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任瑰,字玮,庐州合肥人,陈镇东大将军蛮奴弟之子也。年十九,试守灵溪令。俄迁衡州司马,都督王勇甚敬异之,委以州府之务。属隋师灭陈,...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任瑰,字玮,庐州合肥人,陈镇东大将军蛮奴弟之子也。年十九,试守灵溪令。俄迁衡州司马,都督王勇甚敬异之,委以州府之务。属隋师灭陈,瑰劝勇据岭南,求陈氏子孙立以为帝;勇不能用,以岭外降隋,瑰乃弃官而去。仁寿①中,为韩城尉,俄又罢职。
  及高祖讨捕②于汾、晋,瑰谒高祖于辕门,承制为河东县户曹。高祖将之晋阳,留隐太子建成以托于瑰。义师起,瑰至龙门谒见。高祖谓之曰:“隋氏失,天下沸腾。晋阳是用武之地,士马精强,今率骁雄以匡国难。卿将家子,深有智谋,观吾此举,将为济否?”瑰曰:“后主残酷无道,征役不息,天下忷忷,思闻拯乱。公天纵神武,亲举义师,所下城邑,秋毫无犯,军令严明,将士用命。关中所在蜂起,惟待义兵。仗大顺,从众欲,何忧不济?鼓行整众,入据永丰,虽未得京城,关中固已定矣。”高祖曰:“是吾心也。”乃授银青光禄大夫,遣陈演寿、史大奈领步骑六千,趋梁山渡河,使瑰及薛献为招慰大使。高祖谓演寿曰:“阃外③之事,宜与任瑰筹之。”孙华、白玄度等闻兵且至,果竞来降,并具舟于河,师遂利涉。瑰下韩城县,与诸将进击饮马泉,破之,拜左光禄大夫,留守永丰仓。
高祖即位,改授谷州刺史。王世充数率众攻新安,瑰拒战破之,以功累封管国公。太宗率师讨世充,瑰从至邙山,使检校水运以供饷馈。关东初定,持节为河南道安抚大使。世充弟辩为徐州行台尚书令,率所部诣瑰降。瑰至宋州,属徐圆朗据兖州反,曹、戴诸州咸之。圆朗俄又攻陷楚丘,引兵将围虞城,瑰遣崔枢、张公谨自鄢陵领诸州豪右质子④百余人守虞城以拒贼。副使柳浚谏曰:“枢与公谨并世充之将,又诸州质子父兄皆反,此必为变。”瑰不答。枢至,则分配质子,并与土人合队居守。贼既稍近,质子有叛者,枢因斩其队帅。城中人惧曰:“质子父兄悉来为贼,贼之子弟安可守城?”枢因纵诸队各***质子,枭首于门外,遣使报瑰。瑰阳怒曰:“遣将去者,欲招慰耳,何罪而***之?”退谓浚曰:“固知崔枢办之。既遣县人***贼质子,冤隙已大,吾何患焉?”枢果拒却圆朗。事平,迁徐州总管,仍为大使。贞观三年卒。
[注]①仁寿:隋文帝年号。  ②高祖:指唐高祖。讨捕:搜捕。 ③阃外:指朝廷之外,或是边关。④质子:唐朝通过把藩镇首领的儿子作为人质来加强对藩镇势力的制约。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隋氏失驭:统治
B.天下忷忷忷忷:喧扰不安的样子
C.瑰下韩城县说:劝说
D.曹、戴诸州咸之应:答应
小题2:下列各组最能表现出任瑰谋略的一项是
①瑰劝勇据岭南,求陈氏子孙立以为帝 ②仗大顺,从众欲,何忧不济
③阃外之事,宜与任瑰筹之           ④瑰说下韩城县
⑤王世充数率众攻新安,瑰拒战破之   ⑥既遣县人***贼质子,冤隙已大,吾何患焉
A.①②③B.②④⑤C.②④⑥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信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瑰年轻时就被任用为南朝陈国之官,后来陈国被隋朝军队灭掉。任瑰请求陈国子孙拥立王勇为帝,这个建议未被采纳,王勇降隋后,任瑰也就弃官离开。
B.各地反隋义兵纷起,任瑰到龙门拜见李渊时,分析了天下形势,也劝谏李渊也跟着率领义兵,顺应天命。
C.任瑰很受李渊重视,与薛献一同被李渊任命为招慰大使,而且李渊告诉带兵的陈演寿要与任瑰商讨行事。
D.任瑰大胆派遣王世充的旧将崔枢和张公谨,并使用鄢陵各州的豪门大族的质子来防守虞城,最后果然退却了叛兵。
小题4: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城中人惧曰:“质子父兄悉来为贼,贼之子弟安可守城?”(5分)
(2)瑰阳怒曰:“遣将去者,欲招慰耳,何罪而***之?”(5分)
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4:(1)城里的人害怕地说:“质子的父亲或兄长全都来做叛贼,叛贼的儿子或弟弟怎么可能防守城池?”
(2)任瑰假装发怒说:“派遣质子前去的原因,是想要招抚安慰他们的父兄,因为什么罪而要***死他们?”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D应:响应。解释实词应依据语境,联系上下文理解。例如:“我将何以应敌”中“应”的意思是“应付,对付”;“河曲智叟亡以应”中“应”的意思是“答应,回答”。
小题2:
试题分析:①主要是爱国,③间接,⑤作战之勇。采用排除的方法就可以选出答案。
小题3:
试题分析:A拥立王勇错误,是寻找到陈氏王朝后人并拥立为帝王。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句子应以直译为主,要求语句通顺,重点词语要翻译准确,特殊句式要体现出来。注意下列词语和句式:“悉”、“贼”、“安”“阳”、“者……耳”句式、“何罪”。
附【参考译文】
任瑰,字玮,是庐州合肥人。陈朝镇东大将军任蛮奴兄弟的儿子。十九岁时,担任灵溪令。不久升迁为衡州司马,都督王勇很是敬重显扬他,委派给他州府内的事务。赶上隋朝军队灭掉陈国,任瑰劝王勇占据岭南之地,寻求陈朝子孙拥为皇帝;王勇不能采用这个建议,率岭外之地投降隋朝,任瑰于是弃官离去。仁寿年中,任瑰当上了韩城县尉,不久又被罢官。
等到唐高祖征讨到汾、晋二州,任瑰到唐高祖军营门前拜见,秉承高祖之意担任河东县户曹。高祖将要到晋阳,留下太子李建成并托付给任瑰。义兵兴起时,任瑰到龙门拜见高祖。高祖对他说,“隋朝失去统治,天下纷起。晋阳是用兵之地,兵士战马精良强壮,如今我率领骁勇英雄来匡正扶持危难中的国家。您是将门之后,很有智慧谋略,来看看我的这个举动,能否做成功?”任瑰回答:“隋后主残酷没有道义,征赋徭役没有休止,天下不满,想听到有人来拯救动乱。您是上天下排的神武之士,亲自率领义军,所攻下的城池,秋毫没有侵犯,军令严明,将士听命。关中各地蜂拥而起,就在等待义军。依仗大道义,依从众人的愿望,还担心什么不成功?击鼓前进整顿队伍,进入占据永丰城,虽然没有占得京城,关中必然已是稳定的了。”高祖说:“这正是我的心里话。”于是授给任瑰银青光禄大夫,派遣陈演寿、史大奈带领六千步骑兵,奔赴梁山渡过黄河,派任瑰和薛献担任招慰大使。高祖对陈演寿说:“在外之事,应该跟任瑰筹划商量。”孙华、白玄度等听说义军将要到了,果然竞相前来投降,一同准备舟船到黄河边,军队于是顺利渡河。任瑰劝下韩城县,跟众将士进攻饮马泉,攻破了这里,被授予左光禄大夫,留守永丰粮仓。
高祖即位后,改授任瑰为谷州刺史。王世充多次率众攻打新安,任瑰拒敌打败王世充,因有功最终封为管国公。太宗李世民率军征讨王世充,任瑰跟从到邙山,派人检查核对水运来提供馈赠。关东刚刚稳定,奉命担当河南道安抚大使。王世充弟弟王世辩为徐州行台尚书令,率领部下到任瑰那里投降。任瑰到了宋州,赶上徐圆朗据守兖州造反,曹、戴诸州都响应徐圆朗。徐圆朗不久又攻下楚丘,带兵要包围虞城,任瑰派遣崔枢、张公瑾从鄢陵带着各州首领作为人质的儿子一百多人守卫虞城来抗拒反贼。副使柳浚劝谏说:“崔枢与张公瑾都是王世充的手下,再加上各州人质的父兄都反叛了,这一定会出现突变的。”任瑰没有回答。崔枢到后,就分配那些质子,一同与当地人联合防守。反贼不久逐渐靠近了,质子中有叛变的,崔枢借此处死了这一队的队长。城里的人害怕地说:“质子的父亲或兄长全都来做叛贼,叛贼的儿子或弟弟怎么可能防守城池?”崔枢据此允许各队各自处死质子,在营门外挂出头颅示众,派人上报任瑰。任瑰假装发怒说:“派遣质子前去的原因,是想要招抚安慰他们的父兄,因为什么罪而要***死他们?”汇报的人离去后对副使柳浚说:“本来就知道崔枢会这样处理。已经派当地人***掉叛贼的质子,怨恨嫌隙已经很大了,我还担心什么呢?”崔枢果然抵住并击退了徐圆朗。此事平定后,任瑰升迁为徐州总管,仍担任大使一职。贞观三年离世。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任瑰,字玮,庐州合肥人,陈镇东大将军蛮奴弟之子也。年十九,试守灵溪令。俄迁衡州司马,都督王勇甚敬异之,委以州府之务。属隋师灭陈,】;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醉翁亭记》(节选)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空,皓月千里,浮光跳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节选)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云归而岩穴   暝:               (2)野发而幽香   芳:        
(3)而或长烟空   一:               (4)酒临风       把: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小题3:分别概括这两段文字中景物描写的内容。
《醉翁亭记》(节选):                            
《岳阳楼记》(节选):                            
小题4:依据选文,填写下表。
篇目
写人的活动的语句
相同的内心感受
《醉翁亭记》(节选)
 
 
《岳阳楼记》(节选)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9分,每题3分)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    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郡,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唯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翦子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於后世。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注)1超距:跳跃。古代的一种游戏,用于习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于是兵而西引:率领。
B.王翦言不用,因病谢:道歉,谢罪
C.老臣病悖乱罢:通“疲”
D.李信果秦军辱:使……受辱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翦言不用,谢病不如善遇之
B.寡人不用将军计其无礼于晋
C.归老频阳若亡郑而有益
D.荆数挑战秦不出荆轲知事不就,倚柱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说明王翦足智多谋的一组 (    )
①非六十万人不可 ②唯大王更择贤将 ③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④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 ⑤坚壁而守之,不肯战 ⑥亲与士卒同食
A.①②⑥B.③④⑥C.②④⑤D.①③⑤
小题4: 翻译句子(12分)
⑴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
⑵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⑶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荀子•天论》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试题。
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少从士大夫读书,老为里校师。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久之业成,而不中第。
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予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
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愍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十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昔赵襄子厄于晋阳,知伯率韩、魏决水围之。城中县釜而爨,易子而食,群臣皆懈,惟高恭不失人臣之礼。及襄子用张孟谈计,三家之围解,行赏群臣,以恭为先。谈曰:“晋阳之难,高恭无功,曷为先之?”襄子曰:“晋阳之难,群臣皆懈,惟恭不失人臣之礼,吾是以先之。”谷于朋友之义,实无愧高恭者,惜其不遇襄子,而前遇存宝,后遇予兄弟。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节选自苏辙《巢谷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梅州予书曰遗:遗留,留给
B.遂弃其旧学,弓箭畜:储备,置办
C.不旬日必,死无恨矣见:通“现”
D.釜而爨,易子而食县:同“悬”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予在朝,谷浮沉里中何厌
B.予罪谪居筠州敢烦执事
C.昔赵襄子厄晋阳以其无礼
D.故作传,异日以授之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4分)
                                                                      
                                                                      
                                                                      
                                                                      
(3)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及长,明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属文,通步历。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补太学助教。隋乱,避地虎牢。
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帝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帝问:“孔子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对曰:“此圣人教人谦耳。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非特匹夫,君德亦然。故《易》称‘蒙以养正’,‘明夷以莅众’。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自古灭亡,莫不由此。”帝称善。除国子司业,岁余,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与诸儒议历及明堂事,多从其说。以论撰劳,加散骑常侍,爵为子。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久之,拜祭酒,侍讲东宫。帝幸太学观释菜,命颖达讲经,毕,上《释奠颂》,有诏褒美。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对曰:“蒙国厚恩,虽死不恨。”剀切愈至。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曰宪。
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撰《五经》义训凡百余篇,号《义赞》,诏改为《正义》云。虽包贯异家为详博,然其中不能无谬冗,博士马嘉运驳正其失,至相讥诋。有诏更令裁定,功未就。永徽二年,诏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学士考正之,于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就加增损,书始布下。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三》节选)
小题1:下列对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违背
B.蒙国厚恩,虽死不恨:遗憾
C.中高季辅加增损就:最终
D.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致仕:上任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直接表明孔颖达“博学”和“忠直”的一组是(  )(3分)
A.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
B.与诸儒议历及明堂事,多从其说时帝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
C.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
D.就加增损,书始布下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颖达博学多才,在与国子秘书学士辩论中,他最为突出,而且年龄最小,老师及有修养的儒士耻于在他之下,暗中派刺客去刺***他,他躲藏在杨玄感家中得以幸免。
B.孔颖达在回答太宗的询问时,首先概括了孔子那句话的意义和作用,然后具体解释了各句的意思,接着进一步把道理引入执政治国的事情中。
C.孔颖达奉帝命撰著《孝经章句》,他借著书来尽力讽谏。太宗知道他多次直言批评太子过失,下诏褒扬他,并拜他为祭酒,在东宫充任侍讲。
D.孔颖达等人撰著《五经》义训的百余篇文章,虽然包罗各家很是广博,但其中不可能没有谬误,博士马嘉运批驳指正他们的失误,以至于互相讥讽诋毁。
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5分)
(2)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