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
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弦章对曰:“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
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八矣。”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无常安之国,无恒治之民;得贤者则安昌,失之者则危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明镜所以昭形也,往古所以知今也。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昌,则未有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节选自刘向《说苑·卷八·尊贤》,有改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虽有千里之望         望:名望、声望
B.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 聘:被聘用
C.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疏:疏远
D.则未有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逮:达到、赶上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人君树立功名、成就霸业抑或破家亡国、身败名裂,根本的原因在于能否尊贤而下士。
B.齐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在宋国久留,弦章告诉他,要多有几个管仲一样的贤臣就可以实现愿望。
C.杨因是一个有争议的人,而赵简主用鞭辟入里的分析力排众议,委以重任,表明赵简主能够尊贤用贤。
D.孔子认为尊贤与贱不肖是治国的重要方略,中行氏因为“尊贤而不能用”“贱不肖而不能去”而导致灭亡。

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A项望:愿望、期望。
试题分析:
小题2:A项前一个为代词,自己;后一个为代词,那个。B项前一个为连词,表修饰;后一个为连词,表目的。C项都是助词,放在动词前,与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D项前一个为副词,于是、就;后一个为介词,利用,通过。
试题分析:
小题3:弦章的观点是齐景公应该学习齐桓公,那么齐国的大臣都是管仲一样的人才了。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进士及第,为隰州军事推官。州民常聚博僧舍,一日,盗***寺奴取财去,博者适至,血偶涴[注]衣,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后果得***人者。徙仪州推官,尝丁夫运粮至盐州,会久雨,粟麦渍腐,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之翰怒,欲劾奏之。奎徐曰:“用兵久,人疲转饷,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困民哉!”之翰意解,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知并州,改秦州。州宿重兵,经费常不足,奎务为俭约,教民水耕,岁中积粟三百万。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玺书褒谕不许。成都民妇讼其子不孝,诘之,乃曰:“贫无以为养。”奎出俸钱之,诫曰:“若复失养,吾不汝矣!”其母子遂如初。尝夜宴,有戍卒***人,人皆奔走,奎密遣捕***之,坐客莫有知。临事持重明决,多此类也。
召为龙图阁学士,遂参知政事。帝谕曰:“先帝尝以为卿可任,今用卿,先帝意也。”俄迁给事中。帝尝谓辅臣曰:“臣事君有克终者。”奎曰:“保终道,匪独臣不然也。”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帝之。
奎性刚不苟合,遇事敢言,真宗时数宴大臣,至有沾醉者。奎谏曰:“陛下即位之初,励精万机而简宴幸。今天下诚无事,而宴乐无度,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真宗善其言。                                           (《宋史·薛奎列传》)
注 涴(wò):沾污。
小题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尝丁夫运粮至盐州        部:率领
B.臣事君有克终者鲜:少
C.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帝之然:对
D.若复失养,吾不汝矣贷:宽恕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秃秃记
曾 巩
秃秃,高密孙齐儿也。齐明法,得嘉州司法。先娶杜氏,留高密。更娶周氏,与抵蜀。罢归,周氏恚齐绐,告县。齐赀谢得释。授歙州休宁县尉,与杜氏俱迎之官,再期,得告归。周氏复恚,求绝,齐急曰:“为若杜氏。”祝发以誓。周氏可之。
齐独休宁,得娼陈氏,又纳之。代受抚州司法,归间周氏,不复见,使人窃取其所产子,合杜氏、陈氏,载之抚州。明道二年正月至,是月,周氏亦与其弟来,欲入据其署,吏遮以告齐。齐在宝应佛寺受租米,趋归,捽挽置庑下,出伪券曰:“若也,何敢尔!”辨于州,不直。周氏诉江西转运使,不听。久之,以布衣书里姓联诉事,行道上乞食。
萧贯守饶州,驰告贯。饶州,江东也,不当受诉。贯受不拒,转运使始遣吏祝应言为复。周氏引产子为据,齐惧子见事得,即送匿旁方政舍。又惧,则收以归,扼其喉,不死。陈氏从旁引儿足,倒持之,抑其首瓮水中乃死,秃秃也。召役者邓旺,穿寝后垣下为坎,深四尺,瘗其中,生五岁云。狱上更赦,犹停齐官,徙濠州,八月也。
庆历三年十月二十二日,司法张彦博改作寝庐,治地得坎中死儿,验问知状者,小吏熊简对如此。又召邓旺诘之,合狱辞,留州者皆是,惟***秃秃状盖不见。与予言而悲之,遂以棺服敛之,设酒脯奠焉。以钱与浮图人升伦,买砖,城南五里张氏林下瘗之,治地后十日也。
呜呼!人固于禽兽夷狄也。禽兽夷狄于其配合孕养,知不相祸也,相祸则其类绝也久矣。如齐何议焉?买石刻其事,纳之圹中,以慰秃秃,且有警也。事始末,惟杜氏一无忌言。二十九日,南丰曾巩作。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
注 ①捽(zuó):揪。②圹(kuànɡ):墓穴。③瘗(yì):掩埋,埋葬。
小题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更娶周氏,与抵蜀     绐:欺诈,哄骗
B.齐急曰:“为若出杜氏。”出:遗弃,休弃
C.若也,何敢尔佣:雇佣
D.人固于禽兽夷狄也择:区别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姚夔,字大章,桐庐人。孝子伯华孙也。正统七年进士,乡、会试皆第一。明年授吏科给事中,陈时政八事。又言:“预备仓本贫民。而里甲虑贫者不能偿,辄隐不报。致称贷富室,倍称还之。收获甫毕,遽至乏绝。是贫民遇凶年饥,丰年亦饥也。乞敕天下有司。岁再发廪,必躬勘察,先给最贫者。”帝立命行
景帝监国,诸大臣议劝即位,未决。以问诸言官,夔曰:“朝廷任大臣,正为社稷计,何纷纷为?”议遂定。景泰元年,超南京刑部右侍郎。四年就改礼部,奉敕考察云南官吏。
天顺二年改吏部。知府某贪败,贿石亨求复,夔执不可,遂止。七年代石瑁为礼部尚书。
成化二年,帝从尚书李宾言,令南畿及浙江、江西、福建诸生,纳米济荒得入监。夔奏罢。四年灾异屡见,疏请“劝视经筵,裁决庶政。亲君子,远小人,节用度”。且言:“今日能守成化初政足矣。”帝优旨答之。他所请十事,皆立可。
帝信番僧,有封法王、佛子者,服用僭拟无度。奸人慕之,竞为徒。夔力谏,势稍减。
五年代崔恭为吏部尚书。雨雪失时,陈时弊二十事。七年加太子少保。复偕群臣陈二十八事,大要以绝求请,禁采办,恤军匠,减力役,抚流民,节冗费为急。帝多采纳。明年九月,南畿、浙江大水。夔请命廷臣共求安民弭患之术。每遇灾异,辄请帝振恤,忧形于色。明年卒,赠少保,谥文敏。
夔才器宏远,表里洞达。朝议未定者,夔一言立决。其在吏部,留意人才,不避亲故。初,王翱为吏部,专抑南人,北人喜之。至夔,颇右南人,论荐率能称职。
(《明史·列传》六十五,原文有删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预备仓本贫民振:救济
B.超南京刑部右侍郎擢:提拔
C.岁再廪,必躬勘察发:打开
D.他所请十事,皆立可报:答谢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先给最贫者奸人慕之,竞为
B.帝立命行夔奏罢
C.知府某贪败四年灾异屡见
D.大要以绝求……节冗费急王翱吏部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姚夔才器宏远、立决朝议的一组是(  )
①必躬勘察,先给其最贫者           ②贿石亨求复,夔执不可
③朝廷任大臣,正为社稷计           ④夔请命廷臣共求安民弭患之术
⑤雨雪失时,陈时弊二十事           ⑥颇右南人,论荐率能称职
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③⑥D.②③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姚夔考中进士之前,两级考试都是第一;做吏科给事中后力陈时政,皇帝采纳并立刻命令施行。
B.在景帝登基与否的问题上,姚夔一言立决,决议才形成,他因此功劳被任命为南京刑部右侍郎。
C.姚夔为官刚正,阻止了贪官复职的企图,又上书请求停止了个别地区诸生通过缴纳钱财做官的做法。
D.王翱掌管吏部时专门打压南方人,到姚夔接掌吏部后,比较重视南方人,他推荐的人都能称职。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4分)
(1)收获甫毕,遽至乏绝。(4分)
(2)朝廷任大臣,正为社稷计,何纷纷为?(5分)
(3)每遇灾异,辄请帝振恤,忧形于色。(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仆自少至今,从事于往还朋友间,一十七年矣,其相与如骨肉兄弟者,亦且不少,或以事同,或以艺取,或慕其一善,或以其久故,或初不甚知,而与之已密,其后无大恶,不复决舍;或其人虽不皆入于善,而于己已厚,虽欲悔之不可。凡诸浅者,固不足道,深者止如此!至于心所仰服,考之言行,而无瑕,窥之间奥①,不见畛域②,明白淳粹,辉光日新者,惟吾崔君一人。
仆愚陋无所知晓,然圣人之书,无所不读,其精粗巨细,出入明晦,虽不尽识,抑不可谓不涉其流者也。以此而推之,以此而度之,诚知足下出群拔萃,无谓仆何从而得之也!与足下情义,宁须言而后自明耶!所以言者,惧足下以为吾所深者多,不置白黑于胸中耳。既谓能粗知足下,而复惧足下不我知,亦过也。
亦有人说,足下诚尽美矣,抑犹有可疑者。仆谓之日:“何疑?”疑者日:“君子当有所好恶,好恶不可不明,如崔清河者,人无贤愚,无不说其善,服其为人,以是而疑之耳。”仆应之曰:“凤凰芝草,贤愚者皆以为美瑞;青天白日,奴隶亦知其清明。譬之食物,至于遐方异味,有嗜者,有不嗜者;至于稻也,梁也,脍也,朒也,岂闻有不嗜者哉!”疑者乃解。解,不解,于吾崔君,无所损益也。
自古贤者少,不肖者多。自事省以来,又见贤者恒不遇,不贤者比肩青紫;贤者恒无以自存,不贤者志满气得;贤者虽得卑位,则旋而死,不贤者或至眉寿。不知造物者意竟如何?无乃所好恶与人异心哉!又不知无乃都不省记,任其死生寿夭邪!未可知也。人固有薄卿相之官千乘之位而甘陋巷菜羹者同是人也犹有好恶如此之异者况天之与人当必异其所好恶无疑也!合于天而于人,何害!况又时有兼得者耶!崔君崔君,无怠无怠。   
(选自韩愈(《与崔群书》,有删节)
注:①阃奥:内心深处。②畛域:范围,界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无瑕尤:责备B.惧足下以为吾所深者多与:结交
C.亦有人说比:近来D.合于天而于人乖:违背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复惧足下不我知高余冠岌岌兮
B.不复决舍为长句,歌以赠之
C.不见畛域秦王还柱
D.至于遐方异味,有嗜者于其身也,耻师焉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固有薄卿相之官/千乘之位/而甘陋巷/菜羹者同是人也/犹有好恶如此之异者/况天之与人当必异/其所好恶无疑也!
B.人固有薄卿相之官/千乘之位而甘陋巷/菜羹者同是人也/犹有好恶如此之异者/况天之与人当必异/其所好恶无疑也!
C.人固有薄卿相之官/千乘之位/而甘陋巷菜羹者/同是人也/犹有好恶如此之异者/况天之与人/当必异其所好恶无疑也!
D.人固有薄卿相之官/千乘之位/而甘陋巷菜羹者/同是人也犹有好恶/如此之异者/况天之与人当必异其所好恶/无疑也!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其人虽不皆入于善,而于己已厚,虽欲悔之不可。(4分)
(2)自省事以来,又见贤者恒不遇,不贤者比肩青紫。(4分)
(3)无乃所好恶与人异心哉!又不知无乃都不省记,任其死生寿夭邪!(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烈妇传
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州①,既又将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累②其男女,以会于陈州。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许之。乃徇③曰:“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杨氏亲为之爨④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皆笑。有飞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谁肯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侃遂忍之,复登陴。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其帅,希烈之婿也。贼失势,遂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刺史上侃之功,诏迁绛州太平县令。杨氏至兹犹存。
孔子曰:“仁者必有勇。”杨氏当之矣。   
(唐·李翱《杨烈妇传》,有删节)
【注释】①李希烈陷汴州:唐德宗建中三年,淮南节度史李希烈拥兵割据,自称建兴王,第二年攻陷汴州(现河南开封)等地,自称楚帝。不久为刘洽所败,后来被部将毒死。 ②俘累:抓获捆绑。累,通“缧”,用绳索捆绑。 ③徇:宣布命令。 ④爨:(cuàn)烧火煮饭。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既又将陈州 盗:偷盗
B.仓廪皆其也积:积聚的粮食
C.县令,主也  诚:诚然、确实
D.君不在,则人谁肯矣!固:坚持
小题2:以下几句话,全都直接表现杨氏大智大勇的一组是(  )(3分)
①力不足,死焉,职也。   ②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③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 ④亲为之爨以食之。   
⑤贼失势,遂相与散走     ⑥杨氏至兹犹存。
A.①②⑤B.②④⑥C.①③④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当叛军将要攻城之初、大敌来临之前,在妻子的劝说之下,县令李侃决定和妻子杨氏英勇抗争,同仇敌忾,誓与城共殉。终于用“义”和“勇”保全了项城。
B.当“李侃不知所为”时,杨氏劝夫带头守城,身先士卒。文章对杨氏给予高度赞扬,认为其行为当合于孔子的“仁者必有勇”。
C.杨氏多方发动城民,晓之以理,许之以利,并且亲临战地为军士做饭,激励士卒斗志。大家众志成城,击败了叛军。
D.叛军作鸟兽散,败走的原因除项城城民和吏卒军士勇守城池外,还应该由于刚开始交战就损失主帅,六军无主,失势而逃。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兵与财皆无,将若何?(3分)
(2)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3分)
(3)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3分)
小题5: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
(宋濂《送天台陈庭学序》)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