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答题。(4分)子贡日:“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日:“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答题。(4分)
子贡日:“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日:“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小题1:(1)孔子在这里把“圣”当做“仁”的至高境界,他指出的推广仁爱的重要方法是什么?   请结合原文,用自己的话作简要概括。(2分)
(2)试联系已学内容,说说你对孔子倡导的“仁爱观”的理解。(2分)
小题2: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大多数人信奉“金钱不是万能,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而孔子一味夸赞颜回的安贫乐道,视“富贵如浮云”,实在是迂腐悖时之论。请说说你的看法。    (3分)
答案
小题1:(4分)(1)(2分)能近取譬,推己及人,从主观愿望出发,达到博施济众的效果。
(2)(2分)孔子的仁爱观:是以孝悌为根本的,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孔子 仁爱观的高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孔子更看重大节 大信。(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小题1:  (3分)孔子的义利观是见利思义,并不反对正当的求利;即使在现代社会,理想 的价值观是义利的统一:合于“义”的“利”可取,不义之财,虽贫不取;君子爱财,取之 有道。(两个要点:澄清孔子的观点:明确现代社会正确的观念。答出大意即可)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答题。(4分)子贡日:“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日:“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5分)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从“教育”的角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与“诲人不倦”有什么区别?(2分)
                                                                        
(2)你认同“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见解吗?请简要评析。(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续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天宝初,白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时白已醉。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遂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贫不自振振:振作B.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辞:告辞
C.遁还,客巴西遁:逃走D.帝爱其才,数宴见数:屡次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②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B.①召入,而时白已醉②拔剑而啖之
C.①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②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
D.①遂擿其诗以激杨贵妃②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小题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其中不能分别表现杜甫“热衷功名”和李白“放荡不羁”的是(   )
A.①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②遂擿其诗以激杨贵妃
B.①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②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
C.①伏惟天子哀怜之②益骜放不自修
D.①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②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年少时生活贫困,但是很有才能。他客居在吴越等地,李邕很看重他的才能,第一个去看望他。后来他参加进士考试没有中,滞留在了长安。
B.李白诗名远扬,被贺知章称为“神仙下凡”。后李白得到玄宗的厚爱,被授予官职,可是他狂骜不驯,常常和酒友到闹市上喝得烂醉。
C.杜甫为了摆脱贫困,一心想“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而“数上赋颂”,一方面这是古代文人欲就功名事业、积极进取的表现,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杜甫郁郁不得志的愁苦思想。
D.李白文采出众,志向高远,然而政治头脑过于简单,壮志终至成空。在宫中,李白竟“使高力士脱靴”,表现出他性格的天真、孤傲。后来他云游四方,还曾经身穿宫廷的锦袍坐在船中。
小题5:下列杜甫和李白的诗句能分别体现出原文所表现出的两人的政治遭遇的一组是(   )
A.①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①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C.①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②安得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D.①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②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小题6:翻译下列句子。(7分)
(1)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3分)
(2)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身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2分)
A.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考察
B.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洗头
C.自令放为句末语气词,表疑问
D.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同“择”,选择
小题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B.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C.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不足为外人道也
D.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
小题3:下列对文段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报任安书》采用书信体的形式,对朋友展示自己生死抉择时内心的矛盾和痛苦。《渔父》采用寓言对话体的形式,通过两人的对话,展开思想交锋,真实地反映了屈原的思想,表现了他崇高的人生追求。
B.选文乙着重记叙了屈原与渔父的两次问答,第一次对话揭示出屈原的悲剧是性格悲剧;第二次对话突出了屈原的高洁品质,屈原在政治理想破灭后,紧紧地抱着诗的理想而死,死得美,死得浪漫。
C.司马迁“就极刑而无愠色”,身受腐刑却能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实在是难能可贵,是我们的精神榜样。
D.从上述两个文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隐忍坚强的性格和沉郁悲痛感情,也能体会到屈原对生命的意志和尊严的诠释。司马迁和屈原树立了两种人格榜样:一个择生,一个择死,一个以生践志,一个以死明志,对后世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影响。
小题4:翻译文中有下划线的句子(6分)
①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②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回答下题。(7分)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学而》)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1)鲁迅说过:“孔夫子曾经计划过出色的治国的方法,但那都是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为民众本身的,却一点也没有。”你认为孔子的“出色的治国的方法”有哪些?并加以简要分析。(4分)

《论语》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书?是不是于丹所说的教我们快乐的书呢?于丹的这个说法,已经从根本上矮化了《论语》。《论语》大旨是研究人的问题,全书所讲皆围绕人的修为。修已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教人和济世。也就是说《论语》讲了修己、教人、济世三个问题,正合“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天下”的本义。
(2)上面这段文字表达的观点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1)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3分)
                                                              
                                                              
(2)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3分)
                                                              
                                                              
(3)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