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语言文字运用 > 文化经典、文学名著阅读:(10分)小题1: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告子①曰性犹湍水②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文化经典、文学名著阅读:(10分)
小题1: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告子①曰性犹湍水②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水信③无分于东西无分子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4)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天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5)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注释】
①告子:生平不详,大约做过墨子的学生,较孟于年长。②湍 (tuan)水:急流的水。③信:诚,真。④就:趋向。⑤颡 (sang):额头。
告子和孟子讨论的是什么话题?两人对这一话题各持怎样的观点?
小题2:简述简述聂赫留朵夫在法庭上认出玛丝洛娃的心理。(100字左右)(6分)
答案

小题1:告子与孟子讨论的是人性善恶的问题。告子认为人性本身就不分善与不善,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没有不善的,人的本性发生变化,那是外力导致它这样的。(4分)
小题1:法院开庭审判玛丝洛娃的案件,聂赫留朵夫作为贵族代表参加陪审。他在法庭上认出了玛丝洛娃。这使他十分震惊,他的灵魂进行了强烈的斗争。他回想起与玛丝洛娃认识与交往的经过,认为自己是造成她不幸的罪人。他开始忏悔,反省自己过去的生活,并决心帮助玛丝洛娃。(122字)(6分)
解析

小题1:注意文中观点性的句子,翻译则可。告子认为: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孟子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4)下也。人性是有善恶的。
小题1:《复活》这本书之所以传大在于他深入人物的心灵,聂赫留朵夫看到了玛丝洛娃的不幸并认识到是自己的罪恶,所以他忏悔,从而在灵魂上得到了救赎。注意字数限制。
【译文】
告子说:“人性就像那急流的水,缺口在东便向东方流,缺口在西便向西方流。人性无所谓善与不善,就像水无所谓向东流向西流一样。”
孟子说:“水的确无所谓向东流向西流,但是,也无所谓向上流向下流吗?人性向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人性没有不善良的,水没有不向低处流的。当然,如果水受拍打而飞溅起来,能使它高过额头;加压迫使它倒行,能使它流上山岗。这难道是水的本性吗?形势迫使它如此的。人的可以迫使他做坏事,本性的改变也像这样。”
核心考点
试题【文化经典、文学名著阅读:(10分)小题1: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告子①曰性犹湍水②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主要考察你对语言文字运用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记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B.庄子,战国中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代表作《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C.贾平凹,中国当代最具叛逆性、富有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著名作家之一,代表作有《秦腔》《浮躁》《废都》等。
D.契诃夫与欧·亨利、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他们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分别是《套中人》《麦琪的礼物》《俊友》。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文化经典、文学名著阅读(10分)
小题1: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5分)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①,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9·19)
子曰:“苗而不秀②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9·22)
注释:①篑:kui,土筐。②秀:稻、麦等庄稼吐穗扬花。
(1)根据上面两段话,写出两个成语。
成语                                       
(2)孔子的这两段话对你有何启示?请联系实际简要阐述。
小题2:简述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100字左右)
小题3:阅读下面文字,说说贾雨村是如何处理该案的。(100字左右)
如今且说贾雨村,因补授了应天府,一下马,就有一件人命官司详至案下,乃是两家争
买一婢,各不相让,以致殴伤人命。彼时雨村即传原告之人来审。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海明威和阿根廷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都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其代表作分别为中篇小说《老人与海》、长篇小说《百年孤独》。
B.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C.《红楼梦》的情节主线是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此外还深刻描写了当时贵族家庭内部和外部的矛盾冲突。一面是“情重愈斟情”的感伤,一面是“忽喇喇似大厦倾”的末世感。
D.钱钟书,中国现代著名学者、作家。著有《人·兽·鬼》《围城》等。《围城》重点叙写的是方鸿渐个人理想的不断升腾和一再破灭的经历,由此反映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判断和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建安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后人把建安诗歌这种建筑在慷慨情怀基础上的爽朗刚健的风貌,称为“建安风骨”。
B.“花间派”词人以温庭筠、周邦彦为代表,在填词时往往取当前情事,表现艳遇怨慕与离愁别绪,藻丽浓艳,细美婉约,构成“香而软”的风格。
C.南北朝时期,诗歌创作的一大成就是民歌的新发展,其中《木兰辞》叙事与抒情相渗透,细腻与粗犷相融合,代表了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D.陶渊明是中国诗歌史上大力描写山水的第一人,开创了山水诗派,直接引领了王维、孟浩然等人的山水诗创作。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还有净、丑、杂等。
B.曹禺,原名万家宝。现代剧作家。他的《雷雨》成为中国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
C.苏轼,字子瞻,号香山居士。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他还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秦观、黄庭坚、晁补之、米芾被称为是苏门四学士,
D.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济南人。他与苏轼齐名,世称“苏辛”,也是豪放词牌的代表人物。“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他的名句。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