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魏掞之,字子实,建州建阳人。自幼有大志.师胡宪,与朱熹游。以乡举试礼部不第。尝客衢守章杰所。赵鼎以谪死,共子汾将丧过衢。杰雅憾鼎,...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魏掞之,字子实,建州建阳人。自幼有大志.师胡宪,与朱熹游。以乡举试礼部不第。尝客衢守章杰所。赵鼎以谪死,共子汾将丧过衢。杰雅憾鼎,又希秦桧意,遗翁蒙之领卒掩取鼎平时与故旧来往简牍。蒙之先遣人告汾焚之,逮至一无所得.杰怒,治蒙之,拘汾于兵家所,且以告桧。掞之以书责杰,长揖径归。筑室读书,榜以“艮斋”,自是人称曰艮斋先生。   
乾道中,诏举遗逸,刺史芮烨表其行谊,特诏召之,掞之力辞。时宰相陈俊卿,闽人也,雅知掞之,招之甚力。乃以布衣入见,极陈当时之务,大要劝上以修德业、正人心、养士气为恢复之本。上嘉纳之,赐同进士出身,守太学录。
先是,学官养望自高,不与诸生接。掞之既就职,日进诸生教诲之,又增葺其舍,人人感励。掞之请废王安石父子从祀,追爵程颢、程颐,列于祀典,不报。复言“太学之教宜以德行经术为先,其次则通习世务。今乃专以空言取人”,又不报.遂丐去.掞之累疏以谏,移疾杜门,遗书陈俊卿责其不能救止,语其切.遂以迎亲请归,行数日,罢为台州 教授。掞之在朝不能半岁,既归,喟然叹日:“上恩深厚如此,而吾学不足以感悟圣意。”乃日居艮斋,条理旧闻,以求其所未至。  
其居家,谨丧祭,重礼法。从父有客于盘者,千里迎养,死葬如礼。每遇岁饥,为粥以食饥者。请官米以贷民,至冬取之以纳于仓。部使者素敬掞之,捐米千余斛假之。岁岁敛散如常,民赖以济。   
与人交,嘉其善而救其失。后进以礼来者,苟有寸长,必汲汲推挽成就之。至或訾其近名,则蹙然日:“使人而避此嫌!为善之路绝矣”病革,母视之,一不巾不见.以书召朱熹至,委以后事而诀。卒,年五十八。  
后上思其直谅,将召用之,大臣言已死,乃赠直秘阁.
(节选自《宋史·魏掞之传》,有删节)
【注】①将丧:护送灵枢。②从祀:孔庙中除主祭孔子外,还附祭历代官方认可的儒家圣贤。④移疾:旧时官员上书称病。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胡宪,与朱熹游游:交往B.逮至一无所得逮:等到
C.移疾杜门杜:关闭D.为粥以食饥者食:吃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拘汾兵家所赵尝五战B.以布衣入见遂私见樊于期
C.遂迎亲请归举匏尊相属D.委以后事诀涂有饿莩不知发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魏掞之正直的一组是
①掞之以书责杰,长揖径归   ②特诏召之,掞之力辞   
③日进诸生教诲之           ④今乃专以空言取人   
⑤掞之累疏以谏,移疾杜门   ⑥病革,母视之,不巾不见
A.②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⑤D.①③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父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掞之参加礼部考试没有考中,后因其德行被征召入朝觐见皇上,他的建言受到皇上赞许,被赐予同进士出身。
B.魏掞之主张太学应把培养学生德行和传授经学知识放在首位,所以请求朝廷把程颢、程颐列入从祀大典。
C.魏掞之任职太学期间,改变先前学官陋习,亲自教诲学生,改善学舍条件,让学生深受感动和激励。
D.对于登门拜访的后学之士,即使略有才能,魏掞之也竭力举荐成就他,但也因此招致有些人的诋毁。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掞之以书责杰,长揖径归。(3分)
(2)从父有客于南者,千里迎养,死葬如礼。(4分)
(3)使人而避此嫌,为善之路绝矣。(3分)
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B
小题5:(1)魏掞之写信(用书信)斥责章杰,作长揖后径自回到家中。
(2)(魏掞之)有一个客居南方的叔父,他不远千里迎接奉养,叔父去世后,魏掞之按礼节给他送葬。
(3)假使人们都回避这种嫌疑,做善事的途径就会因此而断绝。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D解释不正确,由“民赖以济”可知,食:给……吃。所以选D。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B.副词,于是,就。A.介词,在/介词,跟;C.介词,用/连词,来;D.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所以选B。
小题3:
试题分析:此类题可先疏通选项句意,然后根据文意及句意来判断是否魏掞之正直。②表明魏掞之不愿为官;③表明魏掞之亲力亲为;⑥表明魏掞之注重礼法。所以选C。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B“所以请求朝廷把程颢、程颐列入从祀大典”表述不正确,属于强加因果关系。所以选B。
小题5: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书”“长揖”“径” “客”“迎养”“如”定语后置 (客于南者);“使”“为”“绝”。
【译文】:
魏掞之,字子实,建州建阳人。从小就志向远大。他拜胡宪为师,与朱熹交往。以举人身份参加礼部考试,没有考中。魏掞之曾经客居在衢州太守章杰那里。赵鼎因贬谪死去,他的儿子赵汾扶持灵柩经过衢地。章杰一向就怨恨赵鼎,又为了迎合秦桧的意愿,就派遣翁蒙之带领士兵出其不意地夺取赵鼎平时同老朋友的往来书信。翁蒙之提前派人告诉赵汾,让他焚烧了这些信件,等到翁蒙之到后一无所获。章杰大怒,就治翁蒙之的罪,把赵汾拘捕在兵营,并且把这件事汇报给秦桧。魏掞之就写信斥责章杰,作揖后径自回到家中。建造房舍用以读书,书房匾额为“艮斋”,从这以后,人们都称他为艮斋先生。
乾道年间,朝廷下诏各地举荐遗落民间的贤能之士。建州刺史芮烨上表称赞他的德行,朝廷特地下诏征召他,魏掞之坚决拒绝。当时的宰相陈俊卿,是福建人,向来了解魏掞之,竭力邀请他。魏掞之就凭平民的身份进入朝廷谨见皇上,尽力上言国家的当务之急,要意是劝勉皇上把修养德行、修正民心、培养士人节操作为复兴国家的根本。皇上赞许并采纳了他的建议,赐给同进士出身,让他担任太学录。
在他以前,学官都重视虚名,自高自大,不与学生接近。魏掞之任职以后,每天都亲自教授课程,对他们加以教诲,还增修学舍,学生都受到感动激励。魏掞之请求废止王安石父子的从祀资格,追加程颢、程颐爵位,并把他们列入从祀之中,这一请求没有得到回复。他又进言说“太学的教育,应首先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行和经学知识,其次是让学生学习治理国家的知识。现在国家却专以空谈选人”,又没有得到答复。于是他就请求离开朝廷。魏掞之反复上疏进谏,并称病闭门不出,同时给陈俊卿写信,责备他不能纠正制止这种歪风邪气,语气非常急迫。于是他又以迎养父母为借口请归故里,走了几天后,被罢为台州教授。魏掞之在朝廷任职不到半年,回到乡里后,感慨叹息说:“皇上的恩德如此深厚,可是我的学识却不能够感动皇上。”于是就天天生活在艮斋,整理往昔的典籍,来寻求自己还未曾涉猎的知识。
魏掞之在家中生活,重视丧祭和礼法。他有一个客居南方的叔父,不远千里迎接奉养,死后按亲生父母的礼节送葬。每当遇到荒年,他就熬粥给饥民吃。请求把官米借给百姓,到了冬季再收取储存进仓库。部使者向来敬重魏掞之,拿出一千多斛米借给他,他年年都收发谷米,百姓依靠这得到救助,渡过难关。
魏掞之与他人交往时,善于表扬他人优点,补救他人不足。对于按礼节来拜访的后生,只要他有一点长处,一定加以提拔举荐,从而成全他。以至有人诋毁他追求好的名声,他就局促不安地说:“假使人们都回避这种嫌疑,做善事的途径就会因此而断绝。”病重后,母亲去探望他,他不戴好头巾就不会见母亲。写信让朱熹来,把后事托付给他后与他诀别。去世时,五十八岁。
后来,皇上考虑到他正直诚信,要征召起用他,大臣说他已经去逝,就追赠他直秘阁一职。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魏掞之,字子实,建州建阳人。自幼有大志.师胡宪,与朱熹游。以乡举试礼部不第。尝客衢守章杰所。赵鼎以谪死,共子汾将丧过衢。杰雅憾鼎,】;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李景字道兴,天水休官人也。景容貌奇伟,膂力过人,美须髯,骁勇善射。平齐之役,颇有力焉,授仪同三司。以平尉迟迥,赐爵平寇县公。及高智慧等作乱江南,复以行军总管从杨素击之,还授鄜州刺史。十七年,辽东之役,为马军总管。及还,配事汉王。高祖奇其壮武,使袒而观之,曰:“卿相表当位极人臣。”寻从史万岁击突厥于大斤山,大破之。后与上明公扬纪送义成公主于突厥,至恒安,遇突厥来。时代州总管韩洪为虏所败,景率所领数百人援之。力战三日,***虏甚众,赐物三千段,授韩州刺史。以事王故,不之官。
仁寿中,检验代州总管。汉王谅作乱并州,景发兵拒之。谅遣刘嵩袭景,战于城东。升楼射之,无不应弦而倒。谅复遣岚州刺史乔钟葵率劲勇三万攻之。景战士不过数千,加以城池不固,为贼冲击,崩毁相继。景且战且筑,士卒皆殊死斗,屡挫贼锋。司马冯孝慈、司法参军吕玉并骁勇善战,仪同三司侯莫陈乂多谋画,拒守之术。月余,朔州总管杨义臣以兵来援,合击大破之。
景智略非所长,而忠直为时所许,帝甚信之。五年,车驾西巡。至天水,景献食于帝,帝曰:“公,主人也。”赐坐齐王暕之上。杨玄感之反也,朝臣子弟多预焉,而景独无关涉。帝曰:“公诚直天然,我之梁栋也。”帝每呼李大将军而不名,其见重如此。会幽州贼杨仲绪率万余人来攻北平,景督兵击破之,斩仲绪。于时盗贼蜂起,道路隔绝,景遂召募,以备不。武贲郎将罗艺与景有隙,遂诬景将反。帝遣其子慰谕之曰:“纵人言公窥天阙,据京师,吾无疑也。”后为高开道所围,独守孤城,外无声援,岁余,士卒患脚肿而死者十将六七,景抚之,一无离叛。辽东军资多在其所,粟帛山积,既逢离乱,景无所私焉。及帝崩于江都,辽西太守邓暠率兵救之,遂归柳城。后将还幽州,在道遇贼,见害。契丹、靺轲素感其恩,闻之莫不流涕,幽、燕人士于今伤惜之。
(选自《隋书》,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至恒安,遇突厥来寇:进犯
B.仪同三司侯莫陈乂多谋画,拒守之术 工:从事
C.景遂召募,以备不虞:预料
D.景抚之,一无离叛 循:安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景“骁勇”的一组是(3分)(      )
①以平尉迟迥,赐爵平寇县公
②景率所领数百人援之。力战三日,***虏甚众
③升楼射之,无不应弦而倒
④景且战且筑,士卒皆殊死斗,屡挫贼锋
⑤公诚直天然,我之梁栋也
⑥既逢离乱,景无所私焉
A.③④⑥B.②③⑤C.①②③D.②③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李景屡立战功,曾率部下救援代州总管韩洪,***死了很多贼人,被任命为韩州刺史,但最终没有上任。
B.李景在与汉王杨谅部下乔钟葵作战时,虽然以寡敌众,但因上下同心,最终与援军两军合击,大败敌军。
C.李景容貌奇异不凡,骁勇善战,他虽然没有什么才智谋略,但是却凭借忠诚正直为当时的人所赞许。
D.武贲郎将罗艺因为和李景有矛盾,于是诬陷李景将要谋反,但皇上向来信任李景,并没有因此而怀疑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高祖奇其壮武,使袒而观之,曰:“卿相表当位极人臣。”(5分)
                                                                   
(2)帝曰:“公诚直天然,我之梁栋也。”帝每呼李大将军而不名,其见重如此。(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陈德荣,字廷彦,直隶安州人。康熙五十一年进士,授湖北枝江知县。雍正三年,迁贵州黔西知州,父忧归。服阕,署威宁府。未几,乌蒙土司叛,德荣赴威宁防守。城陴①颓圮,仓猝聚米桶,实土石,比次甃②筑,墉堞③屹然。贼焚牛卫镇,去城三十里,德荣日夜备战,贼不敢逼。总兵哈元生援至,贼败走。寻以母忧去官。服阕,授江西广饶九南道。九江、大孤两关锢弊尽革之。
乾隆元年,经略张广泗荐,擢贵州按察使。时群苗交煽,军事方殷,古州姑卢硃洪文诸叛案,德荣治鞫④,详慎重轻,咸称其情,众心始安。及苗疆渐定,驻师与屯将吏多以刻急见能。二年,贵阳大火,德荣谒经略曰:“天意如此,当竭诚修省,苗亦人类,曷可尽***?”广泗感动,戒将吏如德荣言。
四年,署布政使,疏言:“黔地山多水足,可以疏土成田。小民难於工本,不能变瘠为腴。桑条肥沃,亦不知蚕缫之法。自非牧民者经营而劝率之,利不可得而兴也。今就邻省雇募种棉、织布、饲蚕、纺绩之人,择地试种,设局教习,转相仿效,可以有成。一年必有规模,三年渐期成效。”诏允行。乃给工本,筑坝堰,引山泉,治水田,导以蓄泄之法。官署自育蚕,於省城大兴寺缫丝织作,使民知其利。六年,疏陈民树杉,得六万株。七年,贵筑、贵阳、开州、威宁诸州、县报垦田至三万六千亩。开野蚕山场百馀所,户机杼相闻。德荣据以入告,数被温旨嘉奖。
又大修城郭、坛庙、学舍。广置栖流所,收行旅之病者。益囚粮。冬寒,恤老疾嫠孤之无衣者。亲课诸生,以为己之学。设义学二十四于苗疆,风气丕变。十一年,迁安徽布政使,赈凤、颍水灾,流移获安。十二年,卒于官。
(选自《清史稿·循吏列传》,略有改动)
【注】①陴(pí):附属的土墙。②甃(zhòu):修砌。③堞(dié):城上如齿状的矮墙。④鞫(jū):审问。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经略张广泗荐,擢贵州按察使 疏:上奏
B.六年,疏陈民树杉 课:督促
C.开野蚕山场百馀所,户机杼相闻 比:近来
D.亲课诸生,以为己之学 勖:勉励
小题2: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陈德荣“宽厚仁慈”品格的一组是(3分)(      )
①德荣日夜备战,贼不敢逼   ②九江、大孤两关锢弊尽革之
③苗亦人类,曷可尽***       ④赈凤、颍水灾,流移获安
⑤广置栖流所,收行旅之病者  ⑥设局教习,转相仿效,可以有成
A.②⑤⑥B.①②④C.①③⑥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陈德荣防守威宁时,他设法加固城墙,与叛军相持,令叛军不敢攻城,直至援军到来,打败敌人,表现出他的勇敢与谋略。
B.陈德荣担任贵州按察使,对苗族叛乱,处置谨慎公平,大得民心。他告诫属下将领,对苗裔不能一味镇压。
C.陈德荣任贵州布政使期间,采取雇募临省种棉、织布、饲蚕、纺绩之人,设立机构进行集体培训等措施,推广先进技术,发展生产。
D.陈德荣不仅重视农业,而且在兴礼宣教方面也不遗余力,他大修坛庙、学舍,表现了他的远见卓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意如此,当竭诚修省,苗亦人类,曷可尽***?(5分)
(2)冬寒,恤老疾嫠孤之无衣者。(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白云先生传
〔清〕方苞
张怡,字瑶星,初名鹿征,上元人也。父可大,明季总兵登荣,毛文龙卒反,诱执巡抚孙元化,可大死之。事闻,怡以诸生授锦衣卫千户。甲申,流贼①陷京师,遇贼将,不屈,械系,将肆掠,其党或义而逸之。久之,始归故里,其妻已前死,独身寄摄山②僧舍,不入城市,乡人称白云先生。
时,三楚、吴越耆旧多立名义,以文术相高。惟吴中徐昭发、宣城沈眉生躬耕穷乡,虽贤士大夫不得一见其面,然尚有楮墨③流传人间。先生则躬汲,口不言《诗》《书》。学士词人无所求取,四方冠盖往来,日至兹山,而不知山中有是人也。先君子与余处士公佩,岁时问起居,入其室,架上书数十百卷,皆所著经说及论述史事。请贰之④,弗许,曰:“吾以尽吾年耳,已市二瓮,下棺,则并藏焉。”卒年八十有八,平生亲故,夙市良材,为具棺椁。疾将革⑤,闻而泣曰:“昔先将军至命危城,无亲属视含殓,虽改葬,亲身之椑⑥,弗能也,吾忍乎?”视从孙某,趣易棺,定附身衾衣,卒。时先君子适归皖桐,反,则已渴葬⑦矣。或曰书已入圹;或曰经说有贰,尚存其家。
乾隆三年,诏修三礼,求遗书,其从孙某书诣郡,太守命学官集诸生缮写,久之未就。
先生之书,余心向之,惧其无传也久矣。幸其家人自出之,而终不得一寓目焉。故并著于篇,俾乡之后进有所感发,守藏而传布之,毋使沉没也。  
(选自《望溪文集》,有删改)
【注】①流贼:对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诬称。②摄山:山名,在江苏江宁县东北。③楮墨:纸和墨,泛指有文字的东西。④贰之:重抄一本成为两份。⑤革:危急。⑥亲身之椑:贴身之棺。⑦渴葬:古礼,葬期因死者的身份、地位的不同而有异。天子七月而葬,诸侯五月而葬,大夫三月而葬,士逾月而葬。未到葬期提前埋葬叫渴葬。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毛文龙卒反将:率领
B.先生则躬汲樵:木柴
C.亲身之椑,弗能也易:改换
D.视从孙某,趣易棺顾:回头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当时,三楚、吴越耆旧多立名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女郎
B.其从孙某书诣郡樊将军穷困来归丹
C.定附身衾衣,卒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
D.惧其无传也久矣图穷匕首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白云先生的父亲张可大在明朝末年曾担任登莱总兵,后来死于毛文龙反叛一事;白云先生也因为父亲卓著的战功被朝廷任命为锦衣卫千户。
B.三楚、吴越的前朝遗老多立名义,以文章经术相互标榜,白云先生却隐居山中,闭口不谈《诗》《书》。
C.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这篇文章能对当地的后学者有所启发,守护珍藏白云先生遗留下来的丰富的著作并传布它,不要使这些著作湮灭失传。
D.文章选材详略得当,对于白云先生的身世、经历着墨不多,对白云先生著书数百卷,但不想流传于世等事件则写得较详细,这样更能突出白云先生的性格特征。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学士词人无所求取,四方冠盖往来,日至兹山,而不知山中有是人也。                                                              
小题5:把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摘自《鸿门宴》)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郦生食其(yī jī)者,陈留高最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然县中贤豪不敢役,肥中皆谓之狂生。
及陈胜、项梁等起,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郦生了其将皆握,好苛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乃深自藏匿。后闻沛公将兵略地陈留郊,沛公麾下骑士适郦生里中子也,沛公时时问邑中贤士豪俊。骑士归,郦生见谓之曰:“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若见沛公,谓曰‘臣里有郦生,年六十余,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骑日“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可以儒生说也”,郦生曰:“弟言之。”骑士从容言如郦生所诫者。
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郦生因言六国从横时诸侯相率而攻秦。沛公喜,赐郦问曰:“计将安出?”郦生曰:“足下起纠合之从,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积粟。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于是遣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号郦广野君。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 徇:巡行。
B.溲溺其中 溲溺:撒尿。
C.夫陈留,天下之冲。 冲:交通要道。
D.于是沛公辍洗,超摄衣。 摄:整理。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后闻沛公将兵略地陈留郊
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
B.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
不宜倨见长者
C.且欲率诸侯破秦也
故诸侯相率而攻秦
D.使人召郦生
请得使之
小题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份,有误的一项是(  )
A.(某)未可以儒生说(之)也
B.(若)弟言之
C.足下……欲以(之)径入强秦
D.(陈留令)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
小题4:下列评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郦食其作为谋士,选择人主很有眼光,对好苛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的诸将,态度是“深自藏匿”,不屑与交;而对“慢而易人”但“多大略”的刘邦,却认为“此真吾所愿从游”,主动要求去见他。
B.郦食其有才干,很自信,明知刘邦“不好儒”,并且常以无礼的态度羞辱儒生,仍然请人传言要见刘邦。因为他相信,“多大略”、“时时问邑中贤士豪俊”的刘邦是不可能不需要有才***人辅佐自己成就大业的。
C.郦食其初次谒见刘邦就表现出过人的胆略和善于说服人的口才。面对傲慢的刘邦,他“长揖不拜”,并故意提出了足以激怒刘邦的问题,然后顺着刘邦的回答提醒他,要成就大业就“不宜倨见长者”,从而折服了刘邦。
D.郦食其在和刘邦谈了昔日“六国从横”的时势,博得刘邦高兴以后,又提出先攻取和怎样攻取陈留的建议。这反映了他胸有韬略,具有远见卓识,但也表现出他有好发号施令、自以为能的弱点。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孔僖字仲和,鲁国鲁人也。曾祖父子健,少游长安,与崔篆友善。及篆仕王莽为建新大尹,尝劝子健仕,对曰:“吾有布衣之心,子有衮冕之志,各从所好,不亦善乎!道既乖矣,请从此辞。”遂归,终于家。
僖与篆孙骃复相友善,同游太学,习《春秋》,因读吴王夫差时事,僖废书叹曰:“若是,所谓画虎不成反为狗者。”骃曰:“然。昔孝武皇帝始为天子,年方十八,崇信圣道,师则先王,五六年间,号胜文、景。及后恣己,忘其前之为善。”僖曰:“书传若此多矣!”邻房生梁郁和之曰:“如此,武帝亦是狗邪?”僖、骃默然不对。郁怒恨之,阴上书告骃、僖诽谤先帝,讽讥当世。事下有司,骃诣吏受讯。僖以吏捕方至,恐诛,乃上书肃宗自讼:“臣之愚,意以为凡言诽谤者,谓实无此事而虚加诬之也。至如孝武皇帝,政之美恶,显在汉史,坦如日月。是为直说书传实事,非虚谤也。夫帝者为善,则天下之善咸归焉;其不善,则天下之恶亦萃焉,斯皆有以致之,故不可以诛于人也。且陛下即位以来,政教未过,而德泽有加,天下所具也,臣等独何讥刺哉?假使所非实是,则固应悛改;傥其不当,亦宜含容,又何罪焉?臣等受戮,死即死耳,顾天下之人,必回视易虑,以此事窥陛下心。自今以后,苟见不可之事,终莫复言者矣。臣之所以不爱其死,犹敢极言者,诚为陛下深惜此大业。陛下若不自惜,则臣何赖焉?齐桓公亲扬其先君之恶,以唱管仲,然后群臣得尽其心。今陛下乃欲以十世之武帝,远讳实事,岂不与桓公异哉?臣恐有司卒然见构,衔恨蒙枉,不得自叙,使后世论者,擅以陛下有所方比,宁可复使子孙追掩之乎?谨诣阙伏待重诛。”帝始亦无罪僖等意,及书奏,立诏勿问,拜僖兰台令史。
元和二年春,帝东巡狩,还过鲁,幸阙里,以太牢祠孔子及七十二弟子,作六代之乐,命儒者讲《论语》。僖因自陈谢。帝曰:“今日之会,宁于卿宗有光荣乎?”对曰:“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今陛下亲屈万乘,辱临敝里,此乃崇礼先师,增辉圣德。至于光荣,非所敢承。”帝大笑曰:“非圣者子孙,焉有斯言乎!”遂拜僖郎中。
冬,拜临晋令,崔骃以《家林》筮之,谓为不吉,止僖曰:“子盍辞乎?”僖曰:“学不为人,仕不择官,凶吉由己,而由卜乎?”在县三年,卒官,遗令即葬。
(节选自 《后汉书》 )
小题1: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不善,则天下之恶亦焉萃:聚集
B.臣之所以不其死,犹敢极言者爱:害怕
C.以太牢孔子及七十二弟子祠:祭祀
D.崔骃以《家林》之,谓为不吉筮:用蓍草占卦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郁怒恨
知将军宽至此也
B.恐诛,上书肃宗自讼
度我至军中,公
C.夫帝者为善,则天下之善咸归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
D.今日之会,宁卿宗有光荣乎
其身也,则耻师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僖和崔篆的孙子崔骃友善,同游太学,在读到吴王夫差那段历史时,发表了评论,被人上书告他诽谤先帝,因而被要求前去狱吏那接受审讯。
B.孔僖上书为自己和崔骃申诉,理由是实际上没有事实捏造诬蔑才能称为诽谤,而孝武帝的所作所为在史书上写得清清楚楚,这并不能算是诽谤。
C.元和二年春天,皇上巡视东方,回来路过鲁地。孔僖回答皇上的问题后,得到了皇上的赞许,被授为郎中。
D.孔僖被任命为临晋令,好友认为不吉利。但他认为学习应为了天下人,他不听好友的劝告,前往就任临晋令。在职三年,并且死在任上。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