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梅圣俞诗集序〔宋〕欧阳修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梅圣俞诗集序
〔宋〕欧阳修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选自《四部丛刊》本《欧阳文忠公文集》
小题1: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困厄之士
B.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怨恨讽刺
C.辄于有司,困于州县抑郁
D.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父老长辈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不是“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原因的一项是
A.诗人少达而多穷
B.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
C.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
D.愈穷则愈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梅圣俞所写的东西中诗歌特别多,这是因为他喜欢通过诗歌来发泄自己的不得志。
B.王文康公看到梅圣俞的诗作,深为叹服,并将他推荐给朝廷。
C.梅圣俞写出了许多如《诗经》中雅、颂那样的作品,歌颂大宋的功业恩德,十分壮伟。
D.我曾酷爱圣俞的诗,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十分高兴谢氏能为它分类编排,就将它依序收集保存起来。
小题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4分)
(2)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4分)
(3)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2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A
小题4:(1)如此说来,并非写诗使人穷困潦倒,大概是穷困潦倒后才能写出工巧的好诗来。 (“然则”“殆”“工”各1分,句意1分)
(2)辅助人家办事,郁积着自己的才能智慧,不能在事业上充分地表现出来。(“佐”“所蓄”“于事业”倒装各1分,句意1分)
(3)我已痛哭着为他写好了墓志铭,便向他家求取。(能将“铭”译作动词1分,句意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文,考察其与上下文语境是否相符。C应该翻译为压抑。和于在一起表示被动。
小题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A项是世人因此而得出的结论,不是“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原因。
小题3: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意,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是否搞混做事情况。A根据原文“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B原文说“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 C原文说“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D“序”是作序的意思。运用排除法找出答案。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翻译时候结合所学内容如(2)可联系《鸿门宴》“不如因善遇之” ;《蜀道难》“但见悲鸟号古墓”。
【译文参考】
我听到世人常说:诗人仕途畅达的少,困厄的多。难道真是这样吗?大概是由于世上所流传的诗歌,多出于古代困厄之士的笔下吧。大凡胸藏才智而又不能充分施展于世的士人,大都喜爱到山头水边去放浪形骸,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等事物,往往探究它们的奇特怪异之处,内心有着忧愁感慨愤激的郁积,这些情感化为诗兴,即寄托在怨恨讽刺之中,道出了逐臣寡妇的慨叹,而写出了人所难于言传的感受来。大概越困厄就越能写得工巧。如此说来,并非写诗使人穷困潦倒,大概是穷困潦倒后才能写出好诗来。
我的朋友梅圣俞,年轻时由于荫袭补为下级官吏,屡次被推荐去考进士,总是遭到主考部门的压制,在地方上困厄了十多年。年已五十了,还要靠别人下聘书,去辅助人家办事,郁积着自己的才能智慧,不能在事业上充分地表现出来。他家乡在宛陵,幼年时就学习诗歌,从他还是个孩童时起,写出诗句来就已使得父老长辈惊异了。等到长大,学习了六经仁义的学问,他写出的文章简古纯正,不希求苟且取悦于世人,因此世人只知道他会写诗罢了。然而当时人不论贤愚,谈论诗歌必然会向圣俞请教。圣俞也把自己不得志的地方,喜欢通过诗歌来发泄,因此他平时所写的东西,其中诗歌就特别多。社会上已经知道他了,却没有人向朝廷推荐他。从前王文康公曾看到他的诗作,慨叹地说:“二百年没有这样的作品了!”虽然对他了解很深,可还是没有加以推荐。假使他有幸得到朝廷的任用,写出如《诗经》中雅、颂那样的作品,来歌颂大宋的功业恩德,献给宗庙,使他类似于商颂、周颂、鲁颂等作者,难道不是很壮伟的吗?可惜他到老也不得志,只能写困厄者的诗歌,白白地在虫鱼之类上抒发穷苦愁闷的感叹。社会上只喜爱他诗歌的工巧,却不知道他困厄已久将要老死了,这难道不值得叹息吗?
圣俞的诗很多,自己却不收拾整理。他的内侄谢景初担心它太多容易散失,选取他从洛阳到吴兴这段时间的作品,编为十卷。我曾经酷爱圣俞的诗作,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它,十分高兴谢氏能为它分类编排,就为之作序并保存起来。
从那以后过了十五年,圣俞因病在京师去世,我已痛哭着为他写好了墓志铭,便向他家索求,得到他的遗稿一千多篇,连同先前所保存的,选取其中特别好的共六百七十七篇,分为十五卷。啊,我对圣俞的诗歌已经评论得很多了,所以不再重复。
庐陵欧阳修序。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梅圣俞诗集序〔宋〕欧阳修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来文端公传
袁枚
公名来保,满洲人,字学圃。年十三,为圣祖御前侍卫。举止端凝,容貌眉目如画,圣祖呼为“人样子”。善骑射弋猎,而被服造次必于儒者。仕于朝七十余年,其语默动静及所跪立处,与幼年初入内廷不差尺寸。
理邸在东宫,再获谴,左右近臣以不能导王于善,多诛窜者。公独持正不阿,竟得无罪。仁庙升遐①,公奉祠景陵七年,蔬食菜羹淡如也。乾隆元年,上召为工部尚书兼内府总管。时方议叙水利营田官,公不可,曰;“所谓议叙者,为其开水利于北方,故奖劝之。若收其所营之田而议叙之,是利之也。皇上初登大宝,当以义为利。”人嗤公迂阔,公亦淡然。寻迁刑部尚书。圆明园大内被窃,获系内监,法司审拟充军。上面谕曰:“盗朕卧榻前物,岂可与寻常窃盗比?可赴部再议。”公出,仍照原议复奏。上大怒,曰:“汝故违朕旨。”叱之出。公曰:“本朝祖宗定律,窃盗赃满贯才死。此未至满贯而***之,是律不足信也。陛下既付司法,臣愚但知执法,不敢任意为轻重。”上滋不悦,命内府毙内监于杖下,公遽引疾,具疏通政司乞退,上念三朝老臣,降温旨慰留。公强起视事,旋授文华殿大学士,仍兼领侍卫内大臣。
乾隆十九年,王师征伊犁,将军舒赫德以路远粮尽,致误军机,上封刀遣内使斩之。首相傅文忠公泣救不得;公闻,排宫门入,历言人才可惜,舒某罪宜宽,娓娓千言。上怒解:“旨去已二日矣,奈何?”公曰:“但求皇上赐赦诏,臣能追之。”出,唤其子某曰:“汝即上马往宣圣旨,如救不得舒某,不必归来见我。”其子素骁勇且孝,一昼夜行八百里,竟收回成命而归。傅文忠公叹曰:“似此回天之力,非来公不办。然非平素公忠见信于主上,何能如是?”
公尤长于相马。尝与史铁崖相国同坐政事堂,闻墙外马行声,曰:“此良马也,白身而黑蹄。”史公曰:“闻声知良,容或有之,若隔墙兼知其色,则吾不信。”遣人视之,果如公言,乃叹曰:“公前身是伯乐耶?”公笑而不答。
(节选自袁枚《文学殿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来文端公传》)
注:①升遐,指帝王的死。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多诛窜者窜:流放,放逐。
B.故奖劝之劝:劝告,规劝。
C.强起视事视事:工作,办公。
D.排宫门入排:推开,打开。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来文端公言行“持正不阿,有儒者之仁”的一组是(3分)
①蔬食菜羹淡如也   ②皇上初登大宝,当以义为利
③公出,仍照原议复奏   ④上念三朝老臣,降温旨慰留
⑤公闻,排宫门入,历言人才可惜   ⑥似此回天之力,非来公不办
A.①③④B.②③④C.②③⑤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来文端公从十三岁起就担任圣祖御前侍卫,其言谈举止端庄持重,圣祖亲切的呼他为“人样子”,仕朝七十年如一日。
B.圣祖去世后,来文端公奉祠景陵七年,在这七年中间,他清心寡欲,蔬食菜羹,日子过得恬淡清静。
C.内监盗窃圆明园大内财物被依法判处极刑,来文端公认为量刑过重,抗旨不从,皇上只得命令内府将盗贼打死。
D.来文端公是三朝老臣,深受皇上信任。他行事公正,爱惜人才,曾经将因误了军机而被命处死刑的舒赫德从皇上刀下救出。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公遽引疾,具疏通政司乞退                                       
(2)然非平素公忠见信于主上,何能如是
(3)闻声知良,容或有之,若隔墙兼知其色,则吾不信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山 魈
[南朝·齐]祖冲之
宋元嘉初,富阳人姓王,于穷渎中作蟹簖。旦往视之,见一材头,长二尺许,在簖中而簖裂开,蟹出都尽。乃修治簖,出材岸上。明往视之,见材复在簖中,败如前。王又治簖出材,明晨往视,所见如初。王疑此材妖异,乃取内蟹笼中,系担头归,云:“至家当斧破燃之。”
未之家三里,闻中倅倅动,转顾,见材头变成一物,人面猴身,一手一足,语王曰:“我性嗜蟹,日实入水破君蟹簖,相负已多,望君见恕。开笼出我,我乃山神,当相佑助,全簖得大蟹。”王曰:“汝犯暴人,前后非一,罪自应死。”此物转请乞放,王回顾不应答。物曰:“君何姓何名,我欲知之。”频问不已,王遂不答。家转近,物曰:“既不放我,又不告我姓名,当复何计,但应就死耳。”王至家,积火焚之。后寂然无复异。
土俗谓之山魈,云:知人姓名,则能中伤人,所以勤问王,正欲害人自免。
(选自《述异记》)
【注】 ①山魈(xiāo):一种猿猴。②穷渎(dú):小沟渠。③簖(duàn):插在沟渠中用来拦捕鱼蟹的竹围栏。④材头:木头,木材。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见材头变成一物向:原先
B.日实入水破君蟹簖比:最近
C.此物转请乞放顿:顿时
D.家转近去:距离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山魈奸诈的一组是(3分)(   )
①见材复在簖中,败如前   ②君何姓何名,我欲知之   ③当复何计,但应就死耳 
④我乃山神,当相佑助     ⑤频问不已,王遂不答     ⑥后寂然无复异
A.①③⑤B.①②④C.②④⑤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山魈为了偷吃河蟹,毫不顾惜地把王某辛苦做成的蟹簖弄裂,弄裂后还要幻变成一段木头留在簖中,造成是上游冲下来的一段木头把蟹簖撞裂,以致于蟹全部逃走了的假象,以此来捉弄王某。
B.开始王某不以为意,后来有所察觉,最后开始怀疑了:天下哪有这么巧的事情呢,放在岸上的木头怎么会自己长腿反复撞入蟹簖中呢?于是,他把木材带回家准备烧掉,这样一来,山魈弄巧成拙,现出了原形。
C.山魈被王某抓住后,先是变成人面猴身来恐吓王某,接着以佑助其捕蟹来诱骗王某,最后频频问王某的姓名想设计加害王某,幸亏王某知道山魈的鬼蜮伎俩,最终将它烧成灰烬。
D.文中的山魈是世上恶人的写照,自己非但不劳而获,还要欺骗愚弄、甚至设计陷害他人,但恶有恶报,山魈被王某积火焚烧,“后寂然无复异”,曲折地表达了人们除恶务尽的愿望。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明往视之,见材复在簖中,败如前。(3分)
(2)乃取内蟹笼中,系担头归,云:“至家当斧破燃之。”(3分)
(3)开笼出我,我乃山神,当相佑助,全簖得大蟹(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张敖以为郎中。
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①。公等奈何言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②,称王家奴,随赵王敖至长安。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毋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于是复召舒以为云中守。
后数岁,叔坐法失官。梁孝王③使人***故吴相袁盎。景帝召田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景帝曰:“梁有之乎?”叔对曰:“死罪!有之。”上曰:“其事安在?”田叔曰:“上毋以梁事为也。”上曰:“何也?”曰:“今梁王不伏诛,是汉法不行也;如其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景帝大贤之,以为鲁相。(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注】①虫出:指死不得葬。  ②髡钳:髡,古代刑罚的一种,指剃掉头顶的头发;钳,刑具。  ③梁孝王:汉景帝之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置币单于(赠送礼物)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召不应(屡次)
汉使张胜谋***单于近臣,死(应当)臣尝有罪,计欲亡赵走燕(私下)
B.固请,召有司图(审察、察看)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单于(责备)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秦贪,其强(凭借,依仗)
C.因下霑衿(眼泪) 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后退几步)
公车特征拜郎中,迁为太史令(再次)道里会遇之礼毕(估计)
D.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权衡、比较) 左右欲相如(***)
唯大王与群臣计议之(一起) 而蔺相如以口舌为劳(只,不过)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田叔有真知灼见的一组是(3分)
①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②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
③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
④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⑤王长者,不倍德
⑥如其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
A.②④⑥B.①③④C.③⑤⑥D.①②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田叔因贯高等人的谋反及对赵王张敖的忠诚而受到牵连,后因真相大白又凭自己的才能被高祖任用。
B.赵王张敖因感激高祖的恩德,所以极力反对手下人因高祖的不礼貌而谋反,但手下人没有听从赵王的制止,致使赵王也获罪于高祖。
C.田叔之所以认为孟舒是真正的长者,一是因为孟舒对赵王的忠诚;二是因为孟舒体恤下情,爱护士卒,士卒对他也是忠心耿耿。
D.孝文帝用人非常谨慎,欲起用孟舒又有顾虑。后在田叔的一再举荐下,坚定了任命孟舒的信心,于是任用他为云中太守。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3分)
(2)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3分)
(3)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苏武传》)(3分)
小题5: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刘锜传
刘锜字信叔,德顺军人,沪川军节度使仲武第九子也。美仪状,善射,声如洪钟。尝从仲武征讨,牙门水斛满,以箭射之,拔箭水注,随以一矢窒之,人服其精。高宗即位,录仲武后,锜得召见,奇之。为陇右都护,与夏人战屡胜,夏人儿啼,辄怖之曰:“刘都护来!”
十年,充东京副留守,节制军马。锜自临安溯江绝淮。至涡口,方食,暴风拔坐帐,锜曰:“此贼兆也,主暴兵。”五月,抵顺昌,金人果败盟来侵。召诸将计事,皆曰:“金兵不可敌也,请以精锐为殿,步骑遮老小顺流还江南。”锜曰:“今东京虽失,幸全军至此,有城可守,奈何弃之?吾意已决,敢言去者斩!”惟部将许清号“夜叉”者议与锜合,锜大喜,凿舟沉之,示无去意。置家寺中,积薪于门,戒守者曰:“脱有不利,即焚吾家,毋辱敌手也。”于是军士皆奋,男子备战守,妇人砺刀剑,争呼曰:“今日当为国家破贼立功。”时守备一无可恃,锜于城上躬自督厉。壬寅,金人围顺昌,锜豫于城下设伏,擒千户阿黑等二人。夜遣千余人击之,连战,***虏颇众。既而三路都统葛王褎以兵三万,与龙虎大王合兵薄城。锜令开诸门,金人疑不敢近。
后知潭州,江陵县东有黄潭,建炎间,有司决水入江以御盗,由是夏秋涨溢,荆、衡间皆被水患。锜始命塞之,斥膏腴田数千亩,流民自占者几千户
三十一年,金主亮调军六十万,自将南来,弥望数十里,不断如银壁,中外大震。时宿将无在者,乃以锜为江淮浙西制置使,节制逐路军马。八月,锜引兵屯扬州,建大将旗鼓,军容甚肃,观者叹息。以兵驻清河口。金人以毡裹船载粮而来,锜使善没者凿沉其舟。金万户高景山攻扬州,锜遣员琦拒于皂角林,陷围力战,林中伏发,大败之,斩景山,俘数百人。三十二年闰二月,锜发怒,呕血数升而卒。后谥武穆。
锜慷慨深毅,有儒将风。金主亮之南也,下令有敢言锜姓名者,罪不赦。枚举南朝诸将,问其下孰敢当者,皆随姓名其答如响,至锜,莫有应者。(选自《宋史•卷三六六》,有删节,标题为命题人所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人果盟来侵败:毁坏
B.锜于城下设伏豫:预先
C.与龙虎大王合兵城薄:逼近
D.锜使善者凿沉其舟没:淹没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都能够体现刘锜“善战”的一组是(3分)
①随以一矢窒之,人服其精    ②有城可守,奈何弃之
③金人围顺昌,锜豫于城下设伏  ④锜始命塞之,斥膏腴田数千亩
⑤林中伏发,大败之       ⑥锜令开诸门,金人疑不敢近
A.①②③B.①④⑤C.③⑤⑥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锜外表出众,擅长射箭,声音洪亮;因父亲而受到高宗的召见和任用;与夏交战时屡次获胜,夏人孩子啼哭,夏人就吓唬说:“刘都护来了!”
B.金主完颜亮问手下南宋将领中有谁比自己更厉害的,并逐一列举名字,手下随他叫出的名字立即回应,叫到刘锜名字的时候,却无人应答。  
C.刘锜坚决反对不抵抗金兵。他将自己的家眷安置在官署,在门口堆起柴薪,并告诫守卫一旦城池失守就点火,以免家眷落入敌手而遭羞辱。
D.刘锜担任潭州知府时,下令堵住江陵县东黄潭被挖开的地方,治理了荆州和衡州一带的洪涝,使几千户流落在外的百姓拥有了自己的土地。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惟部将许清号“夜叉”者议与锜合,锜大喜,凿舟沉之,示无去意。(3分)
(2)锜始命塞之,斥膏腴田数千亩,流民自占者几千户。(3分)
(3)锜引兵屯扬州,建大将旗鼓,军容甚肃,观者叹息。(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卖酒者传
魏禧
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量酌之,曰:“毋盗瓶中酒,受主翁笞也。”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者。
里有事聚饮者,必会其肆。里中有数聚饮,平事①不得决者,相对咨嗟,多墨色。卖酒者问曰:“诸君何为数聚饮,平事不得决,相咨嗟也?”聚饮者曰:“吾侪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卖酒者曰:“几何数?”曰:“子母②四百金。”卖酒者曰:“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
客有橐重资于途,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啖。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曰:“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尽取所偿负还之。
术者谈五行③,决卖酒者宜死。卖酒者将及期,置酒,召所买田舍主毕至,曰:“吾往买若田宅,若中心愿之乎?价毋亏乎?”欲赎者视券,价不足者,追偿以金。又召诸子贷者曰:“汝贷金若干,子母若干矣。”能偿者捐其息,贫者立券还之,曰:“毋使我子孙患苦汝也!”其坦然如是。其后,卖酒者活更七年。
魏子曰: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或问之,曰:“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
【注释】①平事:评议事情。②子母:利息和本金。③谈五行:以五行之术测算命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君何为聚饮相咨嗟也数:多次,屡次
B.立出四百金偿之,不券。责:责备,责罚
C.能偿者其息捐:舍弃,舍去
D.贫者券还之立:立即,当即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卖酒者乐善好施的一组是
① 量酌之                         ② 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
③ 吾侪保甲贷乙金                 ④ 且大饮啖,酬吾金也
⑤ 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         ⑥ 尽取所偿负还之
A.②⑤⑥B.①③⑤C.①③④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卖酒者凭借精湛的酿酒技术而致富,做生意时诚信厚道、热心助人,他的良好品格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尊敬。
B.在酒店聚饮的乡里数姓人家,担心因为甲、乙二人的借货而跟着吃官司,卖酒者急人之所急,为乡亲仗义疏财,慷慨解囊。
C.卖酒者不迷信术者,在术者断决的死期将至之时,仍然坦然地处理事情,他尽量让利于债务人,使他们将来免受债务困扰,表现了良好的德行风范。
D.本文构思不落俗套,作者没有着力叙述卖酒者如何经营致富,而是突出写他为人排忧解难,以表现他慷慨助人,乐善好施的长者风范。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 (3分)
(2)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3分)
(3)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