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语言文字运用 > 阅读下面一段新闻材料,然后写一则新闻点评,要求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3分)2013年12月19日,沈阳网友“沈阳陈鸿博”在微博中晒出了温暖一幕,一位老人在...
题目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段新闻材料,然后写一则新闻点评,要求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3分)
2013年12月19日,沈阳网友“沈阳陈鸿博”在微博中晒出了温暖一幕,一位老人在被电动车撞倒后,对撞人者说:“孩子,我没事,我有医保,你赶紧上班去吧。” 网友“沈阳陈鸿博”告诉笔者,这一幕是他途经黄河北大街国奥现代城小区附近看到的,事发时间是19日的9时,当时外面还下着雪,路面挺滑的,一位骑电动车的男子在行驶中撞倒了一位老人。
昨日,有笔者找到了这位被撞的沈阳大爷王福顺。王大爷今年60岁,是名保安,每月工资1700元左右,根本没有医保。“当时这么说,就是为了给撞我的小伙子解解围,我也没啥大事儿。”
答案
两三句话,让这个“冬天”不那么“冷”。“孩子,我没事,我有医保,你赶紧上班去吧”,没有高谈阔论,却让人的善心热起来,却让“医保”的正能量不经意间触动社会的神经,比新闻宣传更有力。当撞到老人的那个“孩子”听到“你赶紧上班”,内心冷冷怕怕的担忧一定会被老人的这句话融解。且不论那个“孩子”以后的工作如何,“跟着好人学好人”,那个“孩子”一定会把这种内心的震撼传递给他身边的人。
解析

试题分析:
简单点就跟读后感差不多,就是看了新闻有什么感想就写什么.能读懂新闻反映出的信息和要表达的看法就行了,再论述一些自己的感想。第一,我们要读懂新闻。通过阅读,我们要了解:①新闻报道了什么事件;②事件是因为什么而发生的,相关背景如何;③文段中指出的事件发生过程中的突出细节是 什么;④事件造成的后果是什么;⑤事件的本质是什么,透过事件的表面现象,我们看到了什么社会问题。通过这样的梳理,我们就可以把新闻的脉络理清楚。第二,选好点评的角度,切中要害,点到位。针对新闻,我们要抓住主体,抓住要害,抓住事件的本质(透过现象到本质),准确提炼观点。新闻点评一般可以概括地表述为:某某事件怎么样,折射出社会中的何种现象(或反映了社会中哪些方面存在的何种问题),对这类现象我们该怎么做。这里要注意,点评不能面面俱到,不能泛泛而谈,不能什么都想评。点评的篇幅要小,目标要集中,要切中要害。第三,点评要精当、独到,要鞭辟入里,以理服人。针对新闻所报道的事件,我们要高屋建瓴,从理和法的角度去看待。然后旗帜鲜明、是非分明地把我们或褒或贬的 态度表述出来,那样评的导向也就十分明晰了:或引导人们向善,或劝戒人们警醒,或引起人们深思……切不可凭空漫说,言不及义,无理取闹。第四,点评要讲究艺术性。看准了问题后,我们还要选择表述的角度。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力求新颖、独到,做到生动形象、文采丰富、言简意赅、干净利落,才能使人耳目一新,切忌陈旧、老套、死板。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一段新闻材料,然后写一则新闻点评,要求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3分)2013年12月19日,沈阳网友“沈阳陈鸿博”在微博中晒出了温暖一幕,一位老人在】;主要考察你对语言文字运用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也是作家重点描写的对象。请写出下面语句描写的人物姓名,并选择其中一个小题,对其眼睛描写的方法和效果进行简评。(4分)
①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②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
人物:①         ②           选择:        
评价: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对江楼阁参天立,金楚山河缩地来。黄鹤楼上,李太白把酒临风,极目远眺;鹦鹉洲上,芳草萋萋;汉阳城外,树木葱葱。登时,太白逸兴遄飞,诗兴大发,叫店家拿来笔砚,缓步走到题诗壁前,举手挥毫,陡然发现上面已有崔颢题诗,细吟后,长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搁笔飘然而去。请你为李白搁笔配一段旁白。要求:①准确地反映出李白此时的心情;②符合人物性格;③表达生动、连贯、得体;④60字左右。(4分)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请认真阅读下面这幅漫画,撰写一副对联,表达你的看法。(4分)

上联:                         
下联: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信息社会,我们还要熟练掌握运用信息工具的技术和方法
②写作的过程就是信息处理的过程
③比如要学会在互联网上搜集资料
④进而生成和创造信息
⑤要能依据写作目的确定信息源
⑥获取信息,正确处理信息
A.②⑤⑥④①③B.②⑤①③⑥④C.①③②⑤⑥④D.①⑤⑥③②④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在横线上填写上恰当的词语、短语或者句子,使语段的意思连贯、完整。(5分)
“愁”是一种抽象的人的心理,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诗人使用多种比喻使这种抽象的情绪变得具体可感,如在李白的诗中,“愁”有长度:“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在许浑的诗中,“愁”不但有长度,还有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登咸阳城东楼》);在李清照词中,“愁”还可以            :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令人惊叹的是,她的愁居然还有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在李煜的词中,愁像春天的江水那样滚滚东去、不可遏止:“               ”;又像         :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