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吴昌裔传吴昌裔,字季永,中江人。蚤孤,与兄泳痛自植立,不肯逐时好,得程颐、张载、朱熹诸书,辄研绎不倦。嘉定七年举进士,闻汉阳守黄...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吴昌裔传
吴昌裔,字季永,中江人。蚤孤,与兄泳痛自植立,不肯逐时好,得程颐、张载、朱熹诸书,辄研绎不倦。嘉定七年举进士,闻汉阳守黄干得熹之学,往从之。
调闽中尉。利路转运使曹彦约闻其贤,司籴场。时岁饥,议上流,昌裔请发本仓所储数万而徐籴以偿,从之。调眉州教授。眉士故尚苏轼学,昌裔取诸经为之讲说,祠周敦颐及颢、颐、载、熹,揭《白鹿洞学规》,仿潭州释奠仪,簿正祭器,士习变。制置使崔与之荐之,改知华阳县。修学宫,来四方士,斥羡钱二十万缗,买良田备旱。寻权汉州,故事比摄官,奉馈皆如真,昌裔命削其半。核兵籍,兴社仓,郡政毕举。兴元帅赵彦呐议东纳武仙,西结秦、巩,人莫敢言,昌裔独奋笔力辨其非。未几,武仙败,二州之民果叛。
端平元年,入为军器监簿,改将作监簿。改太常少卿。凡君臣之纲,兄弟之伦,举世以为大戒而不敢言者,皆痛陈之。至于边臣玩令,陟罚无章,尤拳拳焉。拜监察御史,弹劾无所避。
台臣故事,季诣狱点检。时有争常州田万四千亩,平江亦数百亩,株逮百余人,视其牍,乃赵善湘之子汝櫄、汝榟也,州县不敢,昌裔连疏劾罢之。
出为大理少卿,屡疏引去,不许。会杜范再入台,击参政李鸣复,谓昌裔与范善,必相为谋者,数谗之,以权工部侍郎出参赞四川宣抚司军事。人曰:“此李纲救太原也。太原不可救,特以纲主战,故出之耳。”昌裔曰:“君命也,不可不亟行。”慷慨褛襆被出关,忽得疾,中道病甚,帝闻之,授秘阁修撰,改嘉兴府。昌裔曰:“吾以疾不能归救父母,上负圣恩,下负此心,若舍远就近,舍危就安,人其谓我何?”辞至四五,而言者以避事论矣。
昌裔刚正庄重,遇事敢言,典章多所闲习。初,昌裔与徐清叟、杜范一日并入台,皆天下正士,四方想闻风采,人至和《三谏诗》以侈之。然才七阅月以迁,故莫不惋惜云。后谥忠肃。
(节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六十七》)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议上流籴:卖
B.州县不敢决:裁决
C.士习变丕:大
D.司籴场俾:使,让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吴昌裔“刚正庄重”的一组是(3分)(  )
①得程颐、张载、朱熹诸书,辄研绎不倦
②人莫敢言,昌裔独奋笔力辨其非
③弹劾无所避
④斥羡钱二十万缗,买良田备旱
⑤至于边臣玩令,陟罚无章,尤拳拳焉
⑥慷慨褛襆被出关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吴昌裔小的时候就失去父亲,他和哥哥吴泳下决心自立,不肯追逐当时的学术风气,得到程颐、张载、朱熹的书,就不知疲倦地研究。。
B.按台臣的惯例,台谏官每年到监狱中去视察和处理案件。有一个争诉案, 吴昌裔看案卷材料,知道是赵善湘的儿子赵汝櫄、赵汝榟是主犯,吴昌裔连续上书弹劾罢免赵善湘。
C.不久吴昌裔代理汉州,按惯例相当于知州,领取俸禄按照知州的标准,吴昌裔命令削去一半俸禄。
D.当初,吴昌裔和徐清叟、杜范同一天担任台谏官,他们都是天下正直的人,人们都想听见他们为官的风采,有的人甚至和《三谏诗》来宣传他们。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3分)
(1)至于边臣玩令,陟罚无章,尤拳拳焉。(3分)
(2)若舍远就近,舍危就安,人其谓我何?(3分)
(3)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个欤? (4分)
(4)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3分)
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1)至于边疆的守臣玩弄法令,提升和惩罚没有章法,(吴昌裔)讲的特别恳切。(陟、拳拳、句意通顺各1分)
(2)如果舍弃远方到近处,舍弃危险到安全的地方,人们将怎样看待我?(舍、就、句意通顺各1分)
(3)唉!在魏忠贤乱政的时候,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大臣,这么大的天下,有几个人呢?(“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是定语后置句,“缙绅”,是借代手法,指古代称官僚或做过官的人。(各1分)
(4)(现在晋国)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两个“封”第一“封”是使动用法,后一个“封”是名词,“肆”,扩张的意思。(各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议籴上流”意思是就让他管理买粮的事,“籴”在这里是动词,“买”的意思。
小题2:
试题分析:①说明吴昌裔勤学;④为吴昌裔治理华阳县的措施,体现他的能力。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 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 ,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
小题3:
试题分析:B项由原文可知,不是“每年”,而是“每季度”。 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句中 “陟罚”,提升和惩罚;“拳拳”,恳切的样子。(2)句中“舍”,舍弃;“就”, 到,接近。(3)句中“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是定语后置句,“缙绅”,是借代手法,指古代称官僚或做过官的人。(4)句中两个“封”第一“封”是使动用法,后一个“封”是名词,“肆”,扩张的意思。
【参考译文】
吴昌裔,字季永,中江人。小的时候就失去父亲,他和哥哥吴泳下决心自立,不肯追逐当时的学术风气,得到程颐、张载、朱熹的书,就不知疲倦地研究。嘉定七年吴昌裔被推举参加进士考试,听说汉阳守臣黄干得到朱熹的传授,就去跟他学习。
吴昌裔调任为闽中尉。利路转运使曹彦约听说他贤德,就让他管理买粮的事。当时发生饥荒,决定到长江上游去买粮,吴昌裔请求先用本仓所储的数万石粮食赈济灾民,然后再慢慢地买粮补上缺额,被采纳。吴昌裔调任眉州教授。眉州的士大夫原来崇尚苏轼的学说,吴昌裔拿来各种经典给他们讲解,祭祀周敦颐及程颢、程颐、张载、朱熹,公布《白鹿洞学规》,效仿潭州对他们祭奠的礼仪,确定祭祀的器物,士风大大地改变了。制置使崔与之向朝廷推荐他,他改为华阳县知县。在华阳县他修建学校,招徕各地的读书人,废除羡钱二十万缗,买良田防备旱灾。不久他代理汉州,按惯例相当于知州,领取俸禄按照知州的标准,吴昌裔命令削去一半俸禄。吴昌裔核实兵籍,兴办社仓,汉州的政事颇有起色。兴元统帅赵彦呐决定东面接纳武仙投降,西面连结秦、巩二州,人们不敢反对,吴昌裔独自奋笔疾书,极力争辩,认为赵彦呐的决定不对。不久,武仙失败,秦、巩二州的人也反叛。
端平元年,吴昌裔入朝担任军器监簿,改为将作监簿,他又改任太常少卿。凡是君臣的关系,兄弟的次序,天下人认为最大忌讳而不敢说的,吴昌裔都全面地加以陈述。至于边疆的守臣玩弄法令,提升和惩罚没有章法,吴昌裔讲的特别恳切。吴昌裔被任命为监察御史,他弹劾时没有什么回避。
按台臣的惯例,台谏官每季度到监狱中去视察和处理案件。这时有一个争夺常州一万四千亩土地的案子,平江也有数百亩土地的争诉案,株连了一百多人,看案卷材料,才知道是赵善湘的儿子赵汝櫄、赵汝榟是主犯,州、县都不敢裁决,吴昌裔连续上书弹劾罢免赵善湘。
担任大理少卿,他多次上疏辞官,皇上不允许。正赶上杜范再次担任台谏官,攻击参知政事李鸣复,有人认为吴昌裔与杜范友好,他们一定互相勾结,就多次诬陷吴昌裔,吴昌裔就以工部侍郎的身份出朝担任参赞四川宣抚司军事。有人说“:这是李纲救太原的事。太原不能救,只因为李纲主张与金人作战,所以才让他出朝而已。”吴昌裔说:“皇上的命令,不能不立即执行。”他就慷慨地用包袱包好被子出关,他突然得病,在中途病情更重,皇上听说后,授予他秘阁修撰的官职,改到嘉兴府去任职。吴昌裔说“:我因病不能回四川去救父母,在上辜负了皇上的恩德,在下辜负了我的这片心,如果舍弃远方到近处,舍弃危险到安全的地方,人们将怎样看待我?”他推辞了四、五次,而议论他的人说他逃避事情。
吴昌裔刚正庄重,遇事敢于讲话,十分熟悉典章制度。当初,吴昌裔和徐清叟、杜范同一天担任台谏官,他们都是天下正直的人,人们都想听见他们为官的风采,有的人甚至和《三谏诗》来宣传他们。但才担任七个月的台谏,吴昌裔就被调走,所以没有不替他惋惜的。后来吴昌裔的谥号是“忠肃”。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吴昌裔传吴昌裔,字季永,中江人。蚤孤,与兄泳痛自植立,不肯逐时好,得程颐、张载、朱熹诸书,辄研绎不倦。嘉定七年举进士,闻汉阳守黄】;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寇隽字祖俊,上谷昌平人也。祖赞,魏南雍州刺史。父臻,安远将军、郢州刺史。
隽性宽雅,幼有识量,好学强记。兄祖训、祖礼及隽,并有志行。闺门雍睦,白首同居。父亡虽久,而犹于平生所处堂宇,备设帷帐几杖,以时节列拜,垂涕陈荐,若宗庙焉。吉凶之事,必先启告,远行往返,亦如之。性又廉恕,不以财利为心。家人曾卖物与人,而剩得绢五匹。隽于后知之,乃曰:“恶木之阴,不可暂息;盗泉之水,无容误饮。得财失行,吾所不取。”遂访主还之。其雅志如此。
以选为魏孝文帝挽郎,除奉朝请。大乘贼起,燕齐扰乱,隽参护军事东讨,以功授员外散骑侍郎,迁尚书左民郎中。以母不拜。正光三年,拜轻车将军,迁扬烈将军、司空府功曹参军,转主簿。时灵太后临朝,减食禄官十分之一,造永宁佛寺,令隽典之。资费巨万,主吏不能欺隐。寺成,又极壮丽。灵太后嘉之,除左军将军。
永安初,华州民史底与司徒杨椿讼田。长史以下,以椿势贵,皆言椿直,欲以田给椿。隽曰:“史底穷民,杨公横夺其地。若欲损不足以给有余,见使雷同,未敢闻命。”遂以地还史底。孝庄帝后知之,嘉隽守正不,即拜司马,赐帛百匹。其椿者,咸谴责焉。
二年,出为左将军、梁州刺史。民俗荒犷,多为盗贼。隽乃令郡县立庠序,劝其耕桑,敦以礼让,数年之中,风俗顿革。梁遣其将曹琰之镇魏兴,继日版筑。琰之屡扰疆场,边人患之。隽遣长史杜休道率兵攻克其城,并擒琰之。琰之即梁大将军景宗之季弟也。于是梁人惮焉。属魏室多故,州又僻远,梁人知无外援,遂遣大兵魏兴,志图攻取。隽抚励将士,人思效命。梁人知其得众心也,弗之敢逼。隽在州清苦,不治产业。秩满,其子等并徒步而还。吏人送隽,留连于道,久之乃得出界。
(节选自《周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二十九)
【注】①盗泉:在山东泗水县。县内有87处泉水,只有盗泉不流,其余皆汇入泗河。《尸子》 :“(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②选:量才授官。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母不拜忧:这里指丧事
B.其椿者,咸谴责焉附:依附
C.嘉隽守正不挠:邪曲
D.遂遣大兵魏兴顿:驻扎
小题2:下列各项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备设帷帐几杖,时节列拜斧斤时入山林
B.远行往返,亦之沛公起
C.灵太后嘉之,左军将军而燕国见陵之耻
D.隽令郡县立庠序今其智反不能及
小题3:下列各项和“弗之敢逼”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小题4: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明寇隽守正的一组是(   )(3分)
①闺门雍睦,白首同居   ②遂访主还之           ③资费巨万,主吏不能欺隐
④见使雷同,未敢闻命   ⑤其附椿者,咸谴责焉   ⑥隽抚励将士,人思效命
A.①④⑥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⑤⑥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寇隽性情宽厚文雅,从小有见识和度量,喜欢学习,记忆力好。祖父寇赞,曾做魏南雍州刺史。父亲寇臻,担任过安远将军、郢州刺史。
B.虽然寇隽的父亲去世已经很长时间了,但寇隽仍在自己平时所居住的房屋内,齐备地陈设帷帐、倚几和手杖,按时节依次祭拜,流着泪陈献祭品,如同祭祀宗庙。
C.灵太后摄政时,曾费巨资,通过削减官吏俸禄来建造永宁佛寺,寇隽管理此事,主管官吏不敢欺瞒,寺庙建成后,受到太后嘉奖。
D.寇隽出京城担任左将军、梁州刺史时,梁朝的将领曹琰之经常侵扰边疆,寇隽派人活捉了曹琰之,从此梁朝人惧怕。
小题6: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曰:“恶木之阴,不可暂息;盗泉之水,无容误饮。得财失行,吾所不取。”
(2)史底穷民,杨公横夺其地。若欲损不足以给有余,见使雷同,未敢闻命。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冉氏烹狗记     清·崔述
县人冉氏,有狗而猛。遇行人,辄搏噬之,往往为所伤。伤则主人躬诣谢罪,出财救疗之。如是者数矣。冉氏以是颇患苦狗;然以其猛也,未忍***,姑置之。
刘位东①谓余曰:“余尝夜归,去家门里许,群狗狺狺(yín狗叫声)吠,冉氏狗亦迎而吠焉。余以柳枝横扫之,群狗皆远立,独冉氏狗竟前欲相搏,几伤者数矣。余且斗且行,过冉氏门而东,且数十武②,狗乃止。当是时,身惫甚,幸狗渐远。憩道旁,良久始去,狗犹望而吠也。既归,念此良狗也。藉令有仇盗夜往劫之,狗拒门而噬,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闻冉氏颇患苦此狗,旦若遇之于市,必嘱之使勿***。此狗累千金不可得也。居数日,冉氏之邻至,问其狗,曰:‘烹之矣。’惊而诘其故,曰:‘日者冉氏有盗,主人觉之,呼二子起,操械共逐之,盗惊而遁。主人疑狗之不吠也,呼之不应。遍索之,无有也。将寝,闻卧床下,若有微息者,烛之则狗也,卷屈蹲伏,不敢少转侧,垂头闭目,若惟恐人之闻其声息者。主人曰:‘嘻!吾向之隐忍而不之***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恶知其搏行人则勇,而见盗则怯乎哉!’以是故,遂烹之也。”
嗟乎!天下之勇于搏人而怯于见贼者,岂独此狗也哉?今夫市井无赖之徒,平居使气,暴横闾里间;或窜名③县胥,或寄身营卒,侮文弱,凌良懦,行于市,人皆遥避之。怒则呼其群,持械圜之,一方莫敢谁何,若壮士然。一旦有小劫盗,使之持兵仗入府廨防守,不下百数十人。忽厩马夜惊,以为贼至,手颤颤,拔刀不能出鞘,犹震震相击有声。发火器,再四皆不。闻将出戍地,去贼尚数百里,距家仅一二,辄号泣别父母妻子,恐不复相见,其震惧如此。故曰:“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又奚独怪于狗而烹之?嘻,过矣!
虽然,畜猫者,欲其捕鼠也;畜狗者,欲其防盗也。苟其职之不举 ,斯固无所用矣,况益之以噬人,庸可留乎?石勒欲***石虎④,其母曰:“快牛为犊多能破车,汝小忍之。”其后石氏之宗,卒灭于虎。贪牛之快而不顾车之破,尚不可;况徒破车而牛实不快乎?然而妇人之仁,今古同然。由是言之,冉氏之智,过人远矣。(本文有删节)
注: ①刘位东:人名,崔述的朋友。②武:步。③窜名:冒领空名。④石勒:人名,后赵人。石虎: 人名,石勒侄。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3分)
A.距家仅一二舍:三十里
B.再四皆不然:通“燃”,点燃
C.持械圜之斫:砍***
D.可留乎庸:无用
小题2: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冉氏烹狗原因的一组是    (  )(3分)
①遇行人,辄搏噬之,往往为所伤
②恶知其搏行人则勇,而见盗则怯乎哉
③狗拒门而噬,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
④独冉氏狗竟前欲相搏,几伤者数矣
⑤伤则主人躬诣谢罪,出财救疗之
⑥县人冉氏,有狗而猛
A.①②⑤B.③④⑥C.①②③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作者借“冉氏烹狗”一事抨击了那些市井无赖之徒。
B.刘位东因冉氏狗虽凶猛但可“防盗”而欲劝其勿***。
C.作者对冉氏烹狗的行为虽然表示理解但并不赞赏。
D.石勒听从母亲的劝告未***石虎,结果石氏反受其害。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嘻!吾向之隐忍而不之***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恶知其搏行人则勇,而见盗则怯乎哉!(6分)
译文:                                                                                                                                                             
(2)苟其职之不举,斯固无所用矣,况益之以噬人,庸可留乎?(4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
A.能守其土,不赂秦
B.削月割,以趋于亡
C.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D.齐人勿于秦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可谓智力孤危B.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C.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D.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小题3:下列对文段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一段采用举例论证的手法,围绕着不赂秦的国家灭亡的原因进行论述,说明“不赂者”的灭亡也是“赂”的结果。
B.第二段用比喻论证的手法,用“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形象地写出了假如六国能并力抗秦的结果,总结了历史教训,为后文评论现实做了铺垫。
C.第三段点明题旨,将六国的形势和北宋的形势做比较,借古讽今,提醒北宋王朝统治者切勿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
D.文中“呜呼”“悲夫”等感情强烈的嗟叹词的运用,让文章在具有雄辩力量的同事也富有充沛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对北宋王朝的深深忧虑。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小题。(21分)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摘自《鸿门宴》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其后卢绾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宫车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灭戚氏,赵王如意之属。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祖已崩,吕后释哙,使复爵邑。
——摘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
注释:绛:指绛侯周勃。灌:指灌婴。排闼:推开门。 戚氏:指刘邦的宠妃戚夫人。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帷西向立披,揭开B.***人如不能举,全、尽
C.人有哙党于吕氏恶,通“诬”,诬陷D.赵王如意之属,家属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良入,具告沛公②使陈平载绛侯代将
B.①樊哙侧盾以撞②何壮也
C.①众不能堪,抶而仆②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事乎
D.①劳苦功高②高帝笑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D.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小题4: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何以知燕王
A.若属皆且为所虏B.恐年岁之不吾与
C.虽董之以严刑D.求人可使报秦者
小题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1)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3分)
(2)(高祖)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3分)
小题6:请用“/”给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3分)
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毛诗序》
《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也。故变风发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也。
然则,《关睢》、《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南,言化自北而南也。《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是以《关睢》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衷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睢》之义也。
(据阮元刻《十三经注疏》本《毛诗正义》卷一)
注:①汉代传《诗》有齐、鲁、韩、毛四家,前三家为今文,而毛诗则为古文。我们现在所见的《诗经》主要是毛诗。《毛诗》于每首诗题下都有一篇小序,简述诗的主旨、背景、作者等,而在《诗经》的第一篇《关睢》的小序之下有一段较长的文字,论述诗的性质、作用、体裁、创作方法等,历来称之为“大序”,又称“毛诗序”。作者历来说法不一,汉代学者郑玄认为是孔子弟子子夏所作。②谲谏:含蓄地批评。③南:指《诗经》中的《周南》《召南》篇。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以风天下而夫妇也正:使……端正
B.先王以是夫妇经:经纬、治理
C.上以风化下,下以风上刺:讽刺
D.是谓“四始”,诗之也至:极至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诗者,志之所也后之视今,亦犹今视昔
B.治世之音安乐,其政和夫夷近,则游者众
C.故变风发情,止乎礼义知不可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D.《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
小题3: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诗序》继承了先秦“诗言志”的观点,进一步阐述了诗歌抒情言志的特征,突出了情与志的统一性,认为“情”与“志”是二而一的东西。
B.这篇总序揭示了中国古代艺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表现形态,并认为所有艺术形态都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从抒情言志的角度论述三者在艺术上的统一性。
C.文中认为“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民困”,即论述了诗乐与社会政治状况的密切联系,而且还进一步指出社会政治、民情风俗的兴衰成败会直接影响到艺术创作。
D.《毛诗序》提到了《诗经》“六义”,即风、赋、比、兴、雅、颂,涉及到诗歌体裁上的分类和艺术表现手法的问题。并对“六义”进行了具体的展开和论述。
小题4: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B.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C.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D.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3分)
译文:                                                                              
(2) 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3分)
译文:                                                                              
(3) 是以《关睢》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4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