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礼记·学记》)
小题1:简要概括孔子和《礼记》的“教学观”的共同点?(1分)
小题2:孔子与《礼记》表述的“教学观”有所不同,请作简要评析。(4分)
答案

小题1:主张“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1分)
小题2:孔子认为采用“启发式”教学要把握恰当时机,要在学生有所“愤”“悱”时,再进行适时开导和点拨。(1分) 孔子着眼于操作。(1分)
《礼记》则认为教学就在于让人明白道理,要引导但不强迫要求,要严格但不抑制个性,要启发但不全盘告知,从而营造使人亲近而又能主动思考的理想氛围。(1分)《礼记》偏重于理念。(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①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这里是孔子介绍了他在教育方面的体会,他并不觉得一个老师一言堂地给学生灌输就能有好的教学效果,而是觉得关键在于怎样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不是让老师替学生去举一反三、反复列举,而是启发学生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一个原则:不要轻易地把答案告诉学生,也不要过多地替学生思考,更不要给学生灌输标准答案。我想这是值得我们今天的老师在教学中思考和借鉴的。②与之观点相近的《礼记》认为优秀的教师是善于通过诱导进行教育的,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策励学生而不推着学生走;启发学生而不代替学生作出结论。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师生关系才会融洽;策励学生而不推着学生走,学习起来才会感到安易;启发学生而不代替学生作出结论,学生才能独立思考。
小题2:
试题分析:①在孔子看来,学生掌握知识是一个主动探索和领会的过程。因此,他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孔子提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握讲解问题的最佳时机,及时施教,当学生思考问题已有所得,欲表达又表达不清楚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启发。把教学变成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否则,搞填鸭式,满堂灌,代替思考和表达就会导致教学过程的失败。孔子的教育方法重在看老师的引导。②《礼记》认为老师要营造使人亲近而又能主动思考的理想氛围。侧重学生思想理念上的提高,希望实现教学相长。所以两者侧重点不同。
【参考译文】
孔子说:“教学生,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一方给他看而他不能联想到其他三方,便不再教他了。”     
所以君子的教育是晓喻学生,是引导而不强迫,激励而不压抑,启发而不包办到底。引导而不强迫,师生关系就接近融洽;激励而不压抑,学生就感到轻松容易;启发而不包办到底,学生就会自己去深思。能够做到关系亲近融洽、学习轻松容易、学生深入思考,这就可以称为善于晓喻学生了。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19分)
北齐稠禅师,邺人也,幼落发为沙弥。时辈慎众,每休暇,常角力腾趠为戏。而禅师以劣弱见凌,绐侮殴击者相继,禅师羞之。乃入殿中,闭户抱金刚足而誓曰:“我以羸弱为等类轻侮,为辱已甚,不如死也。汝以力闻,当佑我。我捧汝足七日,不与我力,必死于此,无还志。”约既毕,因至心祈之。初一两夕,恒尔,念益固。至六日将曙,金刚形见,手执大钵,满中盛筋,谓稠曰:“小子欲力乎?”曰:“欲。”“念至乎?”曰:“至。”“能食筋乎?”曰:“不能。”神曰:“何故?”稠曰:“出家人断肉故。”神因操钵举匕,以筋食之。禅师未敢食,乃怖以金刚杵,稠惧遂食。斯须食毕,神曰:“汝已多力,然善持教,勉旃!”神去且晓,乃还所居。诸同列问曰:“竖子顷何至?”稠不答。须臾于堂中会食,食毕,诸同列又戏殴,禅师曰:“吾有力,恐不堪于汝。”同列试引其臂,筋骨强劲,殆非人也。方惊疑,禅师曰:“吾为汝试之。”因入殿中,横塌壁行,自西至东凡数百步,又跃首至于梁数四。乃引重千钧,其拳捷骁武劲。先轻侮者俯伏流汗,莫敢仰视。
禅师后证果,居于林虑山。入山数十里,经庐殿堂穷极壮大,诸僧从而禅者常数千人。齐文宣帝怒其聚众,因领骁骑数万,躬自往讨,将加白刃焉。禅师是日领僧徒谷口迎候,文宣问曰:“师何遽此来?”稠曰:“陛下将杀贫僧,恐山中血污伽蓝①,故此谷口受戮。”文宣大惊,降驾礼谒,请许其悔过。禅师亦无言。文宣命设馔,施毕,请曰:“闻师金刚处祈得力,今欲见师效少力,可乎?”稠曰:“昔力者,人力耳。今为陛下见神力,欲见之乎?”文宣曰:“请与同行寓目。”先是,禅师造寺,诸方施木数千根,卧在谷口。禅师咒之,诸木起立空中,自相搏击,声若雷霆,斗触摧折,缤纷如雨。文宣大惧。从官散走,文宣叩头请止之。因敕禅师度人造寺,无得禁止。后于并州营幢子未成,遘病,临终叹曰:“夫生死者人之大分如来尚所未免但功德未成以此为恨耳死后愿为大力长者继成此功。”言终而化。至后三十年,隋帝过并州见此寺,心中涣然记忆,有似旧修行处,顶礼恭敬,无所不为。处分并州大兴营葺,其寺遂成。时人谓帝大力长者云。
(选自《朝野佥载》)
【注释】①伽蓝:寺庙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禅师以劣弱见凌:欺辱
B.乃重千钧引:拉弓
C.师何此来?遽:突然
D.后于并州营幢子未成,病遘:遇,遭遇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汝力闻,当佑我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
B.神去晓,何谓阁子也
C.入殿中,横塌壁行击沛公于坐
D.诸僧从而禅常数千人求人可使报秦,未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稠禅师初出家时,因身若无力常常受到同辈和尚的欺负,便抱着金刚塑像的脚发誓,祈求赐予力量,抱着脚祈祷七天后,金刚果然现身了。
B.吃下金刚带来的肉筋后,稠禅师果然变得力大无穷,向同伴们展示了一番他的力量后,先前轻视欺侮他的人全都被吓着了。
C.文宣帝因稠禅师信徒过多而来讨伐,却被禅师的精神感染,继而为其神力震慑,问罪而来却请罪后告去,并下令让禅师指挥人建造寺院。
D.稠禅师一生有不少奇事,临终遗言也颇有玄机,三十年后,隋朝皇帝一番举动又为稠禅师的传奇故事添上了的富有神秘色彩的一笔。
小题4: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夫 生 死 者 人 之 大 分 如 来 尚 所 未 免 但 功 德 未 成 以 此 为 恨 耳 死 后 愿 为 大 力 长 者 继 成 此 功。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我以羸弱为等类轻侮,为辱已甚,不如死也。(3分)
(2)齐文宣帝怒其聚众,因领骁骑数万,躬自往讨,将加白刃焉。(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论语》)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礼记》)
小题1:孔子提倡“正名”的目的是什么?(2分)
小题2:结合上述《论语》和《礼记》的选文,你认为“礼”的作用是什么?(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5分)
(材料一)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材料二)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里仁》)
(材料三)台湾学者萧民元先生对材料二有过质疑,他认为“刑”是一个音误字(声音相近,写的人写时误听而错写),正确的应该是“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信,小人怀惠。”
小题1:请指出材料一所体现出的孔子的思想。(2分)
答:                                                                                  
小题2:你同意萧民元先生的观点吗?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和孔子的有关思想说说相关理由。(3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彬始生周岁,父母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
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私觌之礼,一无受。吴越人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之以归,悉上送官。
初,太祖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谓曰:“我畴昔常欲亲汝,汝故疏我?”彬顿首谢曰:“臣为周室近亲,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交结?”
七年,伐江南。长围中,彬每缓师,冀李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诸将许诺。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煜与其臣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彬笑曰:“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煜之君臣, 卒赖保全。
初,彬总师也,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副帅潘美以为贺。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曰:“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尔。”及还,献俘。上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
咸平二年,被疾。上趣驾临问,手为和药,赐白金万两。六月薨,年六十九。上临哭恸。                                                (取材于《宋史·曹彬列传》)
【注】①觌(dí):相见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受而之衣柜籍:登记造册
B.太祖禁旅典:主管,掌管
C.副帅潘美以为贺预:参与,加入
D.赐白金万两仍:于,又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百玩之具罗于席吴越人轻舟追遣之
B.观其取一无
C.汝故疏我吾功哉
D.彬总师也上临哭
小题3:对下列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使吴越,致命讫即还
出使吴越,传达旨意完毕即刻返回
B.吾终拒之,是近名也
我如果一直拒绝收礼,就会得到好的名声
C.请煜入宫治装
请李煜进入宫殿收拾行李
D.上觉,遽诘所以
皇帝察觉了,急忙追问其中的缘故
小题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曹彬拒绝借公务而取私利,不过他做人处事也讲究变通,收下礼品后如数上交。
B.曹彬为官清正,对宋太祖不巴结逢迎,对同僚也不结党营私,深得太祖的赏识。
C.曹彬突然称病,意在要求部下破城后不妄杀一人。他尊重降者人格,以礼相待。
D.曹彬富有智慧,才能出众,宋太祖虽然器重他,但是又心存戒备,并有所防范。
小题5:文中第5段写道“美窃视彬笑”、“上亦大笑”,请分别简述两处“笑”的缘由。(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5分)
世 之 治 也 行 善 者 获 福 为 恶 者 得 祸 及 其 乱 也 行 善 者 不 获 福 为 恶 者 不 得 祸 变 数 也 知 者 不 以 变 数 疑 常 道 故 循 福 之 所 自 来 防 祸 之 所 由 至 也 遇 不 遇 非 我 也 其 时 也 夫 施 吉 报 凶 谓 之 命 施 凶 报 吉 谓 之 幸 守 其 所 志 而 已 矣
(取材于《中论·修本》)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