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
题目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余有叹焉(叹惜)
B.夫夷以近(平安)
C.而人之所罕至焉(少)
D.其孰能讥之乎(怎么)
小题2: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于是余有叹焉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①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D.①其孰能讥之乎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字,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小题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5分)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5分)
答案

小题1:C(叹:感慨。夷:平坦。孰:谁)
小题2:B(A句末语气词/兼词“于此”。B因为。C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D代词/主谓间,取独。)
小题3:A
小题4:(1)尽了自己努力却不能到达的人,就可以没有悔恨了。难道谁还会讥笑他吗?
(2)这就是今天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地思考、谨慎地选取的缘故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登西台恸哭记
〔宋〕谢翱
始,故人唐宰相鲁公开府南服,余以布衣从戎。明年,别公漳水湄。后明年,公以事过张睢阳庙及颜杲卿所尝往来处,悲歌慷慨,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今其诗具在,可考也。
  余恨死无以藉手见公,而独记别时语,每一动念,即于梦中寻之。或山水池榭,云岚草木,与所别之处及其时适相类,则徘徊顾盼,悲不敢泣。又后三年,过姑苏。姑苏,公初开府旧治也,望夫差之台而始哭公焉。又后四年,而哭之于越台。又后五年及今,而哭于子陵之台。
  先是一日,与友人甲、乙若丙约,越宿而集。午,雨未止,买榜江涘。登岸,谒子陵祠;憩祠旁僧舍,毁垣枯甃,如入墟墓。还,与榜人治祭具。须臾,雨止,登西台,设主于荒亭隅;再拜,跪伏,祝毕,号而恸者三,复再拜,起。又念余弱冠时,往来必谒拜祠下。其始至也,侍先君焉。今余且老。江山人物,睠焉若失。复东望,泣拜不已。有云从南来,渰浥浡郁,气薄林木,若相助以悲者。乃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招之曰:“魂朝往兮何极?莫归来兮关塞黑。化为朱鸟兮有咮焉食?”歌阕,竹石俱碎,于是相向感唶。复登东台,抚苍石,还憩于榜中。榜人始惊余哭,云:“适有逻舟之过也,盍移诸?”遂移榜中流,举酒相属,各为诗以寄所思。薄暮,雪作风凛,不可留,登岸宿乙家。夜复赋诗怀古。明日,益风雪,别甲于江,余与丙独归。行三十里,又越宿乃至。
其后,甲以书及别诗来,言:“是日风帆怒驶,逾久而后济;既济,疑有神阴相,以著兹游之伟。”余曰:“呜呼!阮步兵死,空山无哭声且千年矣!若神之助固不可知,然兹游亦良伟。其为文词因以达意,亦诚可悲已!”余尝欲仿太史公著《季汉月表》,如秦楚之际。今人不有知余心,后之人必有知余者。于此宜得书,故纪之,以附季汉事后。
                                                     (选自《晞发集》)
【注】文天祥抗元失败被***后八年(即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谢翱与其友人登西台祭之,并作此文以记其事,“恸乎丞相(即文天祥)”、“恸乎宋之三百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从:使……跟从
B.余以布衣从戎从戎:参军
C.适有逻舟之过也,盍移诸盍:何不
D.歌阕,竹石俱碎阕:毕,罢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明年,别公漳水湄B.往来必谒拜词下
C.则徘徊顾盼D.悲歌慷慨
小题3: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记述作者“登台恸哭鲁郡公”的一组是
①以事过张睢阳庙及颜杲卿所尝往来处
②望夫差之台而始哭
③又后四年,而哭之于越台
④又后五年及今,而哭于子陵之台。
⑤往来必谒拜祠下
⑥适有逻舟之过也
A.③④⑥B.①②⑥C.①③⑤D.②③④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长于用典,作者所赞颂的大量历史名人司马迁、颜杲卿、张巡等与文天祥都寄托了深沉的朝代更迭与兴亡之感。
B.文章中元兵的出没、甲乙丙等姓名的隐去充分体现了文网的森严,但作者悲哀沉痛、泣血吞声之情,不能自掩。
C.作者以景物描写来烘托祭奠的隆重、肃穆气氛,突出风紧、云暗、雪狂,给人压抑的心理。
D.本文记载了作者与友人登富春江严子陵钓台,冒着生命危险祭奠宋末英雄文天祥的故事。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遂移榜中流,举酒相属,各为诗以寄所思。(4分)
(2)既济,疑有神阴相,以著兹游之伟。(3分)
(3)其为文词因以达意,亦诚可悲已!(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2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月夜泛舟记
吴敏树
秋月泛湖,游之上者,未有若周君山游者之上也。不知古人曾有是事否,而余平生以为胜期,尝以著之诗歌。今丁卯七月望夜,始得一为之。
初发棹,自龙口向香炉,月升树端,舟入金碧。偕者二僧一客,及费甥、坡孙也。南崖下渔火数十星,相接续而西,次第过之,小船捞虾者也。开上人指危崖一树曰:“此古樟,无虑十数围,根抱一巨石,方丈馀。自郡城望山,见树影独出者,此是也。”然月下舟中仰视之,殊不甚高大。余初识之客黎君曰:“苏子瞻赤壁之游,七月既望,今差一夕耳。”余顾语坡孙:“汝观月,不在斗牛间乎?”因举诵苏赋十数句。
又西出香炉峡中,少北。初发时,风东南来,至是斜背之。水益平不波,见湾碕,思可小泊然。且行,过观音泉口,响山前也。相与论地道通吴中,或说有神人金堂数百间,当在此下耶?夜来月下,山水寂然,湘灵、洞庭君,恍惚如可问者。
又北入后湖,旋而东,水面对出灯火光,岳州城也。云起船侧水上滃滃然平视之已做横长状稍上乃不见。坡孙言:“一日晚,自沙嘴见后湖云出水,白团团若车轮巨瓮状者十馀积,即此处也。”然则此下近山根,当有云孔穴耶?山后无居人,有棚于坳者数家,洲人避水来者也。数客舟泊之,皆无人声。转南出沙嘴,穿水柳中,则老庙门矣。《志》称山周七里有奇,以余舟行缓,似不啻也
既泊,乃命酒肴,以子鸡苦瓜拌之。月高中天,风起浪作,剧饮当之,各逾本量。超上人守荤戒,裁少饮,啖梨数片。复入庙,具茶来。夜分登岸,别超及黎,余四人寻山以归。明日记。
注释
①  君山,在湖南岳阳洞庭湖中。传说舜帝二妃娥皇、女英葬于此,称湘妃。
② 费甥、坡孙:吴敏树的外甥名费,孙子名坡。
③ 上人:对僧人的尊称。“开”是僧人之名。“超上人”同。
④ 湾碕(qí):弯曲的岸边。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余平生以为胜期胜期:美好的愿望
B.偕者二僧一客偕者:同游的人
C.因举诵苏赋十数句举:全,一起
D.又北入后湖,旋而东旋:回转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然月下舟中仰视之之二虫又何知
B.因举诵苏赋十数句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C.以余舟行缓,似不啻也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D.既泊,乃命酒肴设九宾于礼,臣乃敢上璧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云起船侧/水上滃滃/然平视之/已做横长/状稍上/乃不见。
B.云起船侧/水上滃滃然/平视之/已做横长状/稍上/乃不见。
C.云起船侧水/上滃滃然/平视之/已做横长/状稍上/乃不见。
D.云起船侧水/上滃滃/然平视之/已做横长状/稍上/乃不见。
小题4: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以小舟的行进为线索,描写月夜洞庭湖的湖光远景,叙述有关的神话传说,景色与神话交织,出色地再现出洞庭湖月夜的幽静安谧和神秘奇异。
B.由黎君说的“苏子瞻赤壁之游,七月既望,今差一夕尔”这一句话引发,大家联想起当年苏轼赤壁之游,朗诵起《前赤壁赋》中的咏月名句,表现了众人对苏轼的怀念。
C.舟出香炉峡之后,文章着力点染背风处水平如镜,波澜不兴,响山前湖水下有地道通吴中,水底宫殿“神人金堂”的神话,描述简洁,意韵无穷。
D.文章结尾,描述舟中乘兴夜饮的情状,同时点染出超上人少饮啖梨的雅趣,洋溢着清醇、温馨、醉人的情感,显现出洞庭览胜的独特神韵。
小题5:翻译(10分)
1.山后无居人,有棚于坳者数家,洲人避水来者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志》称山周七里有奇,以余舟行缓,似不啻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高中天,风起浪作,剧饮当之,各逾本量。(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共16分)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 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俘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谨再拜。
小题1:选出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思垂空文以自见垂:使流传B.稽其成败兴坏之理稽:考察
C.曼辞以自饰曼:随意的D.亦欲以穷天人之际际:关系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然后是非乃定B.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会遭此祸,惜其不成
C.古者富贵而名摩灭D.虽累百世,垢弥甚耳
是以肠一日而九回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小题3:下面6句分四组,全都说明作者“忍辱而苟活”原因的项是(    )
①思垂空文以自见
②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③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④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⑤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⑥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A.①④⑤B.②③⑥C.①③⑥D.②④⑤
小题4:下列各句对选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开头列举先贤受到沉重打击后发奋著书的史实,是借古人以自况,抒发了满腔的愤激之情。
B.司马迁向任安表示为著成《史记》,即使受到再厉害的刑罚,也没有悔恨之心。
C.最后司马迁针对任安的指责,陈说了自己艰难的处境和不能推贤进士的原因。
D.司马迁虽然有了为写史而活的决心,可我们从他复信的最后还是可以看出他满腔的愤怒之情。
小题5: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共4分)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这段文字生动反映了孔子作为老师和作为父亲两重身份的教育特点。
小题1:从这则材料中看,作为一个老师,孔子有怎样的教育教学思想?请简要回答。(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作为父亲,孔子这样教育儿子,是不是少了一份温情?请你就此谈谈看法。(2分)
答: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20分)
(甲)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节选自苏洵的《六国论》)
(乙)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节选自杜牧的《阿房宫赋》)
(丙)
从衡①之说虽反覆百端,然大要合从者,六国之利也。昔先王建万国,亲诸侯,使之朝聘以相交,飨宴以相乐,会盟以相结者,无他,欲其同心戮力以保国家也。向使六国能以信义相亲,则秦虽强暴,安得而亡之哉!夫三晋②者,齐、楚之籓蔽;齐、楚者,三晋之根柢;形势相资,表里相依。故以三晋而攻齐、楚,自绝其根柢也;以齐、楚而攻三晋,自撤其籓蔽也。安有撤其籓蔽以媚盗,曰“盗将爱我而不攻”,岂不悖哉!
(节选自司马光《 资治通鉴》)
[注] ①从衡:即“合从”、“连衡”。 “合从”是连合六国对付秦国的策略;“连衡”是分散六国,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②三晋:旧时称瓜分晋国的韩、赵、魏为三晋。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治理
B.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
C.欲其同心戮力以保国家也。狠***
D.形势相资,表里相依。帮助
小题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学不可以已
B.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会盟以相结者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小题3:下列句子中没有活用现象的是(    )
A.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B.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C.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安得而亡之哉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文都是借古讽今的典型,前文着眼于一个“赂”,后文着眼于一个“奢”。
B.甲文第一段在全文论证中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段,由评论六国灭亡,总结历史教训,过渡到劝谏当朝统治者。
C.乙文中最后一句中的四个后人,第一个、第三个、第四个意思相同,第二个和这三个不同。
D.丙文中司马光强调六国若能以信义相亲,团结一致,就不会有灭亡的结局。
小题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8分)
(1)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3分)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2分)
                                                                                
(3)向使六国能以信义相亲,则秦虽强暴,安得而亡之哉!(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