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9分)吴江两节妇者,农家女也。姓许氏,家城西之石里村,长适张文达,次适周志达。岁乙酉,大清兵南下,公卿皆剃发迎降,浸寻①及于吴江。...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9分)
吴江两节妇者,农家女也。姓许氏,家城西之石里村,长适张文达,次适周志达。岁乙酉,大清兵南下,公卿皆剃发迎降,浸寻及于吴江。文达固以负贩为生,至是从明之一二遗臣起事,荷戈为小卒,战败不屈死。其家不知其存亡,使志达往侦之,亦被执,令剃发,不从,遂见***。是时长年二十九,次年十九,相与号泣,备寻其夫尸。会溽暑,尸积城下者累累,皆糜烂不可辨识,乃已。
长既丧其夫,又无舅姑,其兄欲迎之归,谢曰:“吾夫虽死,然此固夫家也,义不可以归宁母氏。”次事其姑甚谨,姑怜而欲嫁之,涕泣被面谢曰:“新妇所以不死者,将代吾夫以事其母,讵可失节他适?”久之,姑得疾,且危,赖妇以存者又七年。及姑濒死,诀曰:“我死,依尔姊居。 ”既丧,家财归于周氏子弟,遂依姊以居;各处—室,各奉其夫之主而祀之。 
两人固农家女,善治田,共种田三亩以自给;舍旁有隙地,度可容两棺,为生圹以待死。吴俗多淫祠,好佛,妇人贫无依者,多为尼。有一老尼,教两人剃发以从其教。长曰:“不可!妇人之发,奈何与男子同去之?”次曰:“吾夫以不剃发死,而吾反剃之,何以见吾夫于地下?”岁甲戌,长年八十,次年七十,尚躬耕如曩时。乡之人悲之,请闻于有司,以旌其门。两人泣且谢曰:“吾姊妹不幸遭多难,廉耻自爱,何旌之有也?且又无后,将旌之以为谁荣乎?”乡之人卒不能强也。
赞曰:吾尝读《顺治实录》记载,知大兵之初入关也,淄川人孙之獬即上表归诚,且言其家妇女俱已效国装。之獬在明时,官列于九卿,而江淮之间一介之士,里巷之氓,以不肯效国装死者,头颅僵仆,相望于道而不悔也。呜呼!彼孙氏之妇女,视许氏二女何如哉?
注释:①浸寻:逐渐。②生圹(kuàng旷):人未死时预先准备好的墓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共3分)
A.长张文达,次适周志达适:出嫁
B.不可以归宁母氏义:道义
C.涕泣被面谢曰被面:掩面
D.请闻于有司,以其门旌:表彰
小题2:下面各句都能直接表现两节妇“守节”的一项是(  )(共3分)
①亦被执,令剃发,不从,遂见***。 ②涕泣被面谢曰:“新妇所以不死者,将代吾夫以事其母
③善治田,共种田三亩以自给      ④吾夫虽死,然此固夫家也,义不可以归宁母氏。
⑤各处—室,各奉其夫之主而祀之。 ⑥乡之人悲之,请闻于有司,以旌其门。
A.③⑤⑥B.①②④C.②④⑤D.①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共3分)
A.作者所描述的许氏两姐妹,不仅具有传统意义上的甘愿为自己的丈夫守节的思想,而且也具有继承丈夫的反清之志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气节。
B.由于天气炎热,许多堆积在城墙下的尸体都糜烂了,许氏两姐妹最终因无法辨认出各自丈夫的尸体只好返回,她们的哥哥和婆婆都劝她们改嫁。
C.清兵南下的时候,明朝的那些高官都剃发而降;当投降之风逐渐蔓延至吴江的时候,许氏两姐妹以及他们的丈夫都奔赴抗击清兵的前线。
D.许氏两姐妹的丈夫都是由于拒绝剃发,也就是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最终被清军处死;与淄川人孙之獬及其家人的做法相比,他们的气节是值得肯定的。
小题4: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久之,姑得疾,且危,赖妇以存者又七年。(5分)
(2)吴俗多淫祠,好佛,妇人贫无依者,多为尼。(5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A
小题1:(1)多年以后,婆婆生了病,并且很危急,全靠媳妇照料又活了七年。
(2)吴地有滥建祠庙的风俗,崇尚佛教,贫穷且没有依靠的妇女大多出家做了尼姑。
解析

小题1:义,名作状,“从道义上讲”、“按照道义”
小题1:①是周志达的英勇事迹;③是写两姐妹以种田来维持生计;⑥不能直接体现。
小题1:B项,“都有劝告她们改嫁的想法”不正确;C项,“都奔赴抗击清兵的前线”说法不正确;D项,“都是由于拒绝剃发”“最终被清军处死”说法不正确,大姐的丈夫是因为参战,战败不屈而亡。
小题1:久之、姑、疾、赖妇各1分,句意1分。“多淫祠”“好佛”“定语后置”“为尼”各1分,句意1分。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9分)吴江两节妇者,农家女也。姓许氏,家城西之石里村,长适张文达,次适周志达。岁乙酉,大清兵南下,公卿皆剃发迎降,浸寻①及于吴江。】;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9分)
李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也。少有文武才略,每谓所亲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仕隋为马邑郡丞。会高祖(李渊)击突厥,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将诣江都,至长安,道塞不通而止。高祖克京城,执靖,将斩之。靖大呼曰:“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高祖壮其言,太宗又固请,遂舍之。太宗寻召入幕府。 
萧铣据荆州,遣靖安辑之,其年八月,集兵于夔州。铣以时属秋潦,江水泛涨,三峡路险,必谓靖不能进,遂休兵不设备。九月,靖乃率师而进,将下峡,诸将皆请停兵以待水退。靖曰:“兵贵神速,机不可失,若乘水涨之势,倏忽至城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上策。纵彼知我,仓卒征兵,无以应敌,此必成擒也。”进兵至夷陵,铣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屯清江,靖纵兵击破之。至江陵,屯营于城下,铣甚惧,始征兵于江南,果不能至。靖又破其骁将杨君茂、郑文秀。铣遣使请降,靖即入据其城,号令严肃,军无私焉。
突厥诸部离叛,朝廷将图进取,以靖为代州行军总管,率骁骑三千自马邑出其不意,直趋恶阳岭以逼之。突利可汗不虞于靖,见官军奄至,于是大惧。相谓曰:“唐兵若不倾国而来,靖岂敢孤军而至?”一日数惊。靖候知之,潜令间谍离其心腹,其所亲康苏密来降。四年,靖进击定襄,破之,可汗仅以身遁。太宗尝谓曰:“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书名竹帛。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足报往年渭水之役。”
小题1: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铣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清江屯:驻扎
B.突利可汗不于靖虞:预料,准备
C.见官军至,于是大惧奄:奄奄一息
D.靖又其骁将杨君茂、郑文秀破:打败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自锁上变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
B.不欲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于是荆轲车而去。
C.卿三千轻骑深入虏庭斧斤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D.至江陵,屯营城下颁白者不负戴道路矣。
小题3: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思最为接近的一项是(  )(3分)
A.必谓靖不能进,遂休兵不设备B.纵彼知我,仓卒征兵,无以应敌
C.突厥诸部离叛,朝廷将图进取D.不免身降匈奴,尚得书名竹帛
小题4: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高祖壮其言,太宗又固请,遂舍之。太宗寻召入幕府。(5分)
(2)靖候知之,潜令间谍离其心腹,其所亲康苏密来降。(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先妣事略
归有光
先妣周孺人①,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
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②,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直,与人姁姁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铒,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注】①孺人:明代七品官之妻的封号。 ②吴家桥:作者外祖家。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年十六来归  来归:出嫁,嫁过来
B.室弃物    靡:没有
C.每至夜分   夜分:半夜
D.童仆有恩遇:遇见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二子肖母也         久之,能足音辨人
B.抚爱,益念孺人      先妣抚甚厚
C.诸儿见家人泣,随之泣   于其身也,耻师焉
D.十六年有妇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小题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这是用儿时的无知来反衬今日的深切悲痛。
B.“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从侧面道出了母亲的为人宽厚。
C.“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这一笔道出了母亲去世前牵挂幼子的慈爱。
D.“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中“馀则茫然矣”道出了自己当时因年幼,对母亲记忆模糊,感情不深。
小题4: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5分)
译文:                                                                             
(2)、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5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 9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
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北地都尉卯。上以胡寇为意,乃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五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末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遂字王孙,亦奇士,与余善。
(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军市租尽以士卒良久飨:犒劳
B.唐曰:“鄙人不知忌讳。”谢:谢罪
C.且云中守魏尚上功首虏差六级坐:获罪,犯罪
D.文吏以法之绳:捆绑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 冯唐孝著② 大中臣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B.① 复问唐曰②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有所不得已也
C.①臣闻上古王者遣将也② 君子仕也,行其义也
D.① 委任责成功② 蟹六跪二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冯唐不仅有真知灼见,而且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批评最高统治者,是难得的令人折服的杰出之士。
B.此文一笔两涉,冯唐之所以能显示自己品格的卓异,是因为遇到了“从善如流”的汉文帝。文章通过对话描写,再现了敢于直谏的良臣和勇于纳谏的贤君形象。
C.冯唐虽然杰出,但仕途却大起大落,坎坷不平,最后连一个官职都保不住。唐代王勃也有“冯唐易老,李广准封”之叹。
D.这段文字体现了司马迁一贯的风格:朴实的叙写,蕴蓄着强烈的爱憎之情;许多生动的心理描写,显示着强烈的文学性。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朱衣道人者,阳曲傅山先生也。初字青竹,寻改字青主。家世以学行师表晋中。见天下且丧乱,诸号为缙绅先生者,多腐恶不足道,愤之,乃坚苦持气节,不肯少与时媕婀
甲申,梦天帝赐之黄冠,乃衣朱衣,居土穴,以养母。天下大定,自是始以黄冠自放。其子曰眉。每日樵于山中,置书担上,休担则取书读之。中州有吏部郎者,故名士,访先生。既见,问曰:“郎君安往?”先生答曰:“少需之,且至矣。”俄而有负薪而归者,先生呼曰:“孺子,来前肃客!”吏部颇惊。抵暮,先生令伴客寝,则与叙中州之文献,滔滔不置,吏部或不能尽答也。诘朝,谢先生曰:“吾甚惭于郎君。”或出游,眉与先生共挽车,暮宿逆旅,仍篝灯课读经、史、***、选诸书。诘旦,必成诵始行,否则予杖。
戊午,天子有大科之命,给事中李宗孔、刘沛先以先生荐。时先生年七十有四,而眉以病先卒,固辞,有司不可。先生称疾,有司乃令役夫舁其床以行,二孙侍。既至京师三十里,以死拒,不入城。于是益都冯公首过之,公卿毕至。先生卧床,不具迎送礼,蔚州魏公乃以其老病上闻,诏免试,许放还山。时征士中报罢而年老者,恩赐以官。于是特加中书舍人以宠之。益都乃诣先生曰恩命出自格外虽病其为我强入一谢先生不可益都令其宾客百辈说之遂称疾笃乃使人舁以入望见午门泪涔涔下。益都强掖之使谢,则仆于地。蔚州进曰:“止,止,是即谢矣。”次日遽归,众皆出城送之。及卒,以朱衣黄冠殓。著述之仅传者,曰《霜红龛集》。
(选自全祖望《阳曲傅先生事略》,有删节)
【注释】①媕婀(ān’ē):曲意顺从,圆通处世。②甲申:崇祯十七年(1644)。是年李自成破北京,清兵入关。③黄冠:道士的冠。后文的“朱衣”指道士服装。④诘朝:明晨。⑤大科:取士之科,其科目由皇帝到场临时决定。⑥舁(yú):抬。⑦征士:旧称被皇帝征招过的隐士。⑧报罢:没有录取。
小题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孺子,来前客       揖拜
B.吾甚于郎君        羞愧
C.固,有司不可       推辞、拒绝
D.于是益都冯公首之     指责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愤之,坚苦持气节      益都诣先生曰
B.休担则取书读        著述仅传者
C.家世学行师表晋中    蔚州魏公乃其老病上闻
D.俄有负薪而归者       时征士中报罢年老者
小题3: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傅山先生“有气节”的一组是(   )(3分)
①不肯少与时媕婀     ②天下大定,自是始以黄冠自放
③抵暮,先生令伴客寝   ④必成诵始行,否则予杖
⑤而眉以病先卒,固辞   ⑥先生卧床,不具迎送礼
⑦诏免试,许放还山    ⑧益都强掖之使谢,则仆于地
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①②⑥⑧D.③④⑤⑦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看到明朝末年那些达官贵人多贪腐作恶,傅山先生非常气愤。清朝入主中原后,傅山先生做了道士。
B.傅山先生的儿子傅眉非常勤奋,每天利用上山砍柴的间隙博览群书,但是他的学问还是被中州的名士轻视。
C.经名士举荐,傅山先生参加了清朝的科举考试,朝廷赐给他中书舍人的官职。
D.傅山先生死后,是按照道士的丧葬仪式安葬的。他一生只写过一部著作,叫《霜红龛集》。
小题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文段断句。(4分)
益都乃诣先生曰恩命出自格外虽病其为我强入一谢先生不可益都令其宾客百辈说之遂称疾笃乃使人舁以入望见午门泪涔涔下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与叙中州之文献,滔滔不置,吏部或不能尽答也。
②益都强掖之使谢,则仆于地。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共9分) 。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小题1: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B.为仲卿母所遣。
C.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D.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不违农时,谷不可食也:尽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反省
C.斧斤时入山林:按D.百亩之田,勿其时:错过,耽误
小题3:下面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用比喻说理,用“刺人而***之”归罪于武器的荒唐,说明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虐政。
B.“不可……也”的句式,给人以吃用不尽的感觉,大大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和“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形成鲜明的对比,是孟子对梁惠王的直接批评。
D.选文从实行王道谈起,层层深入,有力地阐明了使民归附的原因、道理和措施。
小题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5分)
                                                                                                                                                                      
②是何异于刺人而***之,曰:“非我也,兵也。”(5分)
小题5: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