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语言文字运用 >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小题1:皆竹楼之所助也。(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2:尽...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小题1:皆竹楼之所助也。(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熟能讥之乎?(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 这些乐趣都是竹楼所给予的。   
小题2:尽了我的努力却不能到达的人,就可以没有悔恨了,难道谁能讥笑他吗?(志:努力.者:……的人.)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这是个判断句,翻译应体出这一句式的特点。同时,又要将省略的主语补充上去,还要注意“所助”这个词的翻译。
小题2:试题分析:整个句子从句式上来看是个反问句,“熟”通“孰”,难道;另外还要注意几个重点词语的翻译:志,努力;讥,讥笑。
点评:要掌握翻译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理解和翻译文中的句子,它需要我们掌握文言的词法、句法特点、固定结构,掌握一定的文化常识并且要能够在翻译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翻译的基本步骤是:一是一定要在总体把握的基础上再进行翻译;二是深入理解,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处,逐句翻译;三是如遇难句,暂时放过,上下文译完后再进行推敲。
参考译文:
黄冈这个地方盛产竹子,大的粗如椽子。竹匠剖开它,挖去它的节,用来代替陶瓦;家家户户的房屋都是这样,因为它的价格便宜而且又省工夫。
黄冈于城的西北角上,矮墙毁坏,长着茂密的小草,非常荒凉肮脏。我于是就修建了两间小竹楼,与月波楼相接连,登上竹楼,远眺可以尽览山色,平视可以将江滩、碧波尽收眼底。那清幽静谧、辽阔绵远的景象,实在无法一一详细地描述出来。夏天宜听急雨,人在楼中如闻瀑布声;冬天遇到大雪飘飞也很相宜,好像碎琼乱玉的敲击声;这里适宜弹琴,琴声清虚和畅;这里适宜吟诗,诗的韵味清雅绝妙;这里适宜下棋,棋于声叮叮动听;这里适宜投壶,箭声铮铮悦耳:这些乐趣都是竹楼所给予的。
公务办完后的空闲时间,我披着鹤氅,戴着华阳巾,手执一卷《周易》,焚香默坐于楼中,能排除世俗杂念。这里江山胜景之外,只见轻风扬帆、沙上禽鸟、云烟竹树一片而已。等到酒醒之后,茶炉的烟火已经熄灭,送走落日,迎来皓月,这也是我谪居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那齐云、落星两楼,高是算高了;井斡、丽谯两楼,华丽也算是非常华丽了。可惜只是用来蓄养妓女,安顿歌妓舞女,那就不是风雅之士的所作所为了,我是不赞成的。
我听竹匠说:“竹制的瓦只能用十年,如果铺两层,能用二十年。”唉!我在至道乙未年,由翰林学士被贬到滁州,丙申年又调到广陵,丁酉年又重返中书省,戊戌年的除夕又接到贬往齐安的调令,乙亥闰三月来到齐安郡。四年当中,我到处奔波,没有空闲,不知道明年又在何处,我难道还怕竹楼容易朽坏吗?希望接任我的人与我志趣相同,继承我爱楼的心意而常常修缮它,那么,这座竹楼就不会朽烂了。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写下这篇记。
核心考点
试题【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小题1:皆竹楼之所助也。(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2:尽】;主要考察你对语言文字运用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下列诗句朗诵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   )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B.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对句子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老百姓就不能存在了。)
B.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如果是大夫操纵了国家政令,传至三代很少有不失掉的)
C.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鸟兽不可跟世人同群,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还与谁打交道?
D.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自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化典籍。)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对句子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谓仁,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行得通,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行得通。)
B.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现仁的方法了。)
C.其未得之也,患得之。(他在没有得到官位时,总担心得不到。)
D.桓公***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桓公***公子纠,***不死,管仲又去辅助他。)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鲁国所征的田税是十分之二的税率,即使如此,国家的财政仍然是十分紧张的。这里,有若的观点是:改行“彻税”,改善国家的财政收入。)
B.“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孔子认为如果你觉得不守丧已经可以心安理得了,那么也可以一年为底线。)
C.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在曾子看来,孔子的道可有“忠恕”二字来概括,孔子所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忠”的具体化)
D.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孔子说“均无贫”,这个“均”和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均贫富”的“均”都是平均主义思想的体现)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学而》)
A.“敬事而信”,要求执政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信任老百姓。
B.“节用而爱人”就是执政者要节约用度,爱护下属人民。体现了孔子的政治理想。
C.“使民以时”,施政应立足于百姓,充分考虑人民利益,役使百姓应该不违背农时。
D.孔子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其基本思想仍是“为政以德”。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