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语言文字运用 > 阅读材料,完成题(共10分)故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喻者,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者,独善之义也。故 览 仆 诗 知 仆 ...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材料,完成题(共10分)
故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喻者,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者,独善之义也。故 览 仆 诗 知 仆 之 道 焉 其 余 杂 律 诗 或 诱 于 一 时 一 物 发 于 一 笑 一 吟 率 然 成 章 非 平 生 所 尚 者,但以亲朋合散之际,取其释恨佐欢,今铨次之间,未能删去。
(选自白居易《与元九书》,有删改)
小题1:用斜线(/)给以上的文言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小题2:根据上文,写出白居易诗歌的三种类型。(2分)
                                                                
小题3:上文中“兼济”“独善”二词源自何名句?它最早出自“四书”中的哪部典籍?(2分)
                                                                               
答案

小题1:故 览 仆 诗/知 仆 之 道 焉/其 余 杂 律 诗/或 诱 于 一 时 一 物/发 于 一 笑 一 吟/率 然 成 章/非 平 生 所 尚 者。(6分)
小题2:讽喻诗 闲适诗 杂律诗 (2分)(答对3点得2分,答对一点或两点都只得1分)
小题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1分);《孟子》(1分)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是断句题。对于本题一是注意名词性短语在句子中所做的成分,如文中的“览仆诗”“知仆之道”“其余杂律诗”等;二是可借助对称来断,如“诱于一时一物,发于一笑一吟”等。
小题2:试题分析:这题较为容易,从语段中“谓之讽喻者”“谓之闲适者”和“其余杂律诗”可知:讽喻诗、闲适诗和杂律诗。
小题3:试题分析:本题涉及名句的识记,由“兼济”和“独善”引领的名句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点评: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材料,完成题(共10分)故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喻者,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者,独善之义也。故 览 仆 诗 知 仆 】;主要考察你对语言文字运用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下列语句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B.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C.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D.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小题1:皆竹楼之所助也。(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熟能讥之乎?(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诗句朗诵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   )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B.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对句子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老百姓就不能存在了。)
B.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如果是大夫操纵了国家政令,传至三代很少有不失掉的)
C.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鸟兽不可跟世人同群,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还与谁打交道?
D.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自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化典籍。)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对句子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谓仁,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行得通,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行得通。)
B.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现仁的方法了。)
C.其未得之也,患得之。(他在没有得到官位时,总担心得不到。)
D.桓公***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桓公***公子纠,***不死,管仲又去辅助他。)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