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公讳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试,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公讳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试,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死论。其后遂以令,至今用之。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之。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又主监医。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天下之疑。事虽不行,然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
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公视四路山川险易,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某路宜急为备,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之,荐其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名将。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不行。明年,贼入泾原,战定川,***大将葛怀敏,乃公指言为备处,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而前所格议,悉见施行。
初,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下三司,永和遣人以利动公,公执以为不可。
京师数为飞语,及上之左右,往往谗其短者。上一切不问,而公为之亦自若也。
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劘,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
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有文集五十卷。将终,口授其弟纯臣遗奏,以宗庙至重、储嗣未立为忧。天子愍然,临其丧,辍视朝一日,赠左仆射,太常谥曰文安。
(节选自欧阳修《王尧臣墓志铭》)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后遂以令著:显著。
B.以天下之疑释:消除。
C.多不行格:搁置。
D.永和遣人以利动公阴:暗中。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尧臣为人正直的一组是(   )(3分)
①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      ②不宜以小故置之
③尤不可深责主将                ④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
⑤公执以为不可                  ⑥公为之亦自若也
A.①②④B.①③⑤
C.②③⑥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尧臣军事才能杰出。西北边境因元昊作乱发生战争时,王尧臣通过实地考察,对兵力部署、要塞防卫等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B.王尧臣在陕西体量安抚使任上,当现今的韩丞相因好水之战指挥失当致使任福等人战死而被贬官时,敢于仗义执言。
C.王尧臣居官任职期间,处理政务遇到意见不一致时,一定与大家反复讨论,直到取得共识为止,从不固执己见。
D.王尧臣一生历任多职,为国为民,临终仍挂念国事。皇帝亲自参加他的丧礼,并且停止朝政一天以表达哀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
(2)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
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B
小题4:
(1)(3分)这不过是饥民求食罢了,这应是救济饥荒的法令所要体恤的。”( “荒政”“恤”,每译出一处给1分,句意通顺1分。)
(2)(3分)(王尧臣)善于识人,常常称誉别人,所推荐的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 “称”“为”每译出一处给1分,句意通顺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表述、写成”,“著令”的意思是“书面写定的规章制度”。
小题2:
试题分析:①是说王尧臣要求朝廷彻查阎文应嫌疑,体现其不畏权势,公正无私。②③是说王尧臣认为朝廷对犯小错误的韩丞相、范仲淹的处置较重,体现王尧臣的实事求是,不逢迎投合当权者的品行。④是侧面强调王尧臣的才干,无关正直与否。⑤是说明王尧臣不为利益所动,公事公办。⑥是体现了王尧臣在诋毁面前镇定自若神态,无关正直与否。
小题3:
试题分析:B项中的“韩丞相指挥失当导致任福等人战死”的表述错误,根据原文“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可知,任福战死是因为其“违节度”,不是韩丞相指挥失当。
小题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参考译文】
王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考取了进士的第一名,被授予将作监丞、湖州通判等官职。皇帝面试后,改授为著作佐郎当值集贤院,出任光州知州。这一年光州出现严重饥荒,许多强盗打开富民的粮仓(掠夺粮食),有的官吏认为按照法律应以死罪论处,王尧臣说:“这不过是饥民求食罢了,这应是救济饥荒的法令所要体恤的。”于是请求以减免死罪论处。这之后就书面地写进了规章制度,到现在还在使用这些法律。郭皇后被废后,居住在瑶华宫,生了病,皇上很是同情怜悯她。郭皇后被废,宦官阎文应于此有很大干系,等皇后生病了,文应又主管监察医治的情况。皇后将死时,有人怀疑文应有奸谋。王尧臣请求将此事交付给御史,审问调查事情真伪,来消除了天下的怀疑。只是最终没有这样做,这样自此在阎文应当权时,再也没有人敢指手画脚了,后来阎文应突然因为放纵专横的罪名被处死了。 
元昊谋反,朝廷要对西部用兵,授与王尧臣为陕西体量安抚使。王尧臣探察四路兵马所在的山川的艰险程度,回去就说哪一路应该增加多少兵力,哪一路贼兵不会攻打,哪一路应该紧急备战。说到诸位将领才能的长短,全都头头是道,推荐了20多个可以用得上的人,后来这些人都成了名将。当时,边关的部队刚好在好水打了败仗,任福等人战死。当时的韩丞相因为作为主帅出战失利而被削职为招讨副使,出知秦州;范文正公(范仲淹)也因为不知道元昊的谋反而与元昊有过书信来往被削职为招讨副使,出知耀州。王尧臣于是说这两个人是天下的德行的楷模,他们忠义智勇,名扬于夷狄,不应该因为小小的缘故就弃置不用。况且任福是因为不听从节度而失败战死的,更不能因此而加重惩罚他的主将。由于王尧臣的这些言辞没有投合宰相的心意,等到王尧臣其他的奏议到时,就将其中的大多数搁置而不施行。第二年,贼兵侵入泾原,在定川大战,***了大将葛怀敏,定川就是王尧臣当时指出要紧急备战的地方,因此大家开始认为他的话是可信的,而以前所搁置起来的奏议,都一一被施行了。 
当初,宦官张永和刚开始当权,请求朝廷向百姓收取十分之三的房屋税以用以国事。建议下到了主管财赋的三司而停滞,张永和暗地里派人贿赂王尧臣,王尧臣坚持认为那是不可行的。 
京师多次流传王尧臣的谣言,皇上的左右也经常说他的坏话。皇上对这一切都置之不理,而王尧臣也都像以往一样做事。 
王尧臣处理政事时,遇到有所不同的论议时,一定会反复讨论,直到取得共识为止,绝不会固执己见。在皇上面前,陈述了很多与天下利害攸关的大事,等到这些事情施行时,也从来没有自夸过。 
王尧臣为人纯正质朴,即使地位尊贵权势显赫时也不忘节俭,王尧臣对待别人全都真诚,没有虚假掩饰。王尧臣善于识人,常常称誉别人,所推荐的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有文集五十卷。在临终前,他口授他的弟弟王纯臣写下了一道奏章,奏章中表达了宗庙至重,国嗣未立的忧患。皇上对王尧臣的去世非常伤感,等到王尧臣发丧时,就停止上朝一天,并加赠他为左仆射,太常定谥号为“文安”。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公讳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试,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4分)
①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
②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①也?”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②。君子引而不发,跃如③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孟子》)
[注] ①孳孳:同“孜孜”,勤勉。②彀率:拉开弓的标准。③跃如:跃跃欲试的样子。
从以上两个选段看,孔子和孟子的教育方法怎样体现“中道而立”的思想?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①子曰:“放①于利而行,多怨。”(《论语·里仁》)
②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②,亦不入于室。”(《论语·先进》)
③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③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蹠④之徒也。欲知舜与蹠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⑤也。”(《孟子·尽心上》)
[注]①放:依据。②践迹:踩着别人的脚印走。③孳孳:即“孜孜”。④ 蹠:亦作“跖”,春秋时的大盗。⑤间:不同。
(1)孔子和孟子都批评了什么样的人?请简要说明。(2分)
(2)如何才能成为“善”人,孔子与孟子有何不同的见解?请简要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小题。(15分)
秘演诗集序
欧阳修
予少以进士游京师,因得尽交当世之贤豪。然犹以谓国家臣四海,休兵革,养息天下以无事者四十年,而智谋雄伟非常之士,无所用其能者,往往而不出;山林屠贩,必有老死而世莫见者,欲从而求之不可得。
其后得吾亡友石曼卿。曼卿为人,廓然有大志。时人不能用其材,曼卿亦不屈以求合;无所放其意,则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颠倒而不厌。予疑所谓伏而不见者,庶几狎而得之,故尝喜从曼卿游,欲因以求天下奇士。
浮屠秘演者,与曼卿交最久,亦能遗外世俗,以气节自高。二人欢然无所间。曼卿隐于酒,秘演隐于浮屠,皆奇男子也。然喜为歌诗以自娱,当其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何其壮也!一时贤士,皆愿从其游,予亦时至其室。十年之间,秘演北渡河,东之济、郓,无所合,而归。曼卿已死,秘演亦老病。嗟夫!二人者,予乃见其盛衰,则予亦将老矣。
夫曼卿诗辞清绝,尤称秘演之作,以为雅健有诗人之意。秘演状貌雄杰,其胸中浩然,既习于佛,无所用;独其诗可行于世,而懒不自惜。已老,胠其橐,尚得三四百篇,皆可喜者。
曼卿死,秘演漠然无所向。闻东南多山水,其巅崖崛峍,江涛汹涌,甚可壮也,遂欲往游焉,足以知其老而志在也。于其将行,为序其诗,因道其盛时以悲其衰。     
庆历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庐陵欧阳修序。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 
【注】①释:佛教。这里指佛教徒,俗称和尚。秘演,人名。 ②石曼卿:北宋文学家,名延年,性旷达,才高而未遇,享年48岁。  ③廓然:开朗、豪放的样子。   ④胠(qū):打开;橐(tuó):袋子,口袋。   ⑤崛峍(lù):高峻陡削。
小题1:对文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然犹以谓国家臣四海一:统一。
B.往往而不出伏:隐居,藏匿。
C.欲因以求天下奇士阴:暗中。
D.无所合,而归。困:困倦,疲劳。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秘演是“奇男子”的一组是(  )(3分)  
①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颠倒而不厌    ②能遗外世俗,以气节自高   
③然喜为歌诗以自娱  ④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  ⑤曼卿死,秘演漠然无所向
⑥闻东南多山水,其巅崖崛峍,江涛汹涌,甚可壮也,遂欲往游焉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石曼卿心胸开阔,志向远大,诗也写得清妙绝伦,而不能被当世所用,因为他常常和一些平民野老一起痛饮大醉。
B.秘演的模样雄壮威武,胸怀阔大,能抛开一切世俗的念头,喜欢作诗来自求欢乐,他的诗作高雅雄健,受到好友石曼卿的称赞,也深得作者的喜爱。
C.本文立意高远,通过对秘演、石曼卿均是气节高远的奇男子,却“隐”于草野这一事实的叙述,道出了一个压抑和埋没人才的严重的社会问题。
D.本文感情真挚,作者虽然已步入仕途,却仍求贤若渴,对以秘演和石曼卿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其笔端流露更多的却是感叹和惋惜之情。
小题4: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一时贤士,皆愿从其游,予亦时至其室。(2分)
译:                                                                                  
(2)于其将行,为序其诗,因道其盛时以悲其衰。(4分)
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公孙丑曰)“敢问何谓浩然之气?”(孟子)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孟子•公孙丑上》)
注:①慊:快,痛快。②正:止,中止。
(1)孟子认为应该如何培养“浩然之气”?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3分)
答:                                                                              
(2)以下两句话都是孟子说的,它们能否体现孟子的浩然之气?请作简要分析。(3分)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②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孟子•尽心下》)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言文文阅读(15分)
浪游记快                (清)沈复
山水怡情,云烟过眼,不过领略其大概,不能探僻寻幽也。余凡事喜独出己见,不屑随人是非。名胜所在,贵乎心得,有名胜而不觉其佳者,有非名胜自以为妙者。
余年十五时,吾父稼夫公于山阴赵明府幕中。有赵省斋先生名传者,杭之宿儒也。赵明府教其子,吾父命余亦拜投门下。暇日出游,得至吼山。近山见一石洞,豁然空其中,四面皆峭壁,俗名之曰“水园”。临流建石阁五椽,对面石壁有“观鱼跃”三字,水深不测,相传有巨鳞潜伏,余投饵试之,仅见不盈尺者出而唼食焉。阁后有道通旱园,拳石乱矗,有横阔如掌者,有柱石平其顶而上加大石者,凿痕犹在,一无可取。游览既毕,宴于水阁,命从者放爆竹,轰然一响,万山齐应,如闻霹雳生。此幼时快游之始。
至山阴之明年,先生以亲老不远游,设帐于家,余遂从至杭,西湖之胜因得畅游。结构之妙,予以龙井为最,小有天园次之。石取天竺之飞来峰,城隍山之瑞石古洞。水取玉泉,以水清多鱼,有活泼趣也。大约至不堪者,葛岭之玛瑙寺。其余湖心亭,六一泉诸景,各有妙处,不能尽述,然皆不脱脂粉气,反不如小静室之幽僻,雅近天然。
苏小小墓在西泠桥侧,作八角形,上立一碑,大书曰“钱塘苏小小之墓”。从此吊古***人不须徘徊探访矣。余思古来烈魄忠魂堙没不传者,不可胜数,即传而不久者亦不为少,小小一歌妓耳,自南齐至今,尽人而知之,此殆灵气所,为湖山点缀耶?
桥北数武①有崇文书院,余曾与同学赵缉之投考其中。时值长夏,起极早,出钱塘门,过昭庆寺,上断桥,坐石阑上。旭日将升,朝霞映于柳外,尽态极妍;白莲香里,清风徐来,令人心骨皆清。步至书院,题犹未出也。午后交卷,偕缉之纳凉于紫云洞,大可容数十人,石窍上透日光。有人设短几矮凳,卖酒于此。解衣小酌,尝鹿脯甚妙,佐以鲜菱雪藕,微酣出洞。缉之曰:“上有朝阳台,颇高旷,盍往一游?”余亦兴发,奋勇登其巅,觉西湖如镜,杭城如丸,钱塘江如带,极目可数百里。此生平第一大观也。
(节选自《浮生六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父稼夫公于山阴赵明府幕中馆:馆舍
B.赵明府延教其子延:请
C.不可胜数固:本来
D.此殆灵气所钟:集聚
小题2:下列全都能体现作者畅游风景“自以为妙”的一组是(3分)
①有柱石平其顶而上加大石者,凿痕犹在        ②轰然一响,万山齐应,如闻霹雳生     ③石取天竺之飞来峰,城隍山之瑞石古洞     ④大约至不堪者,葛岭之玛瑙寺      ⑤朝霞映于柳外,尽态极妍      ⑥白莲香里,清风徐来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③⑥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凡事都喜欢独出己见,不屑于人云亦云。有的名胜,并不觉得它有何妙处,有的虽不是名胜,却自认为妙不可言。
B.作者的父亲让他到杭州拜宿儒赵省斋先生为师,在杭州作者趁着闲暇之时游览了吼山的美景。
C.作者认为西湖的水最佳的是玉泉,因为那里水清鱼多,有活泼的趣味,而湖心亭,六一泉则不够“雅近天然”。
D.在紫云洞喝酒至微有醉意,作者登上紫云洞上面的朝阳台之顶极目远眺,觉得眼前是有生以来所见的最妙之景。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有赵省斋先生名传者,杭之宿儒也。
(2)相传有巨鳞潜伏,余投饵试之,仅见不盈尺者出而唼食焉。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