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划8处)(4分)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孝敬忠信之事立虽死而不悔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日巧伪不如拙诚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教...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划8处)(4分)
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孝敬忠信之事立虽死而不悔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日巧伪不如拙诚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教诲不厌倦,所以治人也。  (刘向《说苑》)
答案
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孝敬忠信之事立/虽死而不悔/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伪不如拙诚/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
解析

试题分析:文言断句题归属为理解并翻译文言文的能力,因为此类试题必须在理解断句文段尤其是关键词并能大致翻译的基础上才能作答。答题时注意联系上下文和文中句末语、提示语,本题还有句式相同的句子反复出现,应该断开。
[断句译文]
士大夫的志向是不因为受到利益的诱惑而迁移,也不因为祸患灾难而改变。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忠于职守、讲求信用,这四种美好的品德建立起来,即使死了也不会感到后悔。拥有大智慧却用来谋私利的人,比不上那些虽然愚笨但一心为公的人,所以说巧妙的伪装比不上愚拙的诚心。不厌倦地求学和发问,是用来严格要求自己的原则;辛勤地教诲他人,是用来要求别人的原则。
核心考点
试题【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划8处)(4分)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孝敬忠信之事立虽死而不悔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日巧伪不如拙诚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教】;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太宗文武大圣广孝皇帝,讳世民,高祖第二子也,母曰太穆顺圣皇后窦氏。及高祖守太原,太宗年十八。时,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每折节下士,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及义兵起,乃率兵略徇西河,克之。大军西上贾胡堡,隋将宋老生率精兵二万屯霍邑,以拒义师。会久雨粮尽,高祖与裴寂议且还太原,以图后举。太宗曰:“本兴大义,以救苍生,当须先入咸阳,号令天下,遇小敌即班师,将恐从义之徒一朝解休。还守太原,一城之地,此为贼耳,何以自全?”高祖不纳,促令引发。太宗遂号泣于外,声闻帐中。高祖召问其故,对曰:“今兵义动,进战必克,退还则必散。众散于前,敌乘于后,死亡须臾至,是以悲耳。”高祖乃悟止。八月已卯,雨霁,高祖引师霍邑。太宗自南原率二骑驰下峻坂,冲断其军,引兵奋击,贼众大败,各舍而走;悬门发,老生引绳欲上,遂斩之,平霍邑
至河东,关中豪杰争走赴义。太宗请义师入关,取永丰仓,以赈穷乏,收群盗以图京师。高祖称善。寻平京城,高祖辅政,受唐国内史,改封秦国公。义宁元年十二月,复为右元帅,总兵十万,徇东都。及将旋,谓左右曰:“贼见吾还,必相追,设三伏以待之。”俄而隋将段达率万余人自后而至,三王陵,发伏击之,段达大败。高祖受禅,拜尚书令,进封秦王。
武德元年九月,太宗又为元师以击仁杲,仁杲请降。既而诸将奉贺,因问曰:“始大王***破贼,其主尚保坚城;王无攻具轻骑腾逐不待步兵径薄城下咸疑不克而竟下之何也?”太宗曰:“此以权道迫之,使其计不暇发,故克也。若不急蹑,还走投城,仁杲收而抚之,便未可得矣。此可谓成算,诸君尽不见耶!”诸将曰:“此非凡人所能及也。”       
(节选自《旧唐书·太宗本纪》)
代隋者唐,更十八君,垂三百年,而其治莫盛于太宗为君也。诎己从谏,仁心爱人。有天下之志,有天下之材,又有治天下之效,然而又以其未备也,不得与先王并,而称极治之时。
  (北宋·曾巩《唐论》)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祖引师霍邑趣:奔赴
B.贼众大败,各舍而走仗:兵器
C.贼见吾还,必相追       蹑:尾随
D.三王陵,发伏击之       度:估计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及高祖守太原②而其治莫盛于太宗为君也
B.①死亡须臾至②高祖乃悟
C.①今兵义动②使其计不暇发,故克也
D.①进战必克,退还则必散②仁杲收而抚之,便未可得矣
小题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无攻具/轻骑腾逐/不待步兵/径薄城下/咸疑不克/而竟下之/何也
B.王无攻具轻骑/腾逐不待/步兵径薄/城下咸疑/不克/而竟下之/何也
C.王无攻具/轻骑/腾逐不待/步兵径薄/城下咸疑/不克而竟/下之何也
D.王无攻具轻骑/腾逐不待/步兵径薄城下/咸疑/不克/而竟下之/何也
小题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祖率兵西向,在霍邑被隋将率精兵阻挡,恰遇连天大雨,粮草断绝,但高祖不为所动,促令急攻,最终大败隋军,平定霍邑。
B.平定京城后,高祖辅佐朝政,被授予唐国内史的官职,后来又改封为秦国公。高祖受禅后,又改任尚书令,并由秦国公进封为秦王。
C.在战争中,李世民善于分析敌情,恰当部署,抓住了敌人的要害,速战速决,出奇制胜,凭借突出的才能得到了大家的赞赏和钦佩。
D.曾巩在评论中对太宗李世民推崇备至,认为他仁心爱民,他的朝代是历史上极治的时期,即使古代的圣贤君王,也不能与他相提并论。
小题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高祖不纳,促令引发。太宗遂号泣于外,声闻帐中。
②悬门发,老生引绳欲上,遂斩之,平霍邑。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太宗“有天下之志”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李文耕,字心田,云南昆阳人。家贫,事亲孝,服宋儒之学。嘉庆七年进士,以知县发山东,假归养母。母丧,服阕,补邹平。到官四阅月,不得行其志,引疾去。官累,不得归。十九年,大吏闻其干略,起复补原官。
在邹平五年,治尚教化。民妇陈诉其子忤逆,文耕引咎自责,其子叩头流血,母感动请释,卒改行。听讼无株累,久之,讼者日稀。善捕盗,养捕役,使足自赡,无豢贼,数亲巡,穷诘窝顿。尝曰:“治盗必真心卫民,身虽不能及者,精神及之,声名及之。”任,盗风屏息。课诸生,亲为指授,勉以为己之学,民呼李教官,又呼为李青天。调冠县,迁胶州,浚云、墨二河。道光二年,擢济宁直隶州,未之任。巡抚琦善特荐之,宣宗夙知其名,即擢泰安知府。
调沂州,立属吏程课,谓:“官不勤则事废,民受其害。教化本于身,能对百姓,后然可以教百姓。”属吏皆化之。沂郡产檞树,劝民兴蚕,建义仓备荒,捕盗如为令时。寻擢兖沂曹道。司河事,修防必躬亲。属厅请浚淤沙,需银五万,往视之,曰:“无庸!春涨,即刷去矣。”果如其言。
五年,迁浙江盐运使,未几,调山东。时盐业疲累,充商者多无籍游民。文耕知其弊,请分别征缓,以纾商力。责富商领运,不得因引滞贱价私卖,渐裕。七年,擢湖北按察使,复调山东。严治胥役,诈赃犯辄置重典。断狱宽平,责属吏清滞狱,数月,积牍一空。谓:“山东民气粗而性直,易犯法,亦易为善,故教化不可不先。”
居三岁,调贵州。州县瘠苦希更调不事事适权布政使请以殿最为调剂俾久任专责成。凿桐梓葫芦口,以息水患。黔产绸,无绵布,设局教之纺织。贫民艰生计,重利而薄伦常,撰文劝导,曰家喻户晓篇。十三年,休致归。
文耕平生以崇正学、浇风为己任,在山东久,民感之尤深,殁祀名宦。
(《清史稿·李文耕传》 
注:①窝顿:盗匪多的地方。②殿最:古代官吏每三年一次的考绩,“殿”指政绩差,“最”指政绩好。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任,盗风屏息终:终于
B.云、墨二河浚:疏通
C.服宋儒之学膺:胸
D.渐裕课:赋税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民受害尔无忘告乃翁
B.官累,不得归夫夷近,则游者众
C.勉以为己学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易安
D.重利薄伦常吾尝终日思矣
四、(27分)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贫民艰生计,重利而薄伦常,撰文劝导,曰家喻户晓篇。(4分)
道光二年,擢济宁直隶州,未之任(4)
小题4: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5处)(5分)
州县瘠苦希更调不事事适权布政使请以殿最为调剂俾久任专责成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力农。父和,能节食以济饥者。有耕侵其地,割而与之;贳其财者不责偿。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未弥月,河决内黄,水暴至,母姚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人异之。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子云尝习注坡,马踬,怒而.鞭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卤掠”。
善以少击众。欲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尝问用兵之术,飞曰:“仁、智、信、勇、严,阙一不可。”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耗敝极矣。”荆湖平,募民营田,又为屯田,岁省漕运之半。帝手书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事赐之。飞跋其后,独指操为奸贼而鄙之,尤桧所恶也。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好贤礼士,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然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
(选自《宋史·岳飞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行百里始奋迅        比 :等到
B.褫鞍甲而不不汗       息:休息
C.将士注坡跳壕        课:督促
D.世忠以书来        谂:告知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学射周同         其身也,则耻师焉
B.马踬,怒鞭之       枪榆枋
C.敌未灭,以家为      大王来
D.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本文的字里行间中渗透着对岳飞人品的赞誉。开头在简述其家世之后,说岳飞不仅好学有气节,还是一个有情有义之人,如对教过他的老师周同终生不忘。
B.岳飞天生力量大。十几岁时,岳飞就能拉开三百斤的大弓和八石重的硬弩,
C.岳飞从严治军,包括严格训练、严肃纪律,士兵只要夺取老百姓的一根麻绳绑草料,就立刻斩首。
D.在与宋高宗的问答中,岳飞侃侃而谈,通过马的饮食与行走,两相对比,说明“负重致远”之才,必须具备若干要素,即使是良马,太过讲究“精洁”,也会招致灭亡。
小题4: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4 分)
(2) 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3 分)
(3)飞跋其后,独指操为奸贼而跋之,尤桧所恶也。(3 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遂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之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成阳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取舞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椹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乃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中桐柱。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持千金之资物币:礼品。
B.厚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赠送。
C.荆轲顾笑舞阳,前为曰谢:谢绝。
D.图而匕首见穷:穷尽。
小题2:对下列句子文言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②群臣侍殿上者③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④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荆轲“精忠报国”的一组句子是(    )
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②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椹之
③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④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中铜柱
⑤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
⑥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A.③⑤⑥    8.①④⑥    C.①③⑤    D.②③⑤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何真,东莞员冈人,八岁而孤,母夫人守志不夺。少英伟好书剑。至正间,岭南盗起,焚掠州郡,真集义兵保乡里,仕为河源务副使、淡水盗场管勾。中原兵起,岭海***动,弃官归乡里,慨然生民为念。
岁乙未,邑民王成、陈仲玉乱,真请行省举义兵除之.真躬环甲胄,往擒仲玉归.岁癸卯,南海三山民邵宗愚陷广州,守将何深死之,大肆焚掠。真闻之,率众复广州,号令明肃,广人大悦。
时中原大乱,南北阻绝,真益练兵据险,保障一隅。
洪武元年戊申二月壬寅,大明太祖高皇帝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率舟师取广东。时永忠在福州,先遣人以书真,曰:“元君失驭,天下土崩,豪杰之士,乘时起,或假元之号令,或自擅其兵威,暴征横敛,蚕食一方,生民涂炭,可谓极矣。今天子受天明命,肇造区夏,惟两广僻在遐荒,未沾圣化。予受命南征,顺者抚,逆者诛。恐足下未悟,辄先遣一介之使相告,惟足下留意焉。”遂航海趋广东。三月甲戍,何真所部郡县户口,兵马、钱粮,遣使奉表迎降。
初,汤和等平福建,真遣使由海道奉表元:遇和兵,遂改其表请降,且遣人回报真。至是,征南将军廖永忠遣人送其使及表京师。上赐诏褒之,曰:“天下分争,所谓豪杰有二:易乱为治上也,保民达变,识所归者次也。负固偷安,荼毒生民,身死不悔,斯不足论矣。顷,师临闽、越,卿即输诚来归,不烦一旅之力,使兵不血刃,民庶安居,可谓识时达变者矣。”真叩头谢曰:“昔武王伐暴救民,诸侯不期会者八百。今主上除乱以安天下,天命人归,四海景从。臣本蛮邦之人,迩者逢乱,不过结聚乡民,为保生之计,实无他志,今幸遇大明丽天,无幽不烛,臣愚岂敢上违天命。”上曰:“夫能不贾祸于生灵者,必世享其泽。朕嘉卿忠诚,念江西地近广东,是以特授尔江西行省参政,以表来归之诚。古云:令名,德之舆也。卿令名已著,尚懋修厥德,以辅我国家。”
(节选自《国初群雄事略》)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邑民王成、陈仲玉乱构:图谋
B.先遣人以书真谕:上对下的文告
C.何真所部郡县户口、兵马、钱粮籍:登记
D.征南将军廖永忠遣人送其使及表京师诣:前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真躬环甲胄,往擒仲玉归慨然生民为念
B.豪杰之士,乘时起诸侯不期会者八百
C.真请行省举义兵除之真遣使由海道奉表
D.易乱为治上也顷,师临闽、越,卿即输诚来归
小题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何真“保民达变”的一组是(  )(3分)
①仕为河源务副使、淡水盐场管勾     ②练兵据险,保障一隅
③少英伟好书剑                                 ④受命南征,顺者抚,逆者诛
⑤遣使由海道奉表于元,遇和兵,遂改其表请降   ⑥率众复广州,号令明肃
A.①④⑥B.②⑤⑥C.③④⑥D.①③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何真年少不幸,八岁便死了父亲,母亲含辛茹苦抚育孤儿,始终没有改嫁。
B.何真曾率兵收复广州。他的队伍军纪严明,深得广州百姓欢迎。
C.何真原本率部降元,后因廖永忠信中的言辞咄咄逼人,何真不得已,改向明军投降。
D.明太祖褒奖了何真,对其在动乱时节组织武装保境安民的举动给予了充分肯定。
小题5: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①南海三山民邵宗愚陷广州,守将何深死之,大肆焚掠(4分)
②今主上除乱以安天下,天命人归,四海景从。(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