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题文】太宗在贞观年间常以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加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等名号,执行相职。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
题目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太宗在贞观年间常以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加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等名号,执行相职。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宰相名号。从唐太宗开始的这些做法表明(   )
A.皇帝任用宰相的范围缩小了B.皇帝任用宰相的范围仅限于三省长官
C.宰相成员增多导致皇权旁落D.便于集思广议,又使之互相牵制
答案
【答案】D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并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常以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宰相名号”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唐太宗为达到加强君主专制的目的,即加强君权,而不断地分割相权。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ABC三项不符合题意;而D.便于集思广议,又使之互相牵制,符合题意,并与史实相符。故,正确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朝三省六部制
核心考点
试题【【题文】太宗在贞观年间常以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加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等名号,执行相职。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文】据说清代乾隆年间,有个翰林,把“翁仲”误写成“仲翁”,乾隆批以诗“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窗下少夫功。如今不许为林翰,罚去江南作判通”进行挖苦。诗中“判通”是“通判”的故意颠倒,“通判”这一官职设置的时间和目的是(   )
A.宋朝 监察、控制地方官B.明朝 巡查地方、检查政令贯彻情况
C.汉朝 巡行郡国、监督诸侯国 D.唐朝 代天子出巡、检查地方法纪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下图所反映的制度,从本质上反映了(   )
A.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 B.统治者注重选拔人才
C.封建制度日趋衰落D.选拔人才标准日趋完善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下列图片所示的哪位皇帝在位时,丞相的权力受到中朝的严重制约(   )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一方面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另一方面又想方设法削弱宰相的权力。与之相关的措施有(   )
①西汉设置中朝              ②唐朝实行三省制   
③明朝设立内阁              ④清朝设立军机处
A.①④B.①② C.②③ D.③④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2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夏、商、周)三代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与后代那种职业官吏有着很大不同。……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材料二 战国时期,很多诸侯国都实行了军功爵制。其中秦国的二十等爵制度较为完善。规定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大小授予官爵。按照爵位的高低,可以享受各种政治、经济特权,爵位高的还可以“税邑三百家”,也可以用爵抵罪或赎罪。
材料三 南朝时有民谚云:“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是指士族子弟只要能坐到车上不掉下来就可以当著作郎,只要能写两句书信中问候的话就可以当秘书郎(著作郎、秘书郎是官职名称)。
材料四 《唐摭言》载:唐太宗见新科进士自端门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战国与三代相比,选官依据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阶级基础是什么?(6分)
(2)汉武帝是怎样发展选官制度的?东汉有了怎样的变化?(6分)
(3)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四信息,指出隋唐与魏晋时期相比,选官依据发生的变化及其变化的阶级基础是什么?从材料四可以看出科举制的哪一方面的历史影响?(9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