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寇瑊,字次公,汝州临汝人。擢进士,授蓬州军事推官。李顺余党谢才盛等复起为盗,瑊设方略,擒送京师。徙开封推官。会施州蛮叛,转运使移...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寇瑊,字次公,汝州临汝人。擢进士,授蓬州军事推官。李顺余党谢才盛等复起为盗,瑊设方略,擒送京师。徙开封推官。会施州蛮叛,转运使移瑊权领施州。先是,戍兵他州馈粮,瑊至,请募人入米,偿以盐,军食遂足,而民力。未几,溪南蛮复内,瑊率众擒其酋领戮之,以白芀子弟数百人筑栅,守其险要。
迁殿中侍御史,为开封府判官。尝奏事,帝询施州备御之术,因谕之曰:“东川控蛮夷,尔功已试,其为朕镇抚之。”命为梓州路转运使。天禧中,河决澶渊。瑊视役河上,堤垫①数里,众皆奔溃,而瑊独留自若。须臾,水为去,众颇异之。迁工部郎中,上言:“契丹约和以来,河北减戍卒之半,而复刺土兵,其实益三分之一,而塞下军储不给。请行入中、凿头、便籴②三说之法。”入为三司度支副使。未几,以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益州。
仁宗即位,迁给事中。瑊与丁谓厚善,帝谓辅臣曰:“瑊有吏干,毋深谴也。”徙邓州,坐失举,降少府监、知金州,复右谏议大夫。会河决,徙知滑州,总领修河。既而以岁饥令罢役,瑊言:“病民者特楗刍③耳,幸调率已集,若积之经年,则朽腐为弃物,后复兴工敛之,是重困也。”乃再诏塞河。河平,擢枢密直学士。
明年,复给事中、知秦州,又坐失举夺一官。召权三司使,复其官如故。时有议茶法者,帝访以利害,瑊曰:“议者未知其要尔。河北入中兵食,皆仰给于商旅。若官尽其利,则商旅不行,而边民困于馈运,茶法岂可以数更?”帝然之。权知开封府,戚里有殴妻至死,更赦事发者。太后怒曰:“夫妇齐体,奈何殴致死邪?”瑊对曰:“伤居限外,事在赦前,有司不敢乱天下法。”卒免死。天圣末,再使契丹,未行而卒。                      (节选自《宋史·寇瑊传》)
【注】 ①垫:陷沉。②入中、凿头、便籴:宋代官府购置边境粮草的三种物流手段。
③楗刍:堵塞河堤决口的竹木土石材料。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戍兵他州馈粮   仰:依靠B.军食遂足,而民力纾:宽缓
C.未几,溪南蛮复内寇:侵扰D.水为去,众颇异之折:减少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寇瑊吏治才***一组是(3分)(  )
①瑊设方略,擒送京师         ②偿以盐,军食遂足       ③众皆奔溃,而瑊独留自若
④河平,擢枢密直学士         ⑤皆仰给于商旅           ⑥有司不敢乱天下法
A.①②④B.②③⑥C.①③⑤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寇瑊消除盗患有方,平定蛮夷得力。谢才盛等人为盗,寇瑊设计擒获他们移送京城;在与南蛮的交战中,寇瑊率领众人斩获其首领,并派人守其险要。
B.寇瑊出谋划策,忠心为国。在任工部郎中期间,针对与契丹议和之后,河北边关守军供给的变化,建言朝廷实行多种政策来解决问题。
C.寇瑊治河有道,成绩显著。黄河决口,寇瑊受命负责修河之事,百姓因为灾荒停止修河工事,寇瑊上奏建议此时应继续治河工程,获得皇帝准许。
D.寇瑊恪尽职守,敢于直言。针对有人议论茶法之事,皇帝征询寇瑊的看法,寇瑊从商人、百姓实际利益出发,直言变更之弊,得到皇帝认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因谕之曰:“东川控蛮夷,尔功已试,其为朕镇抚之。”(5分)
(2)若官尽其利,则商旅不行,而边民困于馈运,茶法岂可以数更?(5分)
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1)于是告诉寇瑊说:“在东川控制蛮夷,你的办法已经得到检验,一定要为我安抚他们。”(关键词“谕”“控”“其”各1分,大意2分,共5分) 
(2)如果官府得到茶叶的全部利润,那么商人就不前往(经商),并且边境百姓被运输(茶叶)困扰,茶法怎么可以来反复变动?(关键词“尽”“行”“馈运”各1分,被动句1分,大意1分,共5分)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折:退去,退回。选项没有联系上下文的语境来翻译句子中的关键实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一会儿,河水退去,众人都感到很奇怪。可见,折,应是退去的意思。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应采用排除的办法。③是寇瑊治河过程中的一个细节,只能表现出他的镇定,和吏治才干没关系。⑤是奏言茶法时所说的客观实情,并不能体现其才干。由此可知,只有A项符合要求。
小题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综合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选项中“百姓因为灾荒停止修河工事”在原文中的表述是“既而以岁饥令罢役”,由“令”字可知,停止修河之事是上级下发的命令,并非百姓自发所为。
小题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1)句中的关键词“谕”通过字体的形体结构和特定的语境,很容易判断是“告诉”之义;“其”在句中是表示祈使语气的语气副词,翻译为“务必,一定”。(2)句中的“尽”为全、都的意思;“行”此处结合商人行商的特点,应翻译为“来往”;“馈运”一词,对考生而言难度较大,此词为固定词组,不能割裂翻译,结合前后文,翻译为“运输”。
寇瑊,字次公,汝州临汝人。他考中了进士,皇帝任命他为蓬州军事推官。李顺的残存势力谢才盛等人又起事为盗,寇瑊制定计谋,擒获(他们)并把他们移送到京城。后来他又被调往任开封府任推官。恰逢施州蛮夷反叛,转运使调任寇瑊代理管辖施州。这之前,守卫的士兵依靠其他州郡赠粮(维持生计),寇瑊到达之后,请求招募人把米运到军中,用盐来补偿,于是军粮充足了,而百姓压力缓解。不久,溪南蛮夷又来内地侵扰,寇瑊率领人马擒获对方的首领并将其***死,并派几百名白芀子弟修筑栅栏,守住险要位置。
后来他升迁为殿中侍御史,任开封府判官。他曾经上奏事宜,皇帝询问他施州防备御敌的方法,(听完寇瑊的话后)就告诉寇瑊说:“在东川控制蛮夷,你的办法已经得到检验,一定要为我安抚他们。”(后又)任命他为梓州路转运使。天禧中期,黄河在澶渊决口。寇瑊在河堤上视察工役,大堤塌陷数里,众人都奔走逃散,唯有寇瑊独自留在原地,安然自若。不一会儿,河水退去,众人都感到很奇怪。寇瑊升任工部郎中,上奏说:“契丹(和我大宋)讲和以来,河北减去了一半戍守将士,但又添加了土兵,这实际上(比原来)多了三分之一军队,但边塞军需储备却不够。请施行入中、凿头、便籴三种方法(来购置边境粮草)。”后寇瑊入朝担任三司度支副使。不久,以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的身份做益州知府。
宋仁宗即位,升迁寇瑊为给事中。寇瑊和丁谓交情深厚,皇帝对辅政大臣说:“寇瑊有管理的才干,不要处分过重。”后将他调往邓州,寇瑊因为举荐不当获罪,降为少府监、金州知州,后又任右谏议大夫。适逢黄河决口,寇瑊被调往滑州任知州,主管修河。不久,因饥荒,朝廷下令停止工程,寇瑊上奏说:“扰害百姓的只不过是征调修堤材料而已,幸好现在都已调集齐备,如果长久堆放不用,就会腐烂成为废弃之物,以后兴办时还须征集,会加重百姓的负担。”于是朝廷再次下诏修河。修河完成,寇瑊被提升为枢密直学士。
第二年,又任给事中、秦州知州,又因为举荐失察被削去一级官。皇帝下诏让他掌管三司使,官复原职。当时有人议论茶法,皇上询问茶法利弊,寇瑊说:“议论的人不知道其中的要害。河北缴纳给朝廷的军粮,全部依靠商人运送。如果官府得到茶叶的全部利润,那么商人就不前往(经商),并且边境百姓被运输(茶叶)困扰,茶法怎能反复变动?”皇上同意他的看法。任开封府知府时,亲戚中有一个人打死了自己的妻子,发布大赦令后被发现。太后愤怒地说:“丈夫妻子本是一体,怎么能够(把妻子)殴打致死?”寇瑊回答道:“伤害的行为的确过分,但此事发生在大赦之前,我不能违反法令。”最后免除那个人的死罪。天圣末年,寇瑊第二次出使契丹,没有启程就死了。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寇瑊,字次公,汝州临汝人。擢进士,授蓬州军事推官。李顺余党谢才盛等复起为盗,瑊设方略,擒送京师。徙开封推官。会施州蛮叛,转运使移】;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冠,博通经史。嘉佑二年,试礼部。以《春秋》对义居第一。后以书见欧阳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攻城。”驱使复入。轼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雨日夜不止,轼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过金陵,见王安石,曰:“大兵大,汉、唐灭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曰:“二事皆吕惠卿启之,安石在外,安敢言?”轼曰:“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安石厉声曰:“安石须说。”又曰:“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又曰:“人须是知行一不义,***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轼戏曰:“今之君子,争减半年磨勘,虽***人亦为之。”安石笑而不言。
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而卒不得大用。
①磨勘是古代政府通过勘察官员政绩,任命和使用官员的一种考核方式。
(选自《宋史•苏轼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冠,博通经史。比:等到
B.轼武卫营,呼卒长诣:下令
C.轼于其上,过家不入庐:建房
D.大兵大,汉、唐灭亡之兆狱:刑罚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苏轼“才学高”的一组是(   )(3分)
①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   ②以《春秋》对义居第一
③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④吾在是,水决不能攻城
⑤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     ⑥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
A.②③⑥B.①④⑤C.②④⑥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苏轼听完母亲讲的故事,就能复述出大意来,很小就表现出了才能。
B.苏轼写信给欧阳修,欧阳修看到信后,说他自己应该避开,从而让苏轼出人头地,表达了对苏轼的赞美。
C.苏轼路过金陵,拜见王安石,劝说王安石要敢于进谏,来报答皇上对他不一般的待遇,很让王安石生气。
D.苏轼的才学受到欧阳修称颂,文章得到宋仁宗、宋神宗夸赞,可惜他最终没有得到重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3分)
(2)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奏之,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以为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至,入见,上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年三十三矣。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注】①釐: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以谪去,不自得意:心情
B.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贾生曰:诽谤
C.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秀才:通过科举考试得以在府学、县学读书的人
D.贾生自伤为傅无状无状:无成绩,没当好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贾生具道所以然之状遗策
B.冯敬之属尽害之,短贾生曰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C.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圣人之所以为圣
D.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贾生很有才学的一组是(3分)
①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       ②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③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④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⑤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⑥贾生自伤为傅无状
A.①②⑥B.①③④C.③⑤⑥D.②③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河南郡太守吴廷尉很赏识贾谊的才学,于是就把他召到自己的门下,后来又推荐他到朝中做官。
B.贾谊刚到朝中为官时,就显示了非凡的才能,这时大家都感到不如贾谊,孝文帝也很喜欢他。
C.贾谊被任命为长沙王太傅,向孝文帝辞行后就向长沙出发。到了长沙,看到此处环境如此恶劣,心情也压抑起来。
D.贾谊被征召到京城后,成了梁怀王的老师,又屡次上书,主张限制诸侯的势力,最终也未被孝文帝采纳。
小题5: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4分)
(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4分)
(3)隳名城,***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19分)
欧阳玄,字原功。母李氏,亲授《孝经》《论语》《小学》诸书,八岁能成诵,始从乡先生张贯之学,日记数千言,即知文。十岁,有黄冠师注目视玄,谓贯之曰:“是儿神气凝远,目光射人,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部使者行县,玄以诸生见,命赋梅花诗,立成十首,晚归,增至百首,见者骇异之。年十四,益从宋故老习为词章,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弱冠,下帷数年,人莫见其面。经史百家,靡不研究。
延祐元年,诏设科取士,玄以《尚书》与贡。明年,赐进士出身,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调太平路芜湖县尹。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豪右不法,虐其驱奴,玄断之从良。贡赋征发及时,民乐趋事,教化大行,飞蝗独不入境。改武冈县尹。县控制溪洞,蛮獠杂居,抚字稍乖,辄弄兵犯顺。玄至逾月,赤水、太清两洞聚众相攻***,官曹相顾失色,计无从出。玄即日单骑从二人,径抵地谕之。至则死伤满道,战斗未已。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培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烦我清廉官自来。”玄以祸福,归为理其讼,獠人遂安。
召为国子博士,升国子监丞。致和元年,迁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时当兵兴,玄领印摄院事,日直内廷,参决机务,凡远近调发,制诏书檄。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廷中,玄极言无隐。科目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之。诏修辽、金、宋三史,召为总载官,发凡举例,俾论撰者有所据依。史官中有悻悻露才、论议不公者,玄不以口舌争,俟其呈稿,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五年,帝以玄历仕累朝,且有修三史功,谕旨丞相,超授爵秩,遂拟拜翰林学士承旨。
十七年春,乞致仕,以中原道梗,欲由蜀还乡,帝复不允。时将大赦天下,宣赴内府。玄久病,不能步履,丞相传旨,肩舆至延春阁下,实异数也。是岁十二戊戌,座于崇教里之寓舍,年八十五。帝赐赙甚厚,追封楚公,谥曰文。
(选自《元史·欧阳玄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记数千言,即知文属:连缀B.抚字稍,辄弄兵犯顺乖:违背
C.不烦我清廉官自来意:意料D.玄以祸福,归为理其讼喻:打比方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欧阳玄才干卓异的一组是(   )
①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          ②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
③经史百家,靡不研究                    ④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
⑤科目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之        ⑥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⑤D.②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玄学习过《孝经》《论语》《小学》等著作,很小就能背诵,一天能记下几千字。部使者让他作诗,他立刻作成十首。
B.欧阳玄上任后不畏惧当时的豪门大族,严惩了虐待奴仆的这些人。他赋税征调及时,使得芜湖县的政治清明。
C.武冈县有人聚众打***闹事,很多官吏对此无能为力,但欧阳玄却能够以自己清廉的官声正确处理,武冈于是安定了下来。
D.皇帝特别看重欧阳玄,让他兼理国史院事务,参与决策机要事务,还让他负责编修史书。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5分)
(2)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廷中,玄极言无隐。(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张延赏,蒲州人也,累代为官。延赏常宴宾客,选子婿,莫有入意者。其妻苗氏,太宰苗晋卿之女也。夫人有,特选韦皋秀才曰:“此人之贵,无以比俦。”既以女妻之。
不二三岁,以韦郎性度高廓,不拘小节,张公悔之,至于无礼。一门婢仆亦渐轻怠,唯苗氏待之常厚。以人多贱视,悒悒而不能制遏也。其妻垂泣而言曰:“韦郎七尺之躯,学兼文武,岂有沉滞儿家,为尊卑见诮。良时胜境,何忍虚掷乎?”韦乃告辞东妻罄妆奁赠送。延赏喜其往也,遗以七驴驮物。每之一驿,则附递一驮而还。行经七驿,所送之物,尽归之矣。其所有者,其妻张氏所赠妆奁及布囊书册而已。延赏莫之测也。
后执陇右军事,会德宗行幸奉天,皋以勤王之功持节西川,而代延赏。乃改易姓名,以“韦”作“韩”,以“皋”作“翱”,左右莫敢言之也。至天回驿,去府城三十里,有人特报延赏曰:“替相公者,韦皋将军,非韩翱也。”苗夫人曰:“若是韦皋,必韦郎也。”延赏笑曰:“天下同姓名者何限,彼韦生应已委弃沟壑,岂能乘吾位乎?妇女之言,不足云尔。”苗夫人又曰:“韦郎前虽贫贱,然气凌霄汉。每以相公所谈,未尝以一言屈媚,因而疏。成事立功,必此人也。”
旦日入州,方知不误。延赏忧惕,莫敢瞻视,曰:“吾不识人。”西门而出,凡旧时婢仆,曾无礼者,皆面有惭色。独苗氏夫人无愧于韦郎。贤哉乎!韦公侍奉外姑过于布素之时。海内贵门,不敢忽于贫贱之婿。所以郭氏诗曰:宣父从周又适秦,昔贤谁少出风尘。当时甚讶张延赏,不识韦皋是贵人。
(取材于《苗夫人》)
注释:①俦:chóu,匹敌 ②外姑:岳母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夫人有鉴:明察
B.韦乃告辞东游:外出求学,求官
C.韦皋将军乃:表判断,是
D.因而疏见:被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悒悒而不能制遏也
愁闷之情无法抑制
B.妻罄妆奁赠送
妻子将自己的嫁妆首饰全都送给了他
C.彼韦生应已委弃沟壑
那个韦皋应该已经死在沟谷里了
D.过于布素之时
过着与布衣之时一样的朴素生活  
小题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从韦皋之妻张氏劝说夫婿和赠送嫁妆首饰的行为能看出她对丈夫情深意重。
B.韦皋是个有骨气的铮铮男儿,离家后,他一并送还了张家赠送的所有物品。
C.张延赏因为女婿韦皋性格清高、不拘小节而觉得他不合时宜,难成大事。
D.“苗氏因识佳婿而被敬”的故事使当时轻视贫贱之婿的社会风气有所改观。
小题4:结合本文,概括韦皋离开张家的原因。(4分)
小题5:“苗夫人识佳婿”的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请选择一个角度,结合文本与生活实际或阅读经
历谈谈你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固不败伤我乎”中的“伤”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
A.孔子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B.匈奴七百余里。
C.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从。
D.然而不者,未之有也。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