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李白传李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李白传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傲放,与贺之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选自《唐才子传》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十岁五经 通: 通晓
B.白傲放 益: 更加
C.白时卧庐山,为僚佐辟: 开辟
D.后天才赡逸:超过一般
小题2:不能表现李白“傲放”个性的一句是(      )
A.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
B.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
C.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
D.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供奉。
C.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D.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用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5分)
(2)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5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1)皇帝每次想要给李白官做,贵妃总是阻止。(“每”2分,“辄”2分,句意通顺1分)(2)李白漫游到并州,见到郭子仪,感到此人非同寻常,曾解救过郭子仪的死罪。(“奇”2分,“其”2分,句意通顺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解答文言实词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解释代入原文语境考察,以确定正误。题中,C项解释错误,“辟”在此处应是“征召”之意。
小题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紧扣扣题干中“不能表现李白“傲放”个性的一句“这一要求,对题中各句进行筛选。题中,B项“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并未表现李白的“傲放”。
小题3: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部分进行比照,以确定正误。题中,D项表述错误,应为“李白有恩于郭子仪”。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1)句中的“每”应译为“每次”;“辄”应译为“总是”。第(2)句中的“奇”是意动用法“认为奇特、优秀”之意;“其”作第三人称代词,指代“他(郭子仪)”。
【参考译文】李白,字太白,崤山以东人氏。母亲梦见长庚星生下了他,于是用“白”作他的名,用“太白”作他的字。李白十岁时就通晓五经,他自己梦见笔头长出花来,此后他天赋过人,才华横溢。李白喜欢纵横之术,练习剑术为打抱不平,他不看重钱财,乐于施舍。又客居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住在徂徕山中,天天设酒痛饮,号称“竹溪六逸”。 天宝初年,李白从蜀中来到京城长安,当时他的本领尚未施展,就把自己所作的诗歌献给贺知章看,贺知章读到《蜀道难》一诗时,感叹地对李白说:“你啊,是被贬谪到人间的仙人。”于是,解下自己身上的金龟饰物来换酒,与李白整天为乐。于是向玄宗推荐了李白。玄宗在金銮殿召见了李白,与他谈论时局国政。李白献上颂文一篇,皇上很高兴,赐给他饭食,并亲手为他调匀肉汤,降旨任命李白为翰林供奉。李白曾在皇上面前大醉,起草诏书,让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士以此为羞辱,就指摘李白《清平调》中引用的赵飞燕的典故,用来激怒杨贵妃。皇帝每次想要给李白官做,贵妃总是阻止。李白更加高傲放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并称为“饮酒八仙人”。后来他恳求回乡。玄宗赏赐给他黄金,下诏让他回家。
李白云游四方,打算登华山,带着醉意跨在驴身上,路过县衙门,县令不认识李白,十分生气,派人把李白带到公堂上问道:“你是什么人,敢这样无礼!”李白在供词中不写姓名,只写:“呕吐后曾使皇上用手巾擦嘴,吃饭时皇上亲手为调匀肉汤,写字时杨贵妃捧着砚台,高力士帮着脱靴。在天子殿门前尚许我纵马奔驰;华阴县衙门口,却不能骑驴而过?”县令看了,又惊又愧,忙行礼道歉说:“不知道是翰林学士来到此地。”李白大笑着扬长而去。李白曾与崔宗之一起坐船从采石矶到金陵,他身穿宫中特制的绸袍坐在船上,旁若无人。安禄山叛乱时,玄宗避难蜀中,永王李璘统管东南地区。李白当时高卧隐居于庐山之上,被李璘招聘为军中幕僚。后来李璘起兵造反,李白潜逃回到彭泽。李璘失败后,李白受牵连被关在浔阳的监狱中。当初,李白漫游到并州,见到郭子仪,感到此人非同寻常,曾解救过郭子仪的死罪。到这时,郭子仪向朝廷申请解除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于是皇上下旨把李白改判为流放夜郎。
李白晚年喜欢黄帝、老子的道家学说,在牛渚矶泛舟,带着醉意捕捉月亮,就沉到水底去了。当初,李白喜欢谢家青山,如今他的墓还在那里。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李白传李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绍兴十八年进士第,调福州宁德簿,摄尉。以获盐寇改秩,知临安府于潜县。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藉,而均其额于上之四等,贫者顿苏。征科为期限榜县门,俾里正谕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治为诸邑最,郡以政绩闻。
擢知常州。时水潦为灾,衡发仓为糜以食饥者。或言常平①不可轻发,衡曰:“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疫大作,衡单骑命医药自随,遍问疾苦,活者甚众。檄晋陵丞李孟坚摄无锡县,有政声,衡荐于上,即除知秀州。
除太府少卿。合肥濒湖有圩田四十里,衡奏:“募民以耕,岁可得谷数十万,蠲租税,二三年后阡陌成,仿营田,官私各收其半。”从之。
除户部侍郎。时盐大亏,衡奏:“年来课入不增,私贩害之也,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②本钱以时给之,盐之积以时收之,择廉能吏察之,私贩自绝矣。”仍命措置官三人。
丁母忧。起复,除枢密都承旨。奏马政之弊,宜命统制一员各领马若干匹,岁终计其数为殿最。李垕应贤良方正对策,近讦直,入第四等,衡奏:“陛下赦其狂而取其忠,足以显容谏之盛。”乃赐垕制科出身。有言江、淮兵籍伪滥,诏衡按视,赐以袍带、鞍马、弓矢,且命衡措置民兵,咸称得治兵之要。事赴阙,上御便殿阅武士,召衡预观,赐酒,洒宸翰赐之。
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上锐意恢复,凡将帅、器械、山川、防守悉经思虑,奏对毕,从容赐坐,讲论机密,或不时召对。
上选使求河南,衡奏:“司谏汤邦彦有口辨,宜使金。”邦彦请对,问所以遣,既知荐出于衡,恨衡挤已,闻衡对客有讪上语,奏之,上大怒。即日罢相。年六十有二薨。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注】:①常平:常平仓。②亭户:古代的盐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时盐大亏课:赋税。
B.火之起伏司:观察。
C.盐之积以时收之委:聚积。
D.事赴阙讫:完毕。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叶衡有治理才***一组是(  )(3分)
①治为诸邑最,郡以政绩闻       ②发仓为糜以食饥者       ③衡单骑命医药自随,遍问疾苦   ④仿营田,官私各收其半       ⑤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           ⑥宜命统制一员各领马若干匹
A.①③④B.②⑤⑥C.①④⑤D.②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叶衡关心百姓疾苦。在任于潜县令时,贫弱户苦于重复纳税,他把民户定为九等,把五等以下应交的份额均摊给上四等,使贫民得到解脱;在常州任上,他积极应灾救民。
B.叶衡深得皇上赏识。皇上驾临偏殿检阅武士时,特意让叶衡参与观礼,赐给他酒,并亲自写字赐给他;皇上考虑军机大事时,也常常召见他参与研讨。
C.叶衡富有治军之才。他在任枢密都承旨时,有人反映江、淮一带士兵名籍造假现象泛滥,皇上下诏让叶衡考察巡视,并且命令叶衡处理安置民兵,人们都称赞他抓住了治军要领。
D.叶衡能够唯才是举。李孟坚在代理无锡县令时,有很好的为政声誉,叶衡就向皇上举荐;李垕在应贤良方正对策时亢直敢言,叶衡上奏劝说皇上赐他制科出身。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征科为期限榜县门,俾里正谕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
(2)或言常平不可轻发,衡曰:“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大铁椎传》,完成后面的问题(每小题3分)。
大铁椎传(节选)魏 禧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宋将军。
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折迭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 
一日,辞宋将军曰:“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将军强留之,乃曰:“吾数击***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今夜半,方我决斗某所。”宋将军欣然曰:“吾骑马挟矢以助战。”客曰:“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客不得已,与偕行。将至斗处,送将军登空堡上,曰:“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至。
魏禧论曰:子房得力士,椎秦皇帝博浪沙中,大铁椎其人与?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予读陈同甫《中兴遗传》,豪俊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又何多也?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与?抑用之自有时与?子灿遇大铁椎为壬寅岁,视其貌当年三十,然则大铁椎今四十耳。子灿又尝见其写市物帖子,甚工楷书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尝与宋将军过:经过
B.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寝:丑陋
C.其乡及姓字,皆不答扣:通“叩”,询问
D.今夜半,方我决斗某所期:约会
小题2:下列全都表现大铁椎英勇神武的一项是(    )
①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    ②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   ③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  ④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 ⑤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      ⑥人马仆地,***三十许人
A.②⑤⑥B.③④⑤C.①②⑥D.①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传记,叙事简洁,议论精当,又善于层层设疑,读来引人入胜。
B.节选部分分正文、评论两部分。最后一节是评论,“魏禧论曰”与《史记》中“太史公曰”用法相同。
C.写“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意在表明作者对世上如宋将军之类的徒有虚名的好武之士的嘲讽。
D.“皆不足用”一语,既说明大铁椎极有抱负,想寻找真正英雄干一番大事,又表现他有知人之明,豪放而坦诚。
小题4:翻译画线的句子(10分)
(1)吾数击***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4分)
(2)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张益州①画像记
苏洵
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边军夜呼,野无居人。妖言流闻,京师震惊。方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作,变且虽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乃推曰:“张公方平其人。”天子曰:“然。”公以亲辞。不可,遂行。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寇在吾,无尔劳苦。”明年正月朔②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能禁。
眉阳苏洵言于众曰:“未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敧,未坠于地。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既正,油然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尔繄③以生,惟尔父母。且公尝为我言:‘民无常性,惟上所待。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绳盗贼之法。重足屏息之民,而以砧斧④令,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⑤,吾不忍也’。呜呼!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皆再拜稽首,曰:“然”。
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不欲,如何?”皆曰:“公则何事于斯,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今夫平居闻一,必问其人之姓名,与其邻里之所在,以至于其长短大小美之状。甚者,或诘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见其为人,而史官亦书之于其。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节)
[注]①张益州:古人往往以官名称呼,张方平为益州太守,故称“张益州”。②朔:农历每月初一日。③繄:yi,犹“实”。④砧斧:是古代的刑具,这里代指严刑竣法。⑤齐民:齐等的民众,指无辜的善良百姓。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实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以至于其长短大小美之状②无羞之心,非人也
B.①故其思之于心也国不以山溪之险
C.①今夫平居闻一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D.①而史官亦书之于其②于有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待以待盗贼之意②吾将瞷良人之所
B.①既正,油然退②环而攻之不胜
C.①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也②鸡鸣而起,孳孳善者
D.①而绳之绳盗贼之法②君子所以异于人者,其存心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益州在蜀地发生祸乱,“京师震惊”之际,临危受命,赶赴蜀地。由于措施得当,祸乱很快被平息,“蜀人相庆如他日”,从此,蜀地相安无事。
B.张益州治蜀,反对施行严刑竣法。他认为,施行严刑竣法只会使百姓沦为与盗贼为伍,酿成大乱;反之,用礼义、法律教化、差使百姓,那么蜀人是很容易管理的。
C.作者认为,爱惜蜀人如此深切,对待蜀人如此厚道,在张公之前,自己还未曾见过;即使不用画像,张公的恩情也会世世代代记在蜀人的心中。
D.张益州是“为天下牧小民不倦”的封建官吏的形象,他有文治武功之才,采取安抚办法宽政爱民,使之安居乐业,博得人心。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4分)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曰:“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下》)
(1)结合上面选段,简析“大人”(有德行的人)的处事原则。(2分)
(2)结合上面选段,分析孟子在个人修养上阐述了什么观念。(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问题。(6分)
①子曰:“躬自厚【注】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注】厚:重,与“薄”相对。
②孟子曰:“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公 孙丑上》)
(1)请概括出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2分)
(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