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愚者见四方之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此亦不然矣。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二虏者,岁以百万计。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愚者见四方之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此亦不然矣。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二虏者,岁以百万计。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此其势必至于战。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所不可知者,有迟速远近,而要以不能免也。
天下苟不免于用兵,而用之不以渐,使民于安乐无事之中,一旦出身而蹈死地,则其为患必有不测。故曰:天下之民,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臣所谓大患也。臣欲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讲习兵法;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阵之节;役民之司盗者,授以击刺之术。每岁终则聚于郡府,如古都试之法,有胜负,有赏罚,而行之既久,则又以军法从事。然议者必以为无故而动民,又挠以军法,则民将不安,而臣以为此所以安民也。天下果未能去兵,则其一旦将以不教之民而驱之战。夫无故而动民,虽有小怨,然熟与夫一旦之危哉
今天下屯聚之兵,骄豪而多怨,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何故?此其心,以为天下之知战者,惟我而已。如使平民皆习于兵,彼知有所敌,则固以破其奸谋,而折其骄气。利害之际,岂不亦甚明欤?
(节选自苏轼《教战守策》)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亦不矣然:……的样子。
B.此臣所谓大也患:祸患。
C.则又以军法从从事:部署办事。
D.而其上者,何故邀:通“要”,“要挟”。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愚者见四方无事翱翔蓬蒿之间
B.战者必然之势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C.使民安乐无事之中仲尼岂贤于子乎
D.臣以为此所以安民也己欲立而立人
小题3: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仲 尼 曰 善 哉 政 宽 则 民 慢 慢 则 纠 之 以 猛 猛 则 民 残 残 则 施 之 以 宽 宽 以 济 猛 猛 以 济 宽 政 是 以 和。——《左传》
A.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B.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C.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D.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B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然:正确。
小题2:A项,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B项,都表判断。C项,介词,在/介词,比。D项,连词,表转折,可是/连词,表递进,就。
小题3:首先看标志词“曰”、“哉”,然后找修辞顶真,这两种情况要停顿,最后结合前后句式的对称。参考译文:孔仲尼说:“对啊,如果政策宽松了,那么百姓就会对法律怠慢起来;百姓怠慢了,就用严厉的措施进行纠正;严厉了,百姓就会普遍受到伤害;百姓普遍受到伤害了,就再将政策放宽些。用宽松的政策来调整严厉的法律,用严厉的法律来调整宽松的政策,那么,天下就管理得和谐了。”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愚者见四方之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此亦不然矣。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二虏者,岁以百万计。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孙 晟 传
孙晟,初名凤,又名忌,密州人。好学,有文辞,尤长于诗。少为道士,居庐山简寂宫。常画唐诗人贾岛像置于屋壁,晨夕事之。简寂宫道士恶晟,以为妖,以杖驱出之。乃儒服北之赵、魏,谒唐庄宗于镇州,庄宗以晟为著作佐郎。天成中,朱守殷镇汴州,辟为判官。守殷反,伏诛,晟乃弃其妻子,亡命陈、宋之间。安重诲恶晟,以谓教守殷反者晟也,画其像购之,不可得,遂族其家
晟奔于吴。是时,李昪方篡杨氏,多招四方之士,得晟,喜其文辞,使为教令,由是知名。晟为人口吃,遇人不能道寒暄,已而坐定,谈辩锋生,听者忘倦。昪尤爱之,引与计议,多合意,以为右仆射,与冯延巳并为昪相。晟轻延巳为人,常曰:“金碗玉杯而盛狗屎可乎?”晟事昪父子二十余年,官至司空,家益富骄,每食不设几案,使众妓各执一器,环立而侍,号“肉台盘”,时人多效之。
周世宗征淮,李景惧,始遣泗州牙将王知朗至徐州,奉书以求和,世宗不答。又遣翰林学士钟谟、文理院学士李德明奉表称臣,不答。乃遣礼部尚书王崇质副晟奉表,谟与晟等皆言景愿割寿、濠、泗、楚、光、海六州之地,岁贡百万以佐军。而世宗已取滁、扬、濠、泗诸州,欲尽取淮南乃止,因留使者不遣,而攻寿州益急。谟等见世宗英武非景敌,而师甚盛,寿春且危,乃曰:“愿陛下宽臣五日之诛,容臣还取景表,尽献淮北诸州。”世宗许之,遣供奉官安弘道押德明、崇质南还,而谟与晟皆见留。德明等既还,景悔,不肯割地。世宗亦以暑雨班师,留李重进、张永德等分攻庐、寿,周兵所得扬、泰诸州,皆不能守,景兵复振。重进与永德两军相疑,有隙,永德上书言重进反,世宗不听。景知二将之相疑也,乃以蜡丸书遗重进,劝其反。
初,晟之奉使也,语崇质曰:“吾行必不免,然吾终不负永陵一抔土也。”永陵者,昪墓也。及崇质还,而晟与钟谟俱至京师,馆于都亭驿,待之甚厚,每朝会入阁,使班东省官后,召见必饮以醇酒。已而周兵数败,尽失所得诸州,世宗忧之,召晟问江南事,晟不对,世宗怒,未有以发。会重进以景蜡丸书来上,多斥周过恶以为言,由是发怒曰:“晟来使我,言景畏吾神武,愿得北面称臣,保无二心,安得此指斥之言乎?”亟召侍卫军虞候韩通收晟下狱,及其从者二百馀人皆***之。晟临死,世宗犹遣近臣问之,晟终不对,神色怡然,正其衣冠南望而拜曰:“臣惟以死报国尔!”乃就刑。晟既死,钟谟亦贬耀州司马。其后,世宗怒解,怜晟忠,悔***之,召拜钟谟卫尉少卿。景已割江北,遂遣谟还,而景闻晟死,亦赠鲁国公。
(节选自《新五代史》)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计议,多合意
引:牵引。
B.乃遣礼部尚书王崇质晟奉表
副:做副手。
C.而谟与晟皆
见:表被动。
D.召晟问江南事,晟不
对:回答。
小题2:下列分别表明孙晟才学渊博和坚贞爱国的一组是(  )
A.常画唐诗人贾岛像置于屋壁,晨夕事之
乃遣礼部尚书王崇质副晟奉表
B.多招四方之士,得晟,喜其文辞,使为教令
晟与钟谟俱至京师,馆于都亭驿,待之甚厚
C.已而坐定,谈辩锋生,听者忘倦
吾行必不免,然吾终不负永陵一抔土也
D.召晟问江南事,晟不对
金碗玉杯而盛狗屎可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晟为人好学,有文辞,因此,他受到李昪重用。他虽有口吃的毛病,遇见人不能寒暄,但坐定之后却健谈善辩话锋生动,使听的人都能忘记了疲倦。
B.周世宗征伐淮南的时候,李景曾派王崇质为使者、孙晟为副手前去谈和,表示愿意割让寿、濠、泗、楚、光、海六州之地,但后来李景又反悔而不肯割地给周。
C.孙晟与冯延巳并为李昪的宰相,他曾奉表出使和谈而被周世宗扣留,并被带到了周的京城,虽受周世宗的优厚待遇却不肯折身事周,最终遭到***害。
D.孙晟在出使之初就做好了以身殉国的思想准备,在领命出使周的过程中,他与其他使臣机智灵活地应对时局,纾解国难,最后以身报国,获赐鲁国公之号。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  逸
后魏崇义里有杜子休宅,地形显敞,门临御路。时有隐士赵逸者,云是晋武时人,晋朝旧事,多所记录。正光初,来至京师,见子休宅,叹息曰:“此是晋朝太康寺也。”时人未之信,问其由,答曰:“龙骧将军王濬平吴后,立此寺,本有三层浮图,用砖为之。”指子休园曰:“此是故处。”子休掘而之,果得砖数万,并有石铭云:“晋太康六年,岁次乙巳,九月甲戌朔,八日辛巳,仪同三司襄阳侯王濬敬造。”时园中果菜丰蔚,林木扶疏,乃服逸言,号为圣人。子休遂舍宅为灵应寺,所得之砖,造三层浮图。好事者问晋朝京师何如今日,逸曰:“晋朝民少今日,王侯第宅与今日相似。”又云:“自永嘉已来,二百余年,建国称王者,十有六君,吾皆游其都鄙,目见其事。国灭之后,观其史书,皆非实录,莫不推过于人,引善自向。苻生虽好勇嗜酒,亦仁而不***,观其治,未为凶暴。及详其史,天下之恶皆归焉。苻坚自是贤主,贼君取位,妄书生恶,凡诸史官,皆此类也。人皆贵远贱近,以为信然。当今之人,亦生愚死智,惑已甚矣。”问其故,逸曰:“生时中庸人耳,及其死也,碑文墓志,莫不穷天地之大德,生民之能事。为君共尧舜连衡,为臣与伊尹等迹。牧民之官,浮虎慕清尘,执法之吏,埋轮谢其梗直。所谓生为盗跖,死为夷齐,妄言伤正,华词损实。”当时作文之士,惭逸此言。步兵校尉李登问曰:“太尉府前砖浮图,形制甚古,未知何年所造?”逸云:“晋义熙十二年,刘裕伐姚泓军人所作。”汝南王闻而异之,因问何所服饵以致延年。逸云:“吾不养生,自然长寿。郭璞常为吾筮云‘寿年五百岁’,今始余半。”帝给步挽车一乘,游于市里,经之处,多说旧迹。三年已后遁去,莫知所在
(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休掘而
验:检验。
B.吾皆游其都
都鄙:京城和边邑。
C.观其治,未为凶暴
典:典礼,仪式。
D.吾不养生
闲:通“娴”,熟习。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能体现赵逸奇异的一组是(  )
①子休掘而验之,果得砖数万
②子休遂舍宅为灵应寺
③时园中果菜丰蔚,林木扶疏
④吾皆游其都鄙,目见其事
⑤凡诸史官,皆此类也
⑥三年已后遁去,莫知所在
A.①③⑥B.②④⑤
C.②③⑤D.①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魏时,有个隐士叫赵逸,他说自己是晋武帝时候的人,有关晋朝的旧事,他大部分都记得,人们最终相信了他说的话。
B.赵逸经历了十六位国君,认为很多史书记载的都不是事实,统治者往往把过错推给别人,把好事引到自己身上。
C.赵逸对运用虚妄之言中伤正气、借助华丽辞藻损害事实的现象进行了批评,这使得当时的文士很惭愧,因为他们的写作水平比不上赵逸。
D.汝南王听说了赵逸的事后感到很诧异,认为赵逸可能服用了什么东西才会如此长寿,但赵逸说他是自然长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休遂舍宅为灵应寺,所得之砖,造三层浮图。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皆贵远贱近,以为信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年已后遁去,莫知所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2013·青岛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太公望,东夷之士也,欲定一世而无其主。闻文王贤,故钓于渭以观之。
伍子胥欲见吴王而不得,客有言之于王子光者,见之而恶其貌,不听其说而辞之。客请之王子光,王子光曰:“其貌适吾所甚恶也。”客以闻伍子胥,伍子胥曰:“此易故也。愿令王子居于堂上,重帷而见其手,请因说之。”王子许。伍子胥说之半,王子光举帷,搏其手而与之坐;说毕,王子光大说。伍子胥以为有吴国者,必王子光也,退而耕于野。七年,王子光代吴王僚为王。任子胥,子胥乃修法制,下贤良,选练士,习战斗。六年,然后大胜楚于柏举。九战九胜,追北千里。昭王出奔随,遂有郢。亲射王宫,鞭荆平之坟三百。乡之耕,非忘其父之雠也,待时也。
墨者有田鸠,欲见秦惠王,留秦三年而弗得见。客有言之于楚王者,往见楚王。楚王说之,与将军之节以如秦。至,因见惠王。告人曰:“之秦之道,乃之楚乎?”固有近之而远、远之而近者。时亦然。有汤武之贤,而无桀纣之时,不成;有桀纣之时,而无汤武之贤,亦不成。圣人之见时,若步之与影不可离。
故有道之士未遇时,隐匿分窜,勤以待时。时至,有从布衣而为天子者,有从千乘而得天下者,有从卑贱而佐三王者,有从匹夫而报万乘者。故圣人之所贵,唯时也。水冻方固,后稷不种,后稷之种必待春。故人虽智而不遇时,无功。方叶之茂美,终日采之而不知;秋霜既下,众林皆羸。事之难易,不在小大,务在知时。
饥马盈厩,嗼[注]然,未见刍也;饥狗盈窖,嗼然,未见骨也。见骨与刍,动不可禁。乱世之民,嗼然,未见贤者也;见贤人,则往不可止。往者非其形心之谓乎?齐以东帝困于天下,而鲁取徐州;邯郸以寿陵困于万民,而卫取茧氏。以鲁卫之细,而皆得志于大国,遇其时也。故贤主秀士之欲忧黔首者,乱世当之矣。天不再与,时不久留,能不两工,事在当之。
(节选自《吕氏春秋·孝行览第二·首时》,略有改动)
【注】 嗼(mò):静默无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见之而其貌     恶:讨厌。
B.其手而与之坐搏:握住,抓住。
C.与将军之以如秦节:符节,用于做凭证。
D.故圣人之所贵:贵重。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体现“待时”的一组是(  )
①故钓于渭以观之
②退而耕于野
③若步之与影不可离
④水冻方固,后稷不种
⑤方叶之茂美,终日采之而不知
⑥见贤人,则往不可止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③④⑤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伍子胥想办法拜见王子光,其目的就是想寻找时机得到重用,他等待数年,终于在吴国施展才能,兴国强兵,大败楚国,最终报了***父之仇。
B.田鸠在秦国待了三年,想见秦惠王却没见到;后来在一门客帮助下,到楚国拜见楚王,楚王喜欢他,封他为将军到秦国才见到了秦惠王。
C.饥饿的马、狗在厩棚或窝中默然无声,是在等待时机,一旦有了食物它们就不再默然无声;混乱世道的人民,一旦遇到贤能之人就会身心归附,这也是遇到了时机。
D.上天不会给人两次机会,时机不会长期停留,人的才能不会在做事时两方面都同时达到精巧,事情的成功在于适逢其时。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子光曰:“其貌适吾所甚恶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有道之士未遇时,隐匿分窜,勤以待时。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鲁卫之细,而皆得志于大国,遇其时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
太公望是东夷人,他想平定天下,可是没有贤明的君主。他听说文王贤明,所以到渭水边钓鱼,以便观察文王的品德。
伍子胥想见吴王僚,但没能见到,有个门客对王子光讲了伍子胥的情况,王子光见到伍子胥却讨厌他的相貌,不听他讲话就谢绝了他。门客问王子光为什么这样,王子光说:“他的相貌正好是我讨厌的。”门客把这句话告诉了伍子胥,伍子胥说:“这是容易的事情。希望让王子光坐在堂上,我在两层帷幕里只露出手来,请让我借此同他谈话。”王子光答应了。伍子胥谈话谈了一半,王子光就掀起了帷幕,握住了他的手,然后跟他一起坐下;伍子胥说完了,王子光非常高兴。伍子胥认为享有吴国的,必定是王子光,回去后就在乡间耕作。过了七年,王子光取代吴王僚当了吴王。他任用伍子胥,伍子胥于是就整顿法度,举用贤良,简选精兵,演习战斗。过了六年,然后才在柏举大败楚国。九战九胜,追赶楚国的败军追了千余里。楚昭王逃到随,吴军于是占领了郢都。伍子胥亲自箭射楚王宫,鞭打楚平王之墓三百下(以报***父***兄之仇)。他先前耕作,并不是忘记了***父之仇,而是在等待时机。
墨家有个叫田鸠的,想见秦惠王,在秦国待了三年但不能见到。有个门客把这情况告诉了楚王,田鸠就去见楚王。楚王很喜欢他,给了他将军的符节让他到秦国去。他到了秦国,才见到了惠王。他告诉别人说:“到秦国来见惠王的途径,竟然是要先到楚国去啊?”事情本来就有离得近反而被疏远、离得远反而能接近的。时机也是这样。有商汤、武王这样的贤德,而没有桀、纣无道那样的时机,就不能成就王业;有桀、纣无道那样的时机,而没有商汤、武王那样的贤德,也不能成就王业。圣人与时机的关系,就像步行时影与身不可分离一样。
所以,有道之士没有遇到时机的时候,就到处隐匿藏伏起来,甘受劳苦,等待时机。时机一到,有的从平民而成为天子,有的从诸侯而得到天下,有的从卑贱的地位进而辅佐三王,有的从普通百姓进而能向万乘之主报仇。所以圣人所看重的,只是时机。水冻得正坚固时,后稷不去耕种,后稷耕种,一定要等待春天到来。所以人即使有智慧,但如果遇不到时机,也不能建立功业。正当树叶长得繁茂的时候,整天采摘,也采不光;等到秋霜降下以后,所有树林里,树叶都落下来了。事情的难易,不在于大小,关键在于掌握时机。
饥饿的马充满了马棚,默然无声,是因为它们没有见到草;饥饿的狗充满了狗窝,默然无声,是因为它们没有见到骨头。如果见到骨头和草,那么它们就会争抢,不能制止住。混乱世道的人民,默然无声,是因为他们没有见到贤人;如果见到贤人,那么他们就会去归附,不能制止住。他们去归附贤人,难道不是身心都归附吗?齐湣王因为称东帝而被天下诸侯弄得困窘不堪,因而被鲁国夺取了徐州;赵肃侯因修建寝陵扰民,人民都不亲附他,因而被卫国夺取了茧氏。凭着鲁国、卫国那样的小国,却都能从大国那里实现愿望,是因为遇到了恰当时机。所以贤明的君主和杰出的人士想为百姓忧虑的,遇到混乱的世道,正是合适的时机。上天不会给人两次机会,时机不会长期停留,人的才能不会在做事时两方面都同时达到精巧,事情的成功在于适逢其时。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2013·浙江宁波一中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四明山道士叶沈,囊出古画,画有桃源图,图上有溪,溪名武陵之源。
按《仙记》,分灵洞三十六之一支。其水趋流,势与江河同。有深而绿,浅而白。白者激石,绿者落镜。溪南北有山,山如屏形,接连而去,峰竖不险,翠浓不浮。其夹岸有树木千万本,列立如揖。丹色鲜如霞,擢举欲动,灿若舒颜。山铺水底,草散茵毯。有鸾青其衿,有鹤丹其顶,有鸡玉其羽,有狗金其色。毛傞傞亭亭,间而立者,十有八九。岸而北,有曲深岩门,细露室宇,霞槛缭转,云磴五色,雪冰肌颜,服身衣裳皆负星月文章。岸而南,有五人,服貌肖虹玉,左右有书童玉女,角发而侍立者十二。视其意况,皆逍遥飞动,若云十许片,油焉而生,忽焉而往。其坦处有坛,层级沓玉冰,坛面俄起烬灶,灶口含火,上有云气,具备五色。中有溪,艇泛,上一人雪华鬓眉,身著秦时衣服,手鼓短枻,意状深远。
合而视之:大略山势高,水容深,人貌魁奇,鹤情闲暇,烟岚草木,如带香气。熟得详玩,自觉骨戛清玉,如身入镜中,不似在人寰间,眇然有高谢之志从中来。
坐少选,道士卷画而藏之。若身形却落尘土中。视向所张壁上又疑有顽石化出塞断道路某见画物不甚寡如此图未尝到眼是知工之精而有如是者邪!
叶君且自珍重。无路得请,遂染笔录其名数,将所以备异日写画之不谬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古画   囊:从囊中。
B.露室宇细:略微。
C.视其况意况:内容。
D.坐少选少选:一会儿。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对根据《桃花源记》的文章而绘制的古画的描述文章,文中生动再现了画中奇特的山水、草木、动物和人物形象。
B.本文境界神奇,色彩绚烂,人物相衬,画面灵动,较好体现了绘画者在画中所渗透的仙风道骨和道家的神秘色彩。
C.本文从开头道士展画入仙境,到结尾道士卷画,自己“若身形却落尘土中”,结构完整,对比鲜明,给人如临仙境的感觉。
D.本文综合运用描写、记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画面介绍以描写和记叙为主,总写表达自己的观感以议论和抒情为主。
小题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视 向 所 张 壁 上 又 疑 有 顽 石 化 出 塞 断 道 路 某 见 画 物 不 甚 寡 如 此 图 未 尝 到 眼 是 知 工 之 精 而 有 如 是 者 邪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雪冰肌颜,服身衣裳皆负星月文章。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遂染笔录其名数,将所以备异日写画之不谬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
来自宁波四明山的道士叶沈,从布口袋里取出一幅古画,画面上画的是桃源图,图上有条小溪,溪名武陵之源。
查考《仙记》,武陵源分属天下三十六灵洞的一支。那里的水流动湍急,气势与长江黄河相同,有水流深而呈墨绿的,有水流浅而呈雪白的,白色的是水冲在石上激起的浪花,清的像落到深处的镜子,可以照见面貌。溪的南北有山,山像屏风的形状,绵延展开,山峰直立,但是形势并不险恶,青绿的色彩很浓重但不觉得浮动。山沟两岸有成千上万棵树,排列着像人在作揖行礼。红颜色鲜艳得像云霞,向上耸起,看上去似乎会动,灿烂得像人开颜欢笑。山的倒影平铺水底,草地铺开像一大片毯子。有胸部长有青色羽毛的鸾鸟,有顶部呈现红色的鹤,有羽毛像玉一样的鸡,有色彩像金子一样的狗。它们的毛参差不齐地竖立着,十八九只这样的动物悠闲地站在草地上。从岸往北,有一个曲折幽深的山洞,略微露出些屋舍,栏杆曲曲折折,高高的石级五颜六色,里面人物的容貌洁白得像冰雪,穿在身上的衣服都绣着星月等花纹。从岸往南有五个人,衣服容貌像彩虹白玉,左右有书童玉女,全都是两边挽着发髻站立,共有十二人。看他们的神情态度,都是自由自在灵妙生动,像是十几片云,自然而然地来,不知不觉地去。那平坦的地方画着一座坛,台阶是重重叠叠的玉和冰,坛面上突起的地方是一副炉灶,灶口燃着火,上面有云烟之气,有着完整的五种色彩。画面中间的山沟里一条小船浮着,船上有一个鬓发眉毛雪白的人,身上穿着秦朝的服装,手里摇着一只短桨,神情深沉凝重。
总起来看这幅画:大致是山的形状显得高,水的姿态突出深,人物的样子魁梧清奇,鹤这些动物的神态显得悠闲自得,烟雾云气草树,像是带着香馥之气。能够仔细地详加玩赏,自己觉得骨头像玉相触击一样清脆,仿佛进入镜子中一般,不像生活在人世间,心旷神怡间有一种高尚的出世的心情从内心迸发出来。
我和道士坐谈了一会儿,道士便卷好画收藏进去。我像是身体从仙界退落回尘世中,看着刚才挂画的那面墙壁,又怀疑是一块坚硬的石头变化而来,堵住了通往仙界的道路。我看见的绘画作品不是很少,像这幅画,从来未曾看到过,这难道是要让我知道画家的精妙技艺能够达到像这样的地步?
叶先生暂且好好保重。看来我是没法再请求观赏了,于是用笔醮着墨把画上事物的名目、数字都记录下来,将用来防备以后画画出现错误。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2013·温州二次适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使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质于秦。文信侯因请张唐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辞曰:“燕者,必径于赵,赵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文信侯去而不快。少庶子甘罗曰:“君侯何不快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已入质矣。今吾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行之。”文信君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甘罗曰:“夫项橐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奚以遽言叱也?
甘罗见张唐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唐曰:“武安君战胜攻取,不知其数;攻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武安君也。”甘罗曰:“卿明知功之不如武安君与?”曰:“知之。”“应侯之用秦也,孰与文信侯专与?”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之。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唐曰:“请因孺子而行!”令库具车,厩具马,府具币,行有日矣。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
见赵王,赵王郊迎。谓赵王曰:“闻燕太子丹之入秦与?”曰:“闻之。”“闻张唐之相燕与?”曰:“闻之。”“燕太子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秦燕不相欺则伐赵危矣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燕。”赵王立割五城以广河间,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六县,与秦什一。
(选自《战国策·秦策五》,有删改)
【注】 ①文信侯:吕不韦,时为秦相。 ②张唐:秦臣。③甘罗:甘茂孙,时为吕不韦家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者,必于赵       径:取道,经过。
B.今臣生十二岁于矣兹:此,这。
C.攻城邑,不知其数堕:同“隳”,毁坏。
D.今王臣五城以广河间赍:获得,得到。
小题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相吕不韦企图联燕攻赵,先设法让燕国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又想派张唐到燕国为相,而张唐却借故推辞,这让吕不韦很生气。
B.甘罗洞察时局,善于攻心。他以祸患相威胁,说服了张唐;他针对赵王担心秦、燕联盟不利于赵的心理进行游说,也使其就范。
C.赵王用甘罗之计,划出五座城邑以扩大秦国的领地;从燕国要回太子,出兵进攻燕国,得到上谷三十六座城邑,将其中十一座送给秦国。
D.张唐拒绝相燕,文信侯束手无策,都是对甘罗的有力衬托;而张唐和赵王先后折服,则正面表现了少年甘罗能言善辩、智勇过人。
小题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秦 燕 不 相 欺 则 伐 赵 危 矣 燕 秦 所 以 不 相 欺 者 无 异 故 欲 攻 赵 而 广 河 间 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其试臣,奚以遽言叱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
文信侯吕不韦想攻打赵国,以扩张他在河间的封地,(他)派刚成君蔡泽在燕国做大臣,经过三年努力,燕太子入秦为人质。文信侯又请秦人张唐到燕国做相国,想联合燕国共同攻伐赵国,扩大他在河间的封地。张唐推辞说:“到燕国去必须取道于赵国,(由于过去伐赵结下仇怨)赵国正悬赏百里之地抓我。”文信侯很不高兴地令他退下,少庶子甘罗问:“君侯为什么这般不高兴呢?”文信侯说:“我让刚成君蔡泽到燕国做了三年工作,燕太子已入朝为人质,(一切就绪了)现在我亲自请张唐到燕国为相,他竟推辞不去!”甘罗说:“我有办法让他去。”文信侯厉声呵斥他走开说:“我亲自出马他尚且无动于衷,你还能有什么办法!”甘罗辩解说:“古时候项橐七岁时即为孔子师,我今年已十二岁,就请您让我去试一试,为什么马上就呵斥我呢?”
甘罗拜谒张唐,问他:“阁下认为您的功勋比武安君如何?”张唐说:“武安君战功赫赫,攻城略地,不可胜数,我张唐不如他。”甘罗问:“阁下果真自知功不及武安君吗?”(张唐)答道:“知道。”(甘罗又问)“(阁下您看)当年执掌秦政的应侯范雎与今日文信侯相比,哪一个权势更大?”张唐说:“应侯不如文信侯。”甘罗问:“阁下确认这一点吗?”张唐说:“是的。”甘罗说:“(当年)应侯打算攻打赵国,武安君阻拦他,结果应侯在距离咸阳七里的地方绞死了武安君。现在文信侯亲自请您去燕国任相,阁下却不肯前去,我不知道阁下身死何地啊!”张唐沉吟道:“那就麻烦您跟文信侯说我张唐乐意接受这一使命。”于是让车库准备好车,马棚准备好马,内府准备好礼物,选择好起程的日子。甘罗又去跟文信侯说:“请文信侯替我备五辆车子,让我先去赵国替张唐打通关节。”
甘罗去见赵王,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他。甘罗问道:“大王听说太子丹入秦为质的事了吗?”赵王说:“听说了此事。”(甘罗又问:)“大王听说张唐将去燕国任相的事了吗?”赵王说:“也听到了风声。”(甘罗分析道:)“太子丹到秦国,燕国就不敢背叛秦;张唐在燕,秦国也不会欺辱燕国。秦、燕相亲,就是为了伐赵,赵国就危险了。秦、燕相好,别无他故,只是为了攻伐赵国,扩张河间地盘而已。(为大王计)现在大王若能送给我五座城邑去拓展河间之地,就能使秦国遣还太子丹,并且联合赵国一道攻打燕国。”赵王当即割让五座城邑,秦国也打发太子丹归燕。赵国攻打燕国,得上谷三十六县,分给秦国十分之一的土地。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