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与子别后,益复无聊,上念老母,临年被戮;妻子无辜,并为鲸鲵①;身负国恩为世所悲子归受荣我留受辱命也如何?身出礼义之乡,而入无知之俗;...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与子别后,益复无聊,上念老母,临年被戮;妻子无辜,并为鲸鲵①;身负国恩为世所悲子归受荣我留受辱命也如何?身出礼义之乡,而入无知之俗;违弃君亲之恩,长为蛮夷之域,伤已!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功大罪小,不蒙明察,孤负陵心,区区之意,每一念至,忽然忘生。陵不难刺心以自明,刎颈以见志,顾国家于我已矣。***身无益,适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辄复苟活。
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出征绝域,五将失道,陵独遇战。以五千之众,对十万之军,策疲乏之兵,当新羁之马。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匈奴既败,举国兴师,更练精兵,强逾十万。单于临阵,亲自合围。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死伤积野,余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胡马奔走;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而贼臣教之,遂便复战。故陵不免耳。
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况当陵者,岂易为力哉?而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沬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雠,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切慕此耳。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节选自《李陵答苏武书》
①鲸鲵:比喻惨遭***戮的人。
小题1:对下列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于我已矣顾:顾念,考虑
B.策疲乏之兵,新羁之马当:抵挡,抵御
C.然犹斩将旗搴:拔取
D.更精兵练:通“拣”,选择,挑选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五千众蚓无爪牙
B.一当千验之事,合契若神
C.岂偷生之士,惜死之人哉?掘野鼠去草实食之
D.报恩国主耳而君幸赵王
小题3: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身负国恩为世所悲子归受荣我留受辱命也如何
A.身负国恩为/世所悲子/归受荣我/留受辱命也/如何
B.身负国恩为/世所悲/子归受荣/我留受辱命/也如何
C.身负国恩/为世所悲/子归受荣/我留受辱命也/如何
D.身负国恩/为世所悲/子归受荣/我留受辱/命也如何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陵告诉苏武,单于亲率十余万劲旅合围己军,虽远来疲惫,但能以一当千,再加上其近臣出谋献策,最终导致自己难免兵败被俘的命运。
B.李陵认为埋没声名不如用行动报恩,他用范蠡不为会稽之耻殉国、曹沫不因三败之辱自***而最终复仇报辱之事来表明自己曾想仿效前贤。
C.李陵认为自己功大罪小,但怨谤四起,自己得不到主上的了解,亲人也惨遭***戮,表达了他对家族下场的痛惜,对汉朝刑赏不公的极大愤慨。
D.文段多运用对比手法,如出身在礼仪之邦却沦为蛮夷之人、敌我双方兵力的悬殊、苏武持荣归而自己居人篱下,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4分)
(2)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4分)
答案

小题1:A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A
小题1:(1)难道(哪里)会有背弃主上和父母、抛弃妻子和孩子,反而认为对自己有利的人吗?
(2)哪里(怎能)料想到志向没有达到,但怨恨已经形成,计谋没有实现,但亲人已受到刑罚(惨遭***害)?
解析

小题1:顾,只是,不过。
小题1:皆为介词,用,拿。A.助词,衬音;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C.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D.介词,表对象;介词,表被动。
小题1:本题考查断句,可从“为···所”、“子、我”等为切入点。
小题1:“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的主语是李陵之军。 “贼臣”,奸臣,这里指叛投匈奴的军候管敢。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关键点为:(1)宁、捐、君亲、妻子、反为利,各1分,扣满为止。(2)何、图、立、从、邢,各1分,扣满为止。
【附参考译文】
同您分别以后,就更加觉得精神上无所依托。想到我的老母亲,到了老年还被***戮。妻子和子女没有罪过,也一起遭到***戮。我自已辜负了国家的恩德,为世人所悲叹。你回到国家享受荣光,我留在匈奴蒙受耻辱,命啊,为什么会这样啊?我出身在讲礼义的地方,却来到了愚昧无知的地方。违背了主上和父母的恩情,永远留在了蛮夷的地域。悲伤啊!使得我这先君的后代,变成了匈奴的族人,就更加觉得自己悲伤了!我的功劳大罪过小,得不到主上的了解,辜负了我的一点点诚意。每当想到这里,立刻我就不想活下去了。我并不难于剖开心来表明自已的心迹,用自***来表明自已的志向,但是国家对我已经是恩断义绝了,我自***也没有什么用处,恰好足以增加羞辱。所以我常常挥起臂膀振奋精神,忍受耻辱,便再苟且地活了下来。
当初先帝给我五千步兵,出去征伐极远的地方匈奴,其他将领迷失道路(一说,失期不到),我独自遭遇战斗。凭着五千士卒,去对抗十万大军;率领着疲惫困乏的兵士,抵挡刚出营的马队。然而我们还是斩***敌人的将领,夺取他们的军旗,追赶败退逃遁的敌人,就象消除痕迹,扫除尘土一样,斩***敌人的勇将。匈奴被打败之后,全国发动,再选精兵,强大的队伍超过十万人。单于亲自到前线,指挥包围我们。疲惫的士兵再次战斗,一个要人抵挡上千人,但是大家还是按住伤,忍着痛,拼命争先。死伤的士兵积满了荒野,剩下的不满百人,而且都带着伤病,拿不起兵器。然而我奋臂一呼,受伤的和有病的都振作起来,拿着兵器直奔敌人,匈奴的人马都逃跑了。直到兵器用光了,箭也射完了,士兵们手无寸铁,还是光着脑袋(指没有甲胄)奋勇向前,高呼***敌,争着往上冲。单于说再也不能够捉住我了,就要领兵撤退,但是叛徒教了他,于是就重新向我进攻,所以我免不了这次失败。
过去高祖皇帝带着三十万军队,在平城被包围,当那个时候,勇猛的将领象云一样的多,谋臣象雨一样的多,然而还七天没有东西吃,只是免于覆没而已。何况想我这样,难道能容易出力挽回败局吗?然而执政的人议论纷纷,责怪我不肯死于气节。虽然我不死于气节,是有罪的。但是子卿您看我,难道我是贪生怕死的人吗?难道有背弃主上和父母,抛弃妻子和儿女,反而认为对自己有好处的人吗?我不死是有原因的(或者我不死是要有所作为呀)。我想如前次信上所说的,是为了向国君报恩罢了。我确实认为白白死掉不如立节,埋没名声不如报德呀。从前范蠡不会为会稽的耻辱而殉难,曹沫不会为三次战败的羞辱而死节,终于报了勾践的仇,雪了鲁国的耻。我心里仰慕他们呀。怎能料想到志向没有达到但怨恨已经形成;计谋没有实现但亲人已惨遭***害,这就是我仰天捶胸而哭出血来的原因呀!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与子别后,益复无聊,上念老母,临年被戮;妻子无辜,并为鲸鲵①;身负国恩为世所悲子归受荣我留受辱命也如何?身出礼义之乡,而入无知之俗;】;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课内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单于使使晓武,会虞常  论:讨论,评论
B.空以身草野    膏:使……肥沃
C.不顾恩义,主背亲  畔:同“叛”,背叛
D.羝乃得归乳:生子,生产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君我降,与君为兄弟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何以汝见吾羞,不忍之下
C.幽武置大窖中精思傅会,十年
D.举剑欲击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小题3:下列各句对文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选文通过“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的环境及细节描写,表现了苏武不屈的民族气节。
B.匈奴明白了威权富贵无法征服苏武,便想用摧毁肉体的方式来征服其意志,苏武的反抗也由以前的求死而变成以后的求生。
C.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贰的崇高气节。
D.为表现苏武的民族气节,选文中写了三个叛徒与苏武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是假吏常惠,一个是原汉将卫律,一个是副使张胜。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华,字茂先,范阳方城人也。少孤贫,自牧羊,同郡卢钦见而器之。乡人刘放亦奇其才,以女妻焉。华学业优博,辞藻温丽,少自修谨,造次必以礼度。勇于赴义,笃于周急。器识弘旷,时人罕能测之。初未知名,著《鹪鹩赋》以自寄。陈留阮籍见之,叹曰:“王佐之才也!”由是声名始著。郡守荐华为太常博士。迁长史兼中书郎。帝受禅,拜黄门侍郎,封关内侯。 华强记默识,四海之内,若指诸掌。武帝尝问汉宫室制度,华应对如流,听者忘倦,画地成图,左右瞩目。帝甚异之。数岁,拜中书令。初,帝潜与羊祜谋伐吴,而群臣多以为不可,唯华赞成其计。及将大举,以华为度支尚书,乃量计运漕,决定庙算。众军既进,而未有克获,贾充等奏诛华以谢天下。帝曰:“此是吾意,华但与吾同耳。”时大臣皆以为未可轻进,华独坚执,以为必克。及吴灭,进封为广武县侯,华名重一世,众所推服,有台辅之望焉。而荀勖自以大族,恃帝恩深,憎疾之,每伺间隙,欲出华外镇。会帝问华:“谁可托寄后事者?”对曰:“明德至亲,莫如齐王攸。”┅┅惠帝即位,以华为太子少傅,拜右光禄大夫。赵王伦、孙秀将废贾后,秀使司马雅夜告华曰:“今社稷将危,赵王欲与公共匡朝廷,为霸者之事。”华知秀等必成篡夺,乃距之。雅怒曰:“刃将加颈,而吐言如此!”不顾而出。须臾,使者至曰:“诏斩公。”华曰:“臣先帝老臣,中心如丹。臣不爱死,惧王室之难,祸不可测也。”遂害之于前殿马道南,夷三族,朝野莫不悲痛之。(《晋书?张华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周急,器识弘旷笃:忠实
B.帝甚之异:认为……奇异
C.贾充等奏诛华以天下谢:感谢
D.臣不死爱:吝惜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少自修谨,造次必礼度臣险衅,夙遭闵凶
B.以华度支尚书 不者,若属皆且所虏
C.量计运漕,决定庙算 若事之不济,此天也
D.刃将加颈,吐言如此 吾年未四十,视茫茫
小题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画地成图,左右瞩目
B.时大臣皆以为未可轻进
C.(司马雅)不顾而出
D.臣先帝老臣,中心如丹
小题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华才***一组是
①乡人刘放亦奇其才,以女妻焉。②华学业优博,辞藻温丽。 ③(华)勇于赴义,笃于周急 ④华强记默识,四海之内,若指诸掌。 ⑤华应对如流,听者忘倦,画地成图,左右瞩目。 ⑥华知秀等必成篡夺,乃距之。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
小题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华学识优异渊博,辞藻温和华丽,见义勇为,周济危难,因此同郡卢钦、乡人刘放都很推崇他,陈留阮籍认为他有辅助帝王的才能。
B.张华才华横溢,记忆力强,过目成诵。晋武帝曾向他询问汉朝的宫室制度,他从容自如,对答如流;并且把画出的图样放在地上,令群臣注目,连武帝也为之惊异。
C.晋武帝谋划攻打吴国,张华不顾群臣反对表示赞成。进军之初未能取得胜利,贾充等人要求诛***张华以谢天下,武帝因喜爱张华而主动替他承担了责任。
D.赵王伦、孙秀打算篡夺帝位,派人拉拢张华,张华识破了他们的阴谋,果断予以拒绝。于是被逮捕***害并诛***三族,朝廷内外都对他的不幸遭遇深感悲痛。
小题6:将下列文言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1)、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2分)《逍遥游》
(2)、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3分)《祭十二郎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施邦曜,字尔韬,余姚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不乐为吏,改顺天武学教授,历国子博士、工部营缮主事,进员外郎。魏忠贤兴三殿工,诸曹郎奔走其门,邦曜不往。忠贤欲困之,使拆北堂,期五日,适大风拔屋,免谯责
迁屯田郎中,稍迁漳州知府,尽知属县奸盗主名,每发辄得,阖郡惊为神。盗刘香、李魁奇横海上,邦曜絷香母诱之,香就擒。魁奇引郑芝龙事请抚,邦曜言于巡抚邹维琏讨平之。迁福建副使、左参政、四川按察使、福建左布政使,并有声。或馈之朱墨竹者,姊子在旁请受之。曰:“不可。我受之,即彼得以乘间,我则示之以可欲之门矣。”性好山水,或劝之游峨嵋,曰:“上官游览,动烦属吏支应,伤小民几许物力矣。”其洁己爱民如此。
历两京光禄寺卿,改通政使。黄道周既谪官,复逮下诏狱。国子生涂仲吉上书讼之,邦曜不为报,而大署其副封曰:“书不必上,论不可不存。”仲吉劾邦曜,邦曜以副封上。帝见其署语,怒,下仲吉狱,而夺邦曜官。逾年起南京通政使。入都陛见,陈学术、吏治、用兵、财赋四事,帝改容纳焉。出都三日,命中使召还,曰:“南京无事,留此为朕效力,”吏部推刑部右侍郎,帝曰:“邦曜清执,可左副都御史。”
明年,贼薄近郊。不敌,城陷。趋长安门,闻帝崩,恸哭曰:“君殉社稷矣,臣子可偷生哉!”即解带自刭。仆救之苏,恨曰:“是儿误我!”贼满街巷,不得还邸舍,望门求缢,辄为居民所救。乃命家人市信石(砒霜)杂烧酒,即途中服之,卒。
鲁时生者,里同年生也,官庶吉士,殁京师。邦曜手殓之,以女妻其子。尝买一婢,命洒扫,至东隅,捧帚凝视而泣。怪问之,曰:“此先人御史宅也。时堕环兹地,不觉凄怆耳。”邦曜即分嫁女资,择士人归之。其笃于内行如此。《明史•列传第一百五十三》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邦曜香母诱之絷:拘禁B.贼近郊薄:迫近
C.仆救之苏,曰恨:仇恨D.择士人之 归:出嫁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忠贤欲困②臣知欺大王罪当诛
B.①以女妻子②皆出于此乎?
C.①不乐吏②辄居民所救
D.①捧帚凝视泣②顺风呼,声非加疾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施邦曜不爱做官,在魏忠贤当道时,没有像许多部门的官员那样到魏府走动,讨好献媚,于是受到魏的刁难。
B.施邦曜先是任国子监博士、工部营缮主事等官职,后任屯田郎中,在任通政使期间他擒拿盗贼如神,显示出不凡的治理才能。
C.有人送给施邦曜一幅朱墨竹图,他的外甥请求他接受馈赠,施邦曜极力反对,认为这是为他人走后门留下机会。
D.在敌人兵临城下、京城陷落之际,得知皇上已死,施邦曜便毅然决然地多次选择自***来报答皇恩,最后服毒而亡。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期五日,适大风拔屋,免谯责。(3分)
②尽知属县奸盗主名,每发辄得,阖郡惊为神。(3)
③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微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3)
④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4)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共1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元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
未几,贾庆余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曒曒,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
小题1: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予右丞相兼枢密使即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B.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C.北邀国者相见郡之贤士大夫请于
D.奉使往来,无留北者周公之逮所由使
小题2:下列各项中划线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士萃左丞相府且立石其墓之门
B.而不在使者目独五人曒曒
C.归求救国之策死湮没不足道者
D.资政殿学士行敛赀财送其行
小题3:下列对课文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上述两文均以“大事件”为背景展开叙述,《指南录后序》叙事具体,脉胳清楚,为抒情充分张本;《五人墓碑记》叙事只抓重点,叙中带议,涉笔成理,使人深思。
B.文天祥出使之时,正是南宋朝廷危急之际,可说得上是临危授命,义无反顾,展现了一代“忠臣”的坚贞气节;而他“欲一觇北”,却又显示出对形势估计的严重不足。
C.《五人墓碑记》开篇点题,一开始就突显了全文的中心议题——“义”,课文最后更以“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的评价,高度肯定了五位义士牺牲的价值。
D.《五人墓碑记》运用对比手法来表现主题,以“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与“五人”进行比较,引出了正义与邪恶两方的较量,启示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小题4:翻译划线句(6分)
(1)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2)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
小题5:阅读下面语段,给划线部分断句。(3分)
20.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矣。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6分)
郑交泰,字协德。平岚乡人。少读书强记,屡试不售,由例贡生就铨,拣发广西,补苍梧县知县。丁内艰,起复,知安徽望江、阜阳县。迁亳州、六安州知州,擢嘉兴府知府,授浙江督粮道。
交泰性英毅,善听断,能以片词析疑狱,当其平反,虽大吏盛气临之不能夺。南陵知县陈科联者,潮州人也。以赃钱六十千被论。时交泰署怀宁县,抚军雅闻其能,檄审之。得其胥役及家人作奸情弊,陈坐失察。以稿入复,抚军声色俱厉责曰:“而为同乡徇邪?”且掷其稿于地。交泰俯拾其稿,徐对曰:“按牍载,勒赈者五人。今五人欠缴谷六百余石,陈令果贪,岂索钱六十千而止。况陈令首捐米二百石,纵贪六十千之钱,何不少捐三十石之米,而作此周折乎?且察其事,与官无涉,何用徇为?大人原籍浙江,今隶属下者不下十余员,平居未尝异视,今乃以徇同乡罪审者何也?”抚军默然。旅见者六人,莫不咋舌,而交泰进退如度。明日案定,从交泰议。
知亳州时,滁州有高永威者,与其党八人横劫。旋获二人于定远县,据词,当五人论斩,二人遣配,一人枷杖发落而已。有司锻练周内之,以论斩七人题达。寻获四人,其词与前二人如出一口。抚军檄交泰至鞫①之,执五人论斩之议,提刑怒,欲中以罪。交泰抗言曰:“狱贵得情耳,以二命易一官,亦无所恨?”长揖而出。后抚军廉其实,以交泰为然,提刑亦悔谢。
当是时,交泰治声闻于江南北。
初,谒阳春谢仲玩,谢故湖南循吏,语之曰:“谳狱而用刑,何以得情?惟平心静气以情动之以理折之彼即倔强狡猾第徐与之言言多必有破败从其破败追求之则其情露矣。既毕言其情,令少休,且饮食之,复问。越日,又问。如此,则为真情无疑。君其慎之。”交泰用其言,故历官州县二十年,而招解罪人,未尝翻一词云。
(选自《香山县志》,有删节)
【注】①鞫:审理,审问。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读书强记,屡试不售:得中
B.虽大吏盛气临之不能夺:改变
C.以赃钱六十千被论:议论
D.抚军闻其能,檄审之雅:平时
小题2:下列各句划线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能片词析疑狱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邪
B.作此周折乎  耳得之为声
C.今以徇同乡罪审者何也   今其志反不能及
D.旋获二人定远县   以其无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交泰最初以“例贡生”的身份接受选拔,被选中调往广西,担任了苍梧县知县,后来遇到母亲去世,服满丧期之后才复出做官。
B.郑交泰担任怀宁县知县的时候,曾经审理过陈科联的案件,并为之洗脱了所有的罪名,因而导致抚军的极度不满,指责他徇私舞弊。
C.郑交泰在审理高永威案件时,坚持五个人处以死刑的意见,使提刑非常愤怒,想用罪名中伤他。
D.郑交泰曾经谒见过阳春县的谢仲玩,他接受了劝告,在审理诉讼时平心静气,用感情、道理去打动和说服罪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惟平心静气以情动之以理折之彼即倔强狡猾第徐与之言言多必有破败从其破败追求之则其情露矣
小题5: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以稿入复,抚军声色俱厉责曰:“而为同乡徇邪?”(3分)
(2)后抚军廉其实,以交泰为然,提刑亦悔谢。(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