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刘德威,徐州彭城人也。德威姿貌魁伟,颇以干略见称。大业末,从左光禄大夫裴仁基讨贼淮左,手斩贼帅李青珪。后与仁基同归李密,密素闻其...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刘德威,徐州彭城人也。德威姿貌魁伟,颇以干略见称。大业末,从左光禄大夫裴仁基讨贼淮左,手斩贼帅李青珪。后与仁基同归李密,密素闻其名,与麾下兵,令于怀州镇守。
武德元年,密与王世充战败入朝,德威亦率所部随密归。高祖嘉之,授左武候将军,封滕县公。及刘武周南侵,诏德威统兵击之,又判并州总管府司马。俄而裴寂失律于介州齐王元吉弃并州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元吉才出武周已至城下百姓相率投贼。武周获德威,令率其本兵往浩州招慰。德威自拔归朝,高祖亲劳问之,兼陈贼中虚实及晋、绛诸部利害,高祖皆嘉纳之。改封彭城县公。未几,检校大理少卿。从擒建德,平世充,皆有功,转刑部侍郎,加散骑常侍,妻以平寿县主。
贞观初,历大理、太仆二卿,加金紫光禄大夫。俄出为绵州刺史,以廉平著称,百姓为之立碑。寻检校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十一年,复授大理卿。太宗尝问之曰:“近来刑网稍密,其过安在?”德威奏言:“诚在主上,不由臣下。人主好宽则宽,好急则急,律文失入减三等,失出减五等。今则反是,失入则无辜,失出便获大罪。所以吏各自爱,竞执深文,非有教使之然,畏罪之所致耳。陛下但舍所急,则‘宁失不经’复行于今日矣。”太宗深然之。数岁,迁刑部尚书,兼检校雍州别驾。十七年,至濮州,闻祐***长史权万纪,德威入据济州,斩***李佑,遣使以闻。诏德威便发河南兵马,以申经略,会遭母忧而罢。十八年,起为遂州刺史,三迁同州刺史。
永徽三年卒,年七十一。赠礼部尚书、幽州都督,谥曰襄,陪葬献陵。
(《旧唐书·刘德威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又判并州总管府司马判:授予
B.妻以平寿县主妻:妻子
C.诚在主上诚:确实
D.寻检校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寻:不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后与仁基同归李密与麾下兵
B.人主好宽则宽今则反是
C.令于怀州镇守复行于今日矣
D.俄出为绵州刺史百姓为之立碑
小题3:下列各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俄而/裴寂失律于介州齐王元吉/弃并州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元吉才出武周/已至城下百姓相率投贼。
B.俄而/裴寂失律于介州/齐王元吉弃并州/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元吉才出武周/已至城下/百姓相率投贼。
C.俄而/裴寂失律于介州齐王元吉/弃并州/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元吉才出/武周已至城下/百姓相率投贼。
D.俄而/裴寂失律于介州/齐王元吉弃并州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元吉才出/武周已至城下/百姓相率投贼。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德威有才干有谋略,武德元年,李密和王世充作战失败后归附朝廷,德威跟随李密归附朝廷,并屡次受到唐高祖的提拔,死后在献陵陪葬。
B.刘武周抓获刘德威后,下令德威率领自己的士兵前往浩州招抚百姓。德威逃回朝廷,得到唐高祖的亲自慰问。
C.唐朝法律条文规定,因过失判人入罪的官吏要减三等处罚,因过失判人出罪的官吏要减五等处罚,而唐太宗时期法律则刚好相反,出现了“宁失不经”的局面。
D.刘德威占据济州后,皇帝让刘德威任意调遣黄河以南的兵马,借以施展刘德威的抱负,但恰逢刘德威的母亲去世而作罢。
小题5: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① 兼陈贼中虚实及晋、绛诸部利害,高祖皆嘉纳之(3分)
② 太宗尝问之曰:“近来刑网稍密,其过安在?”(3分)
③ 所以吏各自爱,竞执深文,非有教使之然,畏罪之所致耳。(4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C
小题5:①(刘德威)同时又陈述敌人部署的情况以及晋、绛等部的利害关系,高祖都嘉奖并接纳了他。
②太宗曾经询问他说:“近来法律略微严格,其中的过错在哪里呢?”
③官吏各自怜爱自己,争相执行严格的法律的原因不是有命令使他们这样的,是害怕被治罪所导致的。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妻:以女嫁人
小题3:
试题分析:A.介词,和/动词,给予  B.连词,就/连词,表转折,却  C.介词,在  D.动词,担任/介词,给、替。
小题3:
试题分析:做“古文断句题”时,要在通读全文、了解文段主要意思的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断。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准确划分句子的结构成分;②弄清对话的施受和引语起止;③借助发语词、关联词、语气助词等划定句子的起始;④依据古文句式整齐的特点断句;⑤根据固定句式断句。本段文字,了解大意并不困难,断句主要看句子结构和语气词即可做出所断位置的判断。只需把握四个选项断句的区别点,再联系语境、句义的完整性,认真比较,便得出答案。
小题4:
试题分析:唐太宗时法律严苛,与之前相对宽松的法律刚好相反,“宁失不经”的局面并未实现。)
小题5:
试题分析:得分点:(1)陈,1分;嘉纳,1分;句意通顺1分。(2)尝,1分;密,1分;宾语前置句,1分。(3)所以,1分;竞,1分;所,1分;句子通顺1分
【译文】
刘德威,是徐州彭城人。德威身姿魁梧、伟岸,以有才干有谋略而著称。大业末年,跟从左光禄大夫裴仁基在淮左讨伐贼人,亲手斩***敌人的头领李青珪。后来和裴仁基一同归顺李密,李密向来听过他的名字,给他军队,让他在怀州镇守。
武德元年,李密和王世充作战失败后归附朝廷,刘德威也率领部队跟随李密归附朝廷。唐高祖嘉奖他,授予左武侯将军的头衔,封为滕县公。等到刘武周南侵,下诏书让刘德威带领军队迎击他们,又授予并州总管府司马的官职。不久,裴寂在介州战败,齐王李元吉丢弃并州回到朝中,留下刘德威管理府中事情。李元吉才走,刘武周就到城下,百姓相继投靠刘武周。刘武周抓获刘德威,让他率领自己的士兵前往浩州招抚百姓。德威逃回朝廷,唐高祖亲自慰劳问候他,刘德威同时又陈述敌人部署的情况以及晋、绛等部的利害关系,高祖都嘉奖并接纳了他。改任彭城县公。不久,升任检校大理少卿。跟从唐高祖擒拿建德,平定王世充,都有功劳,转任刑部侍郎,加任散骑常侍,把平寿县主嫁给他。
贞观初年,历任大理、太仆二卿,加授金紫光禄大夫。不久外调担任绵州刺史,因为廉洁、公平而著称,百姓为他立碑。不久升任检校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贞观十一年,又授予大理卿的官职。太宗曾经询问他说:“近来法律略微严格,其中的过错在哪里呢?”德威上奏说:“确实在于皇上,不在于臣子。人主喜好宽松,法律就宽松,喜好严格,法律就严格。法律条文中规定:因过失判人入罪的,官吏减三等入罪,因过失判人出罪的,官吏减五等入罪。如今现状却和法律条文相反,因过失判人入罪的官吏不受责罚,因过失判人出罪的官吏获大罪。官吏各自怜爱自己,争相执行严格的法律的原因不是有命令使他们这样的,是他们害怕被治罪而导致的。陛下只需舍弃严格的法律条文,‘宁失不经’就又在今天实行了。”太宗认为这很正确。几年后,刘德威升迁担任刑部尚书,兼任校雍州别驾。贞观十七年,到濮州,听说李佑***害长史权万纪,刘德威进入占据济州,斩***了李佑,派遣使者让皇帝知道这件事。皇帝下令让德威任意调遣黄河以南的兵马,来施展抱负,恰逢刘德威母亲去世而作罢。贞观十八年,起任遂州刺史,三次升迁至同州刺史。
永徽三年死去,71岁。赠与礼部尚书、幽州都督的名号,谥号襄,在献陵陪葬。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刘德威,徐州彭城人也。德威姿貌魁伟,颇以干略见称。大业末,从左光禄大夫裴仁基讨贼淮左,手斩贼帅李青珪。后与仁基同归李密,密素闻其】;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刑部郎中张府君神道碑(节选)
曾巩
府君讳保雍,字粹之。景德二年举进士。授山阴主簿,有能名。提点刑狱皇甫选上其状,拜大理评事,监尉氏酒。逾年,知三泉,用故事,得假五品服专达。既至,叹曰:“吾常所欲为此,几可试也。”县以治闻。
李丞相迪镇永兴,扳府君自赞,遂通判其军府。李公去,寇莱公代之。诏易府君凤翔,莱公雅知其贤,因奏留之。事有利害,未尝不争,听乃止。玺书奖之,迁殿中丞。钱思公惟演、李三司士衡荐任佐益州,避亲嫌不拜。迁太常博士,寻换晋州。今上即位,以屯田员外郎知汉州。夜中四卒叩府,告禁兵两营变。佐吏骇,辈入府,府君徐出,独械四卒掠之,趋作诬状,徇两营以安之。至明鞫得,乃实四卒与伍中谋,遂及同谋者九人弃之市。因奏言蜀戍兵久合,往往叛,可因使臣去来番代之,行之至今。
擢拜都官,还朝,庄献太后面嘉之。有冯异以化黄金干太后,得奉职监鄂州税,知州欧阳颖事之曲恭。武昌置场中市民炭,常时吏先署入抄文为足,而实尚留民家不入,比漕发,乃直取载之,以为故。颖暴,又欲资异谋,使按之,坐盗死者十八人,当论,府君自荆南乘单船,六日夜入鄂,直之,笞守吏数人而已,同时,汉阳俚民贩茶,得知军骆与京诬民忤巡检,应首死者二十人,随者百余人,与京暴甚颖,人莫敢相曲直,府君亲往虑之,遂明其诬二十人者得不死,随者皆贳。
汉阳距江为城,潦至堤辄毁,岁调薪石,发民完之,工四千人,两县以病,府君身自护作,省工费半,堤完至今。迁祠部郎中,满岁,更两浙转运使,行部至婺,刺得其守罪,留治之。未既,疾作,遂不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莱公雅知其贤,因奏留之雅:向来
B.迁太常博士,寻换晋州寻:不久
C.至明鞫得,乃实四卒与伍中谋鞫:审讯
D.有冯异以化黄金干太后干:触犯
小题2:下列句子中,属于张府君“辩诬”的一组是(3分)(    )
①钱思公惟演、李三司士衡荐任佐益州,避亲嫌不拜
②事有利害,未尝不争,听乃止
③至明鞫得,乃实四卒与伍中谋
④常时吏先署入抄文为足,而实尚留民家不入
⑤自荆南乘单船,直之,笞守吏数人而已
⑥府君亲往虑之,遂明其诬。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府君景德二年考中进士。担任山阴主簿一职,因为有治理的才能而名声远扬。后来因为皇甫选的举荐,担任大理评事,监尉氏酒。第二年,担任三泉县令,到任后又因为治理得力而闻名。
B.寇莱公了解张府君的贤能,当他代替李迪镇守永兴时,奏请皇上留下张府君留在凤阳,张府君遇到有利害关系的事情也据理力争,得到了皇上的表扬。
C.张保雍知汉州时,夜间有四个士兵叩见他告诉他禁兵两营兵变,张府君识破他们的阴谋,最终知道是这四个士兵和其他人合谋叛乱。
D.汉阳百姓贩茶,骆与京诬告百姓不服从检查,判处二十人死刑,受到牵连的有一百多人,张保雍亲自前往查明真相,二十人都没有判处死刑,受到牵连的人也得以赦免。
小题4: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而实尚留民家不入,比漕发,乃直取载之,以为故。(5分)
译文:                                                             
(2) 与京暴甚颖,人莫敢相曲直,府君亲往虑之,遂明其诬。(5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9分)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拜济丹阳太守。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济说太祖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
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诏曰:“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诏曰:“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齐王即位,迁太尉。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颺等轻改法度。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是岁薨,谥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 )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微:如果没有
B.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徙:迁移
C.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夺:改变
D.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引:率领
小题2:以下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蒋济“骨鲠之臣”的一组是(   )(3分)
①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②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
③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④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⑤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⑥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
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②⑥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孙权带兵围攻合肥,而此时曹操正带兵攻打荆州,加之军中发生瘟疫,能派的救兵很少;蒋济用计让孙权主动撤兵,合肥得以保全。
B.蒋济为人刚直,敢于直言。文帝问天下“风教”,他大胆进言,以“但见亡国之语耳”回答;明帝时,他以“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告诫皇上要爱惜百姓。
C.蒋济文武兼备,忠诚奋发,在数位人主手下任职,都能直言进谏,虽多次触怒人主,但始终都为人主所器重。
D.凭着跟随太傅司马宣王诛***曹爽等人的功劳,皇帝加封蒋济为都乡侯,邑七百户,他坚决推辞,皇帝没有答应。
小题4: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4分)  
译文:
(2)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3分)
译文:
(3)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3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郭震,字元振,魏州贵乡人。长七尺,美须髯,少有大志。十六,与薛稷、赵彦昭同为太学生,家尝送资钱四十万,会有缞服者叩门,自言“五世未葬,愿假以治丧”。元振举与之,无少吝,一不质名氏。稷等叹骇。十八举进士,为通泉尉。任侠使气,拨去小节,尝盗铸及掠卖部中口千余,以饷遗宾客,百姓厌苦。武后知所为,召欲诘,既与语,奇之。索所为文章,上《宝剑篇》,后览嘉叹,诏示学士李峤等,即授右武卫铠曹参军,进奉宸监丞。
会吐蕃乞和,其大将论钦陵请罢四镇兵,披十姓之地,乃以元振充使,因觇虏情。还,上疏曰:“吐蕃倦徭戍久矣,咸愿解和;以钦陵欲裂四镇,专制其国,故未归款。陛下诚能岁发和亲使,而钦陵常不从,则其下必怨,设欲大举,固不能,斯离间之渐也。”后然其计。后数年,吐蕃君臣相猜携,卒诛钦陵,而其弟赞婆等来降,因诏元振与河源军大使夫蒙令卿率骑往迎。授主客郎中。
神龙中,迁左骁卫将军、安西大都护。西突厥酋乌质勒部落盛强,款塞愿和,元振即牙帐与计事。会大雨雪,元振立不动,至夕冻冽;乌质勒已老,数拜伏,不胜寒,会罢即死。其子娑葛以元振计***其父,谋勒兵袭击,副使解琬知之,劝元振夜遁,元振不听,坚卧营为不疑者。明日,素服往吊,道逢娑葛兵,虏不意元振来,遂不敢逼,扬言迎卫。进至其帐,修吊赠礼,哭甚哀,为留数十日助丧事,娑葛感义,更遣使献马五千、驼二百、牛羊十余万。
玄宗诛太平公主也,诸宰相走伏外省,独元振总兵扈帝,事定,宿中书者十四昔乃休。进封代国公,俄又兼御史大夫,复为朔方大总管,以备突厥。未行,会玄宗讲武骊山,既三令,帝亲鼓之,元振遽奏礼止,帝怒军容不整,引坐纛下,将斩之。刘幽求、张说扣马谏曰:“元振有大功,虽得罪,当宥。”乃赦死,流新州。开元元年,帝思旧功,起为饶州司马,怏怏不得志,道病卒,年五十八。十年,赠太子少保。
(《新唐书·郭震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3分)
A.一不质名氏质:问
B.因觇虏情觇:窥视
C.款塞愿和款:赔款
D.修吊赠礼吊:慰问死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以钦陵欲裂四镇以备突厥
B.乃以元振充使宿中书者十四昔乃休
C.则其下必怨后然其计
D.因觇虏情因诏元振与河源军大使夫蒙令卿率骑往迎
小题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郭元振“有勇有谋”的一组是(   )(3分)
①尝盗铸及掠卖部中口千余   ②陛下诚能岁发和亲使
③元振不听,坚卧营为不疑者 ④独元振总兵扈帝
⑤元振遽奏礼止             ⑥十年,赠太子少保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⑥D.②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郭震仗义疏财,不拘小节,曾以铸私钱、卖人口得来的钱财馈赠宾客,老百姓十分厌恶并深以为苦。
B.在对待吐蕃请和的问题上,郭震献出了离间之计,武后听从此策并因此授其左骁卫将军、安西大都护的官职。
C.乌质勒的儿子娑葛认为是郭震设计害死自己的父亲,打算率兵袭击,部下劝郭震逃跑,郭震没有听从。
D.唐玄宗因他人劝谏而赦免了郭震的死罪,将他流放到新州,后来念其旧功,又起用他为饶州司马。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武后知所为,召欲诘,既与语,奇之。(4分)
(2)会大雨雪,元振立不动,至夕冻冽。(3分)
(3)元振有大功,虽得罪,当宥。(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僧一行,姓张氏,先名遂,魏州昌乐人,襄州都督、郯国公公谨之孙也。父擅,武功令。一行少聪敏,博览经史,尤精历象、阴阳、五行之学。时道士尹崇博学先达,素多坟籍。一行诣崇,借扬雄《太玄经》,将归读之。数日,复诣崇,还其书。崇曰:“此书意指稍深,吾寻之积年,尚不能晓,吾子试更研求,何遽见还也?”一行曰:“究其义矣。”因出所撰《大衍玄图》及《义决》一卷以示崇。崇大惊,因与一行谈其奥赜,甚嗟伏之。谓人曰:“此后生颜子也。”一行由是大知名。
武三思慕其学行,就请与结交,一行逃匿以避之。寻出家为僧,隐于嵩山,师事沙门普寂。睿宗即位,敕东都留守韦安石以礼征,一行固辞以疾,不应命。后步往荆州当阳山,依沙门悟真以习梵律。
开元五年,玄宗令其族叔礼部郎中洽赍敕书就荆州强起之。一行至京,置于光太殿,数就之,访以安国抚人之道,言皆切直,无有所隐。开元十年,永穆公主出降,敕有司优厚发遣,依太平公主故事。一行以为高宗末年,唯有一女,所以特加其礼。又太平骄僭,竟以得罪,不应引以为例?上纳其言,遽追敕不行,但依常礼。其谏诤皆此类也。
一行尤明著述,撰《大衍论》三卷,《摄调伏藏》十卷,《天一太一经》及《太一局遁甲经》《释氏系录》各一卷。时《麟德历经》推步渐疏,敕一行考前代诸家历法,改撰新历,又令率府长史梁令瓒等与工人创造黄道游仪,以考七曜行度,互相证明。于是一行推《周易》大衍之数,立衍以应之,改撰《开元大衍历经》。至十五年卒,年四十五,赐谥曰“大慧禅师”。
(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素多坟籍 坟籍:典籍
B.玄宗令其族叔礼部郎中洽赍敕书就荆州强起之起:起用
C.访以安国抚人之道访:拜访
D.竟以得罪得罪:获罪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因与一行谈其奥赜不如因善遇之
B.一行逃匿以避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C.数就之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D.置于光太殿不能喻之于怀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僧一行“聪明”和“切直”的一组是
A.博览经史,尤精历象、阴阳、五行之学武三思慕其学行,就请与结交
B.此后生颜子也一行固辞以疾,不应命
C.玄宗令其族叔礼部郎中洽赍敕书就荆州强起之又太平骄僭,竞以得罪,不应引以为例
D.一行尤明著述后步往荆州当阳山,依沙门悟真以习梵律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吾寻之积年,尚不能晓,吾子试更研求,何遽见还也?(4分)
(2)睿宗即位,敕东都留守韦安石以礼征,一行固辞以疾,不应命。(4分)
(3)永穆公主出降,敕有司优厚发遣,依太平公主故事。(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钓    台
七八岁时,过钓台,听大人言子陵事,心私仪之。以幼,不许习险。前年到睦州,又值足有疾,且雨甚,不得上。今从台荡归,以六月五日上钓台也。肃入先生祠,古柏阴风,夹江滴翠,气象整峻,有俯视云台之意。由客星亭右,径二十余折,上西台,亭曰“留鼎一丝” , 复从龙脊上骑过东台,亭曰“垂竿百尺” 。附东台一平屿,陡削畏眺。一石笋横起幽涧,蹇仰恣傲,颇似先生手足。磴道中俱老松古木,风冷骨脾。此两台者,或当日振衣之所。空钩意钓,何必鲂鲤,吾不以沧桑泥高下也。
亭中祠中,俱为时官匾尽。夫子陵之高,岂在一加帝腹乎?人止一生,士各有志,说者谓帝不足与理。此未曾梦见文叔,何知子陵?子陵诚高矣,而必求所以高在不仕,则蟠溪之竿,将投灶下耶?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子陵薄官,许由薄皇帝,人不咏许由而但咏子陵者,则皇帝少而官多也。身每在官中,而言每在官外也。夫兰桂之味,以清口出之,则芳;以嗳气出之,则秽。咄咄子陵,生得七里明月之眠,死被万人同堂之哄,子陵苦矣。然则尽去其文乎?曰:“山高水长,存范仲淹一额可也。”(取材于王思任《王季重杂著》)
注:①子陵:东汉严子陵。少时曾与刘秀游学,刘秀即位后,他更名隐居。相传刘秀曾三次遣使相邀,才使得严子陵入京。 二人畅叙友情并同榻而卧,沉睡间,严子陵以一足压在刘秀腹上,刘秀毫不介意。②文叔:南宋新昌人,身处危世,仍思出仕报国。③蟠溪:相传是姜太公钓鱼的地方。
小题1: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许习险 习:靠近B.径二十余折 径:经过
C.蹇仰恣傲 恣:放纵D.子陵薄官 薄:接近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1
A.俱为时官匾尽既自以心为形役
B.何必鲂鲤大王来何操
C.尧让天下于许由,师不必贤于弟子
D.夫兰桂之味行李之往来
小题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先按照空间顺序描写登台的经过:由严子陵祠经客星亭上西台,转而到东台;后写由登台而引发的感慨。
B.作者写钓台柏树荫翳蔽日,冷风习习,古树沿江而立,青翠欲滴,意在突出严子陵祠周围环境的幽静、气氛的肃穆。
C.世人认为应把所有的匾额都废弃,只留范仲淹写的“高山水长” 即可,因为这四个字最能凸显严氏的清高品行。
D.本文借景抒情,以景写人,不仅为了赞颂严子陵的清高,更为了以严子陵为鉴,照出世间官宦们的种种丑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听大人言子陵事,心私仪之。以幼,不许习险。(4分)
译:                                                                     
(2)此两台者,或当日振衣之所,空钩意钓,何必鲂鲤,吾不以沧桑泥高下也。(4分)
译:                                                                     
(3)夫子陵之高,岂在一加帝腹乎?人止一生,士各有志,说者谓帝不足与理。(4分)
译: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