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8分)贻赵廷臣书①(明)张煌言大明遗臣某,谨拜书于清朝开府赵老先生台前。昔宋臣谢枋得②有云:“大元制世,民物维新;宋室孤臣,...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8分)
贻赵廷臣书①
(明)张煌言
大明遗臣某,谨拜书于清朝开府赵老先生台前。昔宋臣谢枋得②有云:“大元制世,民物维新;宋室孤臣,只欠一死!”窃以叠山业经市隐卖卜,宜可以远害全身;而元参政魏天祐必欲招致之,乃叠山有死无。招之不来,馈之不受,却聘书尚在,可考而知也。卒触天祐之怒,执之北去,叠山遂不食而死。盖未尝不叹古人守义之坚,殉节之笃也!
况某今日南冠而絷,叠山所处,已自不同;而台下尚欲贷其余生,屡遣贵属,存注有加,劝之加餐。嗟乎!此固台下褒忠录节之盛心,较之天祐,真不啻霄壤。顾某自律,断不可因此而苟延旦夕也。所以每思慷慨引决,而为馆伴者防间严切,不克自裁。绝餐三日,迫于贵属劝勉,稍稍复食,他人闻之,宁不以某寡廉鲜耻,晚节可嗤哉?揣台下之意,不过欲生膏斧锧,始足忠义者戒;然大丈夫冰视鼎镬,慷慨从容,原无二义,故郁郁居此耳。
犹记去岁华函见及某之报书有宁为文山之语至今日敢有食言夫自古废兴亦屡矣废兴之际何代无忠臣义士何代无逋臣处士?义所当死,死贤生;义所当生,生贤于死。盖有舍生取义者焉,未闻求生以害仁者也。某之忧患已过乎文山,隐遁殆几于叠山矣。而被执以来,视死如归,非好死而恶生也。亦谓得从文山、叠山,异代同游,于事毕矣!
谓某散兵在先,归隐恐后,可以觊觎死。殊不知散兵者,悯斯民之涂炭;归隐者,念先世之暴荒。期拥兵则岁月犹存;解甲则旦夕莫保!身为累囚,贻笑天下,是某之忠孝两亏,死难塞责者矣!临难苟免,非我本怀;偷存视息,更何所待!今羁留旅邸,以日为年,生不如死。伏台下立赐处决,俾某乘风驭气,翱翔碧落,是诚台下大有造于某也。幸甚!
(本文有删节)
【注】①张煌言(1620—1664),号苍水,浙江鄞县人。1645年奉南明鲁王监国,起兵抗清。与郑成功并肩作战,直至南明灭亡,郑成功病逝,才解散义师,退隐海岛,被捕不屈而死。赵廷臣,清朝闽浙总督。
②谢枋得,字君直,号叠山,南宋末以江西招谕使知信州,力拒元军。宋亡,居闽中,卖卜为生。元朝福建行省参政魏天祐强之北行,至大都,不食而死,著有《叠山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叠山有死无陨:陨落,屈服。
B.叠山所处,已自不同视:看到,觉察。
C.可以觊觎死赊:遥远,远离。
D.伏台下立赐处决冀:希冀,希望。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始足忠义者戒经北舰十余里,巡船所物色
B.义所当死,死贤生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
C.盖有舍生取义者焉不赂者赂者丧
D.期拥兵则岁月犹存长桥卧波,未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举宋臣谢枋得市隐卖卜而被元朝参政魏天祐逼迫出仕元朝为例,说明自己不降清朝正如谢枋得之坚贞不屈,而赵廷臣对自己的劝降亦似魏天祐之蛮横霸道。
B.作者又举文天祥被拘而暂且不死为例,说明自己被拘而暂且不死也不是苟且偷生。“散兵”和“归隐”都是有缘故的,而不是投降以求缓死。
C.文章多次称呼赵廷臣为“老先生”“台下”等,充满了敬重,并称赞赵廷臣“褒忠录节”,是忠臣节士,还感激他对自己存注有加,派下属专职负责自己的饮食起居。
D.此文写在明朝业已灭亡,南明政权又被消灭的时候,作者处境艰难,心情沉郁,被俘后更是抱定求死之心,故而行文语多直切,慷慨激昂。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犹 记 去 岁 华 函 见 及 某 之 报 书 有 宁 为 文 山 之 语 至 今 日 敢 有 食 言 夫 自 古 废 兴 亦 屡 矣 废 兴 之 际 何 代 无 忠 臣 义 士 何 代 无 逋 臣 处 士?
小题5:把上面两段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3分)
                                                                                            
(2)盖未尝不叹古人守义之坚,殉节之笃也!(3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犹记去岁华函见及 / 某之报书有宁为文山之语 / 至今日敢有食言 / 夫自古废兴亦屡矣 / 废兴之际 / 何代无忠臣义士 / 何代无逋臣处士?(划对一处0.5分,共6处3分.建议实行划错倒扣分办法,扣完为止。
小题5:(1)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敌人的)长期积累的威势胁迫啊!(得分点:“为国者”、“为……所”句式,“胁”。)(2)(我)大概从来没有不赞叹古人守护道义的坚贞,殉难气节的诚恳啊!(得分点:“叹”、“守义之坚”、“殉节之笃”。)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视:对比、比较。根据后面“已自不同”可以猜测出此处应为“对比、比较”的意思。
小题2:
试题分析:两句中“何”,都作副词,怎么。A前一个“为”,成为;后一个“为”,被。B前一个“于”,介词,比;后一个“于”,介词,向。C前一个“以”,连词,来;后一个“以”,介词,因为。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小题3:
试题分析:称呼赵廷臣为“老先生”“台下”等,只是出于礼节,并无敬重;说赵廷臣“褒忠录节”,感激他对自己“存注有加”,并派下属专职负责自己的饮食起居等实为反语,指责赵廷臣对自己的囚禁和监视。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中的断句。解答时要先回到上下文语境中,心中默译一遍,翻译时要关注句中的名词、动词,这些地方有可能就是应该断开的地方,再根据翻译用斜线断开。
小题5:
试题分析:第一句中“为国者”解释为“治理国家的人”,“为……所”表被动,“胁”解释为“胁迫”;第二句中“叹”解释为“赞叹”,“守义之坚”的“坚”解释为“坚贞”,“殉节之笃”的“笃”解释为“诚恳”。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参考译文:
大明朝遗臣(张煌言)我,恭敬地向清朝总督府赵老先生阁下拜送书信。当年宋臣谢枋得说过:“大元开国,民物维新;宋室孤臣,只欠一死!”私下里认为叠山(谢枋得)已经隐居在集市里卖卜为生,应该可以远离祸害保全自身;但是元朝参政魏天祐一定想招降他,于是叠山只有求死而不会屈服。招降他,他不来;馈赠他,他不接受;拒绝的聘书还在,可以考证而知道的。最后触怒了魏天祐,抓住他向北去,叠山于是不吃食物而死。(我)大概从来没有不赞叹古人守护道义的坚贞,殉难气节的诚恳啊!
何况我今天是被拘捕的囚徒,比较叠山所处的环境,自然已经很不同了;但阁下您尚且想借用我余下的生命,多次派遣您的下属,慰问关心很多,劝我进餐多吃。啊!这本来是阁下您表扬忠义录用节臣的热心,比较魏天祐,真不下于天上和地下的差别。只是我自定规则,断然不可以因为这而苟且延长一天的生命。所以常常想慷慨自***,但是被陪伴的人严密防范,不能够自***。(我)绝食了三天,又被您的下属劝阻逼迫,稍稍恢复了饮食,其他人听到这件事,难道不会认为我不知羞耻,晚年的气节值得嗤笑吗?(我)揣测阁下您的用意,不过是想用生命去滋润斧锧等刑具,才足够成为忠臣义士们的警戒;然而大丈夫像(看)冰一样看待滚烫的油锅,慷慨激昂,从容就义,原本就没有第二种想法,所以还能郁闷地居留在此罢了。
还记得去年您发信给我,我的回信上有宁可做文天祥这样的话,到今天怎么敢自己说话不算呢?那自古以来的兴盛和衰亡也很多了,衰亡和兴盛的时候,哪个朝代没有忠臣义士?哪个朝代没有避世隐士?在道义上应当死亡,死亡就胜过生存;在道义上应当生存,生存就胜过死亡。大概有舍弃生命来取得道义的,没有听说过追求生命来损害仁义的。我的忧患已经超过了文天祥,隐居逃遁差不多接近谢枋得了。但自从被捕以来,把死亡看得如同回归,不是喜好死亡而厌恶生存啊。也可以说能够追随文天祥、谢枋得,不同朝代的人一同游览,在事业上已经完成了!
说我解散军队在前,归乡隐居唯恐落后,可以用来图谋逃离死亡。实在是不知道我解散军队,是怜悯那人民的生活苦难;我归乡隐居,是顾念我先祖的尸骨抛荒。怎么料想得到拥有军队就多年还能保存;解除铠甲就早晚不能保全!自身成为被拘禁的囚犯,被天下人讥笑,这样,我的忠诚和孝道两面都有亏欠,死亡都难以敷衍责任的!遇到灾难苟求幸免,不是我本来的情怀;偷生保存视力和气息,更有什么期待!如今被羁绊扣留在旅馆,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只希望阁下您立刻恩赐处决了我,使我(可以)乘风驾气,翱翔天空,这实在是阁下您对我有大造化啊。幸运啊!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8分)贻赵廷臣书①(明)张煌言大明遗臣某,谨拜书于清朝开府赵老先生台前。昔宋臣谢枋得②有云:“大元制世,民物维新;宋室孤臣,】;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9分)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斯用兵之也   效:效果B.始祸焉     速:加快
C.李牧连之    却:使之退,打退D.则胜负之,存亡之理  数:命运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
A.是故燕虽小国后亡
B.惜其用武不终也
C.有如此之势,为秦人之积威之所劫
D.下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一段提出自己的观点:“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的原因是“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B.作者认为燕、赵两国“战败而亡,诚不得已”。燕是“小国而后亡”,赵与秦战并“连却之”,都在说明“用兵之效”。
C.作者认为齐、燕、赵等国不以地赂秦,如果能有一个好的内政外交政策,秦人未必能消灭六国。
D.作者在文中真正要探讨的是:面对敌人,切不可为敌所“胁”,势弱于敌的六国犹可胜秦,若势强于敌则更应胜敌。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①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②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小题1:语段①中,孔子认为应该和      之人交往,至少也该和      之人交往。(2分)
小题2:简要分析“礼之用,和为贵”“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中体现的儒家思想。(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9分)
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欲止之,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紫之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却!吾恶紫臭。’”公曰:“诺。”于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桓公之患:为……而生病B.吾甚紫之臭恶:讨厌,厌恶
C.却!吾恶紫臭 少:稍微,略微D.其明日,国中莫衣紫明日:第二天
小题2:下列句子的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译文:在那时,五匹生绢也换不到一匹紫色的布。
B.寡人好服紫,紫贵甚译文:我喜欢穿紫色的衣服,紫色的衣料昂贵的厉害
C.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译文:在这时,侍从中恰好有穿着紫色衣服来进见您的人
D.于是日,郎中莫衣紫译文:在当天,宫中的御医就没有人穿紫色衣服了
小题3:这则寓言故事意在说明的道理是(   )(3分)
A.地位在上的人喜欢穿什么衣服,下面的人就喜欢穿什么衣服,有地位的人往往领导服装新潮流。
B.地位在上的人喜欢什么,下面的人就仿效什么;在上者讨厌什么,下面的人就讨厌什么。批判了那些讨好媚上的人。
C.在上者的一言一行都对下面的人有很大影响,所以在上者应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
D.在上者的一言一行都对下面的人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在上者一定要注意衣着朴素,保持良好的风度仪表。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楚义帝论
(清)查礼
天下事未有成一事建一勋而出自迂生腐儒之手者。况天下之大,帝王之重,又当干戈纷扰群雄角鹿之秋哉!苏子瞻论楚帝曰:“天下之贤主也。”以予观之,义帝特一迂生腐儒尔,安在其为贤也?
宋义者,战国游士之流也。一言偶中,未必其遂能知兵也;乃骤加以“卿子冠军”之名,委以三军之重,而又以轻急暴戾之项羽,使为之属。二人之不相戕***者,未之有也。义之才与义之力,皆非羽敌者。义之不能***羽,而羽之能***义,亦事之易知者也。是义帝非能用义,直以此***义尔。
入关之命,不遣羽而遣沛公,盖以沛公之为长者尔。然是固不可以遣羽,而亦不可以遣沛公。自古无因人成事之帝王也。义帝为怀王孙,固楚民之所望,而楚之不祀久矣;以民间牧羊儿,一旦据南面之尊,为诸侯王之长,斯亦奇矣。又欲不烦一手足之劳,俨然为群雄之主焉;帝王之业,固若是易乎?且沛公入关,则必灭秦;灭秦,则沛公之功高,而义帝不能制也。沛公入关, 则羽必怒而图沛公;怒而图沛公,则沛公不能当羽,沛公必败,羽必胜;羽胜,则羽之气横,而义帝益不能制之也。
夫秦虽强,易与(对付)也。彼虐用其民既甚,其民皆有父兄之痛焉;楚兵至而不倒戈以相迎者,幸也,而谁与之敌哉!为义帝计,惟遣一将以救赵,而亲率诸将以击秦,数始皇、二世之罪,受子婴之降,除秦之法,与民休息。秦地百二山河,天下莫强焉。楚虽大,僻在东南,其形势非关中比。因秦之规以定都焉。封项羽、沛公各以大国,封诸侯之有功者以小国,又封五国子孙之贤者,以无绝其先祀。当是时,天下固义帝之天下也,虽项羽之暴,何足忌哉!羽与沛公,固皆我之佐命臣尔。
惟前既有以失羽之心,而灭秦之功,又大半成于羽手,故羽得以擅其赏罚废置之柄焉,而天下之势去矣。乃欲端拱安座,用人之劳而享其逸,不亦缪乎!吾故曰:义帝特一迂生腐儒尔。天下未有迂生腐儒之能成事者,其不终也固宜。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义帝特一迂生腐儒尔特:只是
B.数始皇、二世之罪数:列举
C.用人之劳而享其逸用:使用
D.擅其赏罚废置之柄柄:权力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明义帝行事“特一迂生腐儒”的一组是(3分)
①委(宋义)以三军之重           ②又以轻急暴戾之项羽,使为之属  
③义之才与义之力,皆非羽敌者     ④入关之命,不遣羽而遣沛公  
⑤以民间牧羊儿,一旦据南面之尊
A.①②⑤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②④
小题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主要论述楚义帝用人不当的的错误,不该重用战国游士之流的宋义,入关之命应交付项羽,不该交付刘邦。
B.文章开篇一反前人对楚义帝的评价,旗帜鲜明地指出义帝不过是一个迂生腐儒,绝对成就不了帝王之业。
C.义帝虽然为怀王之孙,但目前他不过是一个民间牧羊儿,因此义帝的失误还表现在没有亲自率领诸将击秦。
D.作者设想:在当时形势之下,义帝若能亲率大军攻秦,完全可以取胜,而项羽刘邦都会成为自己的佐命之臣。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是义帝非能用义,直以此***义尔。(3分)
(2)楚兵至而不倒戈以相迎者,幸也,而谁与之敌哉!(3分)
(3)天下未有迂生腐儒之能成事者,其不终也固宜。(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孟孙猎,得 麑 使 秦 西 巴 持 之 归 其 母 随 之 而 啼 秦 西 巴 弗 忍 而 与 之 孟孙 适 至 而 求 麑 答 曰 余 弗 忍 而 与 其 母。孟孙大怒,逐之。                             《韩非子•说林上》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