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翻译(10分)(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3分)(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4分)(3)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翻译(10分)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3分)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4分)
(3)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3分)
答案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翻译(10分)(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3分)(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4分)(3)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共8分,每题2分)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小题1: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迨诸父异爨(等到)B.凡再变矣(第二次)
C.大母过余曰(看望)D.比去,以手阖门(等到)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指代对象都相同的一项是
A.然予居于此先妣抚甚厚B.妪每谓余曰 母立于兹  
C.汝姊在吾怀从板外相为应答D.儿寒乎?欲食乎?久不见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小题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久之,能以足音辨人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B.庭中始为篱,已为墙今已亭亭如盖矣
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西连于中闺
D.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朱敬则,字少连,亳州永城人。以孝义世被旌显,一门六阙①相望。敬则志尚恢博,好学,重节义然诺,善与人交,振其急难,不责报於人。与左史江融、左仆射魏元忠善。咸亨中,高宗闻其名,召见,异之。为中书令李敬玄所毁,故授洹水尉。久之,除右补阙。
初,武后称制,天下颇流言,遂开告密罗织之路,兴大狱,诛将相大臣。至是,已革命,事益宁。敬则谏曰:“臣闻李斯之相秦也,行申商之法,重刑名之家,杜私门,张公室,弃无用之费,损不急之官,惜日爱功,亟战疾耕。既庶而富,遂屠诸侯。此救弊之术也。故曰:刻薄可施于进趋,变诈可陈於攻战。天下已平,故可易之以宽简,润之以淳和。秦乃不然,淫虐滋甚,往而不反,卒至土崩。此不知变之祸也。陆贾、叔孙通事汉祖,当荥阳、成皋间,粮饷穷,智勇困,未尝敢开一说,效一奇,唯进豪猾贪暴之人。及区宇适定,乃陈《诗》、《书》,说礼、乐,开王道。高帝忿然曰:‘吾以马上得之,安事《诗》、《书》?’对曰:‘马上得之,可马上治之乎?’帝默然。於是贾著《新语》,通定礼仪。此知变之善也。向若高帝斥二子,置《诗》、《书》,重攻战,尊首级,则复道争功,拔剑击柱,晷漏之不保,何十二帝二百年乎?故曰:仁义者,圣人之蘧庐;礼者,先王之陈迹。祠祝毕,刍狗②捐;淳精流,糟粕弃。仁义尚尔,况其轻乎?”
后善其言,迁正谏大夫,兼修国史。以老疾还政事,俄改成均祭酒、冬官侍郎。易之等集名儒撰《三教珠英》,又绘武三思、李峤,苏味道、李迥秀、王绍宗等十八人像以为图,欲引敬则,固辞不与,世洁其为人。出为郑州刺史,遂致仕。侍御史冉祖雍诬奏与王同皎善,贬涪州刺史。既明其非罪,改庐州。代还③,无淮南一物,所乘止一马,子曹步从以归。卒年七十五。
【注】①仕宦之家门前所建用以表彰的建筑物。②祭祀时用的用草扎成的狗。③朝臣出任外官者重新被调回朝廷任职。
小题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孝义世被旌显被:受到B.故可易之以宽简易:代替
C.为中书令李敬玄所毁毁:诽谤D.祠祝毕,刍狗捐捐:捐献
小题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秦乃不然,淫虐滋甚今君乃教以推贤进士
B.向若高帝斥二子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C.晷漏之不保郯子之徒
D.以老疾还政事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小题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敬则家世代以孝义闻名,屡受表彰。他自己志向远大,品行高洁。高宗跟他谈话以后,非常欣赏他,尽管有人说他坏话,但高宗还是委以重任,先授洹水尉,后除右补阙。B.朱敬则认为,李斯为相,严刑峻法,富国强兵,使秦国得以一统天下。但此后秦国没有及时调整国策,施行仁政,最终导致亡国,可见为政者需要审时度势,善于变通。
C.武后执政之初立足未稳,鼓励告密大施酷刑,朱敬则当时没有提出批评。在武后政权稳定之后,朱敬则便提出仁义诗书有时的确可以丢开,但有时却必须把它拿出来。
D.朱敬则为人正直,对张易之等奸佞权臣采取拒不合作的态度,受到世人的称赞。出任地方官,廉洁自律,不贪任何财物,回京时只有一匹马随行,家人甚至步走而从。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晋明帝数岁》)
                                                                           
                                                                            
⑵知命之年,有一子,始弱冠矣;俊朗有辞藻,迥然不群,深为时辈推扶。(《李娃传》)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公权字诚恳。幼嗜学,十二能为辞赋。元和初,进士擢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李听镇夏州,辟为掌书记。穆宗即位,入奏事,帝召见,谓公权曰:“我于佛寺见卿笔迹,思之久矣。”即日拜右拾遗,充翰林侍书学士。迁右补阙、司封员外郎。穆宗政僻,尝问公权笔何尽菩,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上改容,知其笔谏也。历穆、敬、文三朝,侍书中禁。
文宗思之,迁谏议大夫。俄改中书舍人,充翰林书诏学士。便殿对六学士,上语及汉文恭俭,帝举袂曰:“此浣濯者三矣。”学士皆赞咏帝之俭德,唯公权无言。帝留而问之,对曰:“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浣濯之衣,乃小节耳。”时周墀同对,为之肌栗,公权辞气不可夺。帝谓之曰:“极知舍人不合作谏议,以卿言事有诤臣风采,却授卿谏议大夫。”翌日降制,以谏议知制诰,学士如故。公权忠言匡益,皆此类也。
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笔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当时公卿大臣家碑板,不得权手笔者,人以为不孝。外夷入贡,皆别署货贝,曰此购柳书。文宗夏日与学士联句,帝曰:“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公权续曰:“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时丁、袁五学士皆属继,帝独讽公权两句,曰: “辞清意足,不可多得。”乃令公权题于殿壁,字方圆五寸,帝视:之叹曰:“钟、王复生,无以加焉!”
公权志耽书学,不能治生,为勋戚家碑板,问遗岁时钜万,多为主藏竖海鸥、龙安所窃。别贮酒器杯盂一笥,缄縢如故,其器皆亡。讯海鸥,乃曰:“不测其亡。”公权哂曰:“银杯羽化耳。”不复更言。所宝唯笔砚图画,自扃鐍之。性晓音律,不好奏乐。常云:“闻乐令人骄怠故也。”
注:①问遗:慰劳馈赠   ②竖:家童,童仆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穆宗政僻僻:荒僻
B.公权忠言匡益匡:纠正
C.时丁、袁五学士皆属继属:接连
D.缄縢如故縢:绳索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我于佛寺见卿笔迹乃令公权题于殿壁
B.此浣濯者三矣不得公权手笔者
C.以卿言事有诤臣风采以谏议知制诰
D.为勋戚家碑板多为主藏竖海鸥、龙安所窃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时周墀同对,为之股栗
当时周墀也在场,听了他的言论,吓得浑身发抖
B.皆别署货贝,日此购柳书
都专门封上货币,上面注明这是购买柳公权书法作品的专款
C.帝独讽公权两句
文宗只讽谏柳公权的两句诗
D.所宝唯笔观图画,自扃鐍之
他珍视的只有笔砚和书画,都亲自锁起来
小题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柳公权为人正直敢言,趁皇帝向他请教书法时加以讽谏,穆宗因此改过。
B.柳公权书法自成一家,声名远播,达官贵人甚至外夷都热衷于求得其作品。
C.文宗喜爱柳公权的人品、文采,更欣赏他的书法造诣,叹其可与书圣媲美。
D.柳公权醉心于书法,不看重财物珍宝得失,对家奴的盗窃行为也并不深究。
小题5:文言文中柳公权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说出了一个普遍的道理,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结合文中内容,联系当下的社会生活谈谈。(不少于200宇)(10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
武王至殷郊,系堕。五 人 御 于 前 莫 肯 之 为 曰 吾 所 以 事 君 者 非 系 也 武 至型 释 白 羽 右 释 黄 钺 勉 而 自 为 系 孔 子 闻 之 曰 此 五 人 者 之 所 以 为 王 者 佐 也 不 肖 主 之 所 弗 安 也 故 天 子 有 不 胜 细 民 者,天下有不胜千乘者。
(选自《吕氏春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庆历三年秋,天子开天章阁,召政事之臣八人,问治天下其要有几,施于今者宜何先,使坐而书以对。八人者皆震恐失位,俯伏顿首,言此非愚臣所能及,惟陛下所欲为,则天下幸甚。于是诏书屡下,劝农桑,举贤才。其明年三月,遂诏天下皆立学,置学官之员。然后海隅徼塞,四方万里之外,莫不皆有学。呜呼,盛矣!
学校,王政之本也。古者致治之盛衰,视其学之兴废。《记》曰:“国有学,遂有序,党有庠,家有塾。”此三代极盛之时大备之制也。宋兴,盖八十有四年,而天下之学始克大立,岂非盛美之事,须其久而后至于大备欤?是以诏下之日,臣民喜幸,而奔走就事者以后为羞。其年十月,吉州之学成。州旧有夫子庙,在城之西北。今知州事李侯至也,谋与州人迁而大之,以为学舍。事方上请而诏已下,学遂以成。
李侯治吉,敏而有方。其作学也,吉之士率其私钱一百五十万以助。用人之力积二万二千工,而人不以为劳;其良材坚甓之用凡二十二万三千五百,而人不以为多。既成,而来学者常三百余人。
予世家于吉,而滥官于朝,进不能赞扬天子之盛美,退不得与诸生揖让乎其中。然予闻教学之法,本于人性,磨揉迁革,使趋于善;其勉于人者勤,其入于人者渐;善教者以不倦之意,须迟久之功,至于礼让兴行,而风俗纯美,然后为学之成。惟后之人,毋废慢天子之诏而怠以中止幸予他日因得归荣故乡,而谒于学门,将见吉之士,皆道德明秀而可为公卿。问于其俗,婚丧饮食皆中礼节。入于其里,长幼相孝慈于其家。行于其郊,少者扶其羸老、壮者代其负荷于道路。周览学舍,思咏李侯之遗爱,不亦美哉!故于其始成也,刻辞于石,而立诸其庑以俟。                                   (取材于欧阳修《吉州学记》)
【注】①徼:读jiào,边界。②甓:读pì,砖。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问治天下其要有几                   要:关键
B.今知州事李侯至也                   知:掌管
C.其作学也                           作:兴办
D.而滥官于朝                         滥:过度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施于今者宜何先                     B. 学校,王政之本也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风之积也不厚
C. 既成,而来学者常三百余人          D. 壮者代其负荷于道路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此三代极盛之时大备之制也
这是(夏商周)三代极为昌盛时非常完备的制度
B.而奔走就事者以后为羞
为兴办学校竭力奔走的人让我们这些后来的人感到羞愧
C.吉之士率其私钱一百五十万以助
吉州的读书人凑集他们个人的钱一百五十万来资助
D.惟后之人,毋废慢天子之诏而怠以中止
希望后人不要废止怠慢皇帝的诏命,懈怠而中途停止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庆历三年,皇帝多次颁下诏书,鼓励农桑,举荐贤才,第二年要求天下都要兴办学校。
B.学校是帝王治政的根本,从古代是否重视兴办学校,可以推知朝廷治政的兴盛和衰败。
C.教育的法则是从人性出发,使人向善,达到礼让之风兴盛,风俗纯美,才算办学成功。
D.作者晚年荣归故里后,亲眼目睹吉州读书人品德卓异,社会风气改变,成了礼仪之乡。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