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余玠,字义夫,蕲州人。以功补进义副尉,寻授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兼四川总领兼夔路转运使。玠大更敝政,遴选守宰,筑招...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余玠,字义夫,蕲州人。以功补进义副尉,寻授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兼四川总领兼夔路转运使。玠大更敝政,遴选守宰,筑招贤之馆于府之左,供张一如帅所居,下令曰:“集众思广忠益,诸葛孔明所以用蜀也。欲有谋以告我者,近则径诣公府,远则自言于郡,所在以礼遣之,高爵重赏,朝廷不吝以报功,豪杰之士趋期立事,今其时矣。”士之至者,玠不厌礼接,咸得其欢心,言有可用,随其才而任之,苟不可用,亦厚遗谢之
播州冉氏兄弟琎、璞,有文武才,隐居蛮中,前后阃帅辟召,坚不肯起。闻玠贤,相谓曰:“是可与语矣。”遂诣府上,玠素闻冉氏兄弟,刺入即出见之,与分庭抗礼,宾馆之奉。冉安之若素有,居数月,无所言。玠将谢之,乃为设宴,玠亲主之。酒酣,坐客方纷纷竞言所长,琎兄弟饮食而已。玠以微言挑之,卒默然。玠曰:“是观我待士之礼何如耳。”明日,更别馆以处之,且日使人窥其所为。兄弟终日不言,惟对踞,以垩画地为山川城池之形,起则漫去。如是又旬日,请见玠,屏人曰:“某兄弟辱明公礼遇,思有少裨益,非敢同众人也。为今日西蜀之计,其在徙合州城乎?”玠不觉跃起,执其手曰:“此玠志也,但未得其所耳。”曰:“蜀口形胜之地莫若钓鱼山,请徙诸此,若任得其人,积粟以守之,贤于十万师远矣,巴蜀不足守也。”玠大喜曰:“玠固疑先生非浅士,先生之谋,玠不敢掠以归己。”遂不谋于众,密以其谋闻于朝,请不次官之。诏以琎为承事郎,璞为承务郎。徙城之事,悉以任之。卒筑青居、大获、钓鱼、云顶凡十余城,皆因山为垒,棋布星分,为诸郡治所,屯兵聚粮为必守计。于是如臂使指,气势联络。又属嘉定开屯田于成都,蜀以富实。
选自《宋史·列传第175》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供张如帅所居一:都,一概
B.入即出见之刺:刺探
C.近则径公府诣:去,
D.密以其谋于朝闻:报告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余玠礼待、提拔人才的一项是
①玠大更敝政,遴选守宰   ②言有可用,随其才而任之,苟不可用,亦厚遗谢之 
③玠将谢之,乃为设宴,玠亲主之       ④是观我待士之礼何如耳
⑤遂不谋于众,密以某谋闻于朝,请不次官之 ⑥诏以琎为承事郎,璞为承务郎
A.①④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②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玠镇守蜀中,吸取诸葛亮的经验,广开言路,重用人才,除弊政,收到了显著成效。
B.在余玠贤德感召下,冉氏兄弟毅然出山,慎思之后,提出在西蜀合理布防的策略。
C.冉氏兄弟认为巴蜀之地不值得戍防,余玠甚以为然,于是将军队移至钓鱼山一带。
D.余玠采纳冉氏兄弟的建议,并把迁城之事,全委任他们督办,最终建成十余座城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士之至者,玠不厌礼接,咸得其欢心,言有可用,随其才而任之,苟不可用,亦厚遗谢之。
(2)蜀口形胜之地莫若钓鱼山,请徙诸此,若任得其人,积粟以守之,贤于十万师远矣,巴蜀不足守也。
答案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1)(5分)士人来到后,余玠不厌其烦以礼接待。(来者)都得到余玠的真诚欢迎,所献策谋可采纳的,(余玠)按献策人的才能予以任用,如果不能采用,也赠厚礼对其表示感谢。
(2)(5分)蜀中关隘,地势优越的莫过于钓鱼山,将合州城迁移至此,如用人得当,积贮粮食守住钓鱼山,(那就)远胜过十万军队,巴蜀便不难防守了。
解析

小题1:刺:名帖,相当于后来的名片
小题1:①属于改革弊政的做法; ④余玠想的内容;⑥是朝廷的做法
小题1:冉氏兄弟认为巴蜀之地不值得戍防”,是对“巴蜀不足守也”的误解,“不足守”是不难防守的意思。
小题1:(1)全句2分,礼(以礼)、欢心(真诚欢迎)、随(按照)、各1分(2) 全句2分,形胜(地势优越)、以(来)、贤(胜过)各1分。
参考译文:
余玠,字义夫,是蕲州人。凭战功补任进义副尉,不久授予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兼四川总领兼夔路转运使。他大力改革弊政,遴选郡守县宰,在自己的帅府旁修筑招贤馆,陈设完全同主帅的住所一样,下令:“集众思广忠益,是诸葛孔明用来治理蜀地的办法。有策谋想告诉我的人,在近处就径直来公府,在远处可自行到所在的郡府(去谈),官府要以礼相送。高爵重赏,朝廷(也会)不吝惜以此为酬报的。豪杰之士随时世而动要求建立功业,现在正是时机。”士人来到后,余玠不厌其烦以礼接待。(来者)都得到余玠的真诚欢迎,所献策谋可采纳的,(余玠)按献策人的才能予以任用,如果不能采用,也赠厚礼对其表示感谢。
播州冉琎、冉璞兄弟俩,有文才武略,隐居在少数民族区域,前后有几任外任的将帅征召,他们坚决不肯就职。听说余玠贤明,相互商量:“这样,可以与他谈谈。”于是前往帅府。余玠素闻冉氏兄弟(之名),看到名片请冉氏兄弟进府邸并立即会见他们,施以平等的礼节,(给予)在宾馆(休憩)的待遇。冉氏兄弟以平常的心态接受;过了数月,也没有谈什么(建议)。余玠准备向他们问候请教,于是为他们设宴。余玠亲自主持宴会。酒喝到畅快的时候,在座的来客纷纷争着讲自己策谋的高明,而冉氏兄弟只是饮酒用餐而已。余玠以含蓄的话语引导他们,最终(他们)还是默默无言。余玠(心里)说:“他们不过是在看我将怎样礼待有识之士罢了。”第二天,让(二人)换住另一处宾馆,并派人天天在暗中观察他们的作为。(派去的人发现)冉氏兄弟终日不讲话,只是面对面蹲着,用白垩土在地上画些山川城池的图形,起身后就涂抹掉。这样,又过了十日,(二人)请求会见余玠。(见面后)让其他人退出,才说:“我们兄弟愧对明公的礼遇,所思谋的建议(对您)只有微小的帮助,所以不敢同众人所言相比”。作为今日(固守)西蜀之计,恐怕是在于迁移合州城(防务)吧?余玠(听罢)不觉一跃而起,拉住二人的手说:“这正合我的心意,只是我没有想到合适的地方。”(冉氏兄弟)说:“蜀中关隘,地势优越的莫过于钓鱼山,将合州城迁移至此,如用人得当,积贮粮食守住钓鱼山,(那就)远胜过十万军队,巴蜀便不难防守了。”余玠大喜说:“我始终相信先生非浅薄之士,先生的策谋,我不敢掠为己有。”于是不再与众人商议,秘密将这个计划向朝廷报告,并请求不要拘泥等级授予他们兄弟官职。(朝廷)昭封冉琎为承事郎,冉璞为承务郎。迁城之事,全部委任他们(督办)最终建成青居、大获、钓鱼、云顶共十余座城池,都依山势构筑营垒,星罗棋布,作为各州郡治所,屯兵聚粮制定坚守的方案。在这种布防下,(调度兵力)如以臂控制使唤手指(一样自如),(各成兵力的)气势联通。余玠又指令嘉定(知府)在成都辟地屯垦,蜀中因此殷实富足。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余玠,字义夫,蕲州人。以功补进义副尉,寻授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兼四川总领兼夔路转运使。玠大更敝政,遴选守宰,筑招】;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21分)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 ”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小题1:对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万里奇天祥志节素:平素,向来
B.改赣州知:担任……知州
C.吾深于此 恨:仇恨
D.军中请和 如: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起湖南提刑B.君勉之
年年知谁生间旦暮闻何物
C.弘范遂客礼见之D.教人叛父母
手抚膺坐长叹                  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文天祥有“志节”的一组是(   )(3分)
①捧诏涕泣   ②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  ③尽以家赀为军费  ④左右命之拜,不拜
⑤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     ⑥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
A.①③④ B.②④⑥C.①⑤⑥D.②③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咸淳九年,文天祥任湖南提刑时见到旧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容色改变,认为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在有志节的文天祥身上。
B.德祐元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兵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发郡中豪杰”响应,有众万人,并倾尽家财为军费,领兵入卫。
C.德祐二年,文天祥奉命赴元朝都城跟元丞相伯颜谈判时据理力争,遭到元方的扣押,被带到镇江,后逃脱。
D.至元十五年,元将张弘范兵突至,文天祥在五坡岭被执。崖山被攻破后,文天祥被送往京师。元朝百般劝降,他坚决不屈服,最后从容就义。
小题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
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小题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3分)
②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蒯恩,字道恩,兰陵承人也。高祖征孙恩,县差为征民,充乙士,使伐马刍。恩常负大束,兼倍余人,每舍刍于地,叹曰:“大丈夫弯弓三石,奈何充马士!”高祖闻之,即给器仗,恩大喜。自征妖贼,常为先登,多斩首级。既习战阵,胆力过人,诚心忠谨,未尝有过失,甚见爱信。于娄县战,箭中左目。
从平京城,进定京邑,以宁远将军领幢。随振武将军道规西讨,虏桓仙客,克偃月垒,遂平江陵。义熙二年,贼张坚据应城反,恩击破之,封都乡侯。从伐广固,又有战功。卢循逼京邑,恩战于查浦,贼退走。与王仲德等追破循别将范崇民于南陵。循既走还广州,恩又领千余人随刘籓追徐道覆于始兴,斩之。迁龙骧将军、兰陵太守。
高祖西征刘毅,恩与王镇恶轻军袭江陵,事在《镇恶传》。以本官为太尉长兼行参军,领众二千,随益州刺史朱龄石伐蜀。至彭模,恩所领居前,大战,自朝至日昃,勇气益奋,贼破走。进平成都,擢为行参军,改封北至县五等男。高祖伐司马休之及鲁宗之,恩与建威将军徐逵之前进。逵之败没,恩陈于堤下。宗之子轨乘胜击恩,矢下如雨,呼声震地,恩整厉将士,置阵坚严。轨屡冲之不动,知不可攻,乃退。高祖善其能将军持重。江陵平定,复追鲁轨于石城。轨弃城走,恩追至襄阳,宗之奔羌,恩与诸将追讨至鲁阳关乃还。恩自从征讨,每有危急,辄率先诸将,常陷坚破阵,不避艰险。凡百余战,身被重创。高祖录其前后功劳,封新宁县男,食邑五百户。高祖世子为征虏将军,恩以大府佐领中兵参军,随府转中兵参军。高祖北伐,留恩侍卫世子,命朝士与之交。恩益自谦损,与人语常呼官位,而自称为鄙人。抚待士卒,甚有纪纲,众咸亲附之。迁咨议参军,转辅国将军、淮陵太守。世子开府,又为从事中郎,转司马,将军、太守如故。
入关迎桂阳公义真。义真还至青泥,为佛佛虏所追,恩断后,力战连日。义真前军奔散,恩军人亦尽,为虏所执,死于虏中。子国才嗣。国才卒,子慧度嗣。慧度卒,无子,国除。
(选自《宋书》列传第九)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刍于地舍:放下
B.自朝至日昃,勇气奋益:增加
C.逵之败没,恩于堤下陈:通“阵”,列阵
D.高祖其能将军持重善:认为……好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蒯恩“不避艰险”的一组是(    )
①恩常负大束,兼倍余人 ②自征妖贼,常为先登,多斩首级  ③虏桓仙客,克偃月垒  ④恩击破之,封都乡侯  ⑤辄率先诸将,常陷坚破阵,不避艰险  ⑥恩断后,力战连日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⑤⑥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征讨孙恩时,蒯恩被征调充当担任杂役的士兵。蒯恩力气很大,他时常感叹自己怀才不遇。
B.蒯恩曾在查浦击败卢循,随后和王仲德等在南陵打败卢循的别将范崇民。其骁勇善战可见一斑。
C.蒯恩任太尉长兼行参军时,曾跟随朱龄石讨伐蜀兵。经过一天一夜奋战击败敌军,平定了成都。
D.高祖北伐,蒯恩奉命侍奉保护世子。其间,蒯恩敬重朝臣,抚慰士卒,谦虚自律,很有亲和力。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1)既习战阵,胆力过人,诚心忠谨,未尝有过失,甚见爱信。(5分)
(2)宗之子轨乘胜击恩,矢下如雨,呼声震地,恩整厉将士,置阵坚严。(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信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噁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於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余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
【注】①喑噁:满怀怒气。叱咤:呼喊,咆哮。②呕呕:温和的样子。③刓敝:在手里玩弄,磨损。
小题1:对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因问王曰谢:谦让B.信再拜曰贺:赞同
C.此匹夫之勇耳特:只不过D.今大王能反其道诚:诚恳
小题2:下列与“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的“臣”字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
A.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B.常以身翼蔽沛公
C.大王来何操D.项伯杀人,臣活之
小题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信是一个十分谦虚的人,在与汉王的谈话过程中,不仅谦让,而且还行叩拜之礼。
B.汉王认为与韩信相见恨晚,听了韩信的一番话语后,汉王非常高兴,并采取了他的谋划。
C.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项王是一个性情不定的人,高兴时恭敬慈爱、言语温和;发怒时震怒咆哮,令人惊惧。
D.这段文字主要运用的是语言描写,通过汉王与韩信两个人的对话,直接地写出了韩信是一个有谋略的人。
小题4:将文言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5分)
(2)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贾 谊 论     苏轼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①,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舜尧,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州,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②,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然③有远举之志。其后卒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哲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谊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注]①汉文:汉文帝刘衡。②昼:地名。③趯然:跳跃的样子。趯,同“跃”。
小题1: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之贤人,皆负可之才致:建功立业
B.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也勤:尽心尽力
C.夫子何为不豫:欢喜快乐
D.彼其匹夫有天下之半略:大体约略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将荆州,先之以冉有/是何楚人多也
B.所就者大,必有隐忍/吾欲护汝,不快吾意
C.王庶几召我/摇本以观其疏密
D.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之谋/嬴而不助五国也
小题3:下列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B.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C.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D.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①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3分)
②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4分)
③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哲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马周,博州荏平人也。贞观五年,至京师,舍于中郎将常何之家,时太宗令百官上书言得失,周为何陈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事皆合旨。太宗怪其能,问何,何对曰:“此非臣所发意,乃臣家客马周也。”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间,凡四度遣使催促。乃谒见,与语甚悦,令直门下省。授监察御史,累除中书舍人。
周有机辩,能敷奏,深识事端,故动无不中,太宗尝曰:“我于马周,暂时不见,则便思之。”十八年,历迁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周既职兼两宫,处事平允,甚获当时之誉。又以本官摄吏部尚书。太宗尝谓侍臣曰:“周见事敏速,性甚慎至。至于论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之,多称朕意既写忠诚,亲附于朕,实籍此人共康时政也。”
(选自《贞观政要》)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A.奏之,事皆合旨 令:命令B.授监察御史,除中书舍人 累:多次
C.令门下省 直:同“置”,安置D.此非臣所发 意:意见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甚获当时誉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B.而陋者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臣家客马周也
C.太宗怪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D.至于论量人物,直道言位尊无功
小题3:对于马周所任官职,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马周最初任的官是监察御史。B.马周曾由中书令舍人被提拔为中书令。
C.马周曾兼任中书令和太子左庶子之职。D.辞去中书令后,马周担任吏部上书。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太宗求贤若渴,对于自己看重的人能委于重任,十分信赖。
B.马周机敏善辩,办事谨慎周到,评论人物又能秉公直言,因此而官至吏部上书。
C.马周对太宗的心理十分了解,每次奏对,都能让太宗满意。
D.马周看问题全面深刻,能说会辩,亲近忠诚太宗,因此深得太宗赞赏。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间,凡四度遣使催促。乃谒见,与语甚悦,令直门下省。(4分)
(2)朕比任使之,多称朕意。(3分)
(3)既写忠诚,亲附于朕,实籍此人共康时政也。” (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