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课内文言文阅读(18分)“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课内文言文阅读(18分)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小题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C.黎民不饥不寒D.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小题2:下列句子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3分)
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小题3:下列句子中“以”的含义与“树之以桑”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可以无饥矣
C.斧斤以时入山林D.请以战喻
小题4:下列句子中与“申之以孝悌之义”的句式不同的一项(    )(3分)
A.百亩之宅,树之以桑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小题5:翻译上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分)
(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3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D
小题4:C
小题5:
解析

小题1:略
小题2:略
小题3:略
小题4:略
小题5:略
核心考点
试题【课内文言文阅读(18分)“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并回答问题(15分)(10分)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小题1:贾母戏谑地称王熙凤是“泼皮破落户儿”和“凤辣子”,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既说明王熙凤的泼辣性格,又表明贾母对她的婉转批评。
B.既说明王熙凤的厉害,又表明贾母对她的亲近。
C.既说明王熙凤的泼辣性格,又表明贾母对她的宠爱。
D.既说明王熙凤的泼辣的性格,又表明贾母对她的戏谑嘲讽。
小题2:“气派”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A.指人的相当稳定的个性特点B.指人的态度仪表
C.指人做事的魄力D.指人的精神与面色
小题3:王熙凤是个八面玲珑极会说话的聪明人,文中最能显示她的这一特点的是哪句话?为什么?(3分)
小题4:王熙凤问黛玉及婆子们一些话的目的是什么?(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轩輗,字惟行,鹿邑人。永乐末年进士,授行人司副。宣德六年用荐,改御史。按福建,剔蠹锄奸,风采甚峻。
正统元年清军浙江,劾不职官四十余人。五年言:“祖宗设御史官,为职綦①重。今内外诸司有事,多擅遣御史,非制,请禁之。”立报可。是年,超擢浙江按察使。前使奢汰,輗力矫之。寒暑一青布袍,补缀殆遍,居常蔬食,妻子亲操井臼②。与僚属约:三日出俸钱市肉,不得过一斤。僚属多不能堪。故旧至,食惟一豆。或具鸡黍,则人惊以为异。
会稽赵伯泰,宋苗裔也。奏福王陵墓,为豪民侵夺。御史王琳谓福王降于元,北去,山阴安得墓?伯泰不平,复诉。帝命輗覆按。輗言福王盖衣冠之藏,伯泰言非诬。诏戍豪民于边,停琳俸。十三年奏陈四事,俱切时弊,帝悉从之。景泰五年改左副都御史,掌南院事。考黜御史不职者数人。
天顺元年召拜刑部尚书。数月,引疾乞归。帝召见,问曰:“昔浙江廉使考满归,行李仅一簏,乃卿耶?”輗顿首谢。赐白金慰遣之。明年,南京督理粮储缺官,帝问李贤,大臣中谁曾居此职者。贤以輗对,且称其廉。乃命以左都御史往。八年夏,以老乞骸骨,不待报径归。抵家趣具浴,欠伸而卒。
輗孤峭,遇人无贤否,拒不与接。为按察使,尝饮同僚家,归抚其腹曰:“此中有赃物也。”在南都,都御史张纯置酒延客。輗恶其汰,不往。彻馔遗之,亦不纳。岁时诣礼部拜表庆贺,屏居一室,撤烛端坐,事竣竟归,未尝与僚友一语。僚友闻其来,亦辄避去,不乐与之处。然清操闻天下,与耿九畴齐名,语廉吏必曰轩、耿。
(选自《明史》,有删节)
【注】①綦:通“极”。②井臼:汲水舂米,比喻操持家务。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宣德六年用荐,改御史用:因,由
B.考黜御史不职者数人黜:罢免
C.抵家趣具浴,欠伸而卒趣:奔赴
D.都御史张纯置酒延客延:宴请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奏福王陵墓,为豪民侵夺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御史王琳谓福王降于元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贤以輗对,且称其廉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此中有赃物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轩輗刚正严厉,在浙江整顿军队时,弹劾不称职的官员四十多人,后来主持南院事务,又考核罢免不称职的御史好几个。
B.轩輗清廉俭朴,平日常吃粗食,在浙江廉使任职期满回朝时,行李只有一只竹箱,为此还受到皇上的称赞。
C.轩輗为官清廉,与耿九畴齐名,在年老辞官后,皇上曾听从李贤的建议,重新起用他担任南京督管储粮的官员。
D.轩輗性情孤傲,拒不与人交往,有时甚至不与同僚说一句话,同僚们也常常躲避他,不愿意与他相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或具鸡黍,则人惊以为异。(3分)
                                                                 
(2)诏戍豪民于边,停琳俸。(3分)
                                                                    
(3)八年夏,以老乞骸骨,不待报径归。(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中书舍人。选授御史,巡视中城。捕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
出理屯田,言:“北人不知水利,一年而地荒,二年而民徙,三年而地与民尽矣。今欲使旱不为灾,涝不为害,惟有兴水利一法。”因条上三因十四议:曰因天之时,因地之利,因人之情;曰议浚川,议疏渠,议引流,议设坝,议建闸,议设陂,议相地,议筑塘,议招徠,议择人,议择将,议兵屯,议力田设科,议富民拜爵。其法犁然具备,诏悉允行。水利大兴,北人始知艺稻。邹元标尝曰:“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种水田利也。”阉人刘朝称东宫令旨,索戚畹废庄。光斗不启封还之,曰:“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阉人愤而去。
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其党咸怒。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缇骑亦为雪涕。至则下诏狱酷讯。许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赃二万。忠贤乃矫旨,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不下法司,诸人始悔失计。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醵(jù凑集)金,诸生争应之。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
光斗既死,赃犹未竟。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及忠贤定《三朝要典》,“移宫”一案以涟、光斗为罪魁,议开棺僇尸。有解之者,乃免。忠贤既诛,赠光斗右都御史,录其一子。已,再赠太子少保。福王时,追谥忠毅。
(选自《明史?列传一百三十二》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发:揭发
B.忠贤诇知诇:侦查
C.长兄光霁坐累死坐:定罪
D.疏趣之趣 :催促
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左光斗慷慨忠义的一组是(3分)
①捕治吏部豪恶吏   ②北人不知水利   ③今日安敢私受   
④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   ⑤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   ⑥赠光斗右都御史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光斗做御史时,曾经一举缴获恶吏私刻伪印七十多枚,拘捕伪官一百多人,京城上下震惊。
B.左光斗向朝廷呈交了疏文,主张北方效仿南方,兴修水利,种植水稻,并提出"三因""十四议"
C.许显纯诬蔑左光斗等人收受杨镐和熊廷弼的贿赂,杨涟等人起初不承认,后来诸人都无辜而服罪。
D.左光斗一生忠义,为国家殚精竭虑,死后被追授右都御史、太子少保,并且儿子受到重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法犁然具备,诏悉允行。水利大兴,北人始知艺稻。(4分)
(2)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李密的《陈情表》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褥。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小题1: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慈父见背见:看见。B.舅夺母志夺:改变。
C.除臣洗马除:除去。D.责臣逋慢逋:逃脱。
小题2:下面各句中“以”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句是(   )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B.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小题3:下面加点的词语跟现代汉语意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
A.九岁不行,零丁孤苦B.至于成立。既无叔伯
C.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D.是以区区不能废
小题4:以下说法不符合短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李密六个月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到了四岁,母亲被迫改嫁,李密是被祖母带大的。
B.李密小时候常生病,九岁的时候差点不行了,以后一直孤苦零丁,过着少有兄弟的生活。
C.李密反复陈述不能应诏是因为祖母染病,而且他感到了祖母的病一天比一天重。
D.尽管朝廷催促非常急迫,但李密仍以亲情为由坚持不就,“欲苟顺私情”委婉地表达了他对这一做法的坚持。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元武县与邻接,有人以牸牛注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孳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指其所诉牛曰:“此是女婿家牛也,非我所知。”允济遂发蒙,谓妻家人曰:“此即女婿,可以牛归之。”妻家叩头服罪。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又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守之,允济谓母曰:“但归,不烦守也。若遇盗,当来告令。”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悉召葱地,十里中男女毕集,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曾有行人候晓先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曰:“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如言果得。远近称之,政绩尤异。
(选自《旧唐书·良吏列传》)
注:牸(zì)牛:雌牛。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将异居      异居:住到别处。
B.县司累政不能决累政:多次审理。
C.允济遂发蒙发蒙:揭示原委。
D.结庵守之结庵:搭建草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
B.但归,不烦守也但能回取,物必当在
C.若遇盗,当来告令但能回取,物必当在
D.果得盗葱者如言果得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允济做武阳令时,十分注重用道德来教化百姓,后来武阳境内出现“路不拾遗”的局面,跟张允济的这一做法是密切相关的。
B.张允济略施小计,就顺利解决了邻县一桩久拖不决的赖牛案,使得妻家不仅把赖着的牛归还了女婿,而且诚惶诚恐地表示服罪认错。
C.张允济担心守在田边的老妇人会遇到强盗,就劝她回家去,让她有事报告县令,这件事体现了张允济的爱民之心。
D.张允济治理武阳,政绩突出,文中对此着墨不多,可谓行文简洁而又具体生动。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