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数:几个B.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除:殿阶C.举孝廉不行,...
题目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数:几个
B.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触柱折辕除:殿阶
C.举孝廉不行,连公府不就辟:征召
D.所以游目怀,足以极视听之娱骋:放开

答案
核心考点
试题【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数:几个B.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除:殿阶C.举孝廉不行,】;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唐故秘书少监陈公行状
公姓陈氏,自颍川来,讳京。(大历元年)举进士,为太子正字、成阳尉、太常博士、秘书少监。自考功以来,凡四命为集贤学士。德宗登遐①,公病痼,舆曳就位,备哀敬之节,由是滋甚,遂以所居官致仕。贞元二十一年四月二十五日,终于安邑里妻党之室。无子。
大历中,公始来京师,中书常舍人衮,杨舍人炎读其文,惊以相视曰:“子云之徒也。”常兄之子妻公,由是名闻。游太原,太原尹喜曰:“重客至矣。”授馆致,厚以泉布献。公曰:“非是也,某尝为《北都赋》未就,愿即而就焉。其宫室城郭之大,河山之富,关之壮,与其土疆之所出,风欲之所安,王业之所兴,苟得闻而睹之足矣。若曰受大利,是以利来,盖异前志也。吾不能,敢辞。”遂逆大河,逾北山,仿佯而归。《赋》成,果传天下。为咸阳尉,留府廷,主文章,决大事。
泾人作难,公徒行以出,奔问官守。段忠烈之死,上议罢朝七日②。宰相曰:“不可,方居行宫,无以安天下。”公进曰:“是非宰相之言。天子褒大节,哀大臣,天下所以安也,况其特异者乎?”上用之。
巡狩所至,上行罪己之道焉,曰:“凡我执事之臣,无所任罪。予惟不谨于理而有是也。”将前之为相者。公曰:“天子加惠群臣而引慝③焉,德至厚也,而为相者复,是无以大警于后,且示天下。”率其党争之。上变于色,在列者成凶退。公大呼曰:“赵需等勿退!”遂进而尽其辞焉。不果复。
初,礼部试士,有与亲戚者,则附于考功,莫不阴授其旨意而为进退者。及公则否,卓然有有司之道,不可犯也。
公有文章若干卷,深茂古老,慕司马相如、扬雄之辞,而其诂训多《尚书》《尔雅》之说,纪事朴实,不苟悦于人,世得以传其稿。
【注】①登遐:特指帝王之死。②建中四年十月,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反,犯京师。戊申,德宗幸奉天。庚戌,朱此杀司农卿段秀实。③引慝:承认罪过。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授馆致饩:食物
B.河山之富,关之壮闬:墙垣,城墙
C.将前之为相者复:再
D.逾北山,仿佯而归仿佯:游荡不定,流连忘返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非是也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
B.在列者咸凶退吾尝跂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C.厚以泉布献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
D.常兄之子妻公君臣固守窥周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唐德宗大历年间,陈京来到京师,中书舍人常衮、舍人杨炎读了他的文章后,惊讶地赞叹说:“是子云的徒弟。”常衮因此把哥哥孩子的女儿许配给他做妻子。
B.陈京曾经游太原,太原百姓非常高兴,他们对他进行了丰厚的馈赠。陈京表示,他不是为这而来的,主要是为了完成《北都赋》,因此没有接受礼物。而他的《北都赋》写成后,果然天下传扬。
C.忠烈公段秀实牺牲,皇上建议罢朝七天,宰相坚决反对。陈京严厉驳斥了宰相的说法,高度肯定了皇上的做法。最后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
D.陈京写有文章若干卷,其功力深厚,不同时俗。他的文章中多处指出了《尚书》《尔雅》中的错误。其文因记事朴实,不随便取悦于人,而得以世上流传。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曰受大利,是以利来,盖异前志也。(5分)
(2)天子褒大节,哀大臣,天下所以安也,况其特异者乎?(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傅岐字景平,仕梁,起家南康王左常侍,后兼尚书金部郎,母忧去职,居丧尽礼。服阕后疾久之,复除始新令。县人有因斗相殴而死,死家诉郡,郡其仇人,考掠备至,终不咎。郡乃移狱于县,岐即令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法当偿死,会冬节至,岐乃放其还家。狱曹掾固争曰:“古者有此,今不可行。”岐曰:“其若信,县令当坐。”竟如期而反。太守深相叹异,遽以状闻。岐后去县,人无老少皆出境拜送,号哭闻数十里。至都,除延尉正,入兼中书通事舍人,累迁安西中记室,兼舍人如故。
岐美容止,博涉能占对。大同中与魏和亲,其使岁中再至,常遣岐接对焉。太清元年,累迁太仆,司农卿,舍人如故。岐在禁省十余年,机事密勿,亚于朱异。此年冬,贞阳侯萧明伐彭城,兵败,囚于(北)魏。二年,明遣使还述魏欲通和好,敕有司及近臣定议。左卫朱异曰:“边境且得静寇息人,于事为便。”议者并然之。岐独曰:“(北魏)高澄既新得志,何事须和?必是设间,故令贞阳遣使。若许通好,正是堕其计中。且彭城去岁丧师,今使就和,益示国家之弱。和不可许。”异等固执,帝遂从之。及遣使,魏果举兵入寇。
三年,迁中领军,舍人如故。二月,(北魏)侯景于阙前通表,乞割江右四州安置部下,当解围还镇。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召宣城王出送。岐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送之。及与景盟讫,城中文武喜跃,冀得解围。岐独言于众曰:“贼举兵为逆,岂有求和。”及景背盟,莫不叹服。寻有诏,以岐勤劳,封南丰县侯。固辞不受。宫城失守,岐带疾出围,卒于宅。
(节选自《南史·循吏传》,列传第六十)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服阕后疾久之废:中止。
B.郡其仇人录:记录。
C.终不咎引:承认。
D.其若信负:违背。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傅岐有远见的一组是(3分)(    )
①明遣使还述魏欲通和好     ②必是设间,故令贞阳遣使
③和不可许                 ④求遣召宣城王出送
⑤贼举兵为逆,岂有求和     ⑥宫城失守,岐带疾出围
A.①③⑥B.②③⑤C.①④⑥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傅岐讲孝道并以诚信待人。母亲去世而离职,居丧期间备尽丧礼;有个囚犯按刑法应抵命,傅岐放他回去探家,那人竟然也能守信按期限返回。
B.傅岐在做地方官时深得百姓爱戴。他离开始新县时,人们不分老少都走出县境跪拜送别,哭喊声几十里外都能听到;傅岐回到都城后得到升迁。
C.傅岐做事勤勉并有见识。他在禁省内十多年,处理机要事务十分勤勉;在萧明派使者回来陈述魏国想要互通友好一事的看法上,更是与众不同。
D.傅岐在原则问题上敢于坚持己见。北魏的侯景要和梁订立盟约,请宣城王出城送行,傅岐坚决制止要宣城王出城送行的做法,主张派石城公送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郡乃移狱于县,岐即令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5分)
(2)左卫朱异曰:“边境且得静寇息人,于事为便。”议者并然之。(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萧惠开,南兰陵人,征西将军思话子也。初名慧开,后改慧为惠。少有风气,涉猎文史,家虽贵戚,而居服简素。惠开意趣与人多不同,比肩或三年不共语。
孝建元年,自太子中庶子转黄门侍郎,与侍中何偃争积射将军徐冲之事。偃任遇甚隆,惠开不为之屈,偃怒,使门下推弹之。惠开乃上表解职。时偃宠方隆,由此忤旨,别敕有司以属疾多,免惠开官。思话素恭谨,操行与惠开不同,常以其峻异,每加嫌责。及见惠开自解表,自叹曰:“儿子不幸与周朗周旋,理应如此。”杖之二百。寻重除中庶子。
初,惠开府录事参军到希微负蜀人债将百万,为责主所制,未得俱还。惠开与希微共事不厚,以为随其同上,不能携接得还,意耻之。厩中凡有马六十匹,悉以乞希微偿责,其意趣不常皆如是。先刘瑀为益州,张悦代之,瑀去任,凡所携将佐有不乐反者,必逼制将还。语人曰:“随我上,岂可为张悦作西门客邪!”惠开自蜀还,资财二千余万,悉散施道路,一无所留。
五年,又除桂阳王休范征北长史、南东海太守。其年,会稽太守蔡兴宗之郡,而惠开自京口请假还都,相逢于曲阿。惠开先与兴宗名位略同,虑兴宗不能诣己,戒勒部下:“蔡会稽部伍若借问,慎不得答。”惠开素严,自下莫敢违犯。兴宗见惠开舟力甚盛,不知为谁,遣人历舫讯,惠开有舫十余,事力二三百人,皆低头直去,无一人答者。复为晋平王休祐骠骑长史,太守如故。六年,除少府,加给事中。惠开素刚,至是益不得志,寺内所住斋前,有向种花草甚美,惠开悉刬除,列种白杨树。每谓人曰:“人生不得行胸怀,虽寿百岁,犹为夭也。”发病欧血,吐如肝肺者甚多。除巴陵王休若征西长史、宁朔将军、南郡太守,未拜。七年,卒,时年四十九。
(节选自《宋书·列传第四十七》,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偃任遇甚隆:高
B.寻重中庶子除:免除
C.惠开与希微共事不厚:关系友好
D.惠开严,自下莫敢违犯素:一向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萧惠开“意趣与人多不同”的一组是(3分)
①惠开不为之屈 ②常以其峻异,每加嫌责 ③不能携接得还,意耻之
④厩中凡有马六十匹,悉以乞希微偿责 ⑤事力二三百人,皆低头直去 ⑥惠开悉刬除,列种白杨树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⑤⑥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惠开不吝钱财,他从蜀地归来,获得两千多万的资财,但在离开时,全都沿途散发,一文不剩。
B.萧惠开为人刚强,不屈权贵,在为黄门侍郎时,与权高位重、深受皇帝恩宠的何偃意见不合,但他一点都不屈服。
C.萧惠开治下严厉,手下从不敢违犯,有一次他和会稽太守蔡兴宗邂逅,蔡兴宗派人向萧惠开手下打听,手下却无一人回答。
D.萧惠开和他父亲性格非常不一样,父亲谨慎,惠开鲁莽;父亲圆滑,惠开刚正。因而惠开常遭父亲的责罚,甚至曾被鞭打两百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偃怒,使门下推弹之。惠开乃上表解职。(5分)
(2)每谓人曰:“人生不得行胸怀,虽寿百岁,犹为夭也。”(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梅圃君家传
[清]姚 鼐
梅圃君,长沙人,周氏,讳克开,字乾三,梅圃其自号也。以举人发甘肃,授陇西知县,调宁朔。其为人明晓事理,敢任烦剧,耐勤苦。宁朔属宁夏府,并河有三渠:曰汉来、唐延、大清,皆引河水入渠,以灌民田。唐延渠行地,多沙易漫,君治渠使狭而深,又颇改其水道,渠行得安,而渠有暗洞,以泄水于河,故旱涝皆赖焉。唐延渠暗洞坏,宁夏县吏欲填暗洞,而引唐渠水尽入汉渠,以利宁夏民,而宁朔病矣。君力督工修复旧制,两县皆利。大清渠者,康熙年始设,长三十余里,久而首尾石门皆坏,民失其利,君修复之,皆用日少而成功远。君在宁夏多善政,而治水绩最巨,民以所建曰周公闸、周公桥云。
寻擢贵州都匀知府。从总督吴达善、侍郎钱维城治贵州逆苗狱,用法有失当者,力争无少逊。调贵阳,亦以强直忤巡抚宫兆麟,因公累解职。引见,复授山西蒲州知府,调太原。清厘积狱,修复风峪山堤堰,障山潦,导之入汾,民德之
累擢至江西吉南道,以过降官,复再擢为浙江粮储道。当是时,王亶望为浙江巡抚。吏以收粮毒民以媚上官者,习为恒矣,君素闻,疾之。至浙,身自誓不取纤毫润,请于巡抚,约与之同心。抚臣姑应曰善,而厌君甚,无术以去之也。反奏誉君才优,粮储常事易治,而其时海塘方急,请移使治海塘。于是调杭嘉湖海防道。君改建海岸石塘,塘大治,被劳疾,卒于任,而王亶望在官卒以贪败。世言苟受君言,岂徒国利,亦其家之安也。君卒后,家贫甚,天下称清吏者,曰周梅圃云。
姚鼐云:梅圃,乾隆间循吏也。夫为循吏传,史臣之职,其法甚严。不居史职,为相知之家作家传,容有泛滥辞焉。余嘉梅圃之治,为之传,取事简,以为后有良史,取吾文以登之列传,当无愧云。
(选自《惜抱轩全集》,有改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敢任烦剧剧:繁重。
B.君力督工修复旧制制:式样。
C.力争无少逊逊:谦逊。
D.为相知之家作家传知:交好。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周梅圃悉心为民的一组是(    )
①民失其利,君修复之  ②以强直忤巡抚宫兆麟  ③君素闻,疾之  ④而其时海塘方急,请移使治海塘  ⑤君改建海岸石塘,塘大治  ⑥君卒后,家贫甚
A.①④⑥B.②③⑥
C.①③⑤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针对唐延渠“多沙易漫”的特点,深谙治水之道的周梅圃采用深挖水道、改变水道走向、修复暗洞泄洪等方法,有效整治了唐延渠。
B.周梅圃廉洁正直,作者虽未明说百姓因此如何感激、爱戴他,但从文中百姓把他主持的治水工程称为周公闸、周公桥就可见一斑。
C.周梅圃就任浙江粮储道后,因为极力反对“毒民”恶政,成为贪官王亶望的眼中钉;调任杭嘉湖海防道后,终因积劳成疾死在任上。
D.作者写作这篇文章,意在以家传的形式彰显传主周 梅圃的政绩、人品,同时,期待以后有优秀的史官能将本文收录到正史列传中。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运甓斋记
[明]贝琼
昔长沙公陶侃刺广州,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对曰:“吾方致力中原,故习劳耳。”呜呼!晋自渡江而南,上下俱偷,弃中原而不恤,侃独有志于此,固非一时坐谈老庄者所及也。及都督荆湘等州,检摄军府从事,未尝少闲。又尝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其聪敏恭勤,于此见之,非特运甓一事而已。
吾意其拥强兵,据重地,畜威养锐之久,当率诸郡请命北伐,拔黔首于膻腥,以雪宗庙之耻。而即安一方,凡四十余年,所谓平日习劳欲致力中原者,直虚语耳
且诸胡迭兴,未易剪也。苏峻之变,国破君辱,正臣子灰身之日。大兵云集,乃欲违众西还,纵虎自害,亦独何心哉?侃以桓文自任,而所以勤王者如此,又岂果能践其言如运甓时邪?他日且欲正卞敦之罪,敦固可诛矣。侃之夷大难,立大功,亦由温峤辈激以天下之大义,不相异同,故侥幸石头之捷,如其中为进退,事几败于垂成,则何异于敦乎?梅陶称其机神明鉴似魏武,忠顺勤劳似孔明,亦过论也。
虽然,晋之危而复安,亡而复存,实资其力,此为诸臣之冠,而著之于史焉,予故反覆论之。其行事虽有未至,而所言则可为万世法。何者?人情好逸而恶劳,天下之事,恒成于勤而败于逸。运甓之喻,岂不善邪!
剡山单阳原以名其斋,盖能志乎勤已。初,阳原读书山中,既老不仕。洪武四年,诏征诸儒,郡侯强起之。既至京师,又辞,吏部乃授汉阳湖泊使。然官无崇卑,能志于勤,则所施必有过人,而不虚生虚死矣。因其驰书三千里外,求文为记,故书以复之。若侃之为政,汉阳父老固能道之。而破陈敏于武昌,平杜弢于湘州,求其遗迹,可想见其风流于千载之下乎!
(选自《清江贝先生文集》卷十五)
【注】  ①运甓(pì):搬运砖块。②黔首:古称老百姓。③膻腥:这里是以羊的气味指代北方少数民族的统治。④苏峻:原为东晋将领,后发动叛乱,攻陷建康(今南京),被温峤、陶侃联军击败而死。⑤桓文:齐桓公和晋文公。⑥卞敦:时任湘州刺史,当时他既不出兵平叛苏峻,也不向其他军队支援军粮。⑦石头:指石头城,即建康(今南京)。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自渡江而南:到南边。
B.非运甓一事而已特:特别。
C.侃之大难,立大功夷:平定。
D.亡而复存,实其力资:凭借、借助。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说明陶侃“聪敏恭勤”的一组是(    )
①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 ②上下俱偷,弃中原而不恤 ③检摄军府从事,未尝少闲 ④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 ⑤当率诸郡请命北伐,拔黔首于膻腥  ⑥欲违众西还,纵虎自害
A.①③④B.②③⑤
C.①⑤⑥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侃为人勤奋惜时,他统领荆湘等州时勤于军务,还告诉人们要珍惜光阴,不能虚度时光。
B.作者充分肯定了陶侃的运甓之说及历史功绩,认为他可与魏武、孔明相提并论。
C.剡山单阳原将书斋命名为“运甓斋”,请作者作序,作者认为为官者如果勤政,那么无论官职大小,一定能有所作为。
D.本文从陶侃运甓一事说起,兼带议论其生平,更阐发“天下之事,恒成于勤而败于逸”的观点,夹叙夹议,见解精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