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赵贺字余庆,开封封丘人。少时,尝丧明,久之,遏异医辄愈。事继母至孝。举毛诗及第,补临胸县主簿。贺有...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
赵贺字余庆,开封封丘人。少时,尝丧明,久之,遏异医辄愈。事继母至孝。举毛诗及第,补临胸县主簿。贺有干力,知州寇准且知贺。淳化中,调丁壮塞澶州决河,众多逸去,独贺全所部而归。临朐父老张乐迎贺,准使由谯门过,日:“旌贺之能也。”盐池吏欺缗钱,选贺往解州钩校出入,贺悉得其奸。
契丹入寇,真宗决策澶渊,遣使八人省州县,贺以太子中舍安抚京东。徙知汉州,蜀吏喜弄法,而贺精明,吏不敢欺,事更贺所,多被究诘,人目为“赵家关”,谓如关梁不可越也。
累迁为江、淮制置发运使。发运司占隶三司军将,分部漕船,旧皆由主吏自遣,受赇不平,或数得诣富饶郡,因以商贩,贫者至不能堪其役。贺乃籍诸州物产厚薄,分剧易为三等,视其功过自裁定,由是吏巧不得施,岁漕米溢常数一百七十万。
苏州太湖塘岸坏,及并海支渠多湮废,水侵民田。诏贺与两浙转运使徐爽兼领其事,伐石筑堤,浚积潦,自吴江东赴海。流民归占者二万六千户,岁出苗租三十万。
在临朐时,用转运使李中庸荐改官。中庸没,无子,贺为主葬,图其象,岁时祠于家。   论曰:其为政爱民,谦己利物,有古道焉。   
(取材于《宋史·列传第六十》)
【注解】①谯门:建有望楼的域门。   
②盐池:地名。   
③缗:穿铜钱的绳子,引申为成串的铜钱。
④澶渊:地名。   
⑤发运司,宋代管理漕运业务的机构。   
⑥三司,宋代主管财政赋税的机构。
⑦军将:宋代漕运中负责押送的武职人员。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选贺往解州钩校出入校:查对。
B.事更贺所,多被究诘更:改换。
C.贺乃籍诸州物产厚薄籍:登记。
D.及并海支渠多湮废湮:填塞。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旌贺之能也//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贺悉得其奸//其孰能讥之乎
C.贺以太子中舍安抚京东//予与四人拥火以入
D.蜀吏喜弄法,而贺精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众多逸去,独贺全所部而归很多人逃离了,只有赵贺全数带回了自己统率的人
B.受赇不平,或数得诣富饶郡接受贿赂有高低,或许因为贿赂得多就会多次被派到富饶的地方
C.分剧易为三等,视其功过自裁定依繁难容易程度将漕运分三等,对照官员的功绩和过失来决定去向
D.伐石筑堤,浚积潦,自吴江东赴海采伐石头修筑堤坝,疏通积存的水流,让它们在吴江境内向东流入大海
小题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赵贺年少时曾经失明,生活中对继母非常孝顺,后来在临朐任职,又以才干深得知州寇准的欣赏。
B.在汉州任职期间,赵贺整治了当地官吏,虽多次被朝廷追究问责,但却被老百姓看作是“赵家关”。
C.在江、淮制置笈运使任上,赵贺改变过去用人的方法,制止官吏中饱私囊,为朝廷贡献了更多漕米。
D.赵贺为政爱民且屡有建树,对曾经帮助自己的李中庸也一直铭记在心,因此而为传记作者所赞叹。

答案
小题1:B小题1:D小题1:B小题1:B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赵贺字余庆,开封封丘人。少时,尝丧明,久之,遏异医辄愈。事继母至孝。举毛诗及第,补临胸县主簿。贺有】;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题。(18分)
⑴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陵始降时,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予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节选自《汉书·苏武传》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                 )  
②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                 )
③加以老母系保宫         (                 )
④自分已死久矣           (                 )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①羝乳乃得归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①何久自苦如此②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C.①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②今者项者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
D.①子为父死,亡所恨②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E.①且陛下春秋高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小题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6分)
①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②今得***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小题4:根据文意,概述李陵劝降苏武的几点理由。(3分)
                                                                              
                                                                              
小题5:文章在叙述卫律劝降失败后,为何还详写李陵劝降苏武的片断?(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题。(12分)
《万木图》序
杨士奇
⑴《万木图》者,翰林侍讲建安杨荣勉仁,昭其大父达卿先生之德,示其后之人也。
⑵元之季世,兵戈饥馑,民困穷冻馁无食,至相食以苟活,虽父子夫妇,相视不能相保恤,所在皆然。时先生藏谷甚富,将发廪赈之,指某山号于众曰:“有能相吾力树木者乎?树一木,予谷若干。”于是争愿出力,来请谷。既悉饭之,乃如所言。愿树木者不籍识其姓名,卒亦不视其功,予之谷,而所活不可胜计矣。夫施于人,而使其恒有愧耻为辱之心,犹不施也。先生之乐施,何其忠厚委曲而周备欤!
⑶居数岁,木郁然崇茂,悉中于材。先生指以戒其子若孙曰:“不自意今之盛如此也!其毋苟自为利,将有为学宫、为桥梁及津渡之舟而需材者,给之;有贫欲为居室、没欲为棺而不得材者,给之。毋苟自利也!”于是所施利益多矣。
⑷呜呼!始先生知施谷而已,知求受施者即乎其心之安而已,岂计树之木后当何如哉!而受施者必尽力焉,不可以苟,盖天理之在人心,有不能已也。先生所存如此,惜乎其仅施于衰乱艰虞之际,畎亩之间,而徒布衣以终其身也。不然,使遇治平之时得一命,为所欲为,所施利不其博哉!如其后之人能世承其训,推广是心,而行之不已焉,其于施利固又博也。是用告诸其来者。
小题1:第⑴段介绍了《万木图》的由来是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2分)
小题2:对第⑵段文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元末战乱饥荒,导致亲人间“相食”勉强活命
B.“种树换粮”是为了不让被救济人有“愧耻为辱之心”
C.“不登记姓名”表现了杨先生乐施的“忠厚委曲”
D.本段交待了《万木图》中“万木”的由来
小题3:第(3)段引用杨达卿先生告诫子孙的话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4:本文与《伶官传序》都是“序”,在写作意图上有什么不同?(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周恭肃王元俨,少奇颖,太宗特爱之。每朝会宴集,多侍左右。帝不欲元俨早出宫,期以年二十始就封,故宫中称为“二十八太保”,盖元俨于兄弟中行第八也。
真宗即位,授检校太保、左卫上将军,封曹国公。明年,为平海军节度使,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检校太傅,封广陵郡王。后职屡改迁,至祠太清宫,加兼中书令。坐侍婢纵火,延燔禁中,夺武信节,降封端王,出居故驸马都尉石保吉第。每见帝,痛自引过,帝悯怜之。寻加镇海、安化军节度使,封彭王,进太保。仁宗即位,拜太尉、尚书令兼中书令,徙节镇安、忠武,封定王,赐赞拜不名,又赐诏书不名。景佑二年大封拜宗室,授荆南、淮南节度大使,行荆州、扬州牧,赐入朝不趋。
元俨广颡丰颐,严毅不可犯。天下崇惮之,名闻外夷。事母王德妃孝,妃每有疾,躬侍药,晨夕盥洁焚香以祷,至忧念不食。母丧,哀戚过人。平生寡嗜欲,惟喜聚书,好为文词,颇善二王书,工飞白。
仁宗冲年即位,章献皇后临朝。元俨自以属尊望重,恐为太后所忌,深自沉晦。因阖门却绝人事,故谬语阳狂,不复预朝谒。及太后崩,仁宗亲政,益加尊宠。凡有请报可,必手书谢牍。方陕西用兵,上所给公用钱岁五十万以助边费。帝不欲拒之,听入其半。尝问翊善王涣日:“元昊平未?”对日:“未也。”日:“如此,安用宰相为?”闻者畏其言。
庆历三年冬,大雨雪,木冰,陈、楚之地尤甚,既而元俨病甚。上忧形于色,亲至卧内,手调药。屏人与语久之,所对多忠言。赐白金五千两,固辞不受,曰:“臣赢惫且死,将重费家国矣。”帝为嗟泣。明年正月薨,赠天策上将军、徐衮二州牧、燕王,谥恭肃。比葬,三临其丧。   
(节选自《宋史·元俨传》,有删减)
【注】①燔:fán焚烧。②冲年:幼年。③沉晦:隐而不露。④翊妒善:宋朝官名,掌管侍从讲授。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坐侍婢纵火,延燔禁中坐:因为
B.行荆州、扬州牧行:巡行
C.颇善二王书,工飞白工:擅长
D.元俨自以属尊望重属:地位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晨夕盥洁焚香以祷樊哙侧其盾以撞
B.恐为太后所忌慎勿为妇死
C.帝不欲拒之,听人其半则或咎其欲出者
D.陈、楚之地尤甚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每见帝,痛自引过,帝悯怜之。
每次拜见皇上,元俨都痛心地提及自己的过失,皇上十分怜惜他。
B.元俨广颡丰颐,严毅不可犯。
元俨额头宽阔,双颊饱满,面容威严刚毅,看上去不可冒犯。
C.方陕西用兵,上所给公用钱岁五十万以助边费。
正值陕西用兵,皇上拿出每年五十万的公用钱来资助边关军用。
D.上忧形于色,亲至卧内,手调药。
皇上面露忧容,亲自到元俨的卧室里,亲手为他调制药剂。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元俨年少时很聪明,深受太宗喜爱。太宗不想让元俨过早出宫任职,约定在他年满二十岁时再外出就任。
B.元俨历经宋朝太宗、真宗、仁宗三代,官职连续升迁,到宋仁宗景佑二年,被委以荆南、淮南节度大使的重任。
C.元俨事母至孝。母亲德妃每次患病,元俨都亲自侍奉吃药,早晚盥洗焚香祷告,为母病担忧连饭都吃不下。
D.元俨忠心为国,病危之时都不愿花费国家的钱财,对皇上赏赐的五千两白金坚辞不受,令皇上感慨不已。
小题5:第二大题文言文中说元俨“阖门却绝人事,故谬语阳狂,不复预朝谒”,意思是说他闭门谢客,故意装疯乱语,不再参与朝政。对这种做法,有人鄙夷,认为他圆滑世故;有人赞赏,认为他懂得韬光养晦;还有人……请结合原文,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200字。(10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对孔子教学思想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子曰:“有教无类。”——孔子认为不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华夏与狄夷都可以接受教育。这在等级森严的奴隶社会末期和把狄夷看作非我族类的“豺狼”的时代,孔子能对教育对象有如此认识,并能在实践中始终以此作为办学方针,这无疑表明孔子有极大的勇气与魄力。
B.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孔子指出,每个人先天的禀赋是很相近的,但是每个人的习染却有很大的不同,这是由于每个人的后天学习成效有很大差异的缘故。这句话等于宣告教育不仅对人的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起关键作用,而且对人的心理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孔子已认识到学习的内驱力不仅与动机有关,还与个人道德素养有关,并且按内驱力的大小把学习的心理境界分成三个层次:乐学、想学、好学。其中“想学”是最高层次,可以产生最大的内驱力。孔子的这一发现是对教育心理学的极大贡献。
D.“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是关于启发式教学的高度概括。孔子的启发式教学虽然只有八个字,但它不仅生动地表现出孔子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完整过程,而且还深刻地揭示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时将会依次出现两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以及出现这两种矛盾后的正确处理方法。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论语》四则,完成第下列各题。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15.18)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8•7)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12•8)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7•38)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    )
A.君子义以为质    B.士不可以不弘毅C.仁以为己任D.何以文为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    )
A.士不可不弘毅 (意志坚定)B.何以文为(文采)
C.驷不及舌(四匹马拉的车)D.恭而安(安详)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3分)
答:                                                                      
⑵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3分)
答:                                                                      
小题4:据上文的相关内容,请概括什么是“君子之风”?(3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