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生物试题 > 光合作用 > 为探究CO2浓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选择生长在同一环境中的两种植物做了相关实验。在保证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测得数据如表。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题目
题型:江西省同步题难度:来源:
为探究CO2浓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选择生长在同一环境中的两种植物做了相关实验。在保证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测得数据如表。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A.干旱对欧洲蕨光合作用的影响大于石楠
B.自然界中植物的光合速率会随CO2浓度升高不断增大
C.CO2浓度升高对石楠光合作用的影响大于欧洲蕨
D.两种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CO2浓度是539mol·mol-1
答案
C
核心考点
试题【为探究CO2浓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选择生长在同一环境中的两种植物做了相关实验。在保证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测得数据如表。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主要考察你对光合作用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用伊乐藻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将一枝伊乐藻浸在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以白炽灯作光源,移动白炽灯调节其与大试管的距离,分别在10℃,20℃和30℃下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距离下单位时间枝条产生的气泡数目,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A点和C点的限制因素分别为光照强度和温度
B.B点条件下伊乐藻光合作用停止
C.该实验研究的是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D.若在缺镁的培养液中进行此实验,则B点向右移动
题型:江西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的温度条件下,测定A植物和B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表,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光照强度(千勒克司)光饱和时光照强度(千勒克司)光饱和时
(1)与B植物相比,A植物是在_______光照条件下生长的植物,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
(2)当光照强度超过9千勒克司时,B植物光合速率________,造成这种现象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
(3)当光照强度为9千勒克司时,B植物的光合速率是_________(mgCO2/100cm2叶·小时)。当光照强度为3千勒克司时,A植物与B植物固定的CO2量的差值为__________(mgCO2/100cm2叶·小时)。
(4)光合速率也受光合产物从叶中输出速率的影响。某植物正处于结果期,如下图①。若只留一张叶片,其他叶片全部摘除,如下图②,则留下叶片的光合速率____________。
题型:江西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表示夏季连续两昼夜内,某野外植物对CO2的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变化曲线图。S1~S5表示曲线与X轴围成的面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图中B点和I点表示此刻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同
B.图中D~E段不是直线的原因是夜间温度变化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
C.如果S1+S3+S5>S2+S4,表明该植物在这两昼夜内有机物的积累为负值
D.图中S2明显小于S4,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外界因素最可能是CO2浓度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表示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下,测定植物甲和植物乙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速率而绘制的曲线图。图中横坐标的单位是千勒克司,纵坐标的单位是mg/(100cm2叶·小时)。已知植物甲对光的需求大些,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曲线__________(填序号)代表的植物对光的需求相对较少,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2)与根尖细胞相比,当光照强度为p千勒克司时,叶肉细胞内特有的ATP合成场所是_________。
(3)当光照强度为r千勒克司时,植物乙的总光合速率是___________,此时影响植物甲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
(4)当光照强度大于r千勒克司时,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____________,造成这种现象的实质是________反应跟不上___________反应。
(5)当光照强度为q千勒克司时,植物乙与植物甲固定CO2的量的差值为_____________。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光合速率通常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的叶片吸收CO2的毫克数,它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指标。一般用实验方法测得的光合速率并不是植物真实的光合速率 (简称真光合速率),而是真实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简称净光合速率)。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如图中曲线1和2分别表示
[     ]
A.同一植物的真光合速率和净光合速率
B.同一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和真光合速率
C.不同植物的真光合速率
D.不同植物的净光合速率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