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傅弘之,字仲度,北地泥阳人。傅氏旧属灵州,汉末郡境为虏所侵,失土寄寓冯翊,置泥阳、富平二县,灵州废不立,故傅氏还属泥阳。晋武帝太...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傅弘之,字仲度,北地泥阳人。傅氏旧属灵州,汉末郡境为虏所侵,失土寄寓冯翊,置泥阳、富平二县,灵州废不立,故傅氏还属泥阳。晋武帝太康三年,复立灵州县,傅氏悉属灵州。弘之高祖晋司徒祗,后封灵州公,不欲封本县,故祗一门还复泥阳。曾祖畅,秘书丞,没胡,生子洪,晋穆帝永和中,胡乱得还。洪生韶,梁州刺史,散骑常侍。韶生弘之。
少倜傥有大志,为本州主簿,举秀才,不行。桓玄将篡,新野人庾仄起兵于南阳,袭雍州刺史冯该,该走。弘之时在江陵,与仄兄子彬谋杀荆州刺史桓石康,以荆州刺史应仄。彬从弟宏知其谋,以告石康,石康收彬杀之,系弘之于狱。桓玄以弘之非造谋,又白衣无兵众,原不罪。
义旗建,辅国将军道规以为参军、宁远将军、魏兴太守。卢循作乱,桓石绥自上洛甲口自号荆州刺史,征阳令王天恩自号梁州刺史,袭西城。时韶为梁州,遣弘之讨石绥等,并斩之。除太尉行参军。从征司马休之,署后部贼曹,仍为建威将军、顺阳太守。高祖北伐,弘之与扶风太守沈田子等七军自武关入,伪上洛太守脱奔走。进据蓝田,招怀戎、晋。晋人庞斌之、戴养、胡人康横等各率部落归化。弘之素善骑乘,高祖至长安,弘之于姚泓驰道内,缓服戏马,或驰或骤,往反二十里中,甚有姿制。羌胡聚观者数千人,并惊惋叹息。初上马,以马鞭柄策,挽致两股内,及下马,柄孔犹存。
进为桂阳公义真雍州治中从事史,除西戎司马、宁朔将军。略阳太守徐师高反叛,弘之讨平之。高祖归后,佛佛伪太子赫连瑰率众三万袭长安,弘之又领步骑五千,于池阳大破之,杀伤甚众。瑰又抄掠渭南,弘之又于寡妇人渡破瑰,获贼三百,掠七千余口。又义真东归,佛佛倾国追蹑,于青泥大战,弘之身贯甲胄,气冠三军。军败,陷没,佛佛逼令降,弘之不为屈。时天寒,裸弘之,弘之叫骂见杀。时年四十二。
(选自《宋书》,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曾祖畅,秘书丞,胡    没:陷身于……之中
B.以荆州刺史仄应:策应
C.从征司马休之,后部贼曹署:隶属
D.又义真东归,佛佛倾国追蹑追蹑:追击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傅弘之果敢、勇猛的一组是(3分)(  )
①桓玄以弘之非造谋,又白衣无兵众,原不罪
②弘之于姚泓驰道内,缓服戏马,或驰或骤
③初上马,以马鞭柄策,挽致两股内,及下马,柄孔犹存
④于青泥大战,弘之身贯甲胄,气冠三军
⑤略阳太守徐师高反叛,弘之讨平之
⑥时天寒,裸弘之,弘之叫骂见杀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桓玄认为在这场阴谋刺杀中傅弘之并不是真正的主谋,既没有官职,也没有士兵跟从,于是就宽恕了他,没有处罪,只惩治了主谋庾彬而已。
B.时任梁州刺史的傅韶派遣自己的儿子傅弘之讨伐石绥等人,把他们一起斩首,傅弘之也因此被擢授为太尉行参军。
C.高祖北伐时,傅弘之同扶风太守沈田子等七路军队从武关攻入,伪上洛太守脱身逃跑;晋人庞斌之、戴养,胡人康横等各自率领部落归顺。
D.晋军战败,傅弘之被俘,佛佛军强迫弘之投降,尽管天气寒气逼人,但还是脱光了他的衣服,傅弘之大声叫骂,最终英勇就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彬从弟宏知其谋,以告石康,石康收彬杀之,系弘之于狱。(5分)
(2)高祖归后,佛佛伪太子赫连瑰率众三万袭长安,弘之又领步骑五千,于池阳大破之,杀伤甚众。(5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4:(1)庾彬的堂弟庾宏知道了他们的阴谋,把这件事告诉了石康,石康拘捕了庾彬并杀了他,将傅弘之关进监牢。
(2)高祖东归后,佛佛伪太子赫连瑰率三万人袭击长安,傅弘之又率领步兵骑兵五千人在池阳迎战,大败赫连瑰,杀死杀伤很多敌兵。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
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分析可知,C项,署:掌管。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从分析人物品质的角度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文中的信息,是在读懂文言语段的
基础上,对考生所作的深化了的进一步分析能力的考查。高考设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的指令,筛选符合指令的信息。该考点采用的题型是定向考查,通常是给出多个句子,交叉排列编为四组,要求考生选出全都表现或说明文中人物在某一方面的品格特征、行为特点等的一组。在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文句的含意,再推敲各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文句契合。结合语境可知,①是说桓玄的做法;⑤只是陈述傅弘之平叛这件事;⑥是说傅弘之不屈不挠的品格。②③④均表现出傅弘之“果敢、勇猛”。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分析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是否准确、深刻、全面、客观或偏激、浮浅、片面、主观臆断等。得出的结论不是文章本来的,是在对文章的整体理解赏析基础上进行的主观的理解,突破了单纯的文字理解,进入高层次的要求,体现出“这一个”特点,更具有主观能动性、思辨能力、创造力等。可采用假设法与代入法,把句子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与选项所在相应段落进行比较。结合语境可知,A项,原文中桓玄宽恕了傅弘之没有治罪,但对庾彬文中并没有说惩治他,前文已说被桓石康杀掉,所以“只惩治了主谋庾彬而已”有误。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文言特殊句式进行重点翻译,
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一般在直译的基础上,而后意译。整句翻译时,再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做到文通句顺,表意准确。翻译时涉及到一词多义、重点虚词、词类活用及省略句、状语后置句等。注意两句关键字句的翻译:(1)句中重点词语为“其”“系”,注意“以告石康”是省略句,而“系弘之于狱”为状语后置句。(2)句重点词语为“袭”“领”“破”等。
【参考译文】
傅弘之,字仲度,北地泥阳人。傅氏祖籍隶属灵州,汉末郡境被少数民族侵占,失去国土寄寓到冯翊,设置泥阳与富平二县,灵州废弃不再设县,所以傅氏回来后归属于泥阳。晋武帝太康三年,重新设立灵州县,傅氏全部归属灵州。傅弘之的高祖晋司徒傅祗,后来被封为灵州公,不想封在本县,所以傅祗一家仍旧归属泥阳。曾祖傅畅,曾担任秘书丞,陷没于胡,生子傅洪,晋穆帝永和中,胡地大乱得以归回。傅洪生傅韶,担任梁州刺史,散骑常侍。傅韶生傅弘之。
少年时倜傥有远大志向,为本州主簿,被推举为秀才,未成行。桓玄将要篡权,新野人庾仄在南阳起兵,袭击了雍州刺史冯该,冯该逃跑。傅弘之当时在江陵,与庾仄哥哥的儿子庾彬谋划杀死荆州刺史桓石康,以荆州刺史之名来策应庾仄。庾彬的堂弟庾宏知道了他们的阴谋,把这事告诉了石康,石康拘捕了庾彬并杀了他,将傅弘之关进监牢。桓玄认为傅弘之不是主谋,没有官职没有士兵,就宽恕了他,没有处罪。
高祖起义时,辅国将军刘道规任傅弘之为参军、宁远将军、魏兴太守。卢循作乱时,桓石绥在上洛甲口起兵,自称荆州刺史,征阳令王天恩自称梁州刺史,袭击西城。当时傅韶正任梁州刺史,派遣傅弘之讨伐石绥等人,把他们一起斩首。弘之被擢授为太尉行参军。随同出征司马休之,掌管后部贼曹,后来仍为建威将军、顺阳太守。高祖北伐时,傅弘之同扶风太守沈田子等七路军队从武关攻入,伪上洛太守脱身逃跑。晋军进据蓝田,招安戎人和晋人。晋人庞斌之、戴养,胡人康横等各自率领部落归顺。弘之一向精于骑术,高祖到长安时,弘之在姚泓修建的驰道上,穿着宽绰的官服以驰马为戏,有时快跑,有时慢跑,在来回二十里的路上,很有姿态。羌族、胡族围观的有数千人,都惊诧长叹。他刚上马的时候,将马鞭挽在鞭柄上,放在两腿间,等到下马,鞭柄的痕迹仍然存在。
傅弘之任职桂阳公刘义真雍州治中从事史,又被升迁为西戎司马、宁朔将军。略阳太守徐师高反叛,傅弘之率兵讨伐,平定了叛乱。高祖东归后,佛佛伪太子赫连瑰率三万人袭击长安,傅弘之又率领步兵骑兵五千人在池阳迎战,大败赫连瑰,杀死杀伤很多敌兵。赫连瑰又在渭南搜劫财物,傅弘之又在寡妇人渡打败他,俘获贼寇三百人,夺取七千多人。等到刘义真东归,佛佛尽全国之兵随后追击,在青泥大战,傅弘之身穿盔甲,勇气冠于全军。晋军战败,傅弘之被俘,佛佛军强迫弘之投降,傅弘之不向他们屈服。当时天气寒冷,佛佛军脱光傅弘之的衣服,傅弘之大声叫骂,被佛佛军杀害。时年四十二岁。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傅弘之,字仲度,北地泥阳人。傅氏旧属灵州,汉末郡境为虏所侵,失土寄寓冯翊,置泥阳、富平二县,灵州废不立,故傅氏还属泥阳。晋武帝太】;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傅岐①,字景平,仕梁,起家南康王左常侍,后兼尚书金部郎。母忧去职,居丧尽礼,服阕后疾废久之,复除始新令。人有因相殴而死,死家诉郡,郡录其仇人,考掠备至,终不引咎。郡乃移狱于始新,岐即令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法当偿死,会冬节至,岐乃放其还家。狱曹掾固争曰:“古者有此,今不可行。”岐曰:“其若负信,县令当坐。”竟如期而反。太守深相叹异,遽以状闻。岐后去县,人无老少皆出境拜送,号哭闻数十里。
至都,除廷尉正,入兼中书通事舍人,累迁安西中记室,兼舍人如故。岐美容止,博涉能占对。大同中与魏和亲,其使岁中再至,常遣岐接对焉。太清元年,累迁太仆、司农卿、舍人如故。岐在禁省十余年,参与机事,亚于朱异。
此年冬,贞阳侯萧明伐彭城,兵败,囚于魏。三年,明遣使还,述魏欲通和好,敕有司及近臣定议。左卫朱异曰:“边境且得静寇息人,于事为便。”议者并然之。岐独曰:“魏既新得志,何事须和?必是设间,故令贞阳侯遣使,令侯景②自疑,当以贞阳侯易景,景意不安,必图祸乱。若许通好,政是堕其计中。且彭城去岁丧师,涡阳复新败退,今使就和,益示国家之弱。和不可许。”异等固执,帝遂从之。及遣使,景果有此疑,遂举兵入寇,请诛朱异。二月,侯景于阙前通表,乞割江右四州安置部下,当解围还镇。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召宣城王出送。岐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③送之。及与景盟讫,城中文武喜跃,冀得解围。岐独言于众曰:“贼举兵为逆,岂有求和?”及景背盟,莫不叹服。寻有诏,以岐勤劳,封南丰县侯。固辞不受。宫城失守,岐带疾出围,卒于宅。  
(节选自《南史·列传六十·傅琰传》)
【注】①傅岐:南朝梁重臣傅琰的孙子。②侯景:东魏旧将,降梁,后又举兵反梁,史称“侯景之乱”。③大款:隆重盛大的礼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死家诉郡,郡其仇人录:逮捕
B.太守深相叹异,遽以闻状:情况
C.岐美容,博涉能占对止:举止
D.必是设,故令贞阳侯遣使间:时机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傅岐见识出众的一组是(  )(3分)
①会冬节至,岐乃放其还家         ②其使岁中再至,常遣岐接对焉
③若许通好,政是堕其计中        ④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    
⑤贼举兵为逆,岂有求和?        ⑥及景背盟,莫不叹服。
A.①④⑤B.①③⑤C.②③④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傅岐曾经仕途偃蹇。最初担任南康王左常侍,后来兼任尚书金部郎。因母亲去世辞去官职,服丧结束后因疾病被闲置了很久,后被任命为始新县令。
B.傅岐才能卓异,方法独特。郡府对在斗殴中致死人命的罪犯严刑审讯,毫无结果;始新县令傅岐凭自已的能力轻而易举地让案犯认罪伏法。
C.傅岐见解独特,长于辩才。魏国指使败将萧明派人回梁国,表明魏国想与梁国通好的愿望。梁国众臣一致主和,傅岐却力排众议并最终说服了皇帝。
D.傅岐洞察力强,目光高远。侯景请求宣城王出送,傅岐建议拒绝;订立城下之盟后,文武大臣以为都城之围就此解除欣喜不已,傅岐却看破了侯景的用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郡乃移狱于始新,岐即令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5分)
(2)当以贞阳侯易景,景意不安,必图祸乱。若许通好,政是堕其计中。 (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文本,完成各小题。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问一田父,田父曰绐:欺骗。
B.山东为三处期:约。
C.项王身亦十余创被:受。
D.吾为若德:感激。
小题2:下面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表现项羽“勇猛无畏”的一组是(   )
①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②项王嗔目而叱之     ③汉军不知项王所在 
④复斩汉一都尉      ⑤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⑥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④D.②⑤⑥
小题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项王率领部下壮士八百多人,趁夜突破重围,因受到农夫的欺骗,陷入大泽中。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认为这是上天要自己灭亡,决不是作战的过错。这深刻地揭示了项羽性格中的弱点。
B.项羽面对重重包围的汉军,不愿自己的手下再遭受损失,于是独自一人冲向汉军,“斩将”“刈旗”,充分表现出了他的仁爱之心和英勇无畏。
C.项羽面对重重包围的汉军,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自己又亲自杀掉了一名汉将和一名都尉,以此证明了自己“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的论断。
D.项羽是有机会逃生的,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乌江。但他想到自己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去,愧见江东父老,于是赠马给亭长,宁死不辱。一个知耻重义的末路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道光十二年举人,三试礼部不,遂绝意仕进,究心舆地、兵法。喜为壮语惊众,名在公卿间。尝以诸葛亮自比,人目狂也。胡林翼称之,谓横览九州,更无才出其右者。咸丰初,广西盗起,张亮基巡抚湖南,礼辟不就。林翼敦劝之,乃出。叙守长沙功,由知县同知直隶州。亮基移抚山东,宗棠归隐梓木洞。骆秉章至湖南,复以计劫之出佐军务,倚之如左右手。
宗棠用兵善审机,不常其方略。筹西事,尤以节兵裕饷为本谋。始西征,虑各行省协助饷不时至,请一借贷外国。沈葆桢尼其议,诏曰:“宗棠以西事自任,国家何惜千万金。为拨款五百万,敕自借外国债五百万。”出塞凡二十月,而新疆南北城尽复者,馈运饶给之力也。初议西事,主兴屯田,闻者迂之。及观宗棠奏论关内外旧屯之弊,以谓挂名兵籍,不得更事农,宜画兵农为二,简精壮为兵,散愿弱使屯垦,然后人服老谋。既入觐,赐紫禁城骑马,使内侍二人扶掖上殿,授军机大臣,兼值译署。国家承平久,武备弛不振,而海外诸国争言富强,虽中国屡平大难,彼犹私议为脆弱也。及宗棠平帕夏,外国乃稍稍传说之。
宗棠为人多智略,内行甚笃,刚峻自天性。穆宗尝戒其褊衷。始未出,与国籓、林翼交,气陵二人出其上。中兴诸将帅,大率国籓荐起,虽贵,皆尊事国籓。宗棠独抗行,不少屈,趣舍时合时不合。国籓以学问自敛抑,议外交常持和节;宗棠锋颖凛凛向敌矣,士论以此益附之。然好自矜伐,故出其门者,成德达材不及国籓之盛。
论曰:“宗棠事功著矣,其志行忠介,亦有过人。廉不言贫,勤不言劳。待将士以诚信相感。善于治民,每克一地,招徠抚绥,众至如归。论者谓宗棠有霸才,而治民则以王道行之,信哉。宗棠初出治军,胡林翼为书告湖南曰:“左公不顾家,请岁筹三百六十金以赡其私。”曾国籓见其居幕小,为别制二幕贻之,其廉俭若此。初国籓论事不洽,及闻其,乃曰:“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志益远矣。
(《清史稿》)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试礼部不第:科举考中
B.由知县同知直隶州擢:提拔
C.宗棠锋凛凛向敌矣颖:聪明
D.及闻其薨:去世
小题2:下列各句都能表现左宗棠善于谋划的一项是( )
①亮基移抚山东,宗棠归隐梓木洞。
②虑各行省协助饷不时至,请一借贷外国。
③新疆南北城尽复者,馈运饶给之力也。
④宜画兵农为二,简精壮为兵,散愿弱使屯垦。
⑤廉不言贫,勤不言劳。
A.①③④B.②③⑤C.②③④D.①③⑤
小题3: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左宗棠很有才能,但中举后多次考进士都未成功;后因胡林翼游说巡抚湖南的张亮基,才得以走上仕途。
B.左宗棠刚开始西征时,担心各行省协助军饷不能按时到达,请求向外国做些借贷,沈葆桢反对这样做,不过皇上下诏同意他向外国借钱五百万。
C.当时朝廷各将帅,大多数是曾国藩举荐的,他们也都对他很尊敬。左宗棠是唯一与曾国藩抗衡的,一点也不退让,两人的志趣也完全不同。
D.左宗棠功勋卓著,品行也有过人之处,清廉勤政,爱护百姓,每攻克一座城池,都要将俘虏放回家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张亮基巡抚湖南,礼辟不就。
(2) 然好自矜伐,故出其门者,成德达材不及国籓之盛。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元符三年进士。累迁辟雍博士、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缮城壁,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不下。后盗起,人服其先见。迁左正言,俄除给事中。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胥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奸,搢绅侧目。禾曰:“此国家安危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则非其职矣。”未拜命,首抗疏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得与?臣之所忧,不独经臣,此途一开,进者众,国家之祸,有不可遏,愿亟窜之远方。”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直臣。”翌日,贯等相率前诉,谓国家极治,安得此不语。卢航奏禾狂妄,谪信州监酒。遇赦,得自便还里。
初,陈瓘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蔡京罪执诣阙瓘亦就逮。经臣莅其狱,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或谓其失对,禾曰:“祸福死生,命也,岂可以死易不义耶?愿得分贤者罪。”遂瓘党停官。
遇赦,复起知广德军,移知和州。寻遭内艰,服除,知秀州。王黼新得政,禾曰:“安能出黼门下?”力辞,改汝州。辞益坚,曰:“宁饿死。”黼闻衔之。禾兄秉时为寿春府教授,禾侍兄官居。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久,知舒州,命下而卒,赠中大夫,谥文介。
(节选自《宋史·陈禾传》)
注:①辟雍:太学名。 ②宦寺:宦官。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进者众类:类似
B.留以直臣旌:表彰
C.安得此不语详:详细
D.遂瓘党停官坐:因犯……罪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此国家安危本也.久,知舒州
B.后盗起,人服其先见每云诏令皆出
C.已诏下黼闻衔之
D.禾请增戍、缮城壁,戒不虞臣岂惜碎首报陛下
小题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蔡京罪/执诣阙/瓘亦就逮
B.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蔡京罪/执诣阙/瓘亦就逮
C.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蔡京罪/执诣阙瓘/亦就逮
D.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蔡京罪/执诣阙瓘/亦就逮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禾从长久太平的局面中看出潜藏的危机针对当时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严重的情况,他上奏请求采取措施,起初不为人理解,后来事实证明他有先见之明。
B.童贯、黄经臣、卢航狼狈为奸,权倾朝野,士大夫都敢怒不敢言,陈禾挺身而出,先上书弹劾童贯,又弹劾黄经臣,指出他们的所作所为对国家危害严重。
C.陈禾冒死进谏,拉破了皇帝的衣服,迫使皇帝表面上赞同其意见,然而陈禾激怒了皇帝,以致第二天当童贯、卢航等人诋毁他时,皇帝就趁势将他贬谪到外地。
D.王黼刚刚执掌大权时,陈禾对他十分鄙视,认为不能在王黼门下听候调遣,于是一再坚决要求辞官。王黼听说后对他怀恨在心。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小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祸福死生,命也,岂可以死易不义耶?(4分)
②王黼新得政,禾曰:“安能出黼门下?”(3分)
小题6: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陈禾刚强正直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19分)
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进起居郎。先是,察官,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上曰:“忠言也。”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上皆嘉纳。出知严州。严地狭财匮,始至,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为请诸朝,发太仓米之。八年,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
(节选自《宋史·萧燧传》)
注:①主文:主持考试。②镪:成串的钱。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公属:给……写文章
B.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怀:衔恨
C.发太仓米之振:通“赈”,救济
D.察官,朝论多属燧阙:空缺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燧恪尽职守的一组是(    )
①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                    ②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
③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                ④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
⑤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                    ⑥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⑤⑥D.②③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燧政绩卓著,受到皇上嘉勉。严州面积狭小财物匮乏,他勤俭理政,以盈余填补拖欠,各地都感到宽松;皇上升迁萧燧的职位,调他去治理婺州。
B.萧燧刚直敢言,所奏切中时弊。皇上向他征询意见,他乘便讽劝皇上亲近君子疏远小人,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得到皇上赞许采纳。
C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他自幼能文,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权,与其亲党密告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遭到萧的拒绝。
D.萧燧回到朝廷,仍关注各地大事。淳熙年间,江浙两年水涝干旱,他奏请下诏诸司协助解决,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身丁钱之害,建议大多得以施行。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5分)
(2)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