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田间先生墓表方苞先生姓钱氏,讳澄之,字饮光,苞大父行①也。苞未冠,先君子携持应试于皖,反,过枞阳,宿家仆草舍中。晨光始通,先生扶...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田间先生墓表
方苞
先生姓钱氏,讳澄之,字饮光,苞大父行①也。苞未冠,先君子携持应试于皖,反,过枞阳,宿家仆草舍中。晨光始通,先生扶杖叩门而入。先君子惊。曰:“闻君二子皆吾辈人,欲一观所祈向,恐交臂而失之耳。”先君子呼余出拜,先生答拜,先君子跪而相支柱,为不宁者久之。自是,先生游吴越,必维舟江干,招余兄弟晤语连夕乃去。
  先生生明季世。弱冠时,有御史某,逆阉余党也,巡按至皖,盛威仪,谒孔子庙,观者如堵。诸生方出迎,先生忽前,扳车而揽其帷,众莫知所为。御史大骇,命停车,而溲溺已溅其衣矣。先生徐正衣冠,植立,昌言以诋之。驺从百人,皆相视莫敢动。而御史方自幸脱于逆案,惧其声之著也,漫以为病颠而舍之。先生由是名闻四方。
  当是时,几社、复社始兴。先生与陈卧子、夏彝仲交最善,遂为“云龙社”,以联吴淞,冀接武于东林。先生形貌伟然,以经济自负,常思冒危难以立功名。及归自闽中,遂杜足田间,治诸经,课耕以自给,年八十有二而终。所著《田间诗学》及文集行于世。
  先君子闲居,每好言诸前辈志节之盛,以示苞兄弟。然所及见,惟先生及黄冈杜公耳。杜公流寓金陵,朝夕至吾家,教以屏俗学,专治经书、古文,与先生所勖,不约而同。尔时虽心慕焉,而未之能笃信也,及先兄翻然有志于斯,而诸公皆殁。每恨独学无所取衷,而先兄复中道而弃余。每思父兄长老之言,未尝不自疚夙心之负也。
杜公之殁也,苞皆有述焉,而先生之世嗣,远隔旧乡,平生潜德隐行,无从而得之。而今不肖之躯,亦老死无日矣。乃姑志其大略,俾兄子道希以告于先生之墓,力能镌之,必终碣焉。乾隆二年十有二月望前五日,后学方苞表。(选自《方苞姚鼐集》)
[注释]①大父行:祖父辈。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谒孔子庙,观者如堵堵:墙壁
B.形貌伟然,以经济自负经济:财力
C.治诸经,课耕以自给治:研究
D.力能镌之,必终碣焉碣:立碑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能直接表现钱澄之“志节”的一项是(3分)
①晨光始通,先生扶杖叩门而入②先生徐正衣冠,植立,昌言以诋之
③驺从百人,皆相视莫敢动④遂为“云龙社”以联吴淞,冀接武于东林
⑤常思冒危难以立功名⑥平生潜德隐行,无从而得之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参加乡试返乡的途中,经过枞阳,借宿在仆人家的草屋中。为了见到作者兄弟,
钱澄之天刚亮就拄着拐杖前来拜访。
B.钱澄之为人刚直,曾经直言羞辱一位到安徽巡行考察的魏忠贤的余党,这位御史担心钱澄之因此名声显扬,只好把他释放了。
C.方苞父亲闲居在家时,常常说起前辈们的高风亮节。而方苞见到的只有钱先生和黄冈杜先生。方苞觉得他们对自己的教诲可谓不约而同。
D.方苞仰慕钱澄之的美好的志向节操,晚年为钱澄之写了这篇墓表,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钱澄之的敬仰与怀恋之情。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必维舟江干,招余兄弟晤语连夕乃去。(3分)
(2)尔时虽心慕焉,而未之能笃信也。(3分)
(3)乃姑志其大略,俾兄子道希以告于先生之墓。(4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
(1)钱先生一定把船系在江边,叫我们兄弟去见面谈话,直到晚上才离开。(“维”“干”“去”各1分)
(2)那个时候我们虽然内心仰慕他们,但是没有能够深信他们的话。(“焉”“笃”各1分,句式1分)
(3)于是姑且记述钱先生的生平大略,让我的侄儿方道希在钱先生的墓前祝告。(“志”“俾”“告”各1分,句式1分)(各句翻译句意不通顺的,要酌情扣分)
解析

小题1:(经世济民)
小题2:(①不能表现钱先生的“志节”;③非“直接表现”;⑥记述不了解钱澄之的“潜德隐行”,并非真正说他的志节。注意:④“冀接武于东林”,意为“希望继承东林党的事业”,体现钱澄之为正义而斗争的志节)
小题3:(“担心钱澄之因此名声显扬”表述不当)
小题4:略
附参考译文:
先生姓钱,名澄之,字饮光,是我祖父辈的人。在我尚未成年的时候,我的父亲曾经带领我们兄弟到安庆参加乡试,返回桐城,经过枞阳,借宿在仆人家的草屋中。第二天天刚亮,先生就拄着拐杖敲门进来。我的父亲很惊讶。钱先生对我父亲说:“听说你的两个儿子都是如同我辈一样读书做学问的人,我想见识他们的志向,担心失之交臂。”我的父亲喊我出来拜见先生,先生回拜,我的父亲长跪着搀扶先生,激动了很久。从此,先生每次游历吴越之地,一定把船系在江边,叫我们兄弟去见面谈话,直到晚上才离开。
先生出生在明朝末年。在他二十岁的时候,有一个御史,是魏忠贤的余党,他到安徽巡行考察,排场盛大,去拜谒孔子庙,围观的人很多(像一堵墙)。诸生正出门迎接,先生忽然冲上前,攀上车拉开车帷,大家不知道他要干什么。御史非常惊讶,命令停车,先生已经把小便泼到了他的衣服上。先生慢慢地整顿好衣冠,毅然挺立,无所忌讳地直言羞辱御史。御史侍从的骑卒近百人,都相对而视,不敢行动。御史正庆幸自己从魏忠贤案中脱身,担心自己的名声传扬出去,随意地把先生当作精神病给释放了。先生因此名闻天下。
  在这个时候,几社、复社刚刚兴起。钱先生与陈卧子、夏彝仲交情最好,于是组成“云龙社”来联合吴淞一带的文人,希望继承东林党的事业。钱先生形貌伟岸,自负有经世济民的才华,经常想要在国家危难中建立功名。等到(参与南明隆武、永历政权抗清,失败后)从闽中归来,于是隐居田间,研究各种经典,教书以维持生活,八十二岁去世。他所创作的《田间诗学》以及文集流传于世。
  我的父亲闲居在家时,经常喜欢谈论前辈们美好的志向节操,来说给我们兄弟听。然而所能见到的,只有钱先生和黄冈杜浚先生。杜浚先生寓居金陵,天天到我们家,教导我们屏除俗学,专心研究经书、古文,和钱先生对我们的勉励一样。那个时候我们虽然内心仰慕他们,但是没有能够深信他们的话,等到我的哥哥猛然醒悟有志于此,可是各位先生都已经去世了。我常常后悔独自学习而无所取法,并且我的哥哥中年也去世了。我每每想起父兄和各位前辈的话,未尝不内疚自己有负于平素的志愿。
杜浚先生去世的时候,我都有所记述,可是钱先生的同宗后代远在先生的故乡,先生平生人所不知的德行,无法知晓,而现在我这不才之身,也离死期不远了,于是姑且记述钱先生的生平大略,让我的侄儿方道希在钱先生的墓前祝告。尽力镌刻,一定能立碑。乾隆二年十二月望日前第五天,后辈方苞写下这篇墓表。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田间先生墓表方苞先生姓钱氏,讳澄之,字饮光,苞大父行①也。苞未冠,先君子携持应试于皖,反,过枞阳,宿家仆草舍中。晨光始通,先生扶】;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常,字子权,滁人。太祖军滁,杖策谒军门。太祖夙知其名,与语意合,留置幕下。有疑辄问,常悉以实对。诸将克和州,兵不戢。常言于太祖曰:"得一城而使人肝脑涂地,何以成大事?"太祖乃切责诸将。搜军中所掠妇女,还其家,民大悦。太祖以四方割据,战争无虚日,命常为文,祷于上帝。其辞曰:"今天下纷纭,生民涂炭,不有所属,物类尽矣。倘元祚未终,则群雄当早伏其辜。某亦在群雄中,请自某始。若已厌元德,有天命者宜归之,无使斯民久阽危苦。存亡之机,验于三月。"太祖嘉其能达己意,命典文牍,授元帅府都事。取太平,命为知府,谕之曰:"太平,吾股肱郡,其民数困于兵,当令得所。"常以简易为治,兴学恤民。官廪有谷数千石,请给民乏种者,秋稔输官,公私皆足。居三年,民亲爱之,召入为侍仪。
洪武元年,擢翰林直学士兼太常卿。帝锐意稽古礼文。群臣集议,间有异同。常能参合众言,委曲当上意。寻以病免归。岁余,手诏征诣阙,仍故官。帝宴闲,辄命儒臣列坐,赋诗为乐。常每先成,语多率。帝笑曰:"老范诗质朴,殊似其为人也。"迁起居注。常有足疾,数在告,赐以安车。寻乞归,帝赋诗四章送之。赐宅于太平。子祖,历官云南左参政,有修洁称。(选自《明史·范常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祖军滁,杖策谒军门杖:拄杖
B.诸将克和州,兵不戢戢:约束,收敛
C.帝锐意稽古礼文稽:考证,稽查
D.寻以病免归寻:寻找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正面表明范常名儒谋略的一组是(   )(3分)
①太祖夙知其名          ②常言于太祖曰……
③命常为文,祷于上帝       ④常以简易为治,兴学恤民
⑤常能参合众言,委曲当上意    ⑥常每先成,语多率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祖朱元璋早就知道范常的名声,所以当范常来拜见太祖时,太祖就留他在幕下任职;太祖有疑难问题时总是向范常询问,范常全都以实情回答。
B.太祖因为四方割据,战争不断,民不聊生,就命令范常写文章向天帝祷告;太祖非常满意他写的文辞,说他能表达自己的心意,就给范常任命了官职。
C.范常任太平知府时,遵循简单易行的治政准则,大力兴建学校,广泛抚恤百姓,他竟然把官粮发给农民做种子,使公亏私富,但百姓非常爱戴他。
D.太祖闲暇的时候,常常让儒臣们坐下赋诗取乐,范常每次都最先写完,而且言语很是直率,皇帝赞扬他说:"老范的诗很质朴,非常像他的为人啊。"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得一城而使人肝脑涂地,何以成大事?(4分)
(2)太平,吾股肱郡,其民数困于兵,当令得所。(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课内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9分,每小题3分)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北宋]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小题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唐浮图慧褒始舍(筑舍)于其址
B.火尚足以明(明亮)也
C.则或咎(责怪)其欲出者
D.有碑仆道,其文漫(模糊)灭
小题2: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有怠而欲出者此所以学者不可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小题3:下列句式与众不同的一项是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当其欣于所遇
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D.不能喻之于怀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楚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欲***之。剑有雌雄。其妻重身①当产。夫语妻曰:“吾为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往必***我。汝若生子是男,大,告之曰:‘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王大怒,使相之。剑有二,一雄一雌,雌来雄不来。王怒,即***之。
莫邪子名赤,比②后壮,乃问其母曰:“吾父所在?”母曰:“汝父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之。去时嘱我:‘语汝子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于是子出户南望,不见有山,但睹堂前松柱下石低③之上。即以斧破其背,得剑,日夜思欲报楚王。
王梦见一儿眉间广尺,言欲报雠。王即购之千金。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客有逢者,谓:“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曰:“吾干将莫邪子也,楚王***吾父,吾欲报之。”客曰:“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儿曰:“幸甚!”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立僵④。客曰:“不负子也。”于是尸乃仆。
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客曰:“此乃勇士头也,当于汤镬煮之。”王如其言煮头,三日三夕不烂。头踔⑤出汤中,踬目大怒。客曰:“此儿头不烂,愿王自往临视之,是必烂也。”王即临之。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堕汤中,客亦自拟己头,头复坠汤中。三首俱烂,不可识别。乃分其汤肉葬之,故通名三王墓。今在汝南北宜春县界。
(《搜神记》,转摘自《语文读本》)
[注]①重身:***。②比:等到。③低:疑作“砥”,柱下下基石。④僵:谓死后后僵硬直立不倒⑤踔:跃。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错误的一项是()
A.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将:带、拿)B.语汝子出户望南山(语:告诉)
C.王如其言煮头(如:像…一样)D.不负子也(负:辜负)
小题2:

小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成四组,全都是表现莫邪子坚忍无畏的复仇精神的一组是()
①乃问其母曰:“吾父所在?”
②即以斧破其背,得剑,日夜思欲报楚王。
③儿闻之亡去
④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
⑤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立僵
⑥头踔出汤中,踬目大怒
A.②⑤⑥B.①②⑤C.③④⑥D.①③④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13分)
(1)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4分)
(2)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3分)
(3)王即购之千金。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3分)
(4)客曰:“此乃勇士头也,当于汤镬煮之。”(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列语段,完成文后各题。(9分)
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文信侯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
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秦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曰:“去,吾自身请之而不肯,汝焉能行之?”甘罗曰:“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君其试臣,何遽叱臣乎?”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张唐曰:“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
行有日,甘罗请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赵襄王郊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也。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节选自《史记·甘茂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归还
B.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勉强
C.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到……去
D.应侯不如文信侯专专擅大权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卿之功孰与武安君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B.乃封甘罗以为上卿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吾自请张卿相秦而不肯行于是荆轲就车而去
D.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小题3:下面六句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秦国“封甘罗为上卿”原因的一组是
(1)臣请行之君其试臣(2)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
(3)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4)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
(5)臣不知卿所死处矣(6)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
A.(1)(3)(4)B.(2)(5)(6)C.(2)(3)(6)D.(2)(4)(5)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组是
A.当时,秦国派蔡泽出使燕国,燕国派太子到秦国做人质,秦国又准备派张唐去燕国做丞相,这样,秦燕两国和好,使赵国处于燕秦两国夹攻的危险之中。
B.要张唐去燕国做丞相,张唐不肯出发,是因为他害怕对他有怨恨的赵国不会放过他,就连吕不韦亲自劝说也不肯答应,张唐处在十分危险的境地。
C.甘罗劝说张唐,引导张唐将历史教训与现实情况进行比较,使张唐惊醒过来。为了秦燕联盟,他立即同意出使燕国,甘罗帮助张唐摆脱险境,显示了甘罗是一个智谋出众的人才。
D.甘罗出使赵国,游说赵王,三言两语就说服赵国割地给秦国,拆散了秦燕联盟,并唆使赵国去攻打燕国,让秦国从中渔利,甘罗帮赵国脱离了秦燕夹攻的危险,进一步显示了甘罗纵横游说,善于谋划的才干。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君侯何不快之甚也?(4分)
2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方山子传
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闾里之侠皆宗之宗:推崇
B.稍壮,折节读书折节:改变志节、行为
C.方山子倘见之欤倘:或许
D.欲以此驰骋当世驰骋:纵马奔驰
小题2:下列每组句中划线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见其所著帽,方耸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B.余既耸异之
他植者则不
C.晚乃遁光黄间
谪戍之众,非抗九国之师也
D.呼余宿
皆出于此乎
小题3:请选出下面四组中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 )
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②弃车马,毁官服,徒步往来山中    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⑥晚乃遁于光黄间
A.①②④⑤B.①③④⑤C.②④⑤⑥D.②③④⑥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B.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C.尾段作者以疑问的口吻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佯狂垢污”的“异人”,从“岂山中之人哉!”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答案是否定的。
D.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但他方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本文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小题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9分)
⑴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⑵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⑶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