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8分)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人。沆少好学,器度宏远,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甲科。相府召试约束边将诏书,既奏御,太宗甚悦,命直史馆...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8分)
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人。沆少好学,器度宏远,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甲科。相府召试约束边将诏书,既奏御,太宗甚悦,命直史馆。雍熙三年,太宗谓宰相曰:“李沆、宋湜,皆嘉士也。”即命中书召试,并除右补阙、知制诰。沆位最下,特升于上。四年,与翰林学士宋白同知贡举。谤议虽众,而不归咎于沆。入翰林为学士。
会契丹犯边,真宗北幸,命沆留守,京师肃然。真宗还,沆迎于郊,命坐置酒,慰劳久之。真宗问治道所宜先,沆曰:“不用浮薄新进喜事之人,此最为先。”问其人,曰:“如梅询、曾致尧等是矣。”帝尝语及唐人树党难制,遂使王室微弱,盖奸邪难辨尔。沆对曰:“佞言似忠,奸言似信,至如卢杞蒙蔽德宗,李勉以为真奸邪是也。”真宗曰:“奸邪之迹,虽曰难辨,然久之自败。”
一夕,遣使持手诏欲以刘氏为贵妃,沆对使者引烛焚诏,附奏曰:“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其议遂寝。帝以沆无密奏,谓之曰:“人皆有密启,卿独无,何也?”对曰:“臣待罪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
沆为相,王旦参政事,以西北用兵,或至旰食。旦叹曰:“我辈安能坐致太平,得优游无事耶?”沆曰:“少有忧勤,足为警戒。他日四方宁谧,朝廷未必无事。”后契丹和亲,旦问何如,沆曰:“善则善矣,然边患既息,恐人主渐生侈心耳。”旦未以为然。沆又日取四方水旱盗贼奏之,旦以为细事不足烦上听。沆曰:“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不然,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沆没后,真宗以契丹既和,西夏纳款,遂封岱祠汾①,大营宫观,蒐②讲坠典③,靡有暇日。旦乃以沆先识之远,叹曰:“李文靖真圣人也。”遂谓之“圣相”。
景德元年七月,沆待漏将朝,疾作而归,诏太医诊视,抚问之使相望于道。明日,驾往临问,赐白金五千两。方还宫而沆薨,年五十八。上闻之惊叹,趣驾再往,临哭之恸,谓左右曰:“沆为大臣,忠良纯厚,始终如一,岂意不享遐寿!”言终又泣下。废朝五日,赠太尉、中书令,谥文靖。
沆没后,或荐梅询可用,真宗曰:“李沆尝言其非君子。”其为信倚如此。
(节选自《宋史•卷二八二•列传第四十一》有删节)
【注】①封岱祠汾:封泰山、祭汾阴。②蒐:(sǒu),同“搜”。③坠典:指已废亡的典章制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同贡举知:执掌B.然久之自败:失败
C.沆待将朝漏:计时工具,引申为时间D.驾再往趣:急忙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沆受真宗皇帝“信倚”的一组是(     )
①沆位最下,特升于上     ②谤议虽众,而不归咎于沆
③真宗北幸,命沆留守     ④其议遂寝
⑤李文靖真圣人也         ⑥李沆尝言其非君子
A.①②⑤B.①③④C.③④⑥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沆忠良纯厚,始终如一,为理政事,经常宵衣旰食,因此深得皇帝的器重。
B.李沆有先识之远,他当初担心之事后来真的出现,王旦惊叹其为圣人,称其为“圣相”。
C.李沆襟怀坦荡,公事公办,素来看不起那些常进密奏的奸佞之人。
D.李沆担心真宗正值年轻,血气方刚,不让他知道天下诸事艰难,就会纵情声色犬马,或者劳民伤财。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的及语文课本中的句子。(每小题3分,共9分)
(1)帝尝语及唐人树党难制,遂使王室微弱,盖奸邪难辨尔。                                                                         
(2)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
(3)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小题5: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子 曰 / 道 不 行 乘 桴 浮 于 海 从 我 者 其 由 与 子 路 闻 之 喜 子 曰 由 也 好 勇 过 我 无 所 取 材。                                                        《论语•公冶长》
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4:⑴、皇帝曾说到唐朝人结党营私难以制约,最后导致王室衰弱,大概是因为忠奸难以分辨罢了。⑵、作为大臣有密奏的人,不是进谗言就是奸佞小人,我非常讨厌他们,怎么能效仿他们?⑶、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武器,盘问过往行人。
小题5: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败:败露。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选项对应的原文“奸邪之迹,虽曰难辨,然久之自败”大意是“奸邪的迹象,虽然说很难辨别,但时间长久就自然会(    )”。“失败”看似合乎语境,但和前面的“辨”没法搭配,解释不通。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先看题干中有没有“直接表现”的字样,然后分析所给文段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人物的所作所为,再分析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性格,用排除法做准确率高还节省时间,此题对象是“李沆”特征是受真宗皇帝“信倚”的一组,①②两句的陈述主体是太宗皇帝。⑤是王旦的评价,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这三项可以得到答案。
小题3: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经常宵衣旰食,因此深得皇帝的器重”错,只是因为西北用兵“或至旰食”,而未“经常”。皇帝器重也非“因此”之故。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关键词语:⑴尝——曾经,语及——说到,盖——大概,尔——通“耳”,罢了。⑵夫——发语词,效尤——效仿。⑶信——可靠,陈——拿着,何——通“呵”,盘问。
小题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断句题,断句抓住常见的“者”“也”“焉”“乎”“矣”“哉”“欤”“耶”等句尾虚词, “故”“夫”“盖”“惟”句首词语,再要注意陈述主体的变化、事件的切分。子曰/道不行(对象转换,断开)乘桴浮于海(事件转换,断开)从我者(者,一般后面要停顿)其由与(句尾语气词,停顿)子路闻之喜(陈述对象变化,断开)子曰(引出下文,断开)由也好勇过我(句意转折,断开)无所取材。
【参考译文】孔子说:“如果我的主张行不通,我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能跟从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听到这话很高兴。孔子说:“仲由啊,好勇超过了我,其他没有什么可取的才能。”
【参考译文】
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今河北邯郸肥乡县)人。李沆年少时爱好学习,器度博大,太平兴国(宋太宗年号)五年,李沆考中甲科进士。宰相主持考试官员们起草约束边将的诏书,李沆的奏章交上后,宋太宗很高兴,让他出仕史馆工作。雍熙(宋太宗年号)三年,宋太宗对宰相说:“李沆、宋湜,都是好官。”当即命中书省召他们考试,一同升任为右补阙、知制诰。李沆的职位最低,特地调到最高。雍熙四年,李沆和翰林学士宋白一同主持科考。虽然这次考试招来的诽谤很多,但是朝廷没有归咎于李沆。召进朝廷担任翰林学士。
适逢契丹人侵犯边境,宋真宗到北部巡幸,命李沆留守京城,京城被他治理的井井有条。宋真宗回来后,李沆到郊外迎接,宋真宗命他坐下,赏赐酒席,慰劳了很长时间。宋真宗询问治理国家应该先注意什么,李沆说:“不选用浅薄好大喜功的人,这是最应该注意的。”宋真宗又问谁是这样的人,李沆说:“比如梅询、曾致尧等人就是。”皇帝曾说到唐朝人结党营私难以制约,最后导致王室衰弱,大概是因为忠奸难以分辨罢了。李沆回答说:“奸佞的言语好像很忠心、很诚实,比如卢杞蒙蔽唐德宗,李勉就认为他是真正的奸邪小人。”宋真宗说:“奸邪小人的做法,虽然说难以分辨,但是时间长了自然就败露了。”
一天晚上,宋真宗派使者拿着手谕打算册立刘氏为贵妃,李沆当着使者的面用蜡烛烧掉了诏书,并告诉使者说:“就说我李沆认为这样做不可。”宋真宗的这个决定就取消了。宋真宗认为李沆从不打秘密的报告,对他说:“别人都有密奏,只有你没有,为什么?”李沆回答说:“我身为宰相,公事公办,何必用密奏?作为大臣有密奏的人,不是进谗言就是奸佞小人,我非常讨厌他们,怎么能效仿他们?”
李沆担任宰相,王旦参知政事,因为西北地区打仗,有时李沆半夜才吃饭。王旦感叹说:“我们怎么还能坐享太平,天天没事干呢?”李沆说:“心中稍微忧虑国事,就能起到警戒的作用。就算天下安宁,朝廷也未必无事。”后来契丹要求和亲,王旦问怎么办,李沆说:“好倒是好,但是如果边境上的隐患消除了,就怕皇上渐渐的产生奢侈的做法。”王旦不以为然。李沆又每天把各地的水旱灾害、盗贼叛乱的事情上奏,王旦认为小事不足以麻烦皇帝知道。李沆说:“皇上还年轻,应当让他知道治理国家的艰难。否则,他血气方刚,就算不关心声色犬马,土木、战争、祭祀的事情也会不断兴起。”李沆死后,宋真宗认为已经和契丹议和了,西夏也向宋朝进贡,于是封禅泰山、祭祀汾水,大力营造宫殿,搜寻一些已废亡的典章制度,没有一天空闲过。王旦才觉得李沆预见的长远,感叹说:“李文靖真是圣人啊。”就称李沆为“圣相”。
景德(宋真宗年号)元年七月,李沆正等待着上朝,突然疾病发作就回去了,皇帝派太医去诊断,派去询问病情的使者在路上接连不断。第二天,皇帝亲自前去探视,赏赐给他白金五千两。正要回到宫中的时候李沆去世了,终年五十八岁。皇上听到后非常震惊,赶紧又回驾前去,对着遗体痛哭,对身边的人说:“李沆身为大臣,忠良纯厚,始终如一,谁知道竟不能长寿!”说完又落泪。停朝五天,追赠李沆为太尉、中书令,谥号“文靖”。
李沆死后,有人推荐梅询,宋真宗说:“李沆曾告诉我说他不是真君子。”他被宋真宗信赖达到这种地步。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8分)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人。沆少好学,器度宏远,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甲科。相府召试约束边将诏书,既奏御,太宗甚悦,命直史馆】;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国信使郝文忠公
公名经,字伯常,泽州陵川人。幼不好弄,沈厚寡言。金季乱离,父母挈之河南,偕众避兵,潜匿窟室,兵士侦知,燎烟于穴,爩死者百余人。公甫九岁,暗中索得寒葅一瓿,抉齿饮母,良久乃苏。其卓异见于童稚若此。
金亡,北渡,侨寓保定。乱后生理狼狈,晨给薪水,昼理家务,少隙则执书读之。父母欲成其志,假馆于铁佛精舍,从专业学,坐达旦者凡五年。蔡国张公闻其名,延之家塾,教授诸子。蔡国储书万卷,付公管钥,恣其搜览。务为有用之学,上溯洙、泗,下迨伊、洛诸书,经史子集,靡不洞究,掇其英华,发为论议,高视前古,慨然以羽翼斯文为己任。自是声名籍甚,藩帅交辟,皆不屑就。
世祖在潜邸,罗致异士,遣使者一再起公。既奉清问,上稽唐、虞,下迨汤、武,所以仁义天下者,缓颊以谈,粲若所陈也。帝喜所闻,凝听忘倦,且俾书所言者,皆援据古义,劘切时病。及践阼更化,用公之言居多。
岁己未,宪宗自将伐宋。公建议以谓:“彼师出无名,未见其利。唯修德以应天心,发政以慰人望,简贤以尊将相,敦族以壮基图,抚殊俗,制藩镇,以防窥窃,结盟保境,兴文治,饬武事,育英材,恤罢氓,以培埴元气。藏器于身,俟时而动,则宋可图矣。”帝伟公所论,以为江淮、荆湖南北等路宣抚副使。
世祖御极,欲柔服宋人,以公奉使,告登宝位,且征前日请和之议。或为公言:“宋人谲诈叵信,盍以疾辞。”公曰:“自南北遘难,江、淮遗黎,弱者被俘略,壮者死原野,兵连祸结,斯亦久矣。圣上一视同仁,务通两国之好,虽以微躯蹈不测之渊,苟能弭兵靖乱,活百万生灵于锋镝之下,吾学为有用矣。”乃授翰林侍读学士,佩金虎符,充国信使。
(选自《元朝名臣事略》,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齿饮母,良久乃苏抉:撬开
B.之家塾,教授诸子延:邀请
C.缓颊以谈,若所陈也粲:灿烂
D.贤以尊将相简:选拔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直接表明郝经卓越高超、不同非凡的一组是            (   )
①暗中索得寒葅一瓿,抉齿饮母      ②延之家塾,教授诸子
③发为论议,高视前古              ④及践阼更化,用公之言居多
⑤皆援据古义,劘切时病            ⑥宋人谲诈叵信,盍以疾辞
A.①③⑤B.①②④C.②④⑥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郝经的父母为了实现他的志向,就让他借住在铁佛学舍里,跟随有学问的老师学习,他就这样刻苦地学了五年。
B.郝经借着教授蔡国张公孩子的机会,大量阅读经典藏书,汲取一些他认为有用的书籍精华,以振兴文学为己任。
C.世祖在登基后,广纳贤才,郝经接受了征召。在与世祖的交谈中,他引经据典,见解非凡,深受世祖的赏识。
D.宪宗谋宋,郝经建议,认为首要的任务是对内对外大力发展,壮大实力,等待时机,一举成功,宪宗采纳听从。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父母挈之河南,偕众避兵,潜匿窟室。(3分)
(2)自是声名籍甚,藩帅交辟,皆不屑就。(3分)
(3)江、淮遗黎,弱者被俘略,壮者死原野,兵连祸结,斯亦久矣。(3分)
小题5: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公幼至孝,抚诸弟极厚,待宗族疏近如一笃友乐施德于己者虽细惠必报然伟特方严风岸陗立众不可攀,熏良莸奸,题帖无贷,故用世之志,适际可为。(选自《元朝名臣事略》)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刑赏忠厚之至论
苏 轼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故其吁俞①之声,欢休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②。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
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人,皋陶曰***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③圮族④。”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不辜,宁失不经。”呜呼!尽之矣。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⑤。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
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诗》曰:“君子如祉⑥,乱庶遄已。君子如怒,乱庶遄沮⑦。”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注释 ①吁俞:吁,感叹声;俞,犹言“然”,表示应允。 ②祥刑:慎刑。 ③方命:即弃命。 ④圮族:毁族。 ⑤忍人:谓性情狠戾之人也。 ⑥祉:犹喜也。 ⑦沮:止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从而哀惩创之矜:同情
B.故其吁俞之声,欢惨戚休:喜悦
C.当尧之时,皋陶为士:读书人
D.君子如祉,乱庶已。遄:迅速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其爱民之深,忧民切蚓无爪牙之利,筋骨
B.其言忧不伤,威而不怒妪每谓余曰:“某所,母立于兹”
C.赏不以爵禄,刑不刀锯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邪
D.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罔不势象形
小题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
A.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
B.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
C.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
D.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苏轼的一篇应试文章。“刑赏忠厚之至论”这篇策论的题目只是规定文章的内容,并不强求赞成或者否定,仅仅是要求对此问题发表高见。而且这个问题不是一般的问题,是关于国家制度的问题。
B.文章说理透彻,结构严谨,文辞简练而平易晓畅。作者先以咏叹先王爱民之深,忧民之切开头,紧扣主旨,接着第二段作者又引用体现了先王赏罚之道的事例进行剖析,第三段又从罚不善和赏善两方面依次展开论证,深化主旨。
C.赏罚之道,要完全掌握它,并非易事。轻重的分量,也难以掂得很准。所以作者从经文中拈出一个“疑”字。解决疑难问题的原则就是“罪疑惟轻,功疑惟重”。所谓“广恩”“慎刑”,都体现了“忠厚”之义。
D.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在作者看来,统治者动辄施以刑罚,“慎刑”者不多见。所以文章提出的赏善惩恶皆本着忠厚的原则,表现了作者希望不要滥***无辜的良好愿望。
小题5: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乐其始而勉其终
(2)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4分)
(3)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题目。
子曰“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论语•述而》
子曰:“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论语•里仁》
子曰:“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论语•宪问》
子曰:“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微子篇》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小题1:根据材料概括孔子的义利观。(6分)
小题2: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孔子的义利观有什么现实意义?(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徐恪,字公肃,常熟人。成化二年进士。授工科给事中。中官欲出领抽分厂,恪等疏争。中官怒,请即遣恪等,将摭其罪,无所得乃已。出为湖广左参议,迁河南右参政。陕西饥,当转粟数万石。恪以道远请输直,上下称便。
弘治初,历迁左、右布政使。徽王府承奉司违制置吏,恪革之。王奏恪侵侮,帝赐书诫王。河徙逼开封,有议迁籓府三司于许州者,恪言非便,遂寝。四年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
故事,王府有大丧,遣中官致祭,所过扰民。成化末,始就遣王府承奉。及帝即位,又复之。恪请如先帝制,并条上汰冗官、清赋税、禁科扰、定赎例、革抽分数事,多议行。户部督逋急,恪以灾变请缓其事。御史李兴请于郧阳别设三司,割南阳、荆州、襄阳、汉中、保宁、夔州隶之。恪陈五不可,乃止。
恪素刚正。所至,抑豪右,祛奸弊。及为巡抚,以所部多王府,持法尤严,宗人多不悦。平乐、义宁二王遂讦恪减禄米、改校尉诸事。勘无验,坐恪入王府误行端礼门,欲以平二王忿。帝知恪无他,而以二王幼,降敕切责,命湖广巡抚韩文与恪易任。吏民罢市,泣送数十里不绝。属吏以羡金赆,挥之去。至则值岐王之国,中使携盐数百艘,抑卖于民,为恪所持阻不行。其党密构于帝。居一岁,中旨改南京工部右侍郎。恪上疏曰:“大臣进用,宜出廷推,未闻有传奉得者。臣生平不敢由他途进,请赐罢黜。”帝慰留,乃拜命。势要家滥索工匠者,悉执不予。十一年考绩入都,得疾,遂致仕,卒。
《明史•列传第七十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议迁籓府三司许州者于:到
B.属吏羡金赆,挥之去以:因为
C.恪言非便,遂寝:停止
D.其党密于帝构:陷害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徐恪刚正的一组是(3分)
①中官欲出领抽分厂,恪等疏争    ②恪以道远请输直,上下称便
③徽王府承奉司违制置吏,恪革之  ④户部督逋急,恪以灾变请缓其事
⑤吏民罢市,泣送数十里不绝      ⑥势要家滥索工匠者,悉执不予
A.①②⑥B.③④⑤C.①③⑥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成化末年,王府有大丧,开始就地派王府承办。到皇帝即位,又恢复过去派中官致祭的做法”。
B.徐恪上奏,请求汰除冗官、清查赋税、禁止科扰、制定赎例、革除抽分等几件事,这些事经过讨论大多得以施行。
C.御史李兴请求在郧阳分别设置三司,割南阳、荆州、襄阳、汉中、保宁、夔州隶属它。徐恪陈五两人反对,此时最终被罢止了。
D.徐恪被调任南京工部右侍郎。他以“大臣晋升任用,应出于朝廷推荐”为理由请赐罢黜。皇帝宽慰挽留,他才接受任命。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陕西饥,当转粟数万石。(3分)
                                                                                      
(2)为恪所持阻不行。(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先进篇》)
小题1:结合《论语。雍也》“中人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说说这两处体现孔子教育实践的什么特点?(3分)
                                                                                        
小题2:本文体现了孔子什么思想(3分)联系文中内容进行分析。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