际际:边界
D.颓然就醉就:接近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隙也,则施施而行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醉则更相枕以卧无以至千里
C.穷山之高而止吾尝终日而思矣
D.洋洋乎与造物者游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小题3: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便表明自己是个“僇人”,既含有对贬谪流放的不满之情,又引出下文的出游。
B.作者写西山“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的景色,用以表明自己顽强不屈的性格。
C.文章扣住“始”字来写,从“始知”,到“始指”,再到“游于是乎始”,可谓别具匠心。
D.文章和《赤壁赋》异曲同工,“乐山”、“乐水”,都是在特殊人生境遇中感悟自然的佳作。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2)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