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襟坐而问客曰危:端正
B.山川相,郁乎苍苍缪:缭,盘绕
C.方其破荆州,江陵下:顺流而下
D.举匏樽以相属:这里指劝人饮酒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正襟危坐问客曰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
B.此非孟德困于周郎者乎?暮春
C.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寄蜉蝣天地
D.挟飞仙邀游秋为期
小题3: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今安在哉?
A.何为其然也?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固一世之雄也D.托遗响于悲风
小题4: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的回答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的思想,是苏轼借客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的一个方面。
B.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以表现苏轼的内心矛盾和思想感情的曲折变化,整个文章也因之波澜起伏,诗情画意俱现。
C.本文作为记游文,没有停留在山川风物本身,而重点放在对在宇宙人生的见解上,并将哲理与诗情高度融合,体现极高的艺术价值。
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化用了《三国演义》开篇词中的诗句,原句为“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4:D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C项“方其破荆州,下江陵”“破”和“下”相对,都是“攻克”,“攻占”之意。
小题2:
试题分析:C在;A连词,修饰/连词,转折;B表被动/的;D连词,表并列/把 。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平时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积累常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另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本题考查的是课内虚词的掌握情况,因此学生要注意结合课文内容来落实记忆。
小题3:
试题分析:A与例句相同为宾语前置句B项被动句,C项判断句,D项状语后置句(或介词结构后置句)。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高中阶段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考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典型例子,总结并掌握各种特殊文言句式的特点。
小题4:
试题分析:D《三国演义》成书于明末清初,晚于《赤壁赋》。重要的文学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遨少好学,敏于文辞。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俱隐,其妻不从,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其妻数以书劝遨还家,辄投之于火,后闻其妻子卒,一恸而止。遨与李振故,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能去三尸,因徙居华阴,欲求之。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友善,世目以为三高士。遨种田,隐之卖药以自给,道殷有钓鱼术,钩而不饵,又能化石为金,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
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其身者欤?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人间多写以缣素,相赠遗以为宝,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屋壁,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与乎石门之异矣。
与遨同时张荐明者,燕人也。少以儒学游河朔,后去为道士,通老子、庄周之说。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治国乎?”对曰:“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尸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地也。”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荐明闻宫中奉时鼓,曰:“陛下闻鼓乎?其声一而已。五音十二律,鼓无一焉,然和之者鼓也。夫一,万事之本也,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高祖善之,赐号通玄先生,后不知其所终。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 隐逸传》)
小题1: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 字:书法
B.遨与李振故善:善良
C.世以为三高士 目:看作
D.与乎石门之异矣徒:门徒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遨入少室山为道士今其智反不能及
B.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及其所既倦
C.徙居华阴,欲求之击沛公于坐
D.鼓无一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或不焉
小题3:下列各句,均能说明郑遨“节高”的一组是(3分)
①遨少好学,敏于文辞         ②后闻妻子卒,一恸而止
③欲以禄遨,遨不顾           ④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
⑤遭乱世不污于荣利           ⑥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
A.①②⑥B.②③⑥C.③④⑤D.①④⑤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遨年轻时好学能文,后来考进士却落第了,又恰逢社会动荡,于是隐居山林,当了道士。
B.郑遨与道友李道殷、罗隐交情深厚,三人虽屡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被世人看作是三位高洁之士。
C.郑遨隐居山林,但经常有诗稿散落民间,人们对这些诗稿珍爱有加,甚至把它们誊写在丝绢上,作为馈赠佳品。
D.张荐明与郑遨同为当时著名的隐士,他曾喜好儒学,后来则一心崇奉道家学说,他认为道家学说对治国大有裨益。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3分)
(2)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2分)
(3)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将《游褒禅山记》选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2分)
(2)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4分)
蛛①语蚕曰:“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口吐经纬,黄口灿然②,固之自襄③。蚕妇持汝入于沸汤,抽为长丝,乃丧厥④躯。然则其巧也,适⑤以自***,不亦愚乎!”蚕答蛛曰:“我固自***。我所吐者,遂为文章⑥,天子衮龙⑦,百官绂绣③,孰非我为?汝乃枵腹而营口⑨,吐经纬织成网罗,坐伺其间,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之,而以自饱。巧则巧矣,何其忍也!”蛛曰:“为人谋则为汝自谋,宁为我!” 噫,世之为蚕不为蛛者寡矣夫!——选自《雪涛小说》
[注释]
①蛛——蜘蛛。 尔——你。②黄口灿然——嫩黄的嘴巴金光灿灿。③固之自襄——牢牢地把自己襄起来。④厥(jué)一一那个。代词,其;他的;思厥先祖父。(苏洵《六国论》)⑤适——恰好。⑥文章——错综华美的色彩或花纹。这里指带有花纹的织品。⑦衮龙—一古代帝王穿的礼服(衮,gǔn)。⑧绂(fú)绣——这里指祭祀时穿的礼服。⑨枵(xiāo)腹而营口——空着肚子寻求食物。枵腹,空腹。营,谋求。
小题1:根据上下文,推断加点词的意思。(1分)
然则其也   巧:
小题2:这则寓言通过蚕和蜘蛛的对话,反映了哪两种对立的人生观?(1分)
小题3:你认为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吴汝纶传
赵尔巽
吴汝沦,字挚父,桐城人。少贫力学,尝得鸡卵一,易松脂以照读。好文出天性,早著文名。同治四年进士,用内阁中书。曾国藩奇其文,留佐幕府,久乃益奇之,尝以汉祢衡相拟。旋调直隶,参李鸿章幕。时中外大政常决于国藩、鸿章二人,其奏疏多出汝纶手。
寻出补深州,丁外内艰。服除,补冀州。其治以教育为先,不惮贵势,籍深州诸村已废学田为豪民侵夺者千四百余亩入书院,资膏火。聚一州三县高材生亲教课之,民忘其吏,推为大师。会以忧去,豪民至交通御史以坏村学劾奏,还其田。及莅冀州,仍锐意兴学,深、冀二州文教斐然冠畿辅。又开冀、衡六十里之渠,泄积水于滏,以溉田亩,便商旅。时时求其士之贤有文者礼先之,得十许人。月一会书院,议所施为兴革于民便不便,率不依常格。
鸿章素重其人,延主莲池讲席。其为教,一主乎文,以为:“文者,天地之至精至粹,吾国所独优。语其实用,则欧、美新学尚焉。博物格致机械之用,必取资于彼,得其长乃能共竞。旧法完,且好吾犹将革新之,况其窳败不可复用。”其勤勤导诱后生,常以是为说。尝乐与西士游,而日本之慕文章者,亦踔海来请业。会朝旨开大学堂于京师,管学大臣张百熙奏荐汝纶加五品卿衔总教务,辞不获,则请赴日本考学制。既至其国,上自君、相及教育名家,妇孺学子,皆备礼接款,求请题咏,更番踵至。旋返国,先乞假省墓,兴办本邑小学。堂规制粗立,遽以疾卒,年六十四。
汝纶为学,由训诂以通文辞,无古今,无中外,唯是之求。自群经子史、周、秦故籍,以下逮近世方、姚诸文集,无不博求慎取,穷其原而竟其委。著有《易说》二卷、《写定尚书》一卷、《尚书故》三卷、《夏小正私笺》一卷、《文集》四卷、《诗集》一卷、《深州风土记》二十二卷,及点勘诸书,皆行于世。
(选自《清史稿·吴汝纶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深州诸村已废学田籍:借助
B.以忧去会:适逢
C.主莲池讲席延:延请
D.皆于世行:刊行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易松脂照读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邪
B.治以教育为先可怪也欤
C.会朝旨开大学堂京师唐浮图慧褒始舍其址
D.唯是求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汝纶是桐城人,幼时家境贫寒,但是刻苦学习,曾经得到一枚鸡蛋不肯吃,到集市上换成松脂,供夜读时照明。
B.吴汝纶爱好文学,早著文名,先后在曾国藩和李鸿章的幕府任事,曾国藩和李鸿章的奏议,多出自吴汝纶的手笔。
C.吴汝纶认为汉语国文是天地间最精粹的语言文字,因此,欧美等国的博物、格致、机械地运用也都要向我国学习。
D.张百熙曾奏荐吴汝纶担任京师大学堂总教务,加五品卿衔,吴汝纶坚辞不就,未获批准,于是奏请出国考察教育。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曾国藩奇其文,留佐幕府,久乃益奇之,尝以汉祢衡相拟。
(2)及莅冀州,仍锐意兴学,深、冀二州文教斐然冠畿辅。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古诗文阅读。共8分,每小题2分)
熙宁四年,会上元敕府市浙灯,且令损价。轼疏言:“陛下岂以灯为悦?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此事至小,体则甚大,愿追还前命。”即诏罢之。 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轼遂请外,通判杭州。
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宋史•苏轼传》
【注】二宫:指后宫的太后及皇后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上元敕府浙灯市:购买
B.轼武卫营诣:到……去
C.尾于城属:隶属
D.知密州徙:调任
小题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轼庐其上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B.此不过奉二宫之欢耳亦足畅叙幽情
C.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孰能讥之乎?
D.朝廷从不知东方既白
小题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苏轼关爱百姓的一组是(  )
①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             ②每因法以便民
③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④率其徒持畚锸以出
⑤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     ⑥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
A.①②④B.①③⑥C.②④⑥D.②③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上书皇帝说,皇宫在元宵节举办灯会,无法让老百姓家喻户晓,应该撤回诏令。
B.司农擅造律法要处罚没能按时执行新政策的人,苏轼据理力争制止了对百姓的处罚。
C.突发水灾,苏轼誓与城共存亡,稳定民心,始终带领士卒修堤守城,保全了徐州。
D.苏轼因关注百姓的诗被奸臣诬蔑陷害,出狱后被贬黄州,从此自号“东坡居士”。
小题5:文言文翻译(8分)
(1)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2)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