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馀,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於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彀者,射手)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匈奴十馀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馀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庞暖破燕军,***剧辛。后七年,秦破***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骑。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节选自《史记》)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日击数牛士 飨:犒劳,慰劳
B.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  保:通“堡”,营垒
C.赵王李牧,李牧如故  让:谦让
D.赵使人捕得李牧微:暗中,秘密地
小题2:以下各句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李牧用兵之道的一组是(  )(3分)
①习射骑,厚遇战士                  
②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
③匈奴每入,辄入收保                 
④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⑤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匈奴十馀万骑    
⑥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
A.①④⑥B.②④⑤C.②③⑥D.①③⑤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李牧是赵国防御匈奴的优秀将领,他不急于攻打匈奴,而是将当地的租税都纳为军费。常飨士卒,训练士兵骑射,小心看守烽火台。这样好几年,赵国没受到什么损失。
B.由于赵王的误解,李牧被革职,后来赵王醒悟了,又再次起用李牧,李牧在赵王答应了自己的要求后才就任。
C.李牧到边境后,还是没有立即攻打匈奴,士兵们却愿意打一仗,在这种情况下,李牧精选了大量的战车、战马和敢于冲锋陷阵的勇士以及射手,全部组织起来训练作战,最后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大败匈奴。
D.李牧被二次起用后,虽用兵有方,多次击退敌人,但由于他仍不听从王命,惹怒赵王,因而遭秦反间而死。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4分)
⑵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4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D
小题4:(1)(4分)匈奴派出小股兵力入侵,李牧假装战败逃跑,把几千人留给匈奴。(2)(4分)秦国用大笔金钱贿赂赵王的宠臣郭开,施行反间计,说李牧、司马尚想要谋反。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选项C对应的原文“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大意是“因为李牧不出战,匈奴和边兵都认为李牧胆小,赵王(   ),李牧像原来一样,赵王大怒”,把“谦让”代入不符合上下文的语意,可知选项错误。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先看题干中有没有“直接表现”的字样,然后分析所给文段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人物的所作所为,再分析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性格,用排除法做准确率高还节省时间,此题对象是“李牧”性格特征是“用兵之道”,②是李牧坚持自己的做法,⑥是用兵结果,这两项和“用兵”没有关系,排除这两项可以得到答案。
小题3: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选项D对应的原文“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不是因“李牧仍不听从王命,惹怒赵王”,选项曲解文意,事件错误。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关键词语:(1)佯——假装,北——战败,委——给。(2)与——给、贿赂,为——施行。
【参考译文】
李牧是赵国镇守北部边境的优秀将领,常年驻扎在代地,雁门郡,防御匈奴。他有权根据实际需要任命官吏,城市的税收都送进将军幕府中,作为士兵的费用。他下令每天***几头牛犒劳士兵,教士兵射箭、骑马。谨慎地把守烽火台,多派侦察人员,优待战士。制订规章说:“匈奴如果侵入边境来抢掠,应立即进入营垒坚守,有胆敢擅自捕捉俘虏的处斩刑。”匈奴每次入侵,烽火台就严谨地举烽火报警,战士们随即进入营垒防守,不敢应战。这样过了好几年,也没有什么伤亡和损失。可是匈奴认为李牧是胆小怕事,即使是赵国的边防兵也认为“我们的将军胆小怕事”。赵王责备李牧,李牧仍然以前一样。赵王发怒,调他回京,派另外的人替代他边将的职务。
一年多,匈奴每次来侵犯,新将领都领兵出战。每次出战,多是失利,伤亡损失很多,边境上老百姓不能耕种、放牧。当时又请李牧出山,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自己有病。赵王就又强迫他出任边将,派他去统率军队。李牧说:“大王一定要任用我,要让我像以前那样做,我才敢接受命令。”赵王答应了他。
李牧到达边境,按照原来的法规、号令办事。匈奴好几年一无所得,但是人们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的士兵常得到奖赏却不被使用,都希望与匈奴一战。这时李牧就准备了经过挑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精选出战马一万三千匹。还有曾经获得百金奖赏的勇士五万人,能拉硬弓的优秀射手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进行军事演习。又大力组织放牧,让人民布满山野。匈奴派出小股兵力入侵,李牧部众假装败逃,丢下几千人给匈奴。匈奴单于听到这个消息,率领大批军队入侵。李牧大量布下灵活奇特的战阵,从左右两边包抄反击匈奴,大败匈奴,斩***匈奴十几万人马。接着消灭襜褴(chānlán),打败东胡,迫使林胡投降,单于逃跑。这次战役以后的十几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上城邑。
赵悼襄王元年,廉颇逃跑到魏国,赵王派李牧攻打燕国,攻下了武遂、方城。过了两年,庞援打败燕国,***死剧辛。过了七年,秦国在武遂打败并***死赵国扈辄***了十万赵军,赵王就任命李牧做大将军,在宣安攻击秦军,打败秦军,赶跑秦国将领恒奇。赵王封李牧为武安君。过了三年,秦国攻打番吾,李牧打败秦军,向南抵御韩国、魏国。
赵王迁七年,秦国派遣王翦攻打赵国,赵王派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秦国用大笔金钱贿赂赵王的宠臣郭开,施行反间计,说李牧、司马尚想要谋反。赵王便派赵葱和齐将颜聚代替李牧。李牧不接受命令,赵王派人秘密逮捕了李牧,把他***死了。撤销了司马尚的职务。这以后三个月,王翦乘势急速攻打赵国,大败赵葱的军队,***了赵葱,俘虏了赵王赵迁和赵军将领颜聚,终于灭亡了赵国。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也。少为郡督邮,太守甚贤之,遂任以县事。建武十四年,会稽大疫,死者万数,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所部多蒙全济。举孝廉,再迁,辟大司徒侯霸府。诏部送徒诣河内,时冬寒,徒病不能行。路过弘农,意辄称属县使作徒衣,县不得己与之,而上书言状,意亦具以闻。光武得奏,以视霸,曰:“君所使椽何乃仁于用心?诚良吏也!”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与克期具至,无或违者。还,以病免。
后除瑕丘令。吏有檀建者,盗窃县里,意屏人问状,建叩头服罪,不忍加刑,遣令长休。建父闻之,为建设酒,谓曰:“吾闻无道之君以刃残人,有道之君以义行诛。子罪,命也。”遂令建进药而死。二十五年,迁堂邑令。县人防广为父报仇,系狱,其母病死,广哭泣不食。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殓。丞掾皆争,意曰:“罪自我归,义不累下。”遂遣之。广敛母讫,果还入狱。意密以状闻,广竟得以减死论。
汉章帝即位,征为尚书。时交阯太守张恢,坐臧千金,征还伏法,以资物簿入大司农,诏班赐君臣。意得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赐。帝怪而问其故。对曰:“臣闻孔子忍渴于盗泉之水,恶其名也。此臧秽之宝,诚不敢拜。”帝嗟叹曰:“清乎尚书之言!”乃更以库钱三十万赐意。转为尚书仆射。
时,诏赐降胡子缣,尚书案事,误以十为百。帝见司农上簿,大怒,召郎,将笞之,意因入叩头曰:“过误之失,常人所容,若以懈慢为,则臣位大,罪重,郎位小,罪轻,咎皆在臣,臣当先坐。”乃解衣就格。帝意解,使复冠而贳郎。
意视事五年,以爱利为化,人多殷富。以久病卒官。    
《后汉书•钟离意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诏部送徒河内诣:到
B.盗窃县里,意人问状屏:退下
C.意亦以闻具:详细的
D.悉以地而不拜赐委:放下
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部表现钟离意以仁爱感化人的一组是(      )
 ①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
 ②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
 ③不忍加刑,遣令长休
 ④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殓
 ⑤罪自我归,义不累下
 ⑥意得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赐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④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值寒冬季节,钟离意接受命令押送一批犯人时,不只让临近县里为囚犯缝制衣服,还擅自解除犯人的镣铐,私自放了他们。
B.堂邑县人防广因报父仇,入狱;母亲又因病去世,作为县令的钟离意力排众议,放防广回家,殡葬母亲,事后防广按期回到狱中。
C.交阯太守张恢,贪污受贿,资产被没入官府,而皇帝却用这些东西赐予群臣,钟离意分得珠宝,却拒绝接受这些肮脏的钱财。
D.皇帝赐予别人细绢的数量,尚书郎误把十写成百,皇帝发现后非常气愤,钟离意认为职员有错,作为上司的自己应该负主要责任,所以愿受惩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意密以状闻,广竟得以减死论。(4分)
(2)“臣闻孔子忍渴于盗泉之水,恶其名也。此臧秽之宝,诚不敢拜。”(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A.戮(méi) 击(zhèn)变(huī)樊期(wú)
B.火(cuì)唱(hè)目(chēn)夜而出(zhuì)
C.自(wù)视(wǔ)厚(yí)夏无(jū)
D.剑(qiàn)踞(jī)目(xuán)之狐(shī)
小题2:下来各组加点的词语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弱 / 位卑 / 秦 / 乐
B.偏 / 地 / 劝迎 /
C.南 / 模 / 伤 /
D.仓 / 士业 / 虐衣 /
小题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持千金之资物币:礼品
B.厚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给予、赠送
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曰谢:道谢
D.图而匕首见穷:穷尽
小题4:下面关于“微”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则名而众寡(细小,轻微)
B.毛色日益衰,志气日益(衰微,弱)
C.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颔之(暗中,秘密地)
D.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
小题5:下来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秦王必说见臣B.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C.秦王还柱而走D.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小题6:下来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封,燕王拜送于庭
A.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踞以骂曰
B.又而为歌曰
C.皆衣冠以送之
D.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
小题7:来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荆轲笑武阳 /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
B.已,无可奈何 / 克,公问其故
C.轲自知事不 / 更互用之,瞬息可
D.而燕国陵之耻除矣 / 图穷而匕首
小题8:下列关于先秦历史散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与《春秋谷梁传》《春秋公羊传》合称“春秋三传”。
B.《国语》我国一部编年体史书,共21卷,其记人叙事以记言见胜。
C.《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我国“四史”之一,西汉司马迁著。
D.《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现代有许多生动的故事如《鸡鸣狗盗》、《狐假虎威》即出于此书。
小题9:对下列文言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②群臣侍殿上者
③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④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A.①和②相同 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相同 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 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 ③和④不同
小题10:下列对文章内容所作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荆轲与秦王正面交锋,可谓波澜迭起,荆轲的性格也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一部分的情节依次可以概括为“厚遗蒙嘉——图穷匕见——顾笑武阳——倚柱笑骂”四个场面。
B.献图时,年十二就***人的秦武阳竟“色变振恐”,眼看事情就要败露。在这猝然生变的节骨眼儿上,荆轲面不改色,寥寥几句,既遮掩了秦武阳失常的表情,又颂扬了秦王的威风,语意圆转,滴水不漏,使秦君臣上下疑窦冰释。
C.“图穷而匕首见”,矛盾冲突到白刃相见的地步。毫无精神准备的秦王“惊——起——绝——拔——操——急”慌得连剑也“不可立拔”;与此同时,荆轲”取——奉——发——把——持——揕”,双方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搏斗。
D.文章高潮部分多用急促短语,突出地渲染了千钧一发的紧张形势。在这惊心动魄的搏斗中,作者以群臣的惊愕、秦王的惶急、左右的惊呼,衬托了荆轲的虎胆。“倚柱笑骂”,绘形绘神,突出了荆轲的视死如归。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8分)
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①使②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收成)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③使④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取下)其环 ,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乎?”
(《战国策•齐策四》)
小题1:对下面两句中加点的“使”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齐王使①使②者问赵威后  (2)臣奉使③使④威后
A.使①与使③相同,使②与使④相同
B.使①与使③不同,使②与使④相同
C.使①与使③不同,使②与使④不同
D.使①与使③相同,使②与使④不同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字和例句中加点的“以”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越国鄙远,君知其难也。
A.苟无民,何有君B.是众议举宠为督。
C.楚战士无不一当十D.至老不嫁,养父母。
小题3:对“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怎么能把卑贱的放在前面,而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
B.怎么能先轻贱百姓,而后尊贵我们国君吗?
C.难道是先轻视我们国王而后再尊重他吗?
D.难道是把你们国君放在前面而后再尊重我们国君吗?
小题4: 对“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
A.北宫的女婴和儿子平安无事吧?
B.北宫的女儿婴儿子平安无事吧?
C.北宫的女儿婴儿子没有生病吧?
D.北宫的女婴和儿子没有生病吧?
小题5:下列对本文内容分析得正确的是(  )(多项选择)
A.本文反映了赵威后看重农业(收成)和人民生活而轻视齐王的态度。
B.本文反映了赵威后把农业(收成)和人民生活看得比国君还重要的民本思想。
C.本文表达了赵威后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就必须任用贤能、提倡孝道的治国主张。
D.赵威后认为齐国之所以没有治理好,是因为齐王不重视农业(收成)和人民生活,不能举贤任能,不在齐国提倡孝道。
E.赵威后认为,只有收成好了,人民生活才能安定;人民生活安定了,国王的统治才能巩固;贤能的隐士被任用了,老百姓都孝顺父母,国家才能治理好。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共19分)
张良字子房,其先韩人也。居下邳,为任侠。项伯尝***人,从良匿。
后十年,陈涉等起,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行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喜,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不去。
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辗辕,良引兵从沛公,下韩十余城,击杨熊军。沛公乃令韩王成留守阳翟,与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关。沛公欲以二万人击秦崤关下军,良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①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士卒恐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逐北至蓝田,再战,秦兵竟败。遂至成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沛公入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为天下除残去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注释:①贾竖:跑买卖的人,对商人的蔑称。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良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数:多次
B.沛公天授殆:大概
C.使人先行,为五万人食具:准备
D.令郦食其持重宝秦将啖:款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沛公欲二万人击秦崤关下军②越国鄙远,君知其难也
B.①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遂属。②用亡郑以陪邻
C.①不从必危,不如其解击之②不如善遇之
D.①今始入秦,即安乐②吾还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亮祖先是韩国人,张良在下邳的时候,喜爱打抱不平。项伯***人,张良也跟随他隐藏起来。
B.陈涉等起义后,张良也举兵起义,部属有一百多人。在张良准备去归属陈涉时,遇见了沛公。
C.当沛公打算攻打晓崤关的秦军时,张良劝阻沛公,让他采用围而不打、分化瓦解秦军的策略。
D.当沛公占领咸阳、俘虏秦王子婴后,又是张良对沛公及时进行了劝阻,让他接受樊哙的意见。
小题4: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遂属焉。
(2)秦时与臣游,项伯***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笔。
王肃之为豫州,以永为平南长史。萧鸾遣鲁康祚、赵公政侵豫州之太仓口,肃令永勒甲士三千击之。时康祚军于淮南,永舍淮北十有余里。永量吴、楚兵好以斫营为事,即夜分兵二部,出于营外。又贼若夜来,必于渡淮之所以火记其浅处。永既设伏,仍密令人以瓠盛火,渡南岸,当深处置之,教之云:“若有火起,即亦燃之。”其夜,康祚、公政等果亲率军来斫营。东西二伏夹击之,康祚等奔趋淮水。火既竞起,不能记其本济,遂望永所置火争渡焉。水深溺死、斩首者数千级,生禽公政。康祚人马坠淮,晓而获其尸,斩首并公政送京师。
裴叔业又围涡阳,时高祖在豫州,遣永为统军,与高聪、刘藻、成道益、任莫问等救之。永曰:“深沟固垒,然后图之。”聪等不从,一战而败。聪等弃甲,径奔悬瓠,永独收散卒徐还。贼追至,又设伏击之,挫其锋锐。聪、藻徙为边民,永免官爵而已。
中山王英之征义阳,永为宁朔将军、统军,当长围遏其南门。萧衍将马仙琕连营稍进,解城围。永乃分兵付长史贾思祖,令守营垒,自将马步千人,南仙琕。贼俯射永,其左股,永出箭复入,遂大破之。仙琕烧营卷甲而遁。英曰:“公伤矣,且还营。”永曰:“昔汉祖扪足,不欲人知。下官虽微,国家一帅,奈何使虏有伤将之名!”遂与诸军追之,极夜而返。时年七十余矣,三军莫不壮之。
后除恒农太守,非心所乐。时英东征钟离,表请永,求以为将,朝廷不听。永每言曰:“马援、充国,竟何人哉?吾独白首见拘此郡!”然于治民非其所长,故在任无多声称。后迁左将军、南衮州刺史。犹能驰射,盘马奋槊,年逾八十,常讳言老,每自称六十九。
(节选自《北史·傅永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洪仲深之而不为报谦让。
B.萧衍将马仙琕连营稍进,解城围谋求。
C.自将马步千人,南仙埤迎击。
D.贼俯射永,其左股射穿。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能直接表现傅永有“气干”(气魄和才干)的一组是(3分)
①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
②发愤读书,涉猎经史
③永既设伏,仍密令人以瓠盛火,渡南岸,当深处置之
④贼追至,又设伏击之,挫其锋锐
⑤永出箭复人,遂大破之
⑥时年七十余矣,三军莫不壮之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⑤⑥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傅永年轻时虽然勇武过人,但缺少学问。有朋友给他一本书,他竟然不理解,答不出朋友从书中提出的问题。
B.傅永足智多谋,料事准确。他摸准了入侵之敌的心理和行动规律,巧置迷惑敌人的标记,并设伏兵,一战而大获全胜。
C.傅永临阵作战勇敢,七十多岁时还亲自率兵与前来解围之敌决战,敌人用箭把他的大腿射伤,他拔出箭继续战斗,把敌人打得大败。
D.傅永具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情怀。中山王元英东征钟离,上表请求让傅永为将,未得到朝廷允许,对此傅永颇有怨言;八十多岁了,他还能骑马射箭弄矛。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火既竞起,不能记其本济,遂望永所置火争渡焉。(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官虽微,国家一帅,奈何使虏有伤将之名! (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