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然后回答问题。(5分)甲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1.5)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然后回答问题。(5分)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1.5)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13.9)

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江泽民
小题1:甲段文字中体现了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哪些基本手段?(2分)
小题2:结合甲乙两段文字,你觉得儒家的德治与我们今天所提倡的德治一样吗?(3分)
答案

小题1:正己、爱民、富民、教民。
小题1:不一样。①德治的内容不同。儒家的德治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地主阶级道德为基本内容的;今天的德治是以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为基本内容的。
②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前者是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后者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是为维护社会主义的稳定和发展服务的。
解析

小题1:结合问段概括得“正己、爱民、富民、教民”。
小题1:此题为评论题,结合德治的内容、所代表的阶级利益等进行古今对比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然后回答问题。(5分)甲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1.5)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初为司徒侯霸所辟,举高第,累迁北海相。到官,以大姓公孙丹为五官掾。丹新造居宅,而卜工以为当有死者,丹乃令其子***道行人,置尸舍内,以塞其咎。宣知,即收丹父子***之。丹宗族亲党三十余人,操兵诣府,称冤叫号。宣以丹前附王莽,虑交通海贼,乃悉收系剧狱,使门下书佐水丘岑尽***之。青州以其多滥,奏宣考岑,宣坐征诣廷尉。在狱,晨夜讽诵,无忧色。及当出刑,官属具馔送之,宣乃厉色曰:“董宣生平未曾食人之食,况死乎!”升车而去。时同刑九人,次应及宣,光武驰使驺骑特原宣刑,且令还狱。遣使者诘宣多***无辜,宣具以状对,言水丘岑受臣旨意,罪不由之,愿***臣活岑。使者以闻,有诏左转宣怀令,令青州勿案岑罪。岑官至司隶校尉。
后江夏有剧贼夏喜等寇乱郡境,以宣为江夏太守。到界,移书曰:“朝廷以太守能擒奸贼,故辱斯任。今勒兵界首,檄到,幸思自安之宜。”喜等闻,惧,即时降散。外戚阴氏为郡都尉,宣轻慢之,坐免。
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扣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粟,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拜子并为郎中后官至齐相
(《后汉书•董宣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的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奏宣岑考: 拷问
B.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人苍头:奴仆
C.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下跪
D.宣悉以诸吏班:分赐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而奴骖乘至丹荆卿为计
B.悉收系剧狱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
C.格***之击沛公于坐
D.幸思自安宜 是何异于刺人而***
小题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宣不畏豪强,执法如山,在担任北海相时,他***死公孙丹父子,因为公孙丹为迷信而滥***无辜并且有勾结海贼的嫌疑。
B.董宣对下属有爱护之心,不仅得了钱悉数分发给部属,水丘岑因***宗党身陷囹圄,董宣也声言是奉自己的命令,主动担当责任。
C.董宣虽然嫉恶如仇,但并不是一味诛***。在任江夏太守时,先发文书告诫夏喜一伙,促使他们自动“降散”。然而他对待外戚很轻慢,遭致免官。
D.文章有主有辅,有详有略,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生动地刻画了董宣刚直不阿、公正廉洁的典型形象,从而使董宣的形象十分丰满动人。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拜子并为郎中后官至齐相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使者以闻,有诏左转宣怀令,令青州勿案岑罪。
(2)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士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小题1:对下面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吾未见其也明:明达,聪明
B.今其智反不能及乃:竟
C.圣益圣,愚愚益:增加。
D.则师焉,惑矣耻:以…为耻。
小题2:下列句中“其”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项是(    ) (3分)
A.其可怪也欤?B.爱其子,择帅而教之
C.吾未见其明也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小题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本段古今对比,赞美“古之圣人”,批评“今之众人”,指出他们在学习上的态度是不同的。
B.本段既论证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还论述了从师的原则,还指出学习不要有门户之见。
C.本段重点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
D.本段从论证方式上来看,立足于“破”,逐层批判了“今之众人”“士大夫之族”和“君子”,从反面论证了观点。
小题4:翻译和断句(10分)
(1)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2分)
彼 与 彼 年 相 若 也 道 相 似 也 位 卑 则 足 羞 官 盛 则 近 谀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4分)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8分)
(一)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选自贾谊《过秦论》上篇)
(二)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风,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令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守威定功,安威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
(选自贾谊《过秦论》中篇)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
B.匈奴七百余里却:打退,使……退却
C.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信:相信
D.先诈力而仁义后:把……丢在后头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南取百越之地,为桂林、象郡王好战,请战喻
B.五霸既殁,令不行天下不拘
C.然后践华为城,河为池为长句,歌以赠之
D.秦王怀贪鄙心古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小题3:给选文划线句子“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断句准确的一项是:(   )
A.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
B.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
C.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
D.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
小题4:综合这两段话所阐述的观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始皇统一天下本来就不得人心,后来又加上他施行暴政,所以很快倾危。
B.秦始皇不懂得攻守之势已发生变化,仍然以诈力统治天下,所以导致了后来秦王朝的迅速灭亡。
C.兼并天下不妨采用诈力,但安定天下一定要施行仁义,顺应民心。
D.作为帝王想要长治久安,一要善于借鉴历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二要审时度势,变化因时,采取正确政策。
小题5:将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句3分)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3分)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3分) 
(3)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9分,每小题3分)
杨允恭,汉州绵竹人,家世富豪。允恭少倜傥任侠。乾德中,王师平蜀,群盗窃发,允恭才弱冠,率乡里弟子寨于清泉乡,为贼所获,将***之。允恭曰:“苟活我,当助尔。”贼素闻其豪宗,乃释之。阴结贼帅子,日与饮博。佯不胜,偿以资,使侍贼。贼将害恭允,其子以告,因遁去。
太平兴国中,以殿直掌广州市舶。自南汉以后,海贼子孙相袭,大者及数百人,州县苦之。贼有叶氏者,众五百余,往来海上。允恭集水军,造轻舠,掩袭其首,斩之,余党弃船走,伏匿山谷,允恭伐木开道,悉歼之。贼寇每遇风涛,则遁止洲岛间。允恭领众涉海,捕之殆尽,贼皆望风奔溃。又抵漳、泉二州贼所止处,尽夺先所劫男女六十余口还家。
时沿江多贼,命督江南水运。因捕寇党,及行临江军,择骁卒乘轻舟伺江贼所止,夜发军城,三鼓,遇贼百余,拒敌久之,悉枭其首。又追海贼于通州境,贼系众舟,张幕,发劲弩、短炮。恭允兵刃所向,多为幕所萦,炮中恭左肩,流血及袖,容色弥壮。徐遣善泅者以绳连铁钩散掷之,坏其幕,士卒跟进,擒数百人。
允恭有胆干,能以方略捕贼。王小波之乱也,李顺之兄自荣据绵竹,土人多被胁从。允恭兄允升、弟允元,率乡里弟子并力破之;又为王师乡导,执自荣诣剑门以献。王继恩表其事,诏赐允升学究出身,授本县令,允元什邡令。
注:①市舶:对外贸易。②土人:当地人。③什邡:地名,在四川。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阴结贼帅子阴:暗地里
B.命督江南水运督:管理
C.执自荣诣剑门以献诣:造诣
D.王继恩表其事表:向朝廷上奏
小题2:下列句中,全部表现“杨允恭以方略剿贼”一组是(    )
①阴结贼帅子,日与饮博,佯不胜
②允恭集水军,造轻舠,掩袭其首
③择骁卒乘轻舟伺江贼所止
④炮中恭左肩,流血及袖,容色弥壮
⑤徐遣善泅者以绳连铁钩散掷之
A.②③⑤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③④
小题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恭允年轻时洒脱不拘,有侠气,乾德年间,宋朝军队平定蜀地,杨允恭年仅二十,就能凭借智谋从贼人手中逃脱。
B.允恭不但自己擅长剿灭贼寇,还教导他的兄弟允升、允元。王小波作乱时,允升和允元率领乡里的年轻人合力打败了李自荣的军队,并活捉了李自荣。
C.姓叶的贼人聚集了五百多人在海上为寇,叶氏被杨允恭的水军斩***后,余部弃船逃跑,躲进山中,允恭伐木开道,全歼了残余贼寇。
D.允恭在通州与海贼作战,兵刃被海贼的帆布缠绕,允恭被敌炮击中左臂,却表现得更加勇敢。
小题4:把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⑴率乡里弟子寨于清泉乡,为贼所获,将***之。(5分)
⑵余党弃船走,伏匿山谷,允恭伐木开道,悉歼之。(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
平原君朱建者,楚人也。故尝为淮南王黥布相,有罪去,后复事黥布。布欲反时,问平原君,平原君非之,布不听而听梁父侯,遂反。汉已诛布,闻平原君谏不与谋,得不诛。
平原君为人辩有口,刻廉刚直,家于长安。行不苟合,义不取容。辟阳侯行不正,得幸吕太后。时辟阳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不肯见。及平原君母死,陆生素与平原君善,过之。平原君家贫,未有以发丧,方假贷服具,陆生令平原君发丧。陆生往见辟阳侯,贺曰:“平原君母死。”辟阳侯曰:“平原君母死。何乃贺我乎?”陆贾曰:“前日君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义不知君,以其母故。今其母死,君诚厚送丧,则彼为君死矣。”辟阳侯乃奉百金往税。列侯贵人以辟阳侯故,往税凡五百金。
辟阳侯幸吕太后,人或毁辟阳侯于孝惠帝,孝惠帝大怒,下吏,欲诛之。吕太后惭,不可以言。大臣多害辟阳侯行,欲遂诛之。辟阳侯急,因使人欲见平原君。平原君辞曰:“狱急。不敢见君。”乃求见孝惠幸臣闳籍孺,说之曰:“君所以得幸帝,天下莫不闻。今辟阳侯幸太后而下吏,道路皆言君谗,欲***之。今日辟阳侯诛,旦日太后含怒,亦诛君。何不肉袒为辟阳侯言于帝?帝听君出辟阳侯,太后大欢。两主共幸君,君贵富益倍矣。”于是闳籍孺大恐,从其计,言帝,果出辟阳侯。辟阳侯之囚,欲见平原君,平原君不见辟阳侯,辟阳侯以为倍己,大怒。及其成功出之,乃大惊。
吕太后崩,大臣诛诸吕,辟阳侯与诸吕至深,而卒不诛。计画所以全者,皆陆生、平原君之力也。
孝文帝时,淮南厉王***辟阳侯,以诸吕故。文帝闻其客平原君为计策,使交捕欲治。闻吏至门,平原君欲自***。诸子及吏皆曰:“事未可知,何早自***为?”平原君曰:“我死祸绝,不及而身矣。”遂自刭。孝文帝闻而惜之,曰:“吾无意***之。”乃召其子,拜为中大夫。使匈奴,单于无礼,乃骂单于,遂死匈奴中。
(节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小题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辟阳侯吕太后幸:被宠信
B.往凡五百金税:赠送
C.大臣多辟阳侯行害:害怕
D.陆生素与平原君善,之过:拜访
小题2:下列各组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列侯贵人辟阳侯故②勇气闻于诸侯
B.①使人欲见平原君②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①皆陆生、平原君力也②严大国威以修敬也
D.①召其子,拜为中大夫②精思傅会,十年
小题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明平原君“刻廉刚直”的一项是(     )
①布欲反时,问平原君,平原君非之      ②行不苟合,义不取容
③时辟阳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不肯见    ④辟阳侯之囚,欲见平原君,平原君不见辟阳侯
⑤我死祸绝,不及而身矣                ⑥乃骂单于,遂死匈奴中
A.③④⑥B.①②③C.②④⑤D.①③⑥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年黥布欲谋反,找朱建商量有关问题,朱建却不畏权贵,不但不为黥布出谋划策,而且还竭力谏止。
B.辟阳侯因罪下狱,从孝惠帝到诸臣皆欲诛之。朱建威胁和利诱孝惠帝的宠臣为辟阳侯说情;吕氏集团覆灭后,朱建又为辟阳侯出谋划策,使之得以苟延残喘。
C.孝文帝时,淮南厉王诛***了辟阳侯。孝文帝听说辟阳侯的许多计谋出自朱建,便欲逮捕朱建问罪,朱建深知罪孽深重而畏罪自***。
D.朱建家境贫寒,母亲对他管教甚严,使朱建形成了“行不苟合,义不取容”的品格,朱建拒交辟阳侯就与母亲有一定关系。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其母死,君诚厚送丧,则彼为君死矣。(5分)
(2)何不肉袒为辟阳侯言于帝?帝听君出辟阳侯,太后大欢。(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