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每小题2分,共10分)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每小题2分,共10分)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夜而出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
B.敢以烦执事执事:办事的官吏
C.朝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D.秦以利晋,唯君图之阙:使……缺,损害
小题2: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越国鄙远                 既东
烦执事                 又欲肆其西
A.两个“以”相同,两个“封”不同
B.两个“以”不同,两个“封”不同
C.两个“以”相同,两个“封”相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封”相同
小题3: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者B.是寡人之过也
C.邻之厚,君之薄也D.何陋之有
小题4:对烛之武这个人物性格的分析评价,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怀才不遇,牢***满腹 ②能言善辩,智能过人 ③深明大义,顾全大局  ④巧舌如簧,挑拨离间 ⑤无中生有,拨弄是非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⑤
小题5: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
A.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
B.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的实力不相上下。
C.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是把城池划过去后,就马上修筑城池进行防御。
D.从亡郑于秦无益,说到秦、晋历史关系,说到晋国灭郑之后必然进犯秦国,步步深入,层层逼紧,
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B   
小题5:C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是2004年版《考试说明》保留内容,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1、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2、联想迁移法: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因此要运用联想,充分调动大脑中的储存信息,进行灵活迁移。3、语法推断法:古汉语有其特殊的句法结构,任何一个实词与其前后的词构成特定的语法关系,因此考生也可从句法结构入手“破题”。4、互文对举法: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这种特殊的互文对举现象在古汉语中非常普遍。有时同一句中相对应之处的字词也具有这种性质,因此有时用互文对举法可帮助你快速判断。5、通假代入法:通假是古汉语中特有的现象。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往往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知C解释为“:渡河”。
小题2:
试题分析:"以"作介词时,"以"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词组构成一个介词词组(也有叫作"介词结构"或"介宾词组"的).它表示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凭借的条件,所强调的对象,形成的原因;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等.翻译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译为:"用"、"拿"、"以"、"把"、"按照"、"根据"、"凭借"、"因为"、"由于"等;如表时间、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以"所连接的前后两部分,可以是词和词,词组和词组;也可以是句子和句子."以"作连词,在用法上和"而"有许多相同点,有表示并列、递进、承接、目的、结果、原因和修饰等,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分析可知,第一个“以”,目的连词,来;后一个为介词,拿。前一个“封”为“使……成为疆界”,后一个为“疆界”。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五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疑问句,其中较难理解的
是倒装句。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为了方便我们学习,就称它为“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例句为宾语前置,“有何厌”; D“有何陋”。ABC均为判断句:“…者”“ …也”“ …, …也”。
小题4:
试题分析:文章是信息的载体,离开对信息的关注,读懂字义、词义和句子意思就毫无意义。“筛选”
就是通过淘汰的方法挑选,它要求能够识别和区分不同信息。本考点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能够从全文的角度对有关信息材料进行辨别、筛选并提取组合,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类,从而体现出对文章的理解程度。筛选文中的信息,是在读懂文言语段的基础上,对考生所作的深化了的进一步分析能力的考查。高考设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的指令,筛选符合指令的信息。认真研读原文可知①④⑤内容均不符合烛之武的人物性格。本文主要为了凸显烛之武的正面形象,体现他能言善辩,智能过人,深明大义,顾全大局。
小题5:
试题分析:结合原文语境分析可知,C项中“把城池划过去后”错误,晋惠公并未给秦伯土地。
【参考译文】
夜晚用绳子吊下烛武出城。(烛武)拜见秦王说道:“秦、晋围郑,郑国当然知道(自己)要灭亡啦。
如果灭郑国有利于您,那就辛苦您的部下(也值得)了。越过(晋)国来(占有)边远(的郑国),您知道那样很难吗,值得陪邻国来灭郑吗?邻国实力的加强,(就是)您的实力的削弱啊。如果(您和您的部下)住在郑国让我们尽东路上的主人,往来的使者,困乏时提供休息的地方,对您也就没什么害处啊。而且您曾经赐予晋国(粮食),(晋国)许诺给您焦、瑕两邑,(但他们)早上(渡过黄河)上岸晚上就设置筑城墙的板(修筑城墙以防您要那两邑),这是您知道的啊。晋国,哪里有知足的啊?既然已经东边占领了郑国,(便)又想肆意侵占它的西边。如果不攫取秦国(的国土),将取谁的呢?损伤秦来让晋获利,还请您想想它。”秦国国王很高兴,跟郑国人结盟。派杞子、逢孙、扬孙驻防(氾河南岸),(自己率大部队)回国。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每小题2分,共10分)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每小题3分,9分,翻译6分,共15分)
苏 和
闽广奸商,惯习通番。每一舶推豪富者为主,中载重货,余各以己资市物往,牟利恒百余倍。
有苏和,本微,不能置贵重物,见福橘每百价五分,遂多市之。至泊处,用碟数十,各盛四橘,布舶面上。夷人登舟,竞取而食;食竞后,取置袖中,每碟酬银钱一文。苏意嫌少,夷复增一文。计所得殆万钱。每钱重一钱余,盖已千金矣
舟归遇风,泊山岛下。随众登陆,闲行至山坳,见草丛中有龟壳如小舟,长丈许。苏心动,倩人舁至舶。众大笑,谓:“安用此枯骨为?”苏不顾,日夕坐卧其内。
及抵岸,主人出速客,置酒聚会。苏摈居末席。明晨,主人发单,令诸商各疏其货。明珠翠羽,犀象瑶珍,种种异品,炫耀夺目。苏愧怯,逊谢曰:“货微不足录也。”主人按单细观毕,曰:“店有识宝胡,夜来望船中,奇光烛天,意必载希世异宝。今胡寥寥乃尔?岂诸君故秘之耶?”众谢无有,主人询诘再三,众谢如初。
主遂携胡同众登舶,逐舱验阅,至舟尾,得龟壳,惊曰:“此大宝也,胡埋没于此?”即命人抬至店,藏密室中。更设盛筵,延苏置上席,且谢曰:“君怀宝不炫,致令轻亵,幸勿见罪!”向者大贾,悉列其下。众益不测。酒阑,主请值,苏见其郑重,漫答曰:“一万。”主曰:“市中无戏言,幸以实告!”苏嗫嚅。旁有黠者,更之曰:“三万。”主视苏尚泯没,坚询之。谩曰:“五万足矣!”胡商得定价,喜甚,约次日交银。尽醉而散。
凌晨,已具银置堂中,如数交足,抬龟壳去,鼓舞不胜。众骇异,请于主曰:“交易已成,决无悔理。第未审枯骨何异,而酬直若斯?”胡笑曰:“尔辈自不识尔。此鼂龙遗蜕,非龟壳也。背有九节,各藏一珠,小者径寸,大者倍焉,光可照乘。每颗酬镒万,所酬未及一珠之半也!”众犹未信。胡遂求良工,剖其首节,得珠,果如所言,众始惊服。
苏持银归,坐拟陶朱,不复航海矣。
(选自周叔懋《泾林续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倩人至舶舁:抬
B.主人出客速:招致
C.令诸商各其货 疏:逐条开列
D.幸勿罪见:动作偏指一方,译为“我”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表现苏和的龟壳是宝物的一组是(  )(3分)
①苏不顾,日夕坐卧其内 ②更设盛筵,延苏置上席 ③市中无戏言,幸以实告! ④主视苏尚泯没,坚询之 ⑤旁有黠者,更之曰:“三万。” ⑥胡商得定价,喜甚,约次日交银。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苏和是一个小商人,他本钱小,只能买些价格低廉的橘子到海外贩卖。后来,他得到一个像小船般大的龟壳,没想到是个宝物,后卖了五万两银子,一下子便成了富翁。
B.和苏和同船的人,虽然比苏和有钱,能够从海外买回明珠、翠羽、犀角、象牙、美玉等,但他们和苏和一样都不识货,对胡商破大价钱购买龟壳都感到不可思议。
C.购买龟壳的商店主人,是个非同一般的大富商,他富裕到能够收购整船的货物,不仅如此,在常人看来,五万两银子已经是天文数字,他照样拿得出。
D.收购海货的商店主人虽然以钱取人,谁最有钱谁就可以在他举办的宴会上坐上席,但他讲诚信,心地善良,重视使用人才,这是他能够成功的重要原因。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计所得殆万钱。每钱重一钱余,盖已千金矣。(3分)
(2)第未审枯骨何异,而酬直若斯?(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选择12分,翻译8分,共20分)
郦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然县中贤豪不敢役,县中皆谓之狂生。
及陈胜、项梁等起,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郦生闻其将皆握齱①,好苛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郦生乃深自藏匿。后闻沛公将兵略地陈留郊,沛公麾下骑士适郦生里中②子也,沛公时时问邑中贤士豪俊。骑士归,郦生见谓之曰:“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余,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骑士曰:“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郦生曰:“弟言之。”骑士从容言如郦生所诫者。
沛公至高阳传舍③,使人召郦生。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骂曰:“竖儒④!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郦生因言六国从横时。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郦生曰:“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积粟。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于是遣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号郦食其为广野君。(节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注 ①握齱:同“龌龊”,指器量狭小,拘泥于小节。②里中:同乡。③传舍:古时供往来行人居住的旅舍、客舍。④竖儒:骂人的话,指无见识的儒生。竖,竖子,小子。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诸将地过高阳者数十人徇:攻占,夺取
B.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足下下:归附
C.郦生曰:“言之。”弟:小弟
D.不宜见长者倨:傲慢无礼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欲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
②具沛公言报项王
B.①郦生深自藏匿
②凡三往,
C.①臣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
②素留侯张良
D.①延郦生上坐,
②哙拜,起,立而饮之
小题3: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郦生“狂”的一组是        (  )
然县中贤豪不敢役 ②郦生乃深自藏匿 ③郦生入,则长揖不拜 ④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
倨见长者 ⑤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③⑤D.②③④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郦食其虽然只当了一名看管里门的下贱小吏,但是陈留高阳县中的贤士和豪强却不敢随便役使他,
主要因为他放荡不羁,是一位出了名的“狂生”。
B.郦生虽然穷困潦倒,很不得意,但是他胸怀大志,有着非凡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见解。在遇到
开明的君主沛公后,就自然地得以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
C.郦生去见沛公的时候,沛公叉开双腿坐着,以这种姿势见宾客,是一种不礼貌的态度,这个细节体
现出沛公的“慢而易人”,也和下文礼遇郦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郦生出语不凡,寥寥数语,就使沛公迅速转变了傲慢的态度,不但道歉,而且主动问计,并立即采
纳了夺取陈留郡的意见,由此也可见刘邦确实是一个“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
小题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共8分)
(1)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5分)
(2)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郭伋字细侯,扶风茂陵人也。伋少有志行,哀、平间辟大司空府,三迁为渔阳都尉。王莽时为上谷大尹,迁并州牧。更始新立,三辅连被兵寇,百姓震骇,强宗右姓各拥众保营,莫肯先附。更始素闻伋名,征拜左冯翊,使镇抚百姓。世祖即位,拜雍州牧,再转为尚书令,数纳忠谏争。
建武四年,出为中山太守。明年,彭宠灭,转为渔阳太守。渔阳既离王莽之乱,重以彭宠之败,民多猾恶,寇贼充斥。伋到,示以信赏,纠戮渠帅,盗贼销散。时,匈奴数抄郡界,边境苦之。伋整勒士马,设攻守之略,匈奴畏惮远迹,不敢复入塞,民得安业。后颍川盗贼群起,九年,征拜颍川太守。伋到郡,招怀山贼阳夏赵宏、襄城召吴等数百人,皆束手诣伋降,悉遣归附农。因自劾专命,帝美其策,不以咎之。后宏、吴等党与闻伋威信,远自江南,或从幽、冀,不期俱降,骆驿不绝。帝以卢芳据北土,乃调伋为并州牧。过京师谢恩,帝即引见,并召皇太子诸王宴语终日,赏赐车马衣服什物。伋因言选补众职,当简天下贤俊。帝纳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
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是时,朝廷多举伋可为大司空,帝以并部尚有卢芳之儆,且匈奴未安,欲使久于其事,故不召。伋知卢芳夙贼,难卒以力制,常严烽候,明购赏。芳将隋昱遂谋胁芳降伋,芳乃亡入匈奴。二十二年,征为太中大夫,赐宅一区,及帷帐钱谷,以充其家,伋辄散与宗亲九族,无所遗余。    (选自范晔《后汉书•郭伋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哀、平间辟大司空府辟:征召。
B.难卒以力制卒:最后。
C.不期俱降,骆驿不绝期:约定。
D.当简天下贤俊简:选拔。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郭伋为政才能智慧内容的一组是(3分)
①王莽时为上谷大尹,迁并州牧  ②示以信赏,纠戮渠帅    
③整勒士马,设攻守之略        ④悉遣归附农     
⑤常严烽候,明购赏            ⑥辄散与宗亲九族,无所遗余 
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④⑥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伋一生仕宦多朝。他在哀帝、平帝时做过渔阳都尉;王莽时为上谷大尹,迁并州牧;更始时被征拜为左冯翊;世祖时,拜雍州牧,再转为尚书令等。
B.郭伋为政善于治理。他使离乱后的渔阳盗贼销散,匈奴远迹,民得安业;他不战而屈人之兵,使颍川盗贼数百人皆束手来降。
C.郭伋为人讲究诚信。他巡视回来,比约定日期早一天,怕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歇宿,必须等到约定日期才进城,这就是郭伋做人的原则。
D.郭伋深受信任倚重。他曾被征拜左冯翊,治理混乱不堪的三辅,也曾得到皇帝慰劳,还曾被皇太子召见,赏赐车马衣服什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渔阳既离王莽之乱,重以彭宠之败,民多猾恶,寇贼充斥。
(2)伋知卢芳夙贼,难卒以力制,常严烽候,明购赏。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22分)
石普,字元周,徐州人。至正五年进士,授国史院编修官,改经正监经历。淮东、西盗起,朝廷方用兵,普将略称,同佥枢密院事董钥尝荐其材,会丞相脱脱讨徐州,以普从行。徐州平,录功,迁兵部主事,寻升枢密院都事,从枢密院官守淮安。
时张士诚据高邮,普丞相,面陈破贼之策,且曰:“高邮负重湖之险,地皆沮洳,骑兵莫能前,与普步兵三万,保取之。高邮既平,则濠、泗易破,普请先驱,为天下忠义倡。”丞相壮之,命山东义兵万户府事,招义兵万人以行。汝中柏方用事,阴阻之,减其军半。初令普便宜行事,及行,又使听淮南行省节制。
普行次范水寨,日未夕,普令军中具食,夜漏三刻,下令衔枚趋宝应县,其营中更鼓如平时。抵县,即登城,树帜城上,贼大惊溃,因抚安其民。由是诸将普功。水陆进兵,乘胜拔十余寨,斩贼数百。将抵高邮城,分兵三队:一趋城东,备水战;一为奇兵,虞后;一普自将,攻北门。遇贼与战,贼不能支,遁入城。普先士卒蹑之,纵火烧关门,贼惧,谋弃城走。而援军望之,按不进,且忌普成功。总兵者遣蒙古军千骑,突出普军前,欲收先入功。而贼以死捍,蒙古军恇怯,即驰回,普止之不可,遂贼所蹂践,率坠水中。
普军乱,贼乘之。普勒余兵,血战良久,仗剑大呼曰:“大丈夫当为国死;有不进前者,斩!”奋击,直入贼阵中,从者仅三十人。至日西,援绝,创堕马,复步战数合。贼益至,贼指曰:“此必头目,不可使逸,须生致之。”普叱曰:“死贼奴,我即石都事,何云头目!”左胁为贼枪所中,犹手握其枪,斫贼死。贼众攒枪以刺普,普与从者皆力战,俱死之。
——选自《元史•石普》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普丞相,面陈破贼之策诣:拜见
B.命山东义兵万户府事权:暂时代理
C.由是诸将普功疾:嫉妒
D.创堕马被:恰逢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组是(3分) (    )
A.普将略称舟遥遥轻飏
B.汝中柏方用事觉今是昨非
C.遂贼所蹂践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之虏矣
D.欲收先入功风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小题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石普有“将略”的一组是(3分) (    )
①徐平录功,迁兵部主事      
②高邮负重湖之险,地皆沮洳,骑兵卒莫能前
③下令衔枚趋宝应,其营中更鼓如平时
④树帜城上,贼大惊溃
⑤将抵高邮城,分兵三队            
⑥总兵者遣蒙古军千骑,突出普军前
A.④⑤⑥B.①③⑥C.②③⑤D.①②④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在淮东、淮西盗贼兴起这时,有大将谋略的石普得到董钥的推荐,并且凭借平定徐州的战功升任兵部主事。
B.高士诚占据高邮的时候,石普愿作讨伐高士诚的先锋,并向丞相请求给予步兵三万用以破敌,丞相同意了他的请求。
C.石普以突袭的方式很快攻下宝应,可是在攻打高邮的时候,却因为援兵不作为,致使石普功亏一篑。
D.在军队大乱之际,石普没有退缩,仍旧血战到底,在只有三十个士兵跟随和援兵断绝的情形下,英勇战死。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普先士卒蹑之,纵火烧关门,贼惧,谋弃城走。(5分)
(2) 左胁为贼枪所中,犹手握其枪,斫贼死。(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梅圣俞诗集序
〔宋〕欧阳修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选自《四部丛刊》本《欧阳文忠公文集》
小题1: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困厄之士
B.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怨恨讽刺
C.辄于有司,困于州县抑郁
D.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父老长辈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不是“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原因的一项是
A.诗人少达而多穷
B.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
C.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
D.愈穷则愈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梅圣俞所写的东西中诗歌特别多,这是因为他喜欢通过诗歌来发泄自己的不得志。
B.王文康公看到梅圣俞的诗作,深为叹服,并将他推荐给朝廷。
C.梅圣俞写出了许多如《诗经》中雅、颂那样的作品,歌颂大宋的功业恩德,十分壮伟。
D.我曾酷爱圣俞的诗,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十分高兴谢氏能为它分类编排,就将它依序收集保存起来。
小题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4分)
(2)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4分)
(3)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