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下列句中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三秋桂子三秋:秋季B.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光景,状况C.已而遂晴,故作此已而:已经D.无人会,登临意会:...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下列句中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有三秋桂子三秋:秋季
B.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光景,状况
C.已而遂晴,故作此已而:已经
D.无人会,登临意会:理解,明了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古诗词中个别重点词语的解释,需要逐一排除,C项中,“已而”根据上下文意思来判断,应解释为“一会儿”的意思。
核心考点
试题【下列句中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三秋桂子三秋:秋季B.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光景,状况C.已而遂晴,故作此已而:已经D.无人会,登临意会:】;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谤誉
柳宗元
凡人之获谤誉人者,亦各有。君子在下位则多谤,在上位则多誉;小人在下位则多誉,在上位则多谤。何也?君子宜于上不宜于下,小人宜于下不宜于上。得其宜则誉至,不得其宜则谤至。此其凡也。
然而君子遭乱世,不得已而在于上位,则道必咈于君,而利必及于人,由是谤行于上而不及于下,故可***可辱,人犹誉之。小人遭乱世,而后得居于上位,则道必于君,而害必及于人,由是誉行于上而不及于下,故可宠可富,而人犹谤之。君子之誉,非所谓誉也,其善显焉尔;小人之谤,非所谓谤也,其不善彰焉尔
然则在下而多谤者,岂尽愚而狡也哉?在上而多誉者,岂尽仁而智也哉?其谤且誉者,岂尽明而善褒贬也哉?然而世之人,闻而大惑,出一庸人之口,群而邮之,且置于远迩,莫不以为信也。岂惟不能褒贬而已,则又蔽于好恶,于利害,吾又何从而得之耶?
孔子曰:“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善人者之难见也,则其谤君子者为不少矣,其谤孔子者亦为不少矣。传之记者,叔孙武叔,时贵显者也。其不可记者,又不少矣。是以在下而必困也。及乎遭时得君而处乎人上,功利及于天下,天下之人皆欢而戴之,向之谤之者,今从而誉之矣。是以在上而必彰也。
或曰:“然则闻谤誉于上者,反而求之,可乎?”曰:“是恶可无亦征其所自而已矣其所自善人也则信之不善人也则勿信之矣苟吾不能分于善不善也则已耳。如有谤誉乎人者,吾必其所自,未敢以其言之多而举且信之也。其有及乎我者,未敢以其言之多而荣且惧也。苟不知我而谓我盗跖,吾又安取惧焉?苟不知我而谓我仲尼,吾又安取荣焉?知我者之善不善,非吾果能明之也,要必自善而已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亦各有道:道理,原因
B.则道必于君合:适合,合乎
C.于利害夺:强行改变。
D.吾必其所自征:考察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凡人之获谤誉人者故燕王欲结
B.人犹誉之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C.群而邮之耻师焉,惑矣
D.时贵显者也与山间明月
小题3:下列对原文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短文针对“谤誉”的不同性质作了具体的辨析,不过对于“不善人”的恶意中伤,应当毫不怀疑地予以有力的回击,绝不能退缩让步。
B.文章从谤誉的一般规律入手,继而以犀利之笔,深入剖析谤、誉产生的根由,在于统治阶级和底层民众各自谤、誉的尺度是完全不同甚至对立的。
C.作者深刻地认识到,谤、誉的失信和错位,有着非常复杂的政治背景和个人因素,并由此对谤、誉提出了更为大胆的质疑,这是一般人无法企及的胆力和卓识。
D.文章虽短,却写得一波三折,起伏跌宕。对比、转折、因果、假设等多种关系复句的交互运用,更加强了行文的曲折性和逻辑的严密性。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是恶可无亦征其所自而已矣其所自善人也则信之不善人也则勿信之矣苟吾不能分于善不善也则已耳。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小人之谤,非所谓谤也,其不善彰焉尔。(3分)
(2)知我者之善不善,非吾果能明之也,要必自善而已矣。(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文中四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小题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乃装为去。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
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使遍告诸侯。诸侯闻公子将,各□将将兵救魏。公子□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当是时,公子威振天下。诸侯之客进兵法,公子皆名之,故世俗称《魏公子兵法》。
[注]信陵君是战国时魏安釐王同父异母弟,平原君是赵国国相,信陵君姐姐是平原君夫人。秦兵围邯郸,赵向魏求救,但魏安釐王畏秦,信陵君盗取了魏王兵符,矫诏进军打败秦军,解了邯郸之围。事后信陵君遣将带魏兵返魏,而自己带着门客留在赵国。
小题1:文中“□”处依次应填入的字,排列正确的一组是(3分)
A.使 遣 率 将B.使 率 遣 将C.将 使 遣 率D.将 率 使 遣
小题2:下面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公子谢夫人去/今平原君以为羞
B.平原君游,徒豪举耳/宾客皆背魏
C.今秦攻魏,魏急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夷先王之宗庙
D.夫人告公子/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
小题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3分)
A.公子乃夫人去 谢:道歉
B.徒豪举耳,不士也 求:寻求
C.乃为去 装:收拾行装
D.天下士复往公子 归:归附
小题4:从词语活用的角度看,下列不同类的一项是(3分)
A.两人自匿不肯公子
B.日夜出兵伐魏
C.破秦军于河外,蒙骜
D.公子皆
小题5: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是(3分)
A.信陵君听说毛公藏身于赌博的人中间,薛公藏身于卖酒的人家里,就想见这两个人,可这两人不愿见他,他就亲自去找他俩。
B.平原君看到信陵君竟然跟身份低微的人交游,就认为信陵君不是贤良之人,他夫人把这看法告诉了信陵君,信陵君就整理行装准备离开赵国。
C.魏王派使者请信陵君回国抗秦,信陵君怕魏王还恨自己,就严诫门客们说:“有敢与魏王使者私下交往的,就处死。”门客们都不敢劝信陵君。
D.信陵君率领五个诸侯国的军队大破秦军,将秦军赶进函谷关里不敢出来应战。这时,信陵君声威震动天下。
小题6: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
B.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
C.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
D.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
小题7: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①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3分)
②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3分)
③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小石城山记
柳宗元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可上,望甚远,无土壤生嘉树美箭,益奇坚,其疏偃仰,类智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一北而东           少:稍
B.有积石横当其垠          垠:边,界
C.之可上             环:盘旋攀登
D.其疏偃仰            数:数字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类智所施设也B.一西出,寻之无所得
古之学必有师  又怪不为之中州
C.环可上D.无土壤生嘉树美箭
故楚南少人而多石                 益奇
小题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
B.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
C.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
D.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
小题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凝练而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小石城山的奇观景物,抒发了对永州山水的无比热爱之情,同时也反映作者对皇帝的反叛之心,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B.“永州八记”生动表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感受,丰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领域,从而确立了山水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C.文章第二段以议论为主,字里行间,隐隐含有对当时最高统治者昏聩不明的强烈讥讽。
D.文章的前半段描写小石城山的奇异景色,后半段即景议论,将个人的身世之感放入山水景的描写之中,情景交融,物我合一。
小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3分)
②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4分)
小题6: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描写了山石的瑰玮?(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英 雄
夫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故人之文武茂异,取名于此。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此其大体之别名也。若校其分数【注】,则互相须。各以二分,取彼一分,然后乃成。
何以论其然?夫聪明者英之分也,不得雄之胆,则说不行。胆力者雄之分也,不得英之智,则事不立。是故英以其聪谋始,以其明见机,待雄之胆行之。雄以其力服众,以其勇排难,待英之智成之。然后乃能各济其所长也。
聪能谋始,明能见机,而勇不能行,可以循常,而不可以虑变。力能过人,勇能行之,而智不能断事,可以为先登,未足以为将帅。必聪能谋始,明能见机,胆能决之,然后可以为英,张良是也。气力过人,勇能行之,智足断事,乃可以为雄,韩信是也。故英可以为相,雄可以为将。若一人之身,兼有英雄,则能长世,高祖、项羽是也。
然英之分以多于雄,而英不可以少也。英分少,则智者去之。故项羽气力盖世,明能合变,而不能听采奇异,有一范增不用,是以陈平之徒皆亡归高祖。英分多,故群雄服之,英材归之,两得其用。故高祖能吞秦破楚,宅有天下。
然则英雄多少,能自胜之数也。徒英而不雄,则雄材不服也。徒雄而不英,则智者不归往也。故雄能得雄,不能得英。英能得英,不能得雄。故一人之身兼有英雄,乃能役英与雄。能役英与雄,故能成大业也。      (取材于刘劭《人物志》)
【注】分数:指军队编制,人员配置。这里指区分配置。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此其大体之别名也别名:另外的名称
B.然后乃能各其所长也济:成就
C.可以为先登,未足以为将帅先登:先锋
D.然则英雄多少,能自胜之也数:关键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英”与“雄”要兼具的一组是(      )(3分)
①各以二分,取彼一分,然后乃成。
②胆力者雄之分也,不得英之智,则事不立。
③故英可以为相,雄可以为将。
④英分多,故群雄服之,英材归之,两得其用。
⑤故一人之身兼有英雄,乃能役英与雄。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②⑤D.②④⑤
小题3: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为相者一定是聪明秀出的人,但未必是胆力过人的人。为将者一定是胆力过人的人,但未必是聪明秀出的人。
B.为相者只有通过为将者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为将者兼有了为相者的智慧就可以成为英雄。
C.项羽和刘邦虽同为“英雄”,其结局却不同,是因为项羽“英分少”,刘邦“英分多”。
D.本文正反说理,对比鲜明,用典型事例说明了英分和雄分的多少,是决定自身成败的关键的道理。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故人之文武茂异,取名于此。(3分)
(2)是故英以其聪谋始,以其明见机,待雄之胆行之。(3分)
(3)而不能听采奇异,有一范增不用,是以陈平之徒皆亡归高祖。(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请用斜线( ∕ )给下面文段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汉武帝《求茂材异等诏》)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