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9分)明公破案雍正壬子六月,夜大雷雨。献县城西有村民为雷击,县令明公晟往验。饬①棺敛矣。越半月余,忽拘一人讯之曰:“尔买火药何...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9分)
明公破案
雍正壬子六月,夜大雷雨。献县城西有村民为雷击,县令明公晟往验。饬①棺敛矣。越半月余,忽拘一人讯之曰:“尔买火药何为?”曰:“以取鸟。”诘曰:“以铳②击雀,少不过数钱,多至两许,足一日用矣;尔买二三十斤,何也?”曰:“备多日之用。”又诘曰:“尔买药未满一月,计所用不过一二斤,其余今贮何处?”其人词穷,刑鞫③之,果得因奸谋***状,与妇并伏法。
或问:“何以知为此人?”曰:“火药非数十斤不能为伪雷,合药必以硫黄。今方盛夏,非年节放爆竹时,买硫黄者可数。吾阴使人至市,察买硫黄者谁多,皆曰某匠。又阴察某匠卖药于何人,皆曰某人,是以知之。”又问:“何以知雷为伪作?”曰:“雷击自上而下,不裂地,其或毁屋,亦自上而下。今苫草屋梁皆飞起,土炕之面亦揭起,知火从下起矣。又此地去城五六里,雷电相同,是夜雷电虽迅烈,然皆盘招云中,无下击之状,是以知之。尔时其妇先归宁,难以研问,故必先得斯人,而后妇可鞫。”此令可谓明察矣
注:①饬(chì):通“敕”,命令。②铳(chòng):旧时打鸟用的火枪。③鞫(jū):审问犯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吾使人至市阴:暗中
B.所用不过一二斤计:估计
C.“雷击自上而下,不地裂:使……开裂
D.又此地城五六里去:到、往
小题2:(3分)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明公晟“明察”的一组是(   )
①与妇并伏法 ②忽拘一人讯之 ③阴使人至市,察买硫黃者谁多 ④又阴察某匠卖药何人 ⑤其妇先归宁
A.①③B.②③④C.②⑤D.①③④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献县城西有一个村民被雷击死,县令明晟前往验尸,发现有疑点,先将死者用棺材装敛,然后明查暗访,抓到一个疑犯审讯。
B.经过一连三次讯问,疑犯终于无言以对交代实情,因为奸淫而与死者之妇合谋用炸药炸死其夫,终于将奸夫淫妇二人一同处以死刑。
C.明晟依据案发现场的勘察,判断死者并非被雷击死,可能是为火药炸死,终于通过暗访查到到市场买硫黃配制炸药的这个疑犯。
D.这个案件破得精彩,令人叫绝,不仅是因为县令明晟重视调查研究,善于调查研究,还因为他具有雷电和制造炸药的知识。
小题4:翻译下列文中划线句子(10分)
(1)“尔买火药何为?”曰:“以取鸟。”(4分)
(2)何以知雷为伪作? (3分)
(3)此令可谓明察矣。(3分)
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1)“你买火药干什么?” 那人回答:“我用它打鸟。”(4分)(2)您根据什么知道雷击事件是假造的呢?(3分)(3)这位县令可以说是很善于调查研究的了。(3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义,即文言猜读法。D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下句内容“雷电相同”大意可知,去:距离。所以选D。
小题2:
试题分析:解答这类题的思路是,将所给例句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公晟“明察”的句子,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进行判断选择,答题时也可以用排除法,将明显含有不符合题干要求文句的选项直接排除,以节省答题时间。①体现的是对同案犯一起执行死罪;⑤体现的是那妇人的去向;②③④均体现了公晟“明察”。所以选B。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错在“终于通过暗访查到到市场买硫黃配制炸药的这个疑犯。”原文是“暗中让人到街市上打听”。所以选C。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宾语前置“何为”、取、为伪作、明。
译文:
雍正朝壬子年六月,有一夜大雷雨,献县城西有一个村民被雷击死。县令明晟大人前去检验,然后让收殓入棺下葬了。过了半个多月,忽然明大人命人拘捕了一个人来讯问:“你买火药干什么?” 那人回答:“我用它打鸟。”  明晟诘问:“用火铳来打鸟,所用火药少的不过几钱份量,多的也不过一两多二两的份量,已足够用一天了,你买二三十斤,是为什么?” 那人回答:“我是准备用很多天的。” 明晟又诘问:“好吧,你买火药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料必到现在所用掉的也不过是一二斤的份量,那么其余的火药你现在存放在哪里?”  那人说不出话来。于是明晟就动刑严加讯问,果然审出了因为奸情而谋***情人丈夫的实案,与他的情人一起被执行死刑。 
有人问明晟县令为什么能知道这人犯了谋***罪,明大人回答说:“火药这东西,若不是有数十斤的份量,就不能够伪装出雷击的效果,而制造合成火药又必定需要用硫磺。现在正是盛夏季节,不是在过年过节需要放爆竹的时候,会买硫磺的人数都数得出的几个人,我暗中让人到街市上打听卖硫磺最多的人是谁,人都说是某匠。我又暗中察问这某匠是把火药卖给谁了,都说是卖给某人了,于是我就明白了。” 又问明大人:“那您根据什么知道雷击事件是假造的呢?” 明大人回答:“如果是雷击死人,应该是从上到下劈击,不会裂地,就算是击毁房屋,也必定是从上到下劈击。现在那个雷击现场,屋顶上的苫草、屋梁全都飞起来,土炕的面都被揭飞了,可以知道火是从下面起的。而且,这个地方离城里不过五六里远,雷电的情况是一样的,那一夜雷电虽然迅猛剧烈,但是都只在云上盘旋围绕,并没有往下击的情形,所以我就知道有问题了。当时死者的老婆正巧回娘家去,没办法从她身上审问,所以一定要先访得这个动手炸死人的凶手,之后从那个妇人那里便可审出实情来了。”
这位县令可以说是很善于调查研究的了。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9分)明公破案雍正壬子六月,夜大雷雨。献县城西有村民为雷击,县令明公晟往验。饬①棺敛矣。越半月余,忽拘一人讯之曰:“尔买火药何】;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焚驴志
王若虚
岁己未,河朔大旱,远迩焦然无主赖。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小数,靡不为之,竟无验。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旱之由也。云方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是物不死,旱胡得止?”一人臆倡,众万以附。帅闻,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 
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曰:“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吾生不幸为异类,又不幸堕于畜兽。乘负驾驭,惟人所命;驱叱鞭箠,亦惟所加。劳辱以终,吾分然也。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而欲置斯酷欤?孰诬我者,而帅从之!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殷之旱也,有桑林之祷,言出而雨;卫之旱也,为伐邢之役,师兴而雨;汉旱,卜式请烹弘羊;唐旱,李中敏乞斩郑注。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嘻,其不然!暴巫投魃,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滥***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人情初不怿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以空。人无复议驴。
【注】①厌禳:以巫术祈祷鬼神除灾降福。 ②投魃(bá):驱赶旱鬼。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诬之说兴怪:诡怪
B.而谓我之愆:过失
C.吾何一死爱:喜爱
D.人情初不也怿:愉快(高兴)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适民家有产白驴 /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何也(《过秦论》)
B.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 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
C.盍亦求诸是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己(《劝学》)
D.如其未也,用为是以益恶/未知生,知死(《论语》)
小题3:下列各句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朔一带大旱,镇阳帅自言忧农,似乎是一个体恤百姓的好官,可采取的措施荒唐可笑,作者用欲抑先扬的手法活画出一个迂腐无能而又貌似忧民勤政的官僚形象。
B.文章列举“殷之旱”、“卫之旱”、“汉旱”、“唐旱”等历史记载,进一步证明了“人为”的祸害,也表现出作者是相信“天旱”乃出于“人为”的说法的。
C.文章交待了镇阳帅“焚驴祈雨”的荒唐举动后,宕开一笔,在正面叙述的同时,又以“白驴托梦”的间接表述,更激烈地讽刺了迷信的无稽和昏官的无能。
D.“释驴”之举再一次揭示了镇阳帅之迂腐无能,而“未几而雨”所引起的“岁卒以空”正是这种无能带来的直接后果。
小题4:将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帅闻,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 (4分)
(2)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3分)
(3) 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 (3分)
小题5:下列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
B.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C.过秦论者/论秦之过也/秦过只是末句仁义不施/一语便断尽/此通篇文字/只看中间然而二字一转/未转以前/重叠只是论秦如此之强/既转以后/重叠只是论陈涉如此之微。
D.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经典选段,完成题目。(12分)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论语·述而》)
御孙谏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故适身行义,俭约恭敬,其唯无福,祸亦不来矣。骄傲侈泰,离度绝理,其唯无祸,福亦不至矣。(《管子·禁藏》)
节俭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
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
圣人去甚,去奢,去泰。(《老子·二十九章》)
【注】①孙:同逊,恭顺。不孙,即为不顺,这里的意思是“越礼”。固:简陋、鄙陋。这里是寒酸的意思。 ②甚:极端。奢:奢侈。泰:通“太”,过分。
小题1:由前四则可以看出,古代圣贤是如何看待“俭”的?(6分)
小题2:结合后两则,联系现实生活,谈谈当今我们应该如何做到节俭?(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梦登,福建人。乾隆庚寅孝丰知县,不携家室,与同志三数人,惘惘到县。始谒巡抚,门者索金,不应,持刺不许入。梦登则绳床坐军门,竟日不去,曰:“予吏事见,非有私谒。俟公他出,即舆前白事,奚以门者?”门者勉为通谒。巡抚察其状,戒之曰:“君悃愊无华饰,甚善,然未娴吏事。宜亟求通律令能治文书者致幕下,庶几佐君不逮。”梦登前曰:“孝丰俸入,岁不过三十金,不能供幕客食。且梦登与偕来者,三数孝廉,皆读书服古,朝夕讲求,宜若可恃。”巡抚哂之。无何,卒用公式劾免,历官才三阅月也。
梦登居官,出无仪卫,门不设监奴,有质讼,直诣厅事。梦登便为剖析,因而劝谕之,两造皆欢然以解。比出县门,终不见一胥吏。胥吏或请事,则曰:“安有子女白事父母,转用奴隶勾检者?若辈必欲谋食,盍罢为农,否则请俟我去耳。”县庭无事,辄独行阡陌间,与父老商搉利病,或遇俊秀子弟,执手论文,娓娓竟日,县人安之。
梦登罢官也,代者至门,交印讫,长揖而去。问库廪官物,犹前官封识也。稽文案簿籍,曰:“自有主者。”察狱讼,曰:“悉劝平之。”然不自省得谴所由,以书徧抵同官,曰:“梦登为县仅三月,未尝得罪百姓,有事未尝不尽心,然竟坐免,何故?”
梦登罢官,窭甚,不能归,百姓争食之。负贩小民,侵晓,各以所果蔬粟米,杂沓投门外,门启,取给饔飱,亦不辨所从来。然闲居周一岁,未尝有大匮乏。最后,县人醵金为归计,并制青盖为赠,题名至万人,荣其行。尝受惠梦登者,凡数辈,徒步负担,送梦登抵其家。
(节选自《清稗类钞·吏治类》)
【注】①悃愊:kǔn bì,至诚。②窭:jù,贫穷。③醵:jù,凑钱,集资。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乾隆庚寅孝丰知县      除:废除,罢免
B.各以所果蔬粟米             羡:有余,剩余     
C.门启,取给饔飱             比:等到
小题2:D.县人醵金为归计             治:处理,办理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持刺不许入  相如持璧却立
C.      D. 尝受惠梦登者 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巡抚看到李梦登,先是“戒之”,对他予以表扬和劝诫,体现了巡抚对他的赏识和关爱,然而自负的李梦登并不领情,巡抚只好“哂之”,以示无奈。
B.李梦登为官县衙不设门吏,甚至不要衙役,百姓可直达办事厅;出门不带仪仗卫队。他认为官员被称为父母官,就应该爱民如子。这体现了他廉正、亲民的特点。
C.李梦登任期虽短,却深得民心。他被罢官以后,因为穷困有家难回,当地百姓纷纷接济他,最后又集资、制万民伞,送他回家。这从侧面反映了他的清廉、爱民。
D.李梦登自认为干得不错,对于自己为什么被免职感到困惑不解,文章说是“卒用公式劾免”,其实不愿也不会迎合攀附上司才是李梦登被免职的真实原因。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宜亟求通律令能治文书者致幕下,庶几佐君不逮。(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辈必欲谋食,盍罢为农。(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不自省得谴所由,以书徧抵同官。(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下列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B.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
C.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
D.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①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人口众多)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篇》)
②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第五十七章》)
小题1:对治理国家,孔子、老子各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有什么相通之处?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你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请联系现实阐述你的理由。(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祭鳄鱼文
韩 愈
维年月日,潮州刺史韩愈,使军事衙推秦济,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以与鳄鱼食,而告之曰:
昔先王既有天下,列山泽,罔绳擉刃,以除虫蛇恶物;为民害者,驱而出之四海之外。及后王德薄,不能远有,则江汉之间,尚皆弃之,以与蛮、夷、楚、越;况潮岭海之间,去京师万里哉!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亦固其所。
今天子嗣唐位,神圣慈武。四海之外,六合之内,皆抚而有之。况禹迹所揜,扬州之近地,刺史、县令之所治,出贡赋以供天地宗庙百神之祀之壤者哉!鳄鱼其不可与刺史杂处此土也。
刺史受天子命,守此土,治此民,而鳄鱼睅然不安溪潭,据处食民、畜、熊、豕、鹿、獐,以肥其身,以种其子孙;与刺史亢拒,争为长雄。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伈睍睍①,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且承天子命以来为吏,固其势不得不与鳄鱼辨。
鳄鱼有知,其听刺史言: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鲸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归容,以生以食,鳄鱼朝发而夕至也。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乃止。其无悔!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伈(xǐn)伈:恐惧的样子。睍(xiàn)睍:不敢正视的样子。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列山泽列:拥有
B.今天子嗣唐位嗣:继承
C.夫傲天子之命吏傲:傲视
D.以种其子孙种:繁衍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除虫蛇恶物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B.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C.其听刺史言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D.必尽***乃止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小题3: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初唐时皇帝曾大力捕***、驱逐危害民众的动物,后来皇帝德行威望逐渐衰弱,加上潮州地处偏远,鳄鱼便在此繁衍,成为祸害。
B.一旦鳄鱼未听从劝谏而迁徙,韩愈将挑选才干技能出众的官吏和民众,拿起武器与鳄鱼较量,达到消灭鳄鱼、消除祸患的目的。
C.韩愈虽然派部下将猪羊作为祭品投入恶溪中给鳄鱼享用,后来又将鳄鱼迁徙的时间一再放宽,但他除恶务尽的决心是不会动摇的。
D.文章短小而跌宕有致,义正辞严,凛然不可侵犯,名为“祭文”,实际上却是“檄文”,体现了韩愈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治理念。
小题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刺史、县令之所治,出贡赋以供天地宗庙百神之祀之壤者哉。(3分)
⑵ 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3分)
⑶ 鲸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归容,以生以食。(4分)
文言文断句.(3分)
小题5:下列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始受隋禅/则议除之/当时群臣/材识不远/不能深知先王之道/古今之宜/推阐圣明/以救斯弊/其事遂止
B.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
C.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D.花间之词如古玉器/ 贵重而不适用/ 宋词适用而少质中/ 李后主兼有其美/ 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