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语言文字运用 >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辞赋是词和赋的统称。“辞”产生于战国时的楚国,也叫“楚辞”,以屈原《离***》为代表,又称“***体”。“赋”的名...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辞赋是词和赋的统称。“辞”产生于战国时的楚国,也叫“楚辞”,以屈原《离***》为代表,又称“***体”。“赋”的名称则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到汉代形成特定体制。
B.骈文是一种和散文相对的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它的最大特点是讲究对仗,即所谓“骈偶”(两马并驾为骈,两人并处为偶)。
C.古文又称古体文,是唐人对唐以前的文体的称呼。中唐时韩愈、柳宗元等发起的古文运动,实际上是一种先秦两汉散文的回归。
D.笔记体散文,属于古文中的杂记一类,因随笔所记,体制短小,形式活泼,故名笔记文。它特色各异,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重品评人物,沈括的《梦溪笔谈》重经世致用等。

答案
C
解析
古文这一概念的提出,始于韩愈。以前在中国文学史上并无所谓古文之称。唐人所谓古文,其实就是与当时流行的骈体文相对称的散文。就形式来说,它是一种奇句散行文句长短不限的文体。因为这种文体的倡导者、中唐时的韩愈、柳宗元等主张恢复先秦两汉时代的散文传统,所以称之为古文。
核心考点
试题【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辞赋是词和赋的统称。“辞”产生于战国时的楚国,也叫“楚辞”,以屈原《离***》为代表,又称“***体”。“赋”的名】;主要考察你对语言文字运用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乐府”在文学史上有三个概念:原指朝廷所设的音乐机构,后来把这个机构所采集、创作的歌辞统称为“乐府诗”,后世则又把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称为“乐府”,把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称为“乐府”。宋、元、明时期的词、散曲和戏剧,因合音乐,有时也被称为“乐府”。
B.古体诗有两种含义:一指诗体名,也称古诗。古风与唐以后兴起的近体诗相对应;二是对于古代诗歌的泛称,以区别于现代诗歌。
C.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唐人为了与以前的古体诗相区别,故名之为“近体”。这种诗的主要特点是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韵有定位,字有定声,联有定对。
D.歌行是古体诗的一种,汉乐府诗题多用歌、行、曲、引、吟、叹、怨等,其中以“歌”“行”最多,逐渐合称为一种诗体名。著名的作品有白居易的《长恨歌》等。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作品、作家、时代(国别)及体裁对应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牡丹亭》——汤显祖——明代——小说
《堂·吉诃德》——塞万提斯——葡萄牙——小说
B.《上尉的女儿》——普希金——俄国——小说
《四世同堂》——老舍——现代——小说
C.《蜀道难》——杜甫——唐代——诗歌
《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英国——诗歌
D.《红楼梦》——曹雪芹——清代——小说
《警察和赞美诗》——惠特曼——美国——小说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它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B.《孔雀东南飞》选自《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C.《玉台新咏》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它的作者是南朝陈的徐陵。
D.《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人以同一题目命名的作品,古代有苏洵苏辙父子的《六国论》,现代有朱自清、俞平伯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B.剧本《虎符》、诗歌《团泊洼的秋天》、长篇传记《把一切献给党》的作者分别是郭沫若、郭小川、吴运铎。
C.解放区文学有张天翼的小说《华威先生》、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贺敬之、丁毅的《白毛女》。
D.“山药蛋派”作家赵树理的小说有《小二黑结婚》《三千里江山》;“荷花淀派”作家孙犁的小说有《荷花淀》《山乡巨变》。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学常识及名篇名句填写(8分)(第(1)题必做,(2)~(5)限选3题)
(1)沈从文的作品题材广泛,文笔清丽,语言清新活泼,他的小说        最具代表性。《欧也妮•葛朗台》和《高老头》是法国作家         的代表作。
(2)        ,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杜牧《阿房宫赋》)
(4)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5)连峰去天不盈尺,             。           ,砯崖转石门壑雷。(《蜀道难》)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