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物理试题 > 杨氏干涉实验 > 如图所示,双缝干涉实验中用频率f=5×1014Hz的单色光照射双缝,若屏上一点P到双缝的距离之差为0.9μm,则P点处将出现______条纹.若在折射率n=2的...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如图所示,双缝干涉实验中用频率f=5×1014Hz的单色光照射双缝,若屏上一点P到双缝的距离之差为0.9μm,则P点处将出现______条纹.若在折射率n=2的介质中作上述实验,则P点处将出现______条纹.(填写“亮”或“暗”)
答案
频率f=5×1014Hz的单色光的波长为:λ=
c
f
=
3×108
5×1014
=6×10-7m
P到双缝的距离之差与波长的比值为:N=
9×10-7
6×10-7
=
3
2
,即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P处出现暗条纹;
在折射率n=2的介质中波长为:λ′=
λ
2
=
6×10-7
2
=3×10-7m
则此时距离之差与波长的比值为N′=
9×10-7
3×10-7
=3,即路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P点出现亮条纹.
故答案为:暗,亮.
核心考点
试题【如图所示,双缝干涉实验中用频率f=5×1014Hz的单色光照射双缝,若屏上一点P到双缝的距离之差为0.9μm,则P点处将出现______条纹.若在折射率n=2的】;主要考察你对杨氏干涉实验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某同学以线状白炽灯为光源,对实验装置进行调节并观察了实验现象后,总结出以下几点
a.灯丝与单缝和双缝必须平行放置
b.干涉条纹与双缝垂直
c.干涉条纹的疏密程度与单缝宽度有关
d.干涉条纹的间距与光的波长有关
以上几点中,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
(2)当测量头中的分划板中心刻度对准某条纹的中心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该读数为______mm.
(3)如果测量头中的分划板中心刻度线与干涉条纹不在同一方向上,如图丙所示.则在这种情况下来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x时,测量值______实际值.(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如图1是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设备示意图.
Ⅰ.图1中①是光源,⑤是光屏,它们之间的②③④依次是______、______和______.(每空1分)
Ⅱ.已知双缝与屏的距离L,双缝间距d.用测量头来测量亮纹中心的距离.测量头由分划板、目镜、手轮等构成,转动手轮,使分划板左右移动,让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对准亮纹的中心(如图2(乙)所示),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另一条亮纹的中心,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
(2)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分别对准第1条和第4条亮纹的中心时,手轮上的读数如图2(丙)所示,则对准第4条时读数x2=_______mm(允许误差)
(3)写出计算波长λ的表达式,λ=______(用x1、x2、L、d表示,不用计算).
(4)在屏上观察到了干涉条纹.如果将双缝的间距变大,则屏上的干涉条纹的间距将变______;(选大或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同学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使用的双缝的间距为0.025cm.实验时,当屏上出现了干涉图样后,通过测量头(与螺旋测微器原理相似,手轮转动一周,分划板前进或后退0.500mm)观察第一条亮纹的位置如图(a)所示,第五条亮纹位置如图(b)所示,则由图可得对准第1条时读数x1=______mm、对准第5条时读数x2=______mm(允许误差),测出双缝与屏的距离为50.00cm,则待测光的波长λ=______m.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同学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利用绿光做光源在光屏上得到如图所示的干涉条纹,下列与此实验相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若改用白光做光源,将得到黑白相间的条纹
B.若改用红光做光源,亮条纹间距将变窄
C.若想增大亮条纹间距,可以采取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
D.若增大双缝间距,亮条纹间距将变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如图是用双缝干涉测量单色光的______的实验装置.实验前先取下双缝,打开光源,调节光源的高度和角度,然后放好单缝和双缝,使单缝和双缝______.
(2)在某次实验中,已知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是l,双缝之间的距离是d,某同学在用测量头测量时,先将测量头目镜中看到的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某条亮纹(记作第1条)的中心,这时手轮上的示数为x1;然后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第n条亮纹的中心,这时手轮上的示数为x2.由此可以计算出这次实验中所测得的单色光的波长的表达式为λ=______(用物理量l、d、n、x1、x2表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